行走中国-第5辑
2008-8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发行有限公司(上海锦绣文章)
罗小韵 编
716
江山多娇魂脉永系历史文化图书《话说中国》的工作暂告一段落后,我随即开始了它的延伸产品——中国地理文化系列的图书出版工程《行走中国》的策划和编辑。与《话说中罔》的策划思路一脉相承,《行走中国》系列丛书是要秉持“普及人文地理知识,弘扬祖国民族文化”的编辑方针,结合更多的文化资源,向广大读者倾力推出又一批大众文化精品力作。《行走中国》,顾名思义,显然要讲祖国的地理知识,讲我们脚下的这块大地的故事。但如果光讲自然地理,不讲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大地上的人,不讲我们民族的先人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绚丽的文明,也许难以激发我们对中华民族生存的这块大地的激情,更难以激发对曾经为她付出辛勤劳动乃至献出自己生命的先驱们的崇敬,我们面对的这块大地会因此失去光彩,这套丛书也会因此失去灵魂。显然,《行走中国》要做到人与大地的结合,也就是地理与文化的结合。这就是编辑出版这套地理文化系列丛书的宗旨。面对祖国神秘的高原、险峻的峡谷、辽阔的草原、巍峨的群山、万年的冰川、奔腾的大问、澄净的湖泊、浩瀚的森林以及这自然界的万物,我们可以无比自豪地说,在中华民族生存的这块大地上,我们拥有着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质地貌和自然风光。《行走中国》将带你走进被喻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探寻世界上最幽深、最奇险、最壮阔的地质地貌:峻美的雪山、圣洁的湖泊,就像高原神灵的化身,神秘而美丽。而每逢盛夏,广袤的草原之上,杜鹃花盛开、点地梅争妍、黄羊奔突、野驴悠闲、云雀恬唱、雪鸡盘旋,又完全是一派动植物天堂的景象。《行走中国》将带你走进中国乃至世界地理环境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地区。发源于青藏高原冰山雪峰中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这三条大江并肩南行,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三江并流”的名字由此而来。在这里,山河险阻,雪峰林立,高大的雪山和滚滚长问构成了滇西北地区大山大水大气派的地形地貌,也成就了一块神奇雄壮的土地。身临其境,人们的精神就会飞越万水千山,眼前展现的是一个圣洁的世界,那样洁净、明亮,没有一丝杂质。《行走中国》的力量,不仅使我们为祖国的壮丽河山所惊叹、所感动,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造化所折服,更使我们的灵魂为一种人类文明的力量所震撼,那就是中华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披荆斩棘、生生不息,在历史长河里所创造的灿烂文明。今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我们民族世代相承的文明遗迹。这些文明遗迹,有的是无形的、有的是具实的;有的深处崎岖险地、有的遗落于风景绝胜,它们长存于天地之间、和谐于自然之中,依附于大地也照亮了大地。而如果要说最具代表性、最密切地关联着中国自然地理的古代文明遗迹,则无疑要属绵延万里连接中西商贸及文化交往的古代“丝绸之路”、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万里长城,以及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旷世奇观——古代建筑地标。这些也正是《行走中国》要带你穿过的必经之路。在这几条路上,我们将充分了解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前如何打通连接欧亚大陆之路,为世界文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我们将充分认知,中国古代建筑,如伺独树一帜,并影响了许多亚洲国家,成为和伊斯兰建筑、欧洲建筑并列的世界三大主要建筑体系之一;我们会更加坚信:长城,不仅是为了抵御外来入侵而建造的,她绵延万里的雄伟身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形象符号,深深镌刻在人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每个中华儿女,都为祖国拥有万里长城而感到骄傲。《行走中国》,让我们循着大自然的瑰丽,沿着古文明的踪迹,期待着一次次震撼和感动。与此同时,一路走去,我们将接触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不同习俗、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不同民族,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华夏大地异彩纷呈、魅力无限。正是这些绽放在中国大地上绚烂的民族之花,给沉寂的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和魅力。一路走去,我们还将沿着历代英雄的足迹,遥想他们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所创建的丰功伟绩,以激励自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壮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国的瑰宝。在大地之上建设着家园、创造着文化、守护着文明、延续着民族精神的华夏儿女,更是这片神奇土地永恒的灵魂。《行走中国》,固然是对中国自然地理、历史文明的一次深刻的记录,更是一场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激情呈现。我深深地相信,读完《行走中国》,你会更加热爱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块大地和生活在这块美丽大地上的人民。
《行走中国中西合璧不夜城新鲜澳门》澳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不夜城。古朴完整的澳门历史城区、悠然安逸的愁仔路环、庄严圣洁的教堂群、气贯长虹的澳门三桥、惊险刺激的F3赛车、令人垂涎欲滴的澳门美食,一个既具有悠久文化传统,又充满着盎然生机的摩登新鲜澳门展示在世人的面前。它告诉人们,澳门不仅有悠久的娱乐业,澳门更有使整个中华民族感到骄傲的世界级的文化遗产。 不少人去过香港,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澳门。认为这个弹丸之地除了娱乐业再也没有其他可玩的景点。读了这本书,相信你会改变这种观点,在赴香港的同时,不妨去澳住几天,来一个深度旅游,感受中西文化交错发展的奇特景象,以及澳门市民积极、健康和充满阳光的心态,相信你会热爱这个城市,热爱这个城市的人民。 本书不包括:《行走中国此景只应天上有原味侗乡》、《行走中国民族之魂万里长江》《行走中国中华摇篮滔滔黄河》、《行走中国天之涯海之角多娇海南》。
刘芝凤,研究员、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8年开始发表学术专著、长篇小说、长篇人类学札记、论文及散文500余万字,专著20部。另主编、参编各类丛书20余部。组织国际、国内论坛5次,组织国际、国内文化人类学考察30余次。其学术专著获全国学术专著奖“山花奖•优秀奖”、“中国民间文艺优秀学术专著二等奖”、“中华优秀图书奖”等。另有摄影作品获2004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民俗类作品三等奖。小说《山那边嫁来的新媳妇》、散文《家乡有条青石巷》、《砂洲上》等获湖南省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等。
《行走中国中西合璧不夜城新鲜澳门》 总序 江山多娇魂脉永系 总述 悠游于新鲜澳门 莲花宝地 百年澳门 一 澳门缘与源 二 南国濠江宝地 三 双面澳门 四 中西节庆汇澳门 古韵风神 文化标地 五 东西合“壁”——远东第一大教堂 六 凝固的朝圣乐章 七 澳门“留白”前地风景 八 岭南民宅西关大屋 九 和谐共生的本土建筑 濠江名家 博物知古 十 西儒利玛窦 十一 国父孙中山 十二 音乐家冼星海 十三 浓缩的澳门——澳门博物馆 十四 在住宅博物馆临海听风 十五 澳门的典当王国 光影流离 夜色澳门 十六 濠江不夜天 十七 镜海飞虹澳门三桥 十八 金碧辉煌的澳门威尼斯人 街街角角走遍澳门 十九 细数澳门老字号 二十 本岛悠游 二十一 氹仔官也 二十二 徒步路环 附录《行走中国此景只应天上有原味侗乡》《行走中国民族之魂万里长江》《行走中国中华摇篮滔滔黄河》《行走中国天之涯海之角多娇海南》
插图:《行走中国中西合璧不夜城新鲜澳门》莲花宝地百年澳门一澳门缘与源澳门,一座让世界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曾经以烟花爆竹为业的手工澳门已经成为影像模糊的旧式照片,在博物馆的射灯下供人遐想;当年的海港优势也已经一去不复返,虽然议事亭前地的海浪线依旧,澳门的海鲜美食依旧;延续了70多年的“娱乐澳博”以“威尼斯人”、“金沙”集团的重装上阵而引发新的度假风潮,但这也并非新鲜澳门的全部。澳门是多样而丰富的,它是起伏绵延的小巷“山城”,就像厦门鼓浪屿;它有色彩浓郁的古建筑群,就像大洋彼岸的里斯本城;它有迷离晶莹的渔人码头,如同香港的“维港夜景”。2007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所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澳门名列其中,因为它是中国最美的“南海桃源”。我的名字叫澳门澳门,与海有缘,与船有缘,与港有缘。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澳门文化的根源与16世纪盛行的航海冒险有关。鼓胀的风帆带领着葡萄牙人与日本人先后来华,打通澳门作为中国与西方通商的门户。由于在妈阁庙处登陆,不明其意的葡萄牙人学着“妈阁”的粤语发音,硬着舌头称澳门为“马交”(Macau),日本人则称之为“阿妈港”,由此世界“发现”了澳门。然而正如著名诗人闻一多那首细腻而绵长的《七子之歌》里说的,这个被世界称呼了400多年的“Macau”“不是我真姓名”。澳门的名字最早记载于明朝史书,当时也叫“蚝镜”(濠镜),此后还有“濠江”、“海镜”、“镜湖”等多个别名。而“澳门”一名延续更久,逐渐为更多人所接受。今名“澳门”,其由来则有多种传说。由于,从氹仔岛眺看澳门半岛,它的左右各有一座山,远远望去像是两扇开启的“门”,而半岛周围环绕着海水,人称此种地形为“澳”。那么,连在一起,这方土地便被称为“澳门”了。《澳门记略》云:“其日澳门,则以澳南有四山离立(指氹仔、路环、大小横琴四岛),海水纵横成十字,曰十字门……故合称澳门。或曰澳有南台、北台两山(即东、西望洋山),相对如门。”总之,既是澳,亦有“门”,一为意,一为形,便有了澳门。
读完《行走中国5(套装共5册)》,你会更加热爱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块大地和生活在这块美丽大地上的人民。是对中国自然地理、历史文明的一次深刻记录,更是一场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激情呈现。人与大地的结合,地理与文化的结合。壮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国的瑰宝。在大地这上建设着园、创造着文化、守护着文明、延续着民族精神的华夏儿女,更是这片神奇土地永恒的灵魂。
去一个地主或到过一个地方拿出来看看别有一番风味
快递很及时,书应该是正版
书还不错,价格满200返90购入。值得
买的第一套是送给初中小朋友,今天给自己下单了一套。
这套不但适合大人看,等小孩长大也可以看
最初是在机场看到了一本 中国民居,随后又买了 中国地标,越看越爱看,干脆把这一套全买了下来。图文并茂,一家人都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