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脉-撩起汉字的面纱
2009-7
上海锦绣文献出版社
郝铭鉴 编
279
无
这套书里的文章,选之于《咬文嚼字》根据读者的提议,名之为“典藏书系”。 不过,说句实话,《咬文嚼字》不是用来藏的。它自创刊以来,便一路冲冲杀杀,一会儿向名家“开炮”,一会儿为城市“洗脸”,一会儿叫板“春晚”,一会儿检查商标,“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哪里有差错就“咬”到哪里。翻开《咬文嚼字》合订本,出现在你面前的。大都是短兵相接的镜头。说得好听一点,这是干预生活。有的放矢;说得不好听一点,那就成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一点系统。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就是这样一本拉拉杂杂的小刊物,一亮相就获得了满堂彩;创刊十几年来,读者热情不减,宠爱有加,好评“涛声依旧”。它不但出版单行本,还出版合订本,产品线在逐渐延伸。当今图书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咬文嚼字》合订本却成了“热点”“亮点”,成了书市的常青树,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为了阅读的便利,读者又提出了分类出版精选本的要求,于是,我们有了“典藏”这套书的编选计划。 是的,是读者发现《咬文嚼字》不仅能“立竿见影”,解决眼前的问题,还有重新阅读的价值,记得德国历史学家维特克说过,时间犹如筛子,它能筛尽一切渣滓。《咬文嚼字》是经得起筛的。在读者的提示下,编辑《咬文嚼字》的人,也在重新审视《咬文嚼字》。
如果说中国有四大发明的话,那么汉字就是第五大发明;如果说世界有七大奇观的话,那么汉字就是第八大奇观。点横撇捺的神奇组合,绐我们留下的是人类的大智慧,是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个汉字,都称得上是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是.位风情万种的绝代佳人。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撩起汉字的面纱。
序/1时空文化篇/1生命之色常“青”/3“冬”与“终”/5“海”的流变/7洪水滔天话“昔”/9“主”与“火”/11神话传说篇/13大禹为何是条虫/15周族始祖为何称“稷”/17炎帝与原始火耕农业/19黄土地上的祖先/21伟大的猎手/23尧帝缘何是高地/25“刘(劉)”姓和屠龙的故事/27死而复生的“神”/29原始思维篇/31冕和上古角崇拜/33“白”与殷人白色崇拜/35“巫”的兴衰史/37从“巫”说“诬”/40“医(臀)”中何需“酉”/42“疾”与弓箭的超自然力/44“风”与疾病/46远古的追“裘”/48“享”“亨”“烹”三位一体揭秘/50上古的反战厌兵情绪/53快乐地休息一下/55授受缘何是方舟/57“羽”和“雨”/59“回”中为何有贬义/61沐浴濡身自有“需”/63“邮政”古今谈/65“臭”字原来有香味/68“再三”的思考/70“八”的解析/73说不尽的“九”/75七刀和八刀——“切”与“分”/77民族区域篇/79“汉”字探源/81汉族为何称为“夏”/84“秦”与“China”/86道:政权生命的体征/89“府”的文字缘/92“县”怎能悬/94由“狄”说到图腾崇拜/97“社”的变迁/99礼法制度篇/101皇:太阳和君主/103“王”字缘何取斧形/106古人以何为“辱”/109受人尊敬的“爷”/11l“位”的等级秩序/113秩:粮食与次序/116法则何必刻于鼎/119“刑”和上古护井意识/122“刑”“罚”轻重有别/124“公”“私”之辨/126“德”是一面镜子/129势利的“趋”/131婚育丧祀篇/133“结婚”“昏时”和“发昏”/135从“取”到“娶”/137说“乳”/140“孔”中有只神奇鸟/142怎样才算“好”/144说“孤”道“寡”/146弃子揭秘/149“父”何以生/151夭:生与死的对话/153奇特的吊唁方式/156“陵”“墓”缘何结亲家/158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160“庙”中缘何建朝堂/162祭祀为何须详察/164合“宜”的祭祀规格/166家族的主祭者——“兄”与“祝”/169“姓”的流变/171……
“冬季”一词,习惯上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我国农历是指十、十一、十二三个月。在这段时间里,黄河流域万物萧条,不少动物进入“冬眠”蛰伏状态,草木之类大部分生命或生机枯死,一岁轮回终结。但应该说明的是,古人关于冬季特定时序的物候特征的观察,跟“冬”的季节概念之间是一种混合杂糅的联系;换句话说,“冬”的纯粹时间意义即它的抽象和独立,已经属于后来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冬”字才出现开始所讲到的文献使用情况,也就是可以表示一般意义上的“终了”。 从自然物象的观察中获得四时节序中“冬”的概念,这似乎是古代不少民族共通的认识规律。如云南冬天多雨,纳西东巴文中记录“冬天”一词的符号就写作上部从天、下部从雨的结构。另据方国瑜、和志武所编《纳西象形文字谱》的记录,纳西族古代曾经以鸟类活动作为季节标志,以白鹤为冬鸟,所以又使得白鹤这一形象与“冬天”一词发生了联系。现代汉语经常讲的“冬蛰”,就是指冬眠,即某些动物对冬天生活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状态。这种状态的特点就是“关闭”:僵卧在洞穴,血液循环缓慢,呼吸极其微弱,神经活动基本停止。不少人弄不清楚“冬虫夏草”到底属于植物还是属于动物。其实,它也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冬季”里特定物候的观察:寄生在昆虫幼体中的一种真菌,随着幼虫冬季钻人土中,慢慢形成菌核,到夏季从菌核或死虫的躯体上长出菌体的繁殖器官来,形状像草,所以才得了个与草有关的名字。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