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特种养殖100个为什么

张生贵 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作者:

张生贵  

页数:

164  

字数:

102000  

内容概要

为什么蛙被称为农作物的天然“植保员”?为什么将雌林蛙的输卵管称为蛙油?为什么人工养殖林蛙要放到山上去?为什么要在“蛤蟆道”上搭建围墙?为什么可以在回捕池活捉林蛙?为什么说生长环境能决定林蛙的雄雌…… 本书将为你一一介绍,全书运用科学翻译的理念,将一些科学术语、科学名词通过打比方、讲故事的方法进行趣味性解读,使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而有趣。

作者简介

《科技苑》栏目是CCTV-7农业节目中一个创办了十几年的农业科教栏目,在全国农业科教电视节目中居领军地位。十几年的积累和努力,栏目已拥有相当规模的观众群,节目曾获得“神农奖”、“银河奖”、“中国科教影视学术奖”、“农业好新闻奖”等几十个科教影视奖项,并逐渐形成了实用、通俗、幽默、生动的创作风格。自2007年起,借著名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之势,栏目推出了以“农业十万个为什么”为主题的年度系列节目,继而又将其确定为基本的节目创作理念,以期在农业“大科普”的前提之下,挖掘、展现、解析农业实用技术背后有趣的科学知识,努力“炒热”农业“冷知识”,引起公众对“三农”的关注,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推动科普事业发展。

书籍目录

为什么蛙被称为农作物的天然“植保员”?为什么将雌林蛙的输卵管称为蛙油?为什么人工养殖林蛙要放到山上去?为什么要在“蛤蟆道”上搭建围墙?为什么可以在回捕池活捉林蛙?为什么说生长环境能决定林蛙的雄雌?为什么调整食谱能让蝌蚪长个头?为什么采收蛙油要选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为什么深谙水性的林蛙也会被淹死?为什么林蛙皮肤的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为什么林蛙取油前要先分雌雄?为什么正在晾晒的林蛙会“捂膛”?为什么已经晾干的林蛙还要回潮?为什么养殖美国青蛙要选3~4年龄的种蛙?为什么要在美国青蛙的种蛙池里放悬浮类的水草?为什么小蝌蚪会意外死亡?为什么小小的美国青蛙能把土池子给住塌了?为什么要在初春时节给越冬池周围洒上水?为什么要不断调整蝌蚪的食谱?为什么蝌蚪池3~5天就得换一次水?为什么石蛙养殖池的池沿要砌成斜坡?为什么石蛙的蝌蚪会提前变态?为什么要在饲养石蛙的池内放上层层叠叠的鹅卵石?为什么要家养野猪?为什么要引进3~4个月大小的野猪驯养?为什么野猪怕见生人?为什么受惊的野猪很可能被活活气死?为什么刚进圈里的小野猪会拒绝进食?为什么野猪不能长得太肥?为什么要给野猪安排不同运动量的“体育课”?为什么要把野猪和家猪往一起撮合?为什么野猪要咬死自己孩子?为什么刚出生的小猪要放进保温箱里?为什么要将擦拭了刚出生的小猪身上黏液的麸皮给生产后的母猪吃?为什么有的小猪要被寄养起来?为什么小野猪容易拉肚子?为什么母野猪分泌的第一口“初乳”不能让小野猪吃?为什么要在猪舍里建水泥保暖箱?为什么小猪的“代理妈妈”要培训?为什么每天要让野猪出圈放放风?为什么只能循序渐进地给小野猪断奶?为什么竹鼠妈妈会咬自己的孩子?为什么竹鼠配对前要挑选、配后要观察?为什么抓竹鼠还要讲究个策略?为什么家养的竹鼠很容易出逃?为什么竹鼠喝了水会拉稀?为什么要给竹鼠池子的四面都放镜子?为什么要给麝香鼠建游泳池?为什么35天左右的子鼠要单独笼养?为什么要给麝香鼠做按摩?为什么给梅花鹿找对象要看年龄和体重?为什么梅花鹿交配还要选日子?为什么梅花鹿在配对期间会出现“漏配”?为什么怀孕的梅花鹿会流产?为什么怀孕后期的母鹿食量变小了?为什么刚出生的子鹿要人工代喂?为什么只有公鹿产鹿茸?为什么“活鹿茸”的价值更高?为什么说生长55~60天的鲜鹿茸最适合采收?为什么鲜活的鹿茸在低温下才能保持它的活性成分?为什么要用大棚养鹿?为什么要让梅花鹿“献血”?为什么不能从母鹿身上采血?为什么采血的公鹿有年龄限制?为什么要发展鳄鱼养殖?为什么鳄鱼要流眼泪?为什么鳄鱼会怕冷?为什么土池子不适合养鳄鱼?为什么不同阶段的鳄鱼居住环境不一样?为什么在户外捡鳄鱼卵要打遮阳伞?为什么让肉马怀孕的时间要选在5月?为什么马厩的地面要铺成V形花?为什么在马厩中,每匹马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为什么怀孕的马要适量运动?为什么已经五六岁的马,有的身高却不足一米?为什么德保矮马被列入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目录?为什么德保矮马会有“身份证”?为什么德保矮马不能娇生惯养?为什么名声不怎么好的驴子却一身的宝?为什么德州驴出名?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去内蒙古草原上给毛驴找媳妇?为什么藏獒被誉为“犬中之王”?为什么不能将藏獒拴起来养?为什么要给幼獒补乳?为什么幼獒不能喝鲜奶?为什么要用针管给幼獒喂奶?为什么满月的幼獒要及时断奶?为什么在幼獒吃饱饭两小时以内不能让它们剧烈活动?为什么要通过训练恢复人工驯养的藏獒的野性?为什么在幼獒3个月大的时候,就要分栏饲养?为什么蛇毒被称为“液态黄金”?为什么没有脚的蛇能爬行自如?为什么蛇是“近视眼”?为什么蛇不仅冬眠,还会“夏眠”?为什么蛇会蜕皮?为什么蛇能吞下比它体积大几倍的东西?为什么要“打草惊蛇”?为什么沙土地上不能给蛇盖房子?为什么要人工养殖蟒蛇?为什么要笼养蟒蛇?

章节摘录

  用上一问的方法塑料薄膜围墙回捕林蛙,最大的好处就是简单、方便、快捷,也避免了一些林蛙流失,但是仅靠这一种回捕方法来对付漫山遍野的林蛙肯定是不够的。难免总会有漏网之蛙,要想让回捕率高一些的话,必须同时采用另外一种回捕方式——回捕池回捕林蛙,这种方式可以活捉更多的林蛙。  养蛙的人都知道,蛙是“春走抬头,秋走低头”,也就是春季的时候它是往山上蹦,秋季的时候是从山上往下走。这是它们的一个规律。  林蛙之所以要在9月中旬-10月中旬的时候下山,是因为秋天即将过去,它们要寻找适合的地方冬眠。林蛙属于变温的两栖动物,它们有一个基本的特性:当环境温度降到5℃以下的时候,身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减慢,逐渐进入到冬眠状态。这时候石缝、有枯枝烂叶的污泥、浅水,都可以成为它们冬眠的栖息地,但是在这些地方它们很容易被冻死,也会遭到天敌的侵害。为了自身的安全,也为了更好地生存,它们要想方设法地回到流动的深水中去。  在迁徙过程中,林蛙都会选择下雨的晚上大规模活动。因为林蛙的皮肤非常薄,没有雨的时候,外界很干燥,即便是山上的杂草一刮,它都会感到疼,所以它很少动。如果天下雨了,环境潮湿了,它的皮肤也滑润了,在这个时候,成群结队地从山上下到山下来,可以保护自己娇嫩的皮肤不被刮伤;而选择晚上,是因为林蛙怕强光刺激,往往都是昼伏夜出。它们在山顶上就能感知到下面有一个非常适合过冬的水池,就都奔这里来了,这里自然也就成了回捕池。  所谓的“回捕池”,就是在山脚下挖个大水池子,引诱林蛙入水冬眠。林蛙是高度近视眼,嗅觉也不好,但它们的皮肤很敏感,对外界的感知能力特别强。当外界环境降温的时候,水域广阔的水池就像一个大蒸锅散发水蒸气,那些漏网林蛙在很远的地方就会感觉到。这里就是它们理想的柄息地,就像是一呼百应,它们不约而同地觅水而来。  用回捕池来捕捉林蛙,属于典型的“瓮中捉蛙”。可要想坐享其成,必须得把回捕池修建在蛤蟆道附近,这和设塑料薄膜围墙是一个理儿,这样林蛙才能如人所愿地下山而来。  除此之外,回捕池的修建还必须具备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水要充足。建池子的地方土质构造要好,这样能储存住水;池子需要深,原则上不能低于两米。越大越深的回捕池,湿度越大,就越能吸引林蛙来冬眠。  林蛙可都进来了,怎么把里面的林蛙活捉出来呢?有个最直接的方法——放水。挖回捕池的时候,在最低洼的地方安上两根排水管,管的内端装上两个活塞。需要收蛙的时候,先将蛙网的口拴在两根排水管外端的口上,再拔开活塞,水就从管子里排出来了。当水出来的时候,蛙也跟着水一起出来,活蹦乱跳的蛙顺着排水管,正好流到捕蛙的网子里。  6 为什么说生长环境能决定林蛙的雄雌?  在自然界中,雄林蛙和雌林蛙不是一半对一半的比例,雌林蛙要少一些。一般的林蛙养殖户养蛙,产1000公斤的成品蛙,其中800公斤是雄蛙,只有200公斤是雌蛙,辛辛苦苦养出来的林蛙,公蛙所占比例大约为80%。  但同样是养林蛙,有个林蛙养殖户所养的林蛙不仅越养越多,而且雌林蛙总能比别的养殖户出得多。  林蛙销售中,雌蛙的价格比雄蛙价格要高10倍,甚至10倍以上。而雌蛙贵,贵就贵在雌蛙体内所含有的林蛙油,食用、药用的价值就在于获得林蛙油。林蛙油营养丰富?当地人还把它比做“软黄金”。前面介绍过林蛙油,就是雌蛙的输卵管,既然输卵管只有雌蛙有,取油靠的就是雌蛙,养林蛙的谁不想多养雌蛙,获得高效益。这个林蛙养殖户得到今天的成功,是在林蛙养殖上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成功养殖的办法。  以前有研究证明,林蛙受精卵没有性别,林蛙的性别是在蝌蚪的孵化过程中决定的,受到酸碱度和水温的影响,特别是水温对它有重要的影响。  其实,两栖动物都有环境温度控制性别的特性,像鳖、鳄鱼都是。林蛙的受精卵也是没有性别的,一般从受精卵孵化成蝌蚪需要7-10天的时间,蝌蚪的生长期为40-50天,直至蝌蚪的生长末期,才逐渐有了性别分化。可以说就是在变态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环境和水温决定了到底是雄蛙多,还是雌蛙多。  这位养殖户,开始养林蛙时没什么经验,准备了一小池子浅水来养殖林蛙的蝌蚪。他想,池子里的水比较浅,这样水温比较高,蝌蚪生长发育会好。到三四月份,结束了冬眠的林蛙逐渐从水塘底下浮上来交配产卵,这位养殖户就把卵放进小池子里,进行孵化。池水浅,阳光晒一晒,水温很容易升高,正好有利于孵化。到小蝌蚪成形后也生活在这个浅水池里,水温高一些蝌蚪自然又活跃,长得又快。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特种养殖100个为什么 PDF格式下载



此书可为你排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