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南周特稿

南方周末 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27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

南方周末 编  

页数:

259  

Tag标签:

无  

前言

老实交待吧,这套丛书的缘起,跟《南方周末》创刊二十五周年有关。创刊二十五周年,逢五,“南周”未能免俗,搞了一些纪念性的事情。先是在紧邻生日的那一期,打了一个纪念包,在二十五年里各选了一点紧邻生日那一期内容的只言片语,弁于每版的上部;头版则是一篇编辑部文章,题曰“生于1984”。生于1984,说了个大实话,并由此声称自己是“一份80后的报纸”,顺手捡了个现成。记得惹起过一些非80后的读者朋友的非议,但我想,以他们的天纵神武英明,对我们的这一点小九九,应该洞若观火。要我这个个中人老实交待的话,跟80后攀个同年,也不过是“南周”想跟年轻人,包括非80后的年轻人,勾肩搭背的意思,属于淘气——也许算不上是“精致的淘气”——一类,不是要刻意排他的。办报,自然是要人看,谁不想男女老中青华洋通吃呢!那大实话里也有一些别的意头在里边,也是个现成,我们的读者恐怕是一望而知的,这也属于一种淘气。奥威尔的《1984》,精不精致不知道,知道的是,这是一种年份的偶合,却无疑义。告别1984,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大故事;生于1984,“南周”书写着中国的大故事。噩梦慢慢醒来,拿破仑对睡狮的预言,似乎正在兑现。中国人敢做梦了,中国人能圆梦了。为“南周”幸,为国家幸,“南周”提出了“中国梦”这个概念。在上海文广传媒的支持下,我们在上海向“中国梦”的践行者致敬,也以此作为我们二十五年生日庆的一部分。以国家作为梦的前缀的,听得最多的是“美国梦”;“中国梦”,一望而知,也是现成,也是挪用,也许也是淘气。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像从乌托邦的虚空中着地的安泰那样,缓释出力量;像一个还在为青春痘烦忧的少年一样,勃发着生机。这跟一个早已在地的巨人,跟一个健康成长的少年,私心觉得,也许是可以分庭抗礼的,当然,也可以握手言欢。这两个伟大的国家,难免拥有一些共同的梦想——不是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吗——当然,有实现梦想的不同道路。殊途而同归,大约归于人。这同归的路,是人道——是人像个人的样子的道,是让人能像个人的样子的道;是人不是被缚的、不是被养的、不是被“被”的,不是跪着的、不是一个人站着的、不是几个人站着的,是所有的人都站着的……道。有些路是挤的,有些门是窄的,人的道是难的。但总有一拥再拥三拥而上的,总有破门破窗破头而入的,总有分身粉身焚身以殉的。悲欣交集,非黑即白,或者灰色,平淡如水,忽而绚烂,忽而绚烂归于平淡,是人的故事。生于1984,有生以来,“南周”记录着人的故事,中国人的故事;记录着人像个人的故事,国家像个国家的故事。除此而外,它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呢?我曾经说过,《南方周末》是个补集。那一年的2月11日,它甫一出世,就是作为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的补充的;自此以来,它也不过是以尽可能专业的方式,做了点同业不能做的,不愿做的,有时候是不敢做的,或者忘了做的。补充而已,借用一个数学的术语,是为补集。以后,补集似乎成了它的宿命,或者,竟是一份使命。“南周”奔三了,幸耶非耶,同业与“南周”的交集越来越多,“南周”能“补”的就越来越难,也越来越少;只是使命难卸,宿命难免,“南周”同人一如既往地找着,补着,找补着……矫情点说吧,写着写着,就想到曹雪芹笔下无材补天的石头。女娲炼就了三万六千零一块,补天剩下的那一块,自怨自悼之际,遇了两位肢障人士,不是“被”,自请被携去红尘走了一遭,于是,中国出了个《石头记》。“南周”当然不是《石头记》。我们这里首先结集的,都是“南周”第二十五周年里刊出的各色东东,算是今年的那些补集,或力求成为补集的补集吧。作为“南周”年度丛书,亦以为“南周”创刊二十五周年的又一个纪念。顺便卖一句广告:从这一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分门别类,选编这些各类补集,年度作一合观,以见我们努力找补的一点成绩,以作读者了解中国的参考。跟平时一期一期或应时应景又不可预测而发的一篇一篇(自不是连载),这用心合辑的“南周”年度丛书,虽不“新奇别致”,应该也是别有生面的吧?花些银子,不一定冤枉。再废话一句,是为序。2011年4月19日于陈留居

内容概要

《南方周末》特稿写作凸现了传播信息的艺术独创性,它所青睐的文学性的叙事手法,丰富了新闻报道的技巧,开创了多元的新闻写作模式。特稿将文学的叙事手法运用到新闻写作中,将事件中的矛盾冲突和人们的情感巧妙展现在新闻事件的叙述中,从而更好地打动读者,引起社会的关注。
本书将选择近年来部分精品文本展现给读者。
本书由南方周末编著。

作者简介

《南方周末》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以“关注民生,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为己责;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寓思想教育于谈天说地之中。
我来写笔记

书籍目录

总序

第一辑 变迁的乡村
新暴风骤雨:28000元与一个村庄的人心变迁
偷猪贼扫过的村庄
落跑的越南新娘
外来户,选票下的牺牲品?
十九岁女大学生的乡村政途
从“被艾滋”到“被痊愈”——农民李建平的艾滋乌龙史
寻萤记
第二辑 社会与热点
八旬老人,九次高考
震史曲折
不让灾难成为传说
采血史
未及上演的“食女”事件——精神病人煮尸案背后
证明——地震志愿者回家之后
释比兄弟
山间夺宝,我为石狂
第三辑 教育与体制
大学生抢劫者黎力的秘密
隔壁的初三
装在状元套子里的人
小升初:谁中了“禁奥令”圈套?
教授的“围城”
博士“工厂”
谁将“垃圾”塞进了图书馆
教育2.0时代
女毕业生的死亡日记
超级毕业生
“非亲非客”的大陆交换生
分裂的国度?梦想的国度?——一名中国大学生眼中的美国选制“长短”
第四辑 海外的传奇
留美幼童“后遗症”
为法国作战的中国人
华裔美国大兵刘添:我在阿布格莱布
监狱当狱警的日子
身陷塔利班——中国工程师生死“越狱”
村里都是纽约客
海外华商“撤退”不完全地图

章节摘录

版权页:孤独的毛仔长相酷似华仔的毛仔清楚地记得,小兰逃跑那天是农历三月初七(阳历4月20日)。如今,一个月过去了,毛仔还不时会想起小兰,“还是希望她能回来,毕竟做了20天夫妻啊!”毛仔说着说着就呜咽了起来。小兰自称1985年出生,一米五左右,但毛仔说,“她看上去至少有三十多岁,不怎么漂亮,但也不丑”。活了32年,这是毛仔碰过的第一个女人。在此之前,他没有交往过任何女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太老实了,见到生人就会脸红,即使姑姑封细月跟他说话,也是她问一句,他才回一句。毛仔家坐落在大山深处的上唐镇上唐村,当地男多女少,如果没有十万块,很难娶到本地姑娘,这还不包括房子。没钱的就筹个五六万到外地去买。可毛仔家除了那个破旧的老宅,没有任何值钱家当。在家里,毛仔排行老小,父亲在他十岁那年去世,哥哥姐姐成家后,他就和母亲相依为命。眼看着年纪一天比一天大,毛仔很着急,就跟哥哥出去打工,想一门心思地挣点钱回家盖房,“这样娶老婆会快一点”。二十多岁时到福建打工,五六百块钱一个月,不识字,招工表格都请老乡代劳。因为长得像刘德华,很多女孩一开始都挺喜欢他,就说:“你长那么帅,不可能没女朋友。”但一聊天就失望了,他不仅脸红还有点口吃。混熟了,有女孩开玩笑说:“毛仔,你如果有30万,我就嫁给你。”下班后,毛仔最大的爱好就是到附近的商店看看武打片,如果放爱情片,他扭头就走。“娶不到老婆,看了会生气。”毛仔说。毛仔不仅要忍受单身的孤独,还要忍受外人的冷嘲热讽。邻居们一碰到他就说:“毛仔啊,你看你堂弟20岁就生小孩了,你都30岁了,怎么还没娶老婆啊?”毛仔听了不好受,就躲他们,能不回家尽量不回。姑姑封细月也会隔三差五地接到他的电话:“姑姑,赶紧帮我介绍一个吧,哪怕买一个也行。”在所有家人中,封细月是毛仔最信赖的人。陈小兰这门亲事就是封细月给相的。农历二月初八,封细月突然接到一个亲戚的电话,是从隔壁村——黎川中田乡泉坊村打来的。亲戚在电话里说:“我们村有个人花两万二买了个越南老婆,她带了一个表妹来,你有没有兴趣?”大约20天前,36岁的王国明从另外一越南新娘那里买来了这个自称叫阮晓芳的女人。比毛仔大4岁的王国明,跟毛仔有许多共同之处:老实,没文化,没钱,父母年老体弱。封细月听了喜出望外。几年前,她两个二十多岁的儿子先后意外离世,毛仔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如果他娶个老婆,有个孩子,就能给我们带来一点快乐。”第二天,封细月夫妻俩到了王国明家。那天陈小兰穿着一件红格子衬衣,外边穿着一件黑色的棉袄。封细月相当满意——“便宜又漂亮”。但封细月还是有些疑虑:“我侄儿很老实的,如果你要拢活泼一点的,我就不给我侄儿打电话。”操着一口普通话的小兰似乎并不介意。“我就想嫁老实人,越南男人经常打老婆,老实人不会打老婆。”“你普通话怎么那么好?”“越南有很多中国工厂,我们在那打工的时候学的。”封细月交了600元的“看钱”就立刻打电话给毛仔让他回来。毛仔当时正在广州姐姐那边打工,姐姐不同意,“什么证件都没有,万一是骗婚怎么办?”但毛仔执意要回。热舞的小兰见了小兰,毛仔心想就是她了。以前封细月给他介绍的不是残疾人,就是傻子。尽管结婚心切,但毛仔还是有自己的底线:丑的,离婚的都可以,但残疾人和傻子免谈。他问小兰:“怎么没有身份证?”“我们是偷渡来的,身份证得过两个月才能带来。”毛仔相信了她,觉得捡了个大便宜。他从银行里拿出了毕生的积蓄两万多块钱,给了阮晓芳,毛仔回忆说,当时阮晓芳点都没点就塞到了袋子里。没有登记,没有酒席,农历二月十二,毛仔和小兰在姑姑家人了洞房。第二天,邻居们看了小兰花枝招展的打扮,就劝封细月:“她不是什么好人,是鸽子,会飞走的。”有人说得更直接:“她们是妓女,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但邻居们说什么,封细月就是听不进去。“只要人家改邪归正做人,就给人家一个机会。”封细月想的都是美好的未来,“我们对她好一点,她就会留得下来”。那些天,封细月对小兰几乎有求必应。第二天,小兰要上街买手机,给了600块;第三天,要买衣服,又给300元;第四天,要买戒指,又给了1500……小兰的嘴很甜,一口一个“姑姑、姑父”,封细月因此放松了对她的警惕。嘴甜也是阮晓芳留给邻居们最深的印象。王国明的邻居黄国华说,晓芳见人就喊哥哥、叔叔,还跟他们一起打牌“斗地主”,村里小孩到她房间都会给糖吃。王国明跟她也挺合得来,到哪都黏在一起,有说有笑。当然,大家还没有忘记她们另一面的共性——懒惰、爱钱。早晚,小兰都要吃两个生鸡蛋,吃完饭就躺在床上看电视,只洗自己的衣服。一天,封细月听到小兰跟毛仔说:“去把姑姑家那个袋子里的硬币抓一把过来。”阮晓芳打牌时为了一块钱,跟黄国华他们曾大吵一架。但这些在家里人看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在为更大的事焦虑着:什么时候能生个孩子。娶回家十天后,毛仔的姐姐问姑姑封细月:“要不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看她有没有避孕环,万一有的话,就生不了小孩了。”封细月认为这种事,怎么着也得一两个月后才好开口,“我怕得罪小兰,认为我不相信她”。丈夫们似乎听不到这些外人的议论,他们正一门心思沉浸在新婚的快乐中。毛仔说,这20天里,是他这一生最幸福的时光。他不工作,妻子去哪,他就跟到哪,哪怕她不喜欢,也很乐意跟着。一个大雨倾盆的晚上,小兰带毛仔去黎川县的一个迪吧玩,同去的还有王国明夫妇,以及另外两对同样情况的夫妻。碍于面子,不会喝酒的毛仔还是陪女孩们喝了一点啤酒。在劲爆的舞曲声中,他和三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坐在迪吧的一角默默聊天,而四个越南女孩则在舞台中央热舞起来。小兰似乎特别热衷舞蹈。有一天晚上,毛仔躺在床上用手机放舞曲,小兰突然起身就跳了起来。那一刻,毛仔忽然觉得,眼前这个腿脚光滑、脚趾上涂着指甲油的女人,不像是自己要找的老婆。“当时,我心里就想,完蛋了,完蛋了,她应该在外边混了好多年了。”从此,毛仔开始对小兰有些提防。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寻常百姓的心声,新生事物的哨兵。  ——钟南山在这里要读懂中国,并不容易,但他们的努力和执着,正在让这一个期许变为现实。经历过诸多的风雨,但那一种力量还在!  ——杨锦麟舆论监督,南江一珠。情关民疾,理发民主。  ——张思之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有力者有爱,让幸福者沉思。  ——王石南周生南国,七天出一期,愿君多培育,此报最堪思。  ——贺卫方关怀社会,心系大众,呵护理想,保持智慧。  ——李开复百姓呼声,社会正义。  ——茅于轼


编辑推荐

众所周知,《南方周末》是以舆论监督报道和重大新闻扬名,但从2003年起,《南方周末》的特稿,已经成为与之并驾齐驱的拳头产品之一。这本《南周特稿》中收录的特稿,来自近3年的《南方周末》特稿代表作,内容涉及对文化问题的审视,社会现象的观察,热点人物的深入报道,或者是新闻焦点事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南周特稿 PDF格式下载



我记得我大学第一份老师推荐的就是南方周末 ,她让我们看一看,什么是在中国内地算的上比较敢说话的报纸。不知道南方周末编辑全体大换血的新闻是真是假,但是南方周末的态度已经是为所有人折服。。。


同时买了《中国青年报特稿》,感觉两者是不同的风格,很不错


特稿记者的必读书


南方周末的精神集结,可以说是。特别的视角,全新的观点。。。


南方周末一向不会令人失望。


都是以前南方周末上发过的文章,有些看过,有些没有,还不错,一篇文章卖两次,南周挺会做生意的。只是这本书买了不知道还会看第二遍么。


一直喜欢南方报系,虽然文章只是对现在社会的管中窥豹,但是还是记者成熟的表现手法,让我们从新闻背后看到一种光景。


虽然不如以前的南方了,但总体上还是让人觉得比较不错!希望能更上一层楼!!


无论你是不是新闻工作者,本书都适合你。


有深度 值得新闻专业的学生研读


借用南周的话:在这里读懂中国


是本好书。中国太需要舆论媒体的监督了


装订、纸张、设计都不错。内容很好。


这本基本浓缩了10年内的大事小事,深度的剖析,从更多的视角解读时事。


很好…速度很快…


一直在找的你呀,终于出现了,太好了!我喜欢!!


很值得看的一本书。值得学习。


帮同学买的,同学很喜欢。
她是学编导的。
这本书也是她们老师推荐的。


让人感动的文字


因为真实下了功夫的 我支持喜欢。


每一个故事都是中国的故事


必读之物,必读之书,必思之事。


在这里、读懂中国


属于搜藏级的文章,一如既往的风格与水准


优秀作品集选


书得质量还不错,特稿的合集。内容只能说还行吧。


很好看的书。。南方周末的特辑版


一直喜欢南方周末的书,有大家风范


再没有其它的周刊能像南周这样直面事件,喜欢张英老师


南方的东西一向很不错


新闻价值


听说南周这个报纸很火,我们这里也没见卖的,就买 了本这个。。。还好吧。。


南周的东西一向很喜欢~


作为一个新闻学子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看本书的目的在于学习思想和结构,每晚一篇,很充实。


比较深刻和实在


感觉一般,没有惊喜


很真实,很强大!


未来的及看,相信不会令人失望


文章质量不是很出彩,作为新闻作品而言,缺力度。


喜欢南周


业务丛书


南周,南周。


给朋友买的。。


和年初出的一套书有部分文章重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