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撕裂的星条旗

吴苏林 编译 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作者:

吴苏林 编译  

页数:

28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多年以来,因为美国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力,使中国的"美国热"经久不衰。无论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广大的人民群众总是抱着或向往或批判的眼光看待关于美国的一切信息。而在这些信息中,关于美国如何从独立建国到二战结束时的短短一百六十几年间就迅速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无疑是人们最渴望了解的。
  《撕裂的星条旗》作为通俗历史读物,并不刻意探究美国崛起的原因,而是重点讲述美国独立建国到崛起为超级大国的6次战争。分别是独立战争、美墨战争和南北战争三章,每章前有篇章引言,每节前?导语,内文中则有相关知识链接,作为正文的补充和拓展,文中配有大量清晰的历史图片,使本书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使读者在阅读品评全书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作者简介

  吴苏林,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硕士,长于研究美国内战史和二战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独立战争】
 波士顿倾茶事件
 第一届大陆会议
 莱克星顿的枪声
 第二届大陆会议
 邦克山战役
 远征加拿大
 长岛之战
 华盛顿堡失守
 特伦顿和普林斯顿战役
 莫里斯顿的整训
 费城失守
 萨拉托加大捷
 法国参战
 福治谷的寒冬
 蒙茅斯之?
 萨凡纳战役
 考彭斯战役
 吉尔福德之战
 约克镇大捷
 1783年巴黎条约
【第二章 美墨战争】
 得克萨斯问题
 “天定命运”论
 对墨宣战
 帕洛阿尔托战役
 “剽悍的老粗”
 “熊旗起义”
 远征加利福尼亚
 夺取蒙特雷
 多尼芬的远征
 布埃纳维斯塔战役
 维拉克鲁斯战役
 塞罗戈多会战
 康特列拉斯和丘鲁布什科战役
 梅林诺?德拉?雷战役
 查普尔特佩克的激战
 夺取墨西哥城
 《瓜达鲁普?伊达尔戈条约》
【第三章 南北战争】
 一部小说的力量
 堪萨斯内战
 22人的起义
 林肯当选总统
 萨姆特堡之役
 第一次布尔河战役
 希洛之战
 七日战役
 第二次布尔河战役
 安蒂特姆会战
 解放宣言
 维克斯堡战役
 葛底斯堡战役
 亚特兰大战役
 向海洋进军
 罗伯特?李的投降
 福特剧院的枪声
 战争结束和南部重建
【第四章 美西战争】
 马汉的“海权论”
 古巴和菲律宾的独立战争
 “缅因”号事件
 向西班牙开战
 马尼拉湾海战
 马尼拉之战
 封锁古巴沿海
 埃尔卡内的激战
 血战圣胡安
 雪尔维拉舰队的覆灭
 夺取关岛、威克岛和波多黎各
 《巴黎和约》
【第五章 美国的一战】

章节摘录

22人的起义“只有用鲜血才能洗清这个罪恶国度的罪行。”这是约翰·布朗临刑前的遗言。虽然22人的起义最后失败了,约翰·布朗被处以绞刑,但他为黑人奴隶的解放,为人类的平等和尊严而勇于牺牲的精神,成为美国内战的一面旗帜,《约翰·布朗之歌》也成为激励北方战士勇往直前的战歌。1859年10月16日,星期日,在刚刚日落的黄昏,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率领21人的队伍袭击了美国南北交通的要道——哈帕斯渡口。这个消息立刻震惊了全美。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里又有怎样的故事?1800年,在哈帕斯渡口发动武装起义的废奴英雄约翰·布朗,出生于康涅狄格州托林斯顿镇一个贫苦白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他们家就是“地下铁路”的一个中转站。从小的家庭影响使布朗对蓄奴制深恶痛绝。长大后,通过耳闻目睹黑人奴隶的悲惨遭遇,更坚定了布朗为反对奴隶制而战的决心。他认真研究黑人的历史,了解黑人分布情况,积极参加“地下铁路”的工作,绘制奴隶逃亡图。后来,他意识到要想解放黑奴必须要用武装斗争。为此,他于1850年组建了一个黑人武装组织──基列人同盟,为以后的起义作了组织上的准备。1854年,“堪萨斯内战”爆发。5月24日夜晚,布朗带人闯进堪萨斯州达奇亨利渡口匪徒们的巢穴,当场处死了杀害废奴主义者的5名凶手。随后,布朗带领手下的战士隐蔽在深山里,昼伏夜出,不断袭击蓄奴派的据点。匪徒们被布朗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打得晕头转向,从此约翰·布朗的名字传遍各地。1857年,布朗开始筹划以解放南部黑人奴隶为最终目的的武装起义。他为了筹措起义资金及争取黑人尤其是著名黑人废奴主义者的合作,多次奔走于新英格兰各地,得到北方一些废奴派人士道义和经济上的支持。最后,经?过周密调查,布朗决定在弗吉尼亚西部的哈帕斯渡口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当地的军火库,并以附近的山区为根据地进攻种植园奴隶主,并使解放的奴隶加入到他们解放黑人奴隶的运动中。弗吉尼亚州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的中部,它的西部是南北纵贯美国东部的落基山脉,东部则是广阔的沿海平原?,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水量充沛、河流众多的地理特征。在它境内,横卧着四条大河——波托马克河、约克河、詹姆斯河、拉帕哈诺克河。哈帕斯渡口位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交界处,又是波托马克河和雪兰多河的汇合处,周围是群山、沼泽和丛林,地势十分险要,是南北交通要道。而且,那里还有一个很大的军火库,一旦夺到手便可把黑人奴隶武装起来。布朗计划先夺取哈帕斯渡口后进入山区开展游击战,然后举行更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彻底推翻?罪恶的奴隶制。1859年10月16日,夜幕刚刚降临,59岁的约翰·布朗带领由16个白人和5个黑人组成的21人队伍(里面包括他的几个儿子和女婿)展开了行动。他们乘着夜色悄悄地通过波托马克河大桥,有两个人离开队伍去切断哈帕斯镇东西两侧的电话线。在桥上,布朗的人惊奇地发现一名铁路大桥的守卫,他们对这名守卫说:“你是我们的战俘。”这名守卫在没有看到他们手中的枪以前还认为是开玩笑呢。布朗带领他的队伍迅速地通过这座铁路大桥,他们在小镇大街上抓捕了一些人,并在政府军火库的门前抓捕了另一名守卫,并迅速占领了这座军火库。然后,他们穿过大街去占领供给中心,那里存放着数百万美元的军用物资。占领供给中心后,布朗留下几个人看守这些战俘,然后自己带人去占领镇对面的兵工厂。他们顺利抓捕了兵工厂里的人,并占领了兵工厂。布朗未放一枪就控制了在哈帕斯镇他想控制的三个地方。现在的问题是,他如何继续控制这些地方。布朗知道,他没有多少时间,镇里的人很快就会知道这里所发生的一切,他们将寻求援助。在这一地区有几支当地民兵力量将会来援助哈帕斯。布朗打算利用他们所抓捕的人作为人质,如果这些人质的生命受到威胁,那么当地民兵就不会发起攻击。他想尽可能多地抓捕人质,以保护他们自己,如果他失败的话,他将利用这些人质来交换他自己的自由和他的队伍的生命。布朗决定去抓捕一个最有价值的人质——刘易斯·华盛顿上校。刘易斯·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后代,他住在哈帕斯镇附近的一座大农场。布朗派几个人去抓捕这位老上校,并解放那里的奴隶。在午夜,他们从华盛顿农场返回,带回了华盛顿上校和10个奴隶,他们还抓捕了另一位农场主和他的儿子。布朗给这些解放了的奴隶发放长矛,并告诉他们看守这些战俘。不久,在波托马克河铁路大桥的末端响起了此次进攻的第一枪。布朗的儿子沃森和另一个人朝一名铁路看守开枪,因为这名铁路看守拒绝停止他的行动,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头,但伤势却并不严重。这名铁路看守跑回铁路车站,他大声呼叫说,有一群人占领了铁路大桥。几分钟后,一列从西开过来的火车到达了哈帕斯,这名受伤的看守警告列车员,桥上危险。两名列车员决定下来看看,他们向大桥上走来。就在他们即将到达大桥时,子弹刷刷地从他们身边飞过,他们跑回到列车,随后飞快地远离大桥。但不久,在这个火车站工作的一个自由的黑人——哈维德·夏珀也向大桥走去。布朗的人命令他停下来,而他却试图逃跑,于是枪响了,他虽然跑回到车站,但几个小时后就死了。令人遗憾和不解的是,布朗最终同意让火车通过大桥继续开往巴尔的摩,这样一旦火车到达目的地,就会提高了联邦军队派来救援的速度。这列火车最终在天亮时离开了哈珀斯镇,与此同时,布朗进攻哈帕斯镇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查尔斯镇,该镇距哈帕斯镇仅12公里。当地官员立即召集民兵,命令查尔斯镇居民准备支援哈帕斯镇。因为蓄奴州的黑人奴隶经常暴动,所以当地都有训练有素的民兵。天亮不久,哈帕斯周围一些镇的人就陆续赶来,他们占领军火库的上面位置,并开始向军火库射击。来自查尔斯镇的民兵到达了波托马克河大桥位于马里兰州一端,并向大桥发起冲锋,迫使布朗在桥上的人逃向军火库,有一个人在撤退中被击中身亡。布朗发现自己已经被包围了,他知道唯一的希望就是设法与对方进行停火谈判,如果民兵能够让他和他的人离开的话,他就释放他手中的30个人质。布朗派了一个人和一名战俘打着白旗走出去要投降。那些兴奋的民兵拒绝他的投降,他们抓住了布朗派去的人,并带走了他。布朗将他的人和最重要的人质带到军火库中一间很小的砖石结构的房子里,然后,他又派出两人带着一名战俘,想与对方进行停火谈判,这次派去的人中有一个是他的儿子沃森?。这次,民兵们开火了,沃森和另一名起义者受伤,而那名战俘则逃跑了,沃森爬回了军火库。布朗现在的打算是尽可能让自己的逃到山区,他最小的儿子威廉跑出武器库,并跳入波托马克河,打算游过河去。然而,他没有游出多远,一群民兵看到了他,并向他射击,有两个民兵甚至离开岩石掩体向他射击。两天后,他的尸体漂在河面上。后来,更多的人被杀,其中一个人是哈帕斯镇的镇长方丹·贝克曼。在哈帕斯镇镇长死后,有一伙暴徒来到了一座旅馆,这里有一个布朗的人在此守卫,这座旅馆是早晨被布朗起义者占领的。这伙暴徒将布朗的守卫从旅馆中拖了出来,并将他带到了大桥上。有几名暴徒把枪对准他的头,并开了枪,然后将他推入河里。在镇的对面,有3个布朗的人被困在兵工厂里,这座兵工厂建在雪兰多河中的一个小岛上。现在这座岛也已经被当地民兵包围了,40个民兵从三个方向展开进攻,把这3个人挤到了靠近河的一间小房子里。这3个人尽一切可能在坚持战斗,最后他们从一扇窗户跳到了河里,想通过湍急的河流安全逃离。但有10个持枪的人在等待着他们,子弹像雨点一样落在这3个人周围,有一个人被击中,他很快就死了,另一个也受伤了,他被拖上岸,然后慢慢地死去。第三个人逃离了死神,他被抓并将接受审判。从下午到晚上,位于军火库中的布朗率人继续与当地民兵交火,双方都有死伤,这些死伤中就有布朗的另一个儿子奥利弗,他被击中,受伤很严重。天很快黑下来了,有一位民兵的军官辛尼上尉来到由布朗控制的小房间前,他对里面的人喊话说,他愿意会谈。布朗把门打开让他进去。在近一个小时时间里,这两人进行了会谈。他们谈到了奴隶制和反抗现政府的权利等,同时布朗对早晨他派人举起白旗投降而被拒绝感到非常气愤。布朗对辛尼说:“我的人可以杀死手无寸铁的男女,但我们没有这样做。”辛尼上尉道:“这并不完全准确,贝克曼镇长被枪击时他手中就没有枪。”布朗说:“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只能说我感到非常的难过。”辛尼冷酷地说道:“任何一个拿起枪对抗政府的人,都必须想到将会像狗一样被杀。”最后的谈判结果可想而知了。当关于约翰·布朗进攻哈帕斯渡口的电报飞抵华盛顿,总统詹姆斯·布坎南意识到马上就要爆发一场全面的暴动了,他立刻命人通知在墨西哥战争中表现突出如今告假还乡的罗伯特·李上校,让他率海军陆战队火速前往哈帕斯镇压。1859年10月17日夜里11点钟,罗伯特·李上校率部来到了军火库的围栏旁,布朗等人与13名人质都呆在那所存放着驻军机车的砖房子里。这所房子有很厚的砖墙和结实的橡木门,因为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人,而且当地民兵与布朗交火时已经?死掉了几个,于是罗伯特·李决定按兵不动,等待天亮。天刚破晓,薄雾从附近的波托马克河上升起。在军火库机车房里,布朗手下的一个人从窗户向外眺望,看见一个身穿便服、留着小黑胡子的人正站在一小块高地上察看地形——这就是李上校。这个人举枪瞄准,但是在另一个窗口的布朗看到射击的目标是一个手无寸铁的人,便下令不要开枪。几分钟后,李派一名叫斯图尔特的中尉去劝降,于是他举着白旗来到机车房门口。门开了一条缝后,斯图尔特发现有人拿枪对着他。斯图尔特中尉拿出李上校给他的一纸文书,宣读起来:“合众国陆军上校罗伯特·李要求机车房里的人投降。李上校无比坦率地指出,你们是无法逃跑的;如果不得不使用武力捉拿你们,那么我就无法保证你们的安全了。”布朗说,这样的条款是不能接受的,他要求安全地撤离哈帕斯渡口。斯图尔特说,这不可能。他俩争执起来。斯图尔特最后问道:“你准备投降吗?”“不,我宁可死在这儿。”斯图尔特向后退去,挥动帽子发出事先约好的信号。罗伯特·李吩咐手下谁都不许开枪,只能用刺刀。他命令格林中尉带领海军陆战队发起冲锋。格林中尉砸开房门冲了进去,只见布朗朝他调转枪口。格林一剑刺去,刺中了布朗的肩膀。那个曾向李瞄准的人开了枪,打死了一名海军陆战队队员,死者的一个战友一刺刀捅死了这个枪手,布朗手下其余的人最后无奈放弃抵抗,举手投降。罗伯特·李命令海军陆战队围着俘虏站成方阵,然后把他们带进驻军军需官的办公室。他给布朗包扎了伤口,把他解去受审,他自己则回到了阿灵顿的家。约翰·布朗的起义和随后的审判成为全国的焦点,也使南北争端更趋激化,战争一触即发。约翰·布朗写给妻子的信……?我想你已经从报纸上知道了我们的事:两周前,我们在哈帕斯渡口为了生命而战;在这次战斗中,沃森重伤,奥利弗被杀害,威廉·汤普森被杀害,多芬轻伤;第二天,我的头部和身体几处受伤后也被俘……在这些所有可怕的灾难面前,我在万能的上帝面前保证,我感到很快乐,我没有丝毫的罪恶感,因为我坚信将来一定会更美好。亲爱的朋友们,你们的同情和鼓励使我确信,至少我们的子孙后代会公正对待此事…………10月25日至11月2日,布朗在弗吉尼亚的查尔斯顿受审。在法庭上,他大义凛然。“你是受谁的指使?”“是上帝,是正义!”“你的目的是什么?”“我要解放黑人奴隶,因为在上帝面前,他们同样是人。”“你犯了杀人罪、煽动罪、叛国罪,难道你不知道吗?”“我没罪,我在为正义而战!”“你是疯子!”“我认为你们才是疯子,你们南方人竭立维护这种野蛮残忍的蓄奴制,还相信它会永远存在下去,这才是真正的疯子。”最后布朗说:“我相信,像我所做的那样,为那些受人轻视的穷人们进行工作,并不是错误的,而是正确的。现在,如果认为有必要叫我为正义事业付出生命,把我的鲜血和我的孩子们的鲜血,以及千百万个奴隶的鲜血混合起来——我在所不惜。”最后,约翰·布朗被判绞刑,罪名是“杀人叛国,煽动黑奴叛乱”。在约翰·布朗受审期间,北方的废奴主义者们多方设法帮他越狱,均遭布朗拒绝。布朗托人转告他的战友说,精神是无法被监禁、戴上锁链或被绞死的,他的死会对自由事业更有用,希望自己的行动能永远活在青年们的记忆里,激励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为自由正义的事业而奋不顾身。12月2日清晨,约翰·布朗在查尔斯顿3000名荷枪实弹士兵的戒备下,从容就义。他在临赴绞刑架之前,挥笔留下了最后的遗言:“我,约翰·布朗,现在坚信只有用鲜血才能洗清这个罪恶国度的罪行。过去我自以为不需要流很多血就可以做到一点,现在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约翰·布朗为黑人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他英勇就义的时刻,北方各州统统下半旗,高大建筑物上饰以黑色装置,教堂鸣钟致哀。约翰·布朗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却鼓舞了更多的人,他们纷纷加入解放黑人奴隶的斗争中,解放黑奴的呼声传遍美国的每个角落。不久,两种制度的决战——美国南北战争终于爆发了。1861年9月,词作家朱莉亚·沃德·豪创作《共和国之歌》,并以《约翰·布朗之歌》作副歌。内战中,《约翰·布朗之歌》成为激励北方将士的战歌。歌词中说:“约翰·布朗虽死,奴隶必将得自由,天上的群星慈祥地俯视茫茫大地。”“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编辑推荐

  每一次战争都是一次飞跃  每一次战争都是一次权力晋级的阶梯  见证美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间  从殖民地登上世界权力之巅的神奇之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撕裂的星条旗 PDF格式下载



还没看,讲美国建国到一战的五次战争,如果是讲到现在就更好了


比较系统的介绍了美国成长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