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魏晋艺术精神研究

郭世轩 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作者:

郭世轩  

页数:

424  

内容概要

魏晋艺术精神如其他任何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现象一样,都有一个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并非一道静止不动的文化景观。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它是如何形成与演变的?其中有哪些关节点值得注意?而这些问题恰恰正是本书《魏晋艺术精神研究》所要探讨与解决的。
《魏晋艺术精神研究》由郭世轩编著。

作者简介

郭世轩,安徽临泉人,先后在阜阳师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阜阳师范学院教授,校级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省文学学会理事、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省美学学会会员、省比较文学学会会员、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等。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合著有《大学美学》等四部著作;在《东方丛刊》、《思想战线》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和参与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和省教研项目等多项课题。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旷世启蒙,独立特行——先秦士人的身份认同与涉世蓝图
第一节 自我设计与身份认同的纠结
第二节 社会认同与政治理想:对“统一”与“盛世”的期待
第三节 价值认同与文化理想:对“同一”与“差异”的选择
第四节 审美认同与诗性表现:对文质彬彬的自觉追习之
第五节 学术的逆向认同与理论的综合景观
第二章 强权政治高压下的控制与反控制——西汉士人的身份认同与一统操控的互动
第一节 汉初士人认同的混合感与不适感
第二节 文景时期士人身份认同的调整与适应
第三节 武宣时期士人身份认同的挤压趋一与痛苦呐喊
第四节 元莽时期士人身份认同的混乱与人格的分裂
第五节 诗学呈现:大赋的摹写气象与小赋的抒情魅力
第三章 认而不同与随波逐流——东汉士人的身份认同与社会政治的生态恶化
第一节 光、章 时期士人的身份认同与清明的政局
第二节 和质时期士人身份认同的随意性与社会的麻木性
第三节 桓、灵时期士人身份认同的剧烈分化与政治危机
第四节 献帝时期士人的身份认同与政治割据
第五节 诗性认同:时代的悲歌与个人的抒情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有了这样的资源储备,再加上赋家的艺术实践与全新的理论主张,汉赋势将长驱直人,大踏步地向前,并与“经学”思维分道扬镳,并得到长足的发展。汉赋如果要选最合适的代表,那就非司马相如莫属。前人有“西汉文章两司马,南阳诸葛一卧龙”之说。这也间接说明了司马相如与司马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一为文学家,一为史学家。若从公认的汉赋四大家来看,司马相如与扬雄为西汉大赋的代表,而班固、张衡同为东汉大赋的代表。若就作品而言,司马相如、扬雄的作品在西汉也为最多。据北大学者费振刚先生等人辑校的《全汉赋》统计,西汉赋作总计66篇,其中扬雄11篇,司马相如10篇,刘向9篇,枚乘5篇,贾谊、孔臧各4篇,刘歆3篇,邹阳、刘安、东方朔、王褒、班婕妤各2篇,陆贾、公孙乘、路乔如、公孙诡、羊胜、董仲舒、刘胜、刘彻、司马迁、冯商各1篇②。其中司马相如、枚乘、扬雄、刘向四人就占了一多半。由此可见,司马相如、扬雄为西汉两大赋家是当之无愧的。并且两人都有关于赋的理论体会,对汉赋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司马相如之所以成为汉大赋的代表,是因为他的生活年代主要处于汉武帝盛世。他生于公元前179年(文帝元年),卒于公元前117年(武帝元狩六年)③。主要生活在景帝、武帝时代,与淮南王刘安为同龄人。而扬雄(前53一前18)④主要生活于成、哀、平和王莽时代,已处西汉末年。


编辑推荐

魏晋风度的内涵是什么?它与魏晋艺术精神有何联系?魏晋风度意味着什么?它是如何表现的?它又是如何生成的?郭世轩编著的这本《魏晋艺术精神研究》由感性而理性再到情理交融,逐层深入,探讨与解决了上述这些问题。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魏晋艺术精神研究 PDF格式下载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比较关心魏晋隋唐时期的历史问题,故而花了很大功夫在阅读这一方面的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及思路整理,今天将读完此书的感受一并写出!值得研究者去好好阅读!


书还是好书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