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红?徽州艺术

郑建新 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作者:

郑建新  

页数:

172  

Tag标签:

无  

前言

古徽州历史源远流长,始于春秋战国,建制于秦,成形于汉,六县格局,沿袭至宋。宋改徽州府,辖歙县、休宁、婺源、绩溪、黟县、祁门,自此“一府六县”名贯天下。徽州现已嬗变为黄山市,国家文化部将老徽州“一府六县”设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徽州,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山峦起伏,清溪环绕。山以黄山为尊,风光甲天下;水以新安江为美, “三百六十滩,滩滩在天上”,人称“新安江画廊”。优美的田园风光,营造出罕见的世外桃源。 徽州,一个文风昌盛的地方。明清时崛起徽商,建村落,树牌坊,筑祠堂。同时,办学兴教,绘画刻书,唱戏倡艺,大兴风雅,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徽州名扬天下。 本书讲述了徽州的地理面貌、人文风情、艺术特色,融地理、历史、艺术、民俗、建筑等知识于一体,汇集众多生动精美的图片,展示了一幅徽州文化艺术画卷,希望读者能从中感受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内涵。

内容概要

  “中国红”系列图书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全景式记录和梳理,以中英文图文对照的形式介绍中国文化。其所关注的100个文化专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但博大精深,而且极富中国特色。它们表现了特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中国文化特有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本系列图书以实用简明的图文形式,提供一个令人愉悦的阅读空间,让四海宾朋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品味中国文化之关。

书籍目录

建筑艺术
徽州的村落布局
徽州建筑中的“四绝”
徽州“三雕”——建筑中的装饰艺术
徽州的园林艺术
手工艺术
徽墨与歙砚
器用艺术品
视觉艺术
徽州戏曲艺术
新安画派
刻书、版画、篆刻、碑刻艺术

章节摘录

建筑艺术 徽州人起居生活有讲究,选村址追崇枕山、环水、面屏,在风水理念中寻求美韵;村落布局以民居、祠堂、牌坊、戏台为架构,在“四绝”里体现美学;空间装扮用木雕、砖雕、石雕装饰,“三雕”凸显美感:环境打造按园林要求,盆景、假山、花草皆为用,美丽延伸到细节。所以,徽州有“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 徽州的村落布局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1368—1644)大戏剧家汤显祖的诗作。富甲天下的徽州,藏掖在山清水秀的大地之上,显示于优美典雅的村落之中。 徽州号称有五千座村庄,平畴沃野,栉比鳞次,星罗棋布,镶嵌在峰峦起伏的山野之间。这些村落依山傍水,粉墙黛瓦,摄人心魂,美不胜收。人称“中国画里乡村”。 从景观角度说,徽州村落分集居型和散居型二种,尤以集居型居多。 徽州村落从选址,到布局,以及功能设施,内涵丰富,追求完美,讲究规范。地形与建筑,房屋与自然均达到有机统一,即园林化的环境,画境般的品位,很有艺术性。 选址就是选择人居环境,徽州人讲究风水说,认为最理想的村落选址是六个字:“枕山、环水、面屏。” “枕山”即村后有山,徽州人认为这是靠山,俗称“来龙山”;“环水”即河流或溪水从村中流过,徽州人认为这是金带(古时人们以金玉镶饰腰带,作为身份、财富、地位的象征)环抱,寓示财源不断;“面屏”即前有低山,徽州人认为这是屏风,可防邪气侵袭。《尚书方氏宗谱》载,其始祖选址,见“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而特立,后有幽谷窈然而深藏,左右河水回环、绿林阴翳”,于是“慕山水之胜而卜居焉”。再如《拖山程氏宗谱》记载,其村“八垄森列如拱,源头活水如带。远眺则黄山、松萝、金竺、天马,近府则南塘北野,驼石印墩,咸若有天造地设于其间。又其后有三台山之秀,巨石仙踪之奇,屏列拥护……是可为子孙永不拔之基矣”。 对一些不够理想的村基环境,徽州人也不一味放弃,而是进行积极改造,这在风水说中称为“补基”。补基最常见办法是补水,因为“人身之血以气而行,山水之气以水而运”。引水补基的方法有直接引水、筑碣、挖水圳、修塘坝等,如黟县宏村穿堂入户的水圳、徽州区呈坎村落中的网状水系等。 徽州村落的布局通常以模拟、象征的图案来反映人们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如黟县屏山村沿吉阳溪两岸而建,村状狭长紧凑,宛如一艘扬帆之船;吉阳溪如缆绳,整齐的村居是船舱,祠堂的旗杆和村头的乔木像桅杆,周围山峰作海湾,面南原野为浩瀚大海。寓意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再如绩溪县石家村,其祖上为北宋名将石守信,后人迁此,在村落的布局上仍坚持军营风格,将村落规划成整齐划一的棋盘形状,三条经线贯穿全村,五条纬线与经线相通,地面用花岗岩铺垫,阡陌交错;村正中摆祠堂作帅府,以示尊严,村前桃花溪作楚河汉界,以寓当年祖上和皇帝赵匡胤对弈往事。为永久保持整座村的严谨、美观,《石氏宗谱》开宗明义告诫后人:“村如棋盘形,建房屋不得阻塞。” 徽州村落的第一公共设施是水口。水口即村落的门户,处于村落与外界的接口。风水说“水本主财”,这关系到整个村落的吉凶祸福,徽州人当然不会马虎。最佳水口的地势是一水外流,两侧有山峰环拱,称为“狮山”、“象山”,寓意村落财气大旺。休宁县万安镇古城岩,左侧为狮山,右侧为象山,二峰下面有小溪,溪畔即有石板路入村。为了更好地留住财气,徽州村落通常还在水口处增加“关锁”,关锁的方式繁多,桥、亭、堤坝、牌坊等均可。如歙县黄备村建有水口坝、黟县南屏村口建有万松桥、祁门城南建有文峰塔、西递村口建有石牌楼等。 徽州水口最多的关锁是林木。枝繁叶茂的树林立于村口,既藏风得水,保护生气,又借树阴,寓意福荫子孙发达。徽州区的唐模村,堪称徽州水口最美的地方。村口一棵老槐树,冠盖如华,洒下浓阴一片。树前一座沙堤亭,亭不远是牌坊,坊过去是檀干园。再如祁门古溪乡毛坦村口有一巨大樟树,相传为祖上来时的迁居树。还有休宁五城、蓝田、白际、桃林等地均完好保留着枝繁叶茂的水口林等。水树亭桥,古木参天,绿荫匝地,宁静、幽雅,是休憩、闲聊的最佳场所。 徽州村落的公共设施讲究等级序列,显示森严等级的标志性建筑是牌坊和祠堂。牌坊一般骑立在村口要道正中,行人必须从下面通行,目的是显示宗族的尊严。祠堂则布局在村落的中心位置,以显威严,且门前一定留有较为宽敞的广场,是举行宗族活动的场所。 村落框架式的布局线性优美,路面规整,建筑错落有致,路名巷名都带深刻的寓意。黄山脚下的屯溪老街由西镇街、八家栈、新市街向东蜿蜒而成,路面一色平展石板,两旁建筑一律小青瓦、白粉面、马头墙,古色古香,人称是“活动的清明上河图”。歙县棠樾,村中两条平行主干道全为青石板,一路平整,连接着无数小巷;村中有石碣、社屋、骢步亭、祠堂,以及七座牌坊。尤其是七座牌坊,从东西方向往中间排列,形成忠、孝、节、义阵列,气势恢弘。黟县南屏村,到清代乾嘉时最为鼎盛,全村72条巷,36眼井,300多幢民居,还有不少园林、书屋等,如南阳书屋、培玉山房、西园、东圃、半春园、齐芳阁、望云轩、南薰别墅、曲水园、喜槐亭、大夫第花园、万松亭、文昌阁、观音阁等,另有店铺数十家,至于祠堂则更多,保存至今的仍有八座。 美丽的徽州村落有很多,其中以绩溪龙川、黟县宏村、徽州区呈坎堪称经典,这些村落无论选址,还是布局,以及空间设施均为一流,在徽州村落中无疑属于典范之作。 P1-15


编辑推荐

郑建新编写的《徽州艺术》讲述了徽州的地理面貌、人文风情、艺术特色,融地理、历史、艺术、民俗、建筑等知识于一体,汇集众多生动精美的图片,展示了一幅徽州文化艺术画卷,希望读者能从中感受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内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红?徽州艺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