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的谬误

埃里奇·冯·丹尼肯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埃里奇·冯·丹尼肯  

页数:

249  

译者:

吴柳燕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伏尼契手稿”原作者到底是谁?上面到底书写了什么?作者丹尼肯能给出什么样的解释呢?创造“纳斯卡古画”的纳斯卡文明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是如何创作出这些巨画的?又为什么要创作这些画作?而且,在干旱贫瘠的高原沙漠之中,纳斯卡文明究竟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

作者简介

埃里奇·冯·丹尼肯  自1976年出版《众神之车》(Chariots of the
Gods)之后,埃里奇·冯·丹尼肯始终都是世界未解之谜的最权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先后被德国和美国的电视公司拍成了5部文献片,而且通过卫星在全球上映,其中投资最大的一部高达120万美元。他的作品中充

书籍目录

神秘的书籍
揭穿暴露者
纳斯卡自然科学
卷尾语
附注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古老,但有多古老?  现代纪年法到底有何用处?伏尼契手稿中,一页页的羊皮卷上用各种墨水和颜色写字作画。纸张和颜料都是有机物,这意味着可以利用碳14年代测定技术来确定它们的年份。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通过测量碳同位素14的放射量来计算年份。碳14的半衰期是既定的:经过5600年之后,碳l4的总量消耗了一半;11200年后,消耗了四分之三,依此类推。这种测定法的前提是大气中的碳14是一个恒量,所以它并非百分百无误。然而事实上,空气中的碳元素含量波动相当大。除此之外,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工艺品,碳14不是特别可靠。最终,伏尼契手稿的拥有者——耶鲁大学,坚决拒绝对这份文档做年代测定——这是有充分原因的。1965年,耶鲁大学获得了一张文兰地图,这张画在羊皮卷上的世界地图描绘了一座位于格陵兰岛西面的大岛屿,就是位于现在纽芬兰岛的位置。如果这张地图是真的,就证明维京人之前就已经发现了北美洲。然而1972年,在对地图上的墨水进行化学分析的时候,一些科学家发现墨水含有一种20世纪才出现的化学物质。这说明这张地图必定是伪造品。据称,直到1995年,深入研究间断地展开,得出的结论同之前已有争议的创作年份有出入。直至今日,这场争论仍没有得出结论。因此,耶鲁大学拒绝利用碳14年代测定法为伏尼契手稿测定年份。  即使有测出手稿年份的可能,也不意味着一场争论的结束,因为文本的出处始终饱受争议。说得更明白些:每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都相信《圣经》中上帝所说的,就《新约圣经》中的《四福音书》而言,基督教徒普遍相信,拿撒勒人耶稣的同伴用一种即时的记录方式,记下了这位圣人所说的每一句话和所做的每一件事。这些记录甚至被称为“原始资料”。  事实上,没有一个是真实的。那些经常被引用以及从神学角度来说非常富有创造力的原始文本根本不存在。那我们手中到底有些什么?在耶稣死后,4世纪至10世纪专门创造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中,将近1500本是从复制品中再次复制成的。每一本都是独一无二的。偏差值总共超过8万。(8万啊!)这些所谓的“原始资料”中,任何一页都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和其他问题。每一个新的版本都是作者对原始文章的解读,而不是直接的复制,这些版本的创作是为了满足时代的要求,迎合时代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圣经》的原始资料已经积累了成千上万处极易证实的错误。其中最有名的((西乃钞本》——同《梵蒂冈钞本》一样,写于4世纪,1844年发现于西奈山脚的圣凯瑟琳修道院。书中修正的地方不少于16000处——一万六千啊!——这要归功于至少七位编辑。文本的一些部分不断地被改正,并和其他原始文本重新放在一起。权威专家费里德里克·狄利许教授在文本中发现了3000处错误。”  这些和伏尼契手稿有什么关系呢?我接下来会解释。假定这个文本和图像是古老的,内容从同样某位隐居者那里直接复制过来,没有做任何改动,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份手稿到底在说些什么。它有可能被当成一份神圣的文本或者重要的知识,只有熟悉情况的人或者在遥远的未来才能解读出。对于聚精会神进行复制的人来说,唯一重要的是为子孙们保存好原文,因为隐藏在房子中的手稿有可能已经被蛀虫侵蚀并开始腐烂。如果事情确实如此,那么这份手稿就没有作者。即使伏尼契手稿的羊皮卷和墨水只有200年的历史,原文的年份依旧是个谜。成功的解密可能会发现古代知识的一个“断层”,并使世界发生变化。(因为时代精神会使其发生改变!)美国密码破译专家大卫·卡恩预测:伏尼契手稿就像一个炸弹,会在最终破译出来的那天爆炸。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埃里奇·冯·丹尼肯收集和研究了大量神话,大胆猜想其中可取的科学意义,这一项工作是“严肃”(其实是谨小慎微)的科学家们所不能接受的。  ——美国读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的谬误 PDF格式下载



在初中学历史课时就知道玛雅历法精确到一年有365.2422天,而西历一年为365.2425天,那时的老师讲“玛雅历法竟然精确到一年的误差只有一天的万分之三,也就是158分钟”。在这本书中,作者举出了进一步的更精确的数据,而上述的两者都不精确,玛雅历法实际上是365.242129天,现代科学测量是365.242189天,两者只差31.5分钟、一天的十万分之六。而且玛雅人每隔52年要多加13天,就是说同样是每隔四年多一天。科学精确到这样的民族,如果说“古人每天在(好不容易)吃饱了饭之后,坐在火堆边想着我要编一些什么东西欺骗后人。”逻辑上是一件不能自圆其说的事情。
这一本书更精彩。
引用几段作者的原文。
“现代社会产生的信息洪流使我们变得迟钝。我们更愿意在电视机前茫茫然地过日子,而不愿意用批判的眼光留心地阅读一本书。可利用的信息量有上万倍,但如果不经过处理,又有何用。”(页80)
还有一些古老文件的引文
“赛乌斯神将书写的技能传授给法老。‘这会使埃及人变得更加睿智,赋予他们更强的记忆力,这对提升记忆力和智慧都特别有效。’
但是却看到了这项伟大发明的另一面。
‘你的发明将会使学习者的心灵变得健忘,因为他们将不会再使用他们的记忆力,他们宁愿相信书面字符,却不愿去记住这些东西。你发明的这种有效方法,不是帮助记忆,而是便于记忆。。。’(页31)
作者在书中根据留传下来的很多国家、民族的古老文件,对西方社会的宗教起源,做着刨开宗教外衣的根源性解析。
原有的世界观、知识维度如果并不能涵盖整个真实的世界呢?世界的究竟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仅仅是讯息时代互联网上展示给我们的样子吗?仅仅所有历史课本、历史典籍展示给我们的样子吗?
每一项地理大发现都会带给人们观念、意识上的冲击、震动,激发起人们的思考与重新认知,不唯是对外部世界、更是对于自己的认知。
以原有的世界观维度来阅读老冯的书,很枯燥,尽管他的想法可以成为所有具有历史成分的悬疑、推理、考古小说、乃至影片《星球大战》某些情节的思维源泉,但是远没有这些小说与作品阅读起来“吸引人”。就像中国汉代的考据、训诂一样,作者侧重在用世界仅存的、那些在互联网泛滥的信息之外的真实信息,严谨地论证超越现代科学认知唯独的最大胆的推理。因此读起来,有时会觉得很费劲。在某种程度上,老冯得作品更像是考古学者的田野勘探笔记,其资料信息价值远远高于其文学笔法。而且“冯体”论文还有一个特点,其言语的精炼度确实让多少有些看惯了文言文的读者,感觉不是那么讲究,这也是西方作品永远跳不出语言范式的通病。口语式文字中大量的白话叙述要耗费读者更多的时间与眼神儿,实在是件反感之事,老冯的书经典之处在于思想,而绝不是文字。但是书中的信息量依然很大。更为难能可贵的,所有著作几乎都是他数十年来遍布全球的足迹以及思考的积累。
从这一点来说,确实瑕不掩瑜。
说到宗教,听说有西方人说“中国没有宗教”。我真不知道这话是想说明他们祖先的蒙昧、对比夸赞中国祖先的智慧,抑或愣要在比较富足之下强行对照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那您能不能先搞清楚这话对于西方人、尤其是西方祖先来说,究竟是褒义还是贬义?
“那些天神是谁,必须承认,古代天神可以到处飞行,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他们给早期的人类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世界宗教也就从中产生了。”(页176)无论是崇拜太阳、崇拜月亮、崇拜火、崇拜超自然的“天神”、乃至无所不知的圣人,最终都在西方形成了自己的宗教,并贯彻以从上层建筑到广大民众的严格的宗教形式,为之不惜几百年兵戎相见,甚至成为一国对外进行侵略的遮羞布。言及此,想到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女巫季节》中一段场景,十字军东征时,每次大战前,神父都要高喊“以耶稣.基督的名义消灭这些异教徒。”于是有凯奇和战友于疲繁的战阵厮杀间的一段经典对话。
“耶稣他老人家的敌人怎么这么多!”
“嗯!当他的朋友可真不容易!”
即便欧洲内部因为教派的不同,相互杀伐仇视更是几百年间的等闲事。
“罗马教廷最近宣布,罗马天主教会是耶稣基督的唯一正教。新教和福音派教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会’(象这样的陈述定期出现——几十年周期出现一次)”(页176)。
那么中国为什么没有在崇拜太阳、火、以及产生了这么多圣贤之后,形成自己的森严的宗教情节?可以说直到宋儒之后,儒家学说才被奉为了“教”,但是尽管如此始终不变与道家、佛家鼎足而三中国文化主流的地位,至于诸子百家那就就更多了。中国历史上更没有出现为了一种“教义”的不合,互相之间就要大打出手、杀伐相见的历史事实。民间膜拜的一个个被神化的形象也都是关羽、岳飞、文天祥、佛祖、弥勒菩萨、观音菩萨、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妈祖,不一而足,可以说谁都拜,乃至耶稣也有一席之地。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最高的求索永远都是那些精神层面形而上的生生不息,多少代民族精英乃至亿兆庶民为之顶礼或者修行。。。


查看真正的历史,学习未知的空间。


这个作者的书 趁着特价买了二十多本 他一共出了32本 基本买全了~!很棒的书 之前以为是小说性质的 其实都是纪实性质的!还有图片!值得买来看看 这类的书 中国都引进的太晚了!!!


《众神之车》作者丹尼肯最新惊世力作,它向读者介绍了:1)“伏尼契手稿”原作者到底是谁?上面到底书写了什么?它是一份内容不明的神秘书籍,附有插图,书成大约在400年前,书中所用字母及语言至今无人能识别。手稿中有天体、幻想植物和裸女等奇怪的装饰图片,并且以奇特的文字写成,与任何已知语言都对不起来。
1912 年,美国珍本书商伏尼契(Wilfrid Voynich)在罗马附近一所耶稣会大学图书馆,找到他一生中最大的发现:一份厚达230多页,以奇特字体写成的手稿,手稿中还有许多植物、天体和出浴美女等奇异的图片。伏尼契立刻认定这是极为重要的新发现。这份手稿虽然看来像是中世纪炼金术士或草药医生的参考书,但似乎完全以密码写成。从插图中的发型等特征看来,这本书的制作时间应该介于1470~1500年间,手稿上的17世纪字母说明,这份手稿在1586年由神圣罗马帝国的鲁道夫二世收购。 1600年代,至少有两位学者曾试图解读这份手稿,后来它消失了将近250年,直到伏尼契发现才重见天日。
2)最神奇的要算纳斯卡文明,它以纵横秘鲁沙漠的“纳斯卡线条”而闻名,但关于神秘的纳斯卡文明如何消失,以及纳斯卡线条如何制造,一直是萦绕在科学家心中的难解之谜。目前,英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1500年前,由于纳斯卡人大肆砍伐森林开垦农田,从而最终导致这支人类文明的消失。
人们对纳斯卡文明的直观性认识都是源自可在高空中直接观测的纳斯卡线条,由于这些神秘线条图案所在沙漠环境缺少树木,逐渐该地区的沙漠峡谷变得无法种植足够的农作物。目前,人类考古学家检测了秘鲁海岸南部残留的纳斯卡文明废墟,发现了在6世纪时期相应的人为性“灾难事件”。
在所有的推测中,最出名的要数丹尼肯在他那本《上帝的战车》一书中所作的解释:这些是为外星人来参观而留下的入口处标记。古代时,这里的人乘坐在热气球上留下这样的残迹。这一猜度的依据是,这些图案在空中才看得清楚,图案中有许多看上去很可能是当时为使气球飞离地面时那些燃烧物留下的痕迹。
正向书中写到的那样,对像诸多神秘和美妙的地方,没有人能做最后的审判,这些审判迟早会被证明其荒谬可笑。也许我们该敬畏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不要轻易断言的它的来龙去脉,要虚心的接受自己的无知,而不是不断放大自己的无知,甚至于去传递给比人。


一九七九年,英籍考古学家韦斯于埃及发现一处古庙遗址,里面浮雕壁画上的奇怪图案,与今时的飞机极其相类;埃及之胡夫金字塔,由重约十吨的石块约二百六十万块砌成,石块之间并无粘和物。历经风雨,只至今日缝隙依然严密无比,利刃都难以插入;玛雅人的天文知识极其丰富,其数学水平比欧洲提前十个世纪,然而玛雅人的文明突然消逝恰如突然产生一样,根本无从找寻其文明的过渡形态;土耳其将领皮里•雷斯上将绘制的一份地图中,标注了尚未被冰层覆盖的南极洲海岸,可事实上,在他绘制地图后三百多年,南极洲方被欧洲人所发现。
国外如此,中国亦是如此。《拾遗记》载,秦始皇见过乘螺旋舟而至的宛渠之民。此舟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几似今时潜水艇;越王勾践所用之剑,被考古人员发掘出来时仍是凛冽无比,毫无锈迹。据研究,这是因为剑身镀了一层铬的原因——这层神奇的出现在公元前武器之上的铬,只至一九三八年才被人类发现。
我们今日之科技,究竟是飞速的发展还是在无声的倒退;我们今日之对历史文本与文物的解读,必定是为了唤醒远古的记忆,但假若真相来临,我们是否要推翻以往许多定论;我们相信科学而非神学,可科学根本不能解释这诸多秘密,而若是用神学来解释的话,又不能被逻辑所接受。
这令我想起一部不那么出名的科幻小说,倪匡的卫斯理系列当中一篇,题名为《玩具》。故事说人被一群小机器人所掌控,人类的种种,譬如社会地位,金钱,在小机器人们看来皆是顽笑。它们之与人,恰有我们少年时之与一颗石子或是一只娃娃,有扔掉它、撕毁它的权力。
人类在地球上,或许是唯一一种有着高智能的,能够制造与使用工具的动物。那么在银河系、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当中呢。有太多东西不被我们所知晓,而不被我们所知晓的,往往凭着过往的经验来断定它。即如那部名为《玩具》的小说,是否真有一群小机器人在掌控着我们,看着我们生老病死。相信、质疑、绝对的怀疑,都是因人而异的事情。如同冯•丹尼肯能引起无数意见的推断:历史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信仰上帝的所有人们,一直以来都以为上帝是神的存在,但冯•丹尼肯却说,上帝是个外星人。
对于中国绝大部分人来说,我们并不信仰上帝,上帝是否是外星人无关紧要。但对于信仰上帝的人们,这却是轩然大波。试想一下,自己所膜拜的,景仰的,愿全身心为之奉献的神,突然被人拉下神坛,说他不过是一名来自外星球的宇航船的船长。他来之时出现的种种事件,因为不被当时科技水平异常低下的人们所理解,于是皆被当成圣迹圣踪与圣行。
信仰意味着什么?永生,精神有能托付的港湾,在任何时候都清楚知道上帝将会与自己同在,于是饱受打击的身心能够舒展。相信上帝,活着至少会幸福一些。怀疑上帝,就是一场对心灵的绞刑。这是从宗教方面来解释。从科学方面来说,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还未得到确论——也许有的国家已经有了确论,只是出于种种目的,他们将消息封锁了起来。并且即使得到确论,也没有决定性的证据证明上帝与外星人之间能画等号。科学家们并不信奉想象力。不论如何,冯•丹尼肯里外不讨好。
作者想必饱经舆论的责难,这在他的书中也可以获知不少。除了学术上的纷争,他还受着来自各方面的记者、探险家的压力。他们对冯•丹尼肯的文字断章取义,甚至编造莫须有的情节来丑化冯•丹尼肯。但无论如何,冯•丹尼肯展现出的联想力出类拔萃,他远比那些只会钻研书本进行考据的专家以及只相信自己的、或者有着从众的乌合心理的人们更有贡献。他构建了一个圆,圆心就是“上帝是个外星人”,外转则是一切蛛丝马迹,伏尼契手稿、克列斯比神甫所收藏的金属板、《以诺书》……他将这些蛛丝马迹串联成线,以使圆心看起来更加清晰。
上帝是否真的是外星人?假如是,全人类的发展轨迹是否都在依循他所设计的进行。假如不是,为什么历史上有这么多上帝与外星人或者现代事物有所联系的东西。科学家能不能放下他们的固执,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的历史。宗教人士们能不能暂时放下上帝的神圣性与不可侵犯性,开展专题研究以了解上帝的真实身份——如果人类真的这样做了的话,如冯•丹尼肯所说,“我们将掀起一场真正的风暴”。


我们大多数人都读过神话,里面是电光雷鸣,什么现象都有。一般人都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可是有一些人还真是比较较真,以比较科学和细致的研究来对待这些现象。这本书的作者是就是这类人。作者是一个专门研究这类问题的专家级人物。

这本书主要是针对《伏尼契手稿》进行一系列相关的论述,里面夹杂着对于是相关的神话的同类型与相似的探索。里面的论述通俗易懂,对于是未解之迷有兴趣的朋友来讲,读这样一本书是相当享受的。作者透过自己的研究来找到这个《伏尼契手稿》及其相关的神话的内在联系,虽然里面并没有一个结果,但是在这个对比的过程中,通过作者的相互联系的研究,我们会读到十分有趣的故事,非常给力。

我们知道西方人对于是事物哪是非常少有禁忌的,比如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上帝是个外星人”。这个题目绝对雷人。书名更是“历史”的谬误。这里把能有这种大的意识来讲也是不错的一个挑战人的视野的感觉。我觉得我们国人就是缺少这个批判劲,这个认真劲。里面虽然没有具体论述上帝是外星人,但是从里面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作者身上那个要寻找到答案的激情。在东方也有许多的神话,《山海经》就是神话故事集。可是很少有人去认真研究对于是中国文化或者其可供现代人借鉴的灵感。这其实是对于是自我文化的毁灭,自我的忽视。我们成天对西方的XX密码这类东西所吸收,对于是自己的文化却没有得到相当的重视。

之前我有一个论调就是现在我们文化处在一个非常时期,所谓什么都有,但是深入下去,却真是神马都是浮云。现在我们就处在浮云中,中不中西不西,洋不洋土不土的时期。我们现在缺少文化上的自信,什么都信,可是对于是自己的文化却有意无意的忽略。这实在是不该呀!


内容里说道作者自己的题外事太多了,都是离题的


一直喜欢他的书和他的观点,虽然这并不代表我全盘接受,但是读他的书让我明白,其实我们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认为我们了解的那么多。


一直喜欢他的书和他的观点,读他的书让我明白,其实我们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认为我们了解的那么多。


他说上帝是外星人。我们还是不要接触外星人比较好,-霍金教授说的。


选择阅读本书,说实话就是因为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埃里奇•冯•丹尼肯。媒体是这样介绍他的:“作者埃里奇•冯•丹尼肯是世界未解之谜的权威作家,他是“古代宇航员”理论的创立者,他的作品被译成28种语言,全球累计销量高达6200万册。他的作品先后被德国和美国的电视公司拍成了5部文献片,而且通过卫星在全球上映。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新奇趣闻,令读者眼前一亮,对人类社会和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

我是无神论者。但是却相信外星人实际存在的真实。我总以为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星体之上,必定存在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他们与我们拥有了共同的宇宙空间,并共同生活在宇宙之中任何一个星球,也许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也许有朝一日我们也将如地球大家园中的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一样很平常地接受彼此,并友好相处互通有无。

《历史的谬误》,这是一部试图为读者揭开世界三大未解之谜的文本。可是在通读之后,我却更加糊涂了。甚至还百思不得其解。在本书中我看不到关于任何“伏尼契手稿”明了的剖析脉络,我看到更多的是顾左右而言其他的神学教义般的侃侃而谈,一方面它规模宏大,另一方面却又暗含了几分模糊,我们只能观其行却无法听其声。如同喧嚣的生活中一个随处可见的讲坛,洗耳恭听的我们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徒劳的,我不知先生所云。更别想得悟出个所以然来。

记得看过一部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作者芥川龙之介试图以《罗生门》的故事来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说出有利于自己的故事。那么我就想埃里奇•冯•丹尼肯老先生以他的《历史的谬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看到埃里奇说“对像诸多神秘和美妙的地方,没有人能做最后的审判,这些审判迟早会被证明其荒谬可笑。也许我们该敬畏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不要轻易断言的它的来龙去脉,要虚心的接受自己的无知,而不是不断放大自己的无知,甚至于去传递给别人……”才渐渐地有所知悉了什么。

敬畏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不要轻易断言它的来龙去脉。是的,埃里奇就是这么做的。记得某些人曾判断“伏尼契手稿”也可能只是个精心设计的骗局,那么《历史的谬误》是不是埃里克的文学谬误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想到这里,一切便释然。


因为从来不信神佛,所以一直以来不管是《圣经》、《可兰经》、佛经都是当故事书哲学书来读,所以不去印证真假,只看故事好不好看,有没有哲理。

不过这次看了《历史的谬误》这本书,对《圣经》有了新的认识,原来也可以用这样的角度来看宗教经典《圣经》。作者是瑞士的埃里奇.冯.丹尼肯(名字里带“冯”字的都是有贵族身份的标志),被称为“世界未解之谜最权威的作家之一”。这本《历史的谬误》看书名还以为是历史书,看副标题“上帝是个外星人”才明白是解密上帝身世之谜的。本书仍然延续他《众神之车》一书的观点,从一些残缺不全的材料和古迹、古物的蛛丝马迹中推论出宇宙中有外星生物,本书只是增加了一些新的论据论述,从伏尼契手稿上无人能破解的神秘符号,到《圣经》、《以诺书》中的记载,中间讲述了他的《天神的金子》一书和厄瓜多尔金属藏书库洞穴的风波,最后又回到纳斯卡图标。

伏尼契手稿的来源是个问题,那些文字符号无人能懂,说不定是某个患有精神病的天才之作,再说年代也不能说明什么,古人一样会造伪,不能作为外星人存在的证据。至于《圣经》和相关书籍《圣经次经》、《以诺书》、《摩门经》等,你说他是历史书,其实更像神话传说,难以找到证据证明书中的人与事,比如《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太初,上帝创造了天地,大地一片混沌,空无一物,黑暗笼罩着渊面,上帝的灵在水面上运行。上帝说:“要有光”,光就出现了。

这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如出一辙,而盘古开天的传说比基督教更早,云南沧源岩画大约在两万年前原始人创作的,画中“一人头上发出太阳之光芒”(这和头上有光环的基督形象何其相似),“左手握一石斧,右手拿一木把,两腿直立傲视一切。这种形象与盘古立于天地之间,用斧头劈开混沌开天劈地的传说正相契合。”,盘古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吴国的徐整《三五历纪》。

两个形象如此相近的天神,出现于相隔几千公里的不同国度,时间先后想差了上万年,是不是有点奇妙。可能是人类的想象力都是比较相近的,他们的神话传说也差不多,中国的天神是盘古,还有抟土造人的女娲等等一众中国神仙,希腊的天神是宙斯还有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佛教的神是释迦牟尼,基督教的天神是耶稣和天使们,伊斯兰教的天神是真主默哈默德,其实他们都是同一类人——外星人。

其他一众神仙先不论,先看上帝。从圣经里可知上帝是第一代,他创造的第一个人是亚当,亚当活了930岁,130岁生子赛特(并不是他们的第一个儿子,第一个儿子叫该隐,第二个儿子叫亚伯,该隐杀了亚伯,赛特是第三个儿子);赛特活了912岁,105岁生子以挪士。。。。。。雅列活了962岁,162岁生子以诺——就是《以诺书》的主角,看看他们的寿命和生孩子的年龄,显然不是地球人的生理周期。以诺已经是上帝的第七代,所以称其为“第七位国王”,“以诺在人世共桓留了365年。上帝把他接了去,他就消逝了。”(摘自<圣经>普通话本<旧约.创世记>之<亚当的家谱>)以诺是在人世桓留最短的,只有365年,而且没有说他死了,只是说他消逝了,这就给《以诺书》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以诺的重孙很有名叫诺亚,就是诺亚方舟那个诺亚,而诺亚方舟其实外星人造出来的潜水艇。诺亚是在以诺消逝134年后才出生的,在诺亚600岁时发生大洪水,即使是外星人也不能说他们就能预见734年后的未来的大洪水吧,也不是穿越。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很多宗教书籍的资料,证明地球文明来自于外星人传授,上帝是外星人,来地球传授人类文明、科技、天文学只是等等。地球上曾经存在当时科技水平无法做的产物,比如埃及胡夫金字塔、复活节岛石像、纳斯卡平原神秘图案等作品,都是外星人所为。

我从小对这类神秘的未解之谜很感兴趣,订阅过《科学画报》《飞碟探索》等杂志,也看了很多关于地球未解之谜的资料。关于存在外星生物的观点我是认同的,地球在整个宇宙中如大海中的一滴水,不可能只有地球得天独厚,是唯一有生命的星球,问题是还没有人亲眼见过并留下确凿证据,大部分与外星人有关的证据都是伪造的或牵强附会的。

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到达外星系,人类最远也就到达火星,连太阳系还没走出去,火星是人类目前所知行星中与地球环境最接近,唯一有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人类甚至开始计划一旦地球不再适宜人类生存时(比如被陨石撞毁、被核战摧毁、资源耗尽)移民火星(还是入侵火星?),计划虽然宏伟,但是一旦地球毁灭,整个太阳系的结构、运转轨迹都将发生变化,那时的火星也可能完全不适于人类生存了。

总的来说,上帝有可能不是地球人,就像中国的盘古也显然不是地球人,但是怎么证明他们是外星人呢?从本书的论据看来,明显证据不足。如果能证明,那《圣经》就是本历史书。如果不能,那《圣经》就是本科幻小说。


在《天外来客》的序中,丹尼肯说:写这本书需要勇气,读这本书也需要勇气。丹尼肯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书的理论和证据与传统的考古学辛辛苦苦地坚定地描绘出来的图像不相吻合。知晓丹尼肯以大胆与狂想闻名于世,所以,在打开《历史的谬误——上帝是个外星人》时,我自认为勇气是足够的。然而,读着读着,我便发现自己的“底气”严重不足。因为读这本书,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宽广的神学、宗教学知识。不然,很容易产生一种不知所云和无以为驳的无力感。如此一来,就没有什么阅读的愉悦可言了。本人对于这类知识可谓是一无所知,自然有了一种读“天书”的感觉。

对于神秘事物的好奇向往和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追求,是人类的共同特性。所以,任何意义和程度上的神秘与颠覆都不可畏,而最可怕的就是表述的艰涩和跳跃。如果读者不能读懂作者在说什么,那并不是一件好事。究其原因,读者的无知并不能成为最终和最有利的借口,书本本身的问题才是根本,要么就是语言不够通俗,要么就是材料本身不够充分、信服。本书之中,作者给出了很多的思考,比如:“伏尼契手稿”原作者到底是谁?上面到底书写了什么?创造“纳斯卡古画”的纳斯卡文明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是如何创作出这些巨画的?又为什么要创作这些画作?纳斯卡文明究竟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这些充分求知欲的设问自然是很积极的,只是个人认为解答的不够充分和信服,还徒增了一种“故弄玄虚”之感。中美洲古代玛雅文明留下的遗迹、历法和神话中存在着大量今天考古学无法解释的谜团,这些谜团给丹尼肯带来契机,他以大无畏的精神给出了自己的“狂想”,殊不知,这些“狂想”的观点同样无法得到有力的印证。

神秘的力量究竟从何而来?读书之外,我也多了一个疑问。丹尼肯,是有所了解了,至于那个AAS(考古、天文以及对外职能探索研究协会)会有怎样的作为呢?他们在否定所谓的“不符合要求的旧答案”的同时,是否能够找到新答案?新的答案又是否就能够符合所谓的“符合要求”呢?——当然,还是期待着更多翔实、有力、可信的解读。


埃里奇·冯·丹尼肯的大名,在很久以前就已经知晓。当年一部《众神之车》提出“上帝宇航员”假说,名动一时。我虽无缘得见此书,但中学时代从《科学画报》(好像叫这名字)上的相关介绍文章里对其观点也有了基本的了解。纳斯卡荒原上的巨型动物图案、类似飞机降落场的古代遗迹、远古壁画上好像头戴透明头盔的“宇航员”……这一切都令年少的我倍感新奇和震惊,随之一起记住的,便是作者丹尼肯的名字。如今,作者“闭关十年”后再推新作,一上来就语出惊人“History is wrong”。对此,我是按捺不住兴奋,在第一时间拿到书开始阅读。

全书一上来以一份至今无人解读出内容的神秘“伏尼契手稿”开篇,似乎颇能引人入胜。可是既然没人能够解读,也就没办法讲太多。于是作者开始扯到了南美某位神父所收藏的不知真假的金属片。其与“伏尼契手稿”的联系只是“上面的文字都看不懂”而已,看到这里我已经开始脸上出黑线了。之后他突然开始讲起了一个“以诺”的故事,似乎是出自一部古代经文《以诺书》,至于以诺和伏尼契手稿又有什么关系,只是手稿上某页插图的太阳和以诺说得接近?我得说太阳大家都会画,这个联系太牵强。且不计较这些,就听作者继续讲。于是我们读到了丹尼肯笔下以诺神乎其神的经历:上天堂,见上帝,学知识并传之后代。他一幕幕说得言之凿凿,可是我却看得将信将疑,这完全没根据嘛!大概为了打消读者的疑虑,在第二部分,丹尼肯爷爷嘿嘿一笑,证据就在这儿了。

他所谓的证据,就是自己多年前写的《天神的金子》当中所写的位于南美某处洞穴中发现的“金属藏书馆”。他再次发挥了超人的联想能力,指出把这些金属板带到南美的,正是以诺的后人,于是线索就都联系上了……可是我却很想问作者,这个洞穴以及里面的东西你既没有亲眼见到,至今也未公诸于众,怎么就成了证据了呢?整个第二部分,他似乎更多是在为自己当年那本书被指责造假而鸣不平,并用以诺书的故事来证明自己那本书所言不虚。可是……这个故事本身不是要靠“藏书库”的发现来证明吗,这到底谁证明谁呢?我又忍不住想问,这些和伏尼契手稿有什么关系呢?……算了,让我们忘了这部手稿吧。

至于第三部分“纳斯卡自然科学”,还是在翻多年前的旧账,和前面的内容也是不太搭界。最后草草收尾,什么结论也没得出。全书结构松垮,言不及义,头重脚轻,论证方式往好了说是“联想丰富,但不够严谨”,往坏了说就是“全都是瞎掰,毫无逻辑可言”。不禁感叹人老了总难免有些糊涂,丹尼肯老爷爷也是快80的人了,恐怕是“廉颇老矣”。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他的学说的读者,恐怕本书得看得如坠五里云雾,全然不知其所云,一点不奇怪。说实话,这实在不能算一本“好作品”。

不过,书虽算不上好,但我也并非对作者的观点全然嗤之以鼻。丹尼肯的学说,其实就是对人类文明来源的一种观点。主流知识界一般持“自发形成说”,但也有不少人支持“外力创造说”,丹尼肯便是其代表。他的证明方式固然缺乏严谨性,毕竟这些古代经文早就经历了太多的散失和流变,失去了本来面目,内容又十分泛泛。有人就戏言“从圣经上可以证明所有你想证明的东西”。但是,你能就此说丹尼肯就是错吗?如果是这样,那他也大可用同样的理由证明我们所知的历史是错的。“历史的谬误”,便是源于此了。在书中,他对现代人自以为无所不知,实则思维僵化,安于现实;互联网号称包罗万象,其实不过虚妄的批判也是发人深省。你可以不接受他的观点,但是这种不囿于已有知识,大胆质疑,敢于想象的精神是值得钦佩的。合理的质疑,也是推动科学前进的助力,若非如此,那么科学也不过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宗教罢了。

而且,外星文明创造论也并非全无道理。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不也已经具备了改造生命甚至“创造”生命的能力?不也开始梦想投入宇宙的怀抱?谁能断定,茫茫宇宙,地球是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将来如果人类能够进行太空旅行,碰到了比自己低级别的生命形态,是否会出手“帮一把”呢?你又如何能够肯定这一切没有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过?更深入地想,所谓“神”又是什么呢?对于培养皿里的细菌,实验员恐怕就是近乎神的存在了吧。那么是否有可能我们所在的星球乃至宇宙,不过是更高等级智慧的试验场而已?你当然可以反驳说试管这么小,宇宙这么大,根本不可能。但不要忘了大小只是相对的,须弥纳于芥子,对细菌来说,试管便是宇宙,而相对它们短暂的生命,人的存在就近乎无限。那么,是否会有这样的智慧,对它来说,人类所在的宇宙不过是沧海一粟,人类的千年万年不过是白驹过隙?这个问题,真的难以回答,只能引人无限遐思。这恐怕也是“外来文明创造论”所带给我们的一些遐想吧。因此,如果真对这类话题有兴趣,那么本书倒也不妨一看。


《历史的谬误》,单看书名,还以为作者是为了纠正一些历史问题,实则不然。通过百度发现,作者埃里奇·冯·丹尼肯是世界未解之谜的最权威作家,他是“古代宇航员”理论的创立者,据说有本《众神之车》很出名,不过对神学及考古都不大感兴趣的我未曾读过。

第一部分美其名曰“神秘的书籍”,开始有点钓人胃口,后来便一路狂扯开去,什么亚当,以诺,大洪水,越写越玄乎。老实说,这前一百多页读的很郁闷,如坠云雾之中,完全不知作者想干啥。直到第二部分,我才渐渐懂了些。这部分说的是关于一个神秘洞穴存有金属藏书库的问题。作者介绍了他从开始关注,到一步步求证的辛酸过程。期间被人误解,被人骂,直到35年后的现在,他终于决定通过自己这一系列的研究求证来给自己当年被误解平反。通过仔细思索,作者的分析论证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推理判断的也比较合理。可是到最后,作者毕竟还是没能亲自进入那个神秘洞穴,没有亲眼看到金属藏书库,所以,作者这些论断最终是否可靠还成问题。第三部分笔墨不多,是关于“纳斯卡”的秘密的。作者似乎想通过一些研究者的测量数据,来证明这种地形的形成决非什么“游行路线”的遗迹,相反,很可能跟作者大胆猜测的外星人有关系。只是苦于没有直接证据,作者不好明断而已。

通过这样一本书,我发现作者的思维的确开阔,他能够摆脱人们习以为常的思维习惯,敢于大敢猜测,而习惯于正常轨迹的我们正缺乏这种敢于“异想天开”的思辨能力。这是我通过阅读此书感触最深的一点。在本书82页,作者提到网络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网络只是吐出了某个人在其他地方输进去的内容”。这让我感到震惊。的确如此啊,虽然网络信息无穷无尽,可是这种信息洪流却让我们迟钝。有些古代文本根本不可能在网络上出现。我们被互联网控制了,只因为我们单纯的以为并相信我们能够召集齐我们所想要的一切事物,使我们开阔眼界。其实,我们只是重复的互相咀嚼着那有限的食物而已。

作者在本书中大胆的推断“上帝很可能是外星人”,当然这个“上帝”与某些宗教中近乎神化的上帝是不同的。对此,我虽不信服,但的确得承认这种可能性。就像一个世纪前的人们难以想象电视及互联网这样先进技术一样,未来科技发展到如何,我们也难以想象。同样,在人类形成以前,是否有另一种生物曾统治地球甚至宇宙,并且掌握了人类几万年后才能掌握的科技能力,我们也不能一口否认,天知道人类的繁衍进化过程是不是正在重复着曾经已经被走过的一条老路?虽然这可能永远不会被证实,但是让我明白一点,固步自封,把自己的思想困在牢笼里是绝对不行的,只要打破旧有的思维束缚,一切皆有可能……


瑞士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其中天主教徒约占信教人口总数的44.1%,基督新教徒占36.6%。另,伊斯兰教徒约占4.5%,其他3.1%,无宗教者占11.7%。

以上是百度百科中的一段关于瑞士宗教信仰的数据,虽然我们对瑞士这个国家远没有美国了解的深刻,但是从这一组数据来说,不难看出瑞士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国家。谈及此是因为要引出《历史谬误》这本书的作者,瑞士作家埃里奇,冯,丹尼肯,一个对未解之谜的深度探秘者,恐怕他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把外星创想与宗教之根基联结起来的角度了。

对于无神论者来说,上帝是外星人的设想如隔靴搔痒,引不起太大的反响,甚至于对外空间生物存在的可能性远比上帝存在论来的更加笃定。所以,作者在宗教国家必需据理力争的猜想,对于多数国人来说,只不过是一种比较新奇的,不触动适合利益的观点而已。

但是显然,外星人是上帝的想法在欧美足已引起震撼性的效果,所以作家倍感压力也是必然的,于是他在整个第二章用了大量的笔墨进行学术的争辩,这一事件始自他的另一部作品《天神的金子》中涉及的部分的援引发现,作者谓之三两页,也就是知名的厄瓜多尔的黄金隧道之谜。但是遗憾的是作者过于专注自我的申辩,而忽略掉了更加引发读者对未解之谜兴趣的金属藏书库的深度挖掘。
同样的,在作品的第三章跳出的另一段有意思的求解事件,即纳斯卡线条,也缺少令人惊艳的解谜发现,只是在验证其确实充满外星痕迹的可能性上多有着色。

在这里我要放两个数据,我在读过书之后,切实的在电脑搜索了一下,即两个未解之谜的坐标,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Google Earth一下。

厄瓜多尔黄金隧道:1°56'00"s, 77°47'34"w
纳斯卡线条:14 41' S, 75 07' W

事实上,我对这两部分主题的关注远比寻找上帝是个外星人的证据要感兴趣的多。说实话,作者在论证时取用的大量宗教文献,对于我这个一向以喜欢外国文学作品自居的人来说,也只是大略知之一二,毕竟是非信仰之人。不过作者写的还是很清晰透彻,丝毫无聱牙佶屈之感,这点倒是难能可贵。但是因为作为读者本身的我,没有立论,也就不需要推倒,所以读起来即不会有共鸣,也不会有愤慨之感,更遑论所谓的论据冲荡,于是乎作者之于本书的重点,许多史前奇迹皆为外星人所为,反而显得有点头重脚轻了。倒是书中最后的“动物园”理论还是蛮有意思的,不过,好像又非作者本人首创。

其实我觉得作为世界未解之谜的权威作家,丹尼肯的书确实是可读的,至少他一直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可是就单独《历史谬误》这本书而言,写的过于松散,对于把神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国家来说,固然有冲击,且冲击还不小,但是就第三方的角度来说,虽然不会有震荡,但是从这本书中的证据而论,信服性也有所欠缺,恐怕发烧级的未解之谜爱好者于此书中难有太多斩获,因为即便像我这样的初段生,也没有于这本书里产生大有所获之感。


五月还剩一天,松了一口气,手中这本《历史的谬误》,终于在磕磕碰碰的状态中完工了。很少将一本书看这么长时间,几乎纠结了两个多月。而在放下书后,脑子里依然稀里糊涂,完全不知所以然。

一向不太喜欢看科幻类的读物,大学时有好友热衷其中,硬是塞过一整套要我读,但是后来除了记得“水晶头颅”这个名词以外,毫无收获。自然,也无从得知作者丹尼肯是何许人也,直到最近稍微索引了一下,才知道他在全世界都相当有名气。

开卷的第一章,是有关一份神秘的伏尼契手卷的传奇故事,内容相当的吸引人,让人忍不住希望一口气读完。故事从一个叫威尔弗雷斯的立陶宛男子说起,半生的漂泊后,在收集旧书时发现了一份如天书般无人能看懂的旧手卷,并以自己的名字为之命名。在他死后,这份手卷辗转后,被耶鲁大学的图书馆收藏。于是,作者花了很大篇幅来猜测和讨论这一份神秘手卷的内容,是否是用于记录外星人在地球上传播的知识。

关于外星人的话题,一直是争论不休。在历史上,三千多年前是一个奇迹时代,整个地球出现过相当多不可思议的建筑和工艺,所以,在心底里,我是相当认可有外星人出现的可能性的。比如一条缓缓向上的曲折线条,突然在某个点上出现大幅度的波动,那么可以证明在那个点上,必然出现过异常的事物。但是,到底是不是外星人大驾光临,现在的我们,也还无从证明,只能依靠推测。所以作者所提出的这些问题,还是具备着相当积极的意义,可以去引导人们更深的思考。

若整本书都围绕着这份手卷去深入的探讨,我也觉得未尝不可。毕竟故事生动,而很多细节还是相当有意思的。但是作者很快的笔调一转,又变成了《以诺书》的故事了。关于以诺,我则更倾向于那是一部如《圣经》一般带着宗教色彩的书,而作者从字里行间中,捕捉出很多上帝是个外星人的内容,就有些缺乏依据了。虽然看到这里已经有些乏味,且放慢了速度,但毕竟也还是有其意义,也就努力的往下看。

接着,就是莫名其妙的金属图书馆的故事了。作者非常激动的详述了他在探索外星人留下的痕迹时遭受那些当事者的欺骗和各种嘲笑讽刺的过程。内容详尽,但是乏善可陈,读来令人昏昏欲睡,到后来简直是完全看不懂。估计也是自己没有这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兴趣,所以外行看热闹,那热闹没有了,书就变得没太大的意思。

合上书后,也稍微的思索了一番。作为宇宙中这么细微的一颗如微尘般细小的星球,若是有外星人造访,既是很正常,又是很偶然。但是正如电影《洛杉矶大战》中所出现的,外星人能造访地球,说明其科技水平之高,那么,那时候的地球,是得到外星人的帮助呢?还是被侵略统治呢?我们不得而知。


人类的文化从何而来?
甚至,人类从何而来?
“科学”早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然而,“科学”只相信还能看得见的证据,“科学”只相信自己能证明的“真理”。但是,人类成长的漫长旅途中,很多的证据链条是断裂的;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还有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这给各种猜想留下了大量的空间。
《历史的谬误》的作者,就是这些猜想者之一,继1976年出版《众神之车》后,他的大量作品都是以“上帝是个外星人”作为猜想对象的。本书也是如此。
本书从伏尼契手稿的难解性入手,围绕厄瓜多尔洞穴群的发现之秘,穿插对秘鲁纳斯卡文明的解读,从众多方面证明着“上帝是个外星人”的猜想,同时也为自己20世纪70年代的被误解做出澄清。
当然,不相信人类历史的“科学”之外的解释的人,是无法在这样一本书面前沉下心来的;好奇之心似乎也很难在这本书面前停下脚步。
我喜欢各种新奇的想法,也喜欢在各种奇奇怪怪的猜想中享受愉悦的阅读体验。然而, 我也似乎很难在这本书面前沉浸下去。我没有看过《众神之车》,因此在看完这本书后,很容易有一种阴暗的想法:作者的“权威”大名是否仅仅因为其观点的惊世骇俗或者说哗众取宠的结果?不是说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就这样说,毕竟我没有见过那些证据;相反,我对各种观点都是持欢迎态度的,就连“人类是外星人的实验品”的观点也能欣然欣赏之。
但是,对这本书,我有不容卒读的感觉。其一,散。刚开始看头几篇文字。我还以为是作者的研究散记。每篇千字左右的小文,从自己的调查到人们对伏尼契手稿真伪的猜想以及到作者个人的猜测,突然又转到厄瓜多尔洞穴,令人很难找到一条完整的叙述线索。同时看不到一个完整的谁链条,使读者感觉不到作者所谈的伏尼契手稿、厄瓜多尔洞穴、秘鲁纳斯卡沙漠遗迹的内在联系。其二,过于个人化。其对厄瓜多尔洞穴的描述与分析,主要是对自己过往文字的澄清与辩解(全书也充斥着这样的辩解),使人难以得到体会到该洞穴对人类文化的真正意义,反而陷入其对过去文字真伪的辩解中。
从本书书腰的宣传看,本书应该是一本世界性的畅销书。真是这样吗?还是我们成了外星人?


《历史的谬误》这本书有一个很严肃的名字,让人觉得它讨论的一定是重大的题材。而且它讨论的题材要么是不为人所知的、需要作者来阐释的;要么就是大家虽然都知道、但是看法却错误的历史事件。比如易中天教授讲的“汉代风云人物”或是“三国”,前者就是介绍不太为人所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而后者则是对大家都熟悉的东西进行论证和纠错。而书名既然为“谬误”,那么应该是纠错的可能性更大。而如果要“纠错”,则需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再加上缜密的论证,最后对历史——或是疑似历史证伪。而有说服力的证据就一定会让人震惊,缜密的论证又会让人有推理的快感,最后读者会在作者的带领下,开启一片全新的认识,那么这整个过程,就一定是愉悦的。
而《历史》一书的开头大有这样发展的倾向,书的第一章就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问题”,而作者的这个问题是:“你听说过伏尼契手稿吗”,而我恰恰是没有听过伏尼契手稿的,而作者又说它是“非同寻常的问题”,那么它就很轻易地引起了我的关注。而接下来作者又介绍伏尼契手稿的神秘、真实以及重要,于是我这个读者也就越来越兴奋,我以为作者破译了这份手稿,而这份手稿当中一定会蕴藏着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作者丢下了伏尼契手稿,转而去研究起了以诺书,好吧,那就以诺书好了,反正仍然是一份神秘的著作。可是越往下读,越觉得可疑,我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想要说我们这个世界的文明是外星人传来的吗?这就是作者所谓的“历史的谬误”?他的history is wrong?合上书,再看封面,有一行小字——上帝是外星人。
汗!
作者证明了半天,就是为了要证明这个?可是这个也有问题啊,他是要证明上帝存在还是不存在?或者,他是要证明外星人存在?还是要证明创造了地球的“上帝”其实是外星生命?而更大的问题是:就算他证明了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问题首先对于中国人就没有意义,因为中国人——至少是很大一部分中国人并不相信世界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不管你是证实还是证伪上帝的存在,对于中国人都没有意义。而即使你证实了上帝就是外星人,那么中国的“女娲”呢?即使你证明西方文明就是外星人带来的,那么中国文明呢?还有,你证明以诺书就是在描写外星人给人类带来的文明,那也只能说是以诺文明或是圣经文明是从星外泊来的,那么别的地方的文明呢?一部以诺书——还有作者并没有明确解释的伏尼契手稿——就算是外星人留下来的又怎么样?
或许,证明上帝是外星人,对于西方人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震撼力,但是我不得不指出,作者的心很大,眼睛却很小;他的“世界”,只局限于“上帝”的世界。
而且,就算他证明了上帝就是外星人,那么“历史的谬误”这个题目是不是有失偏颇?“上帝”问题怎么会是历史问题呢?它应该属于教史最多是思想史的范畴,作者在这里真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
想到这些之后,我又继续往下读,而后面的部分我读得飞快,因为作者连“上帝是外星人”这一点也跑题了,弄到自己写的书的种种遭遇上去了。最后又兜回来,又开始弄神秘事件。然而,作者并没有拿出足够的证据和充分的论证证明外星人,他那些证据,其实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