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医案合刻 沈氏医案
2010-4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清)叶天士 等著,(清)沈鲁珍 著
231
余奉命视学江左,按临苏属。苏属人文渊薮,校士之暇,留心博访,震泽吴生金寿以所纂三家医案请序于余。三家者,叶天士、薛生白、缪宜亭三先生也。三先生皆吴中往哲。素闻其治病之神,如磁引针,如鼓应桴。今阅其方案,灵机活泼,议论精醇,诚非学有根源,不克臻此超诣。然非吴生拾遗补缺,汇萃成编,则当日斟今酌古,殊途同归之理,何由观其会通。余故心折三先生而并以此多吴生也。吴生博学好古、工诗、善六法,兼通医理,为吴郡张容庭入室弟子。容庭者,继三家而起者也。生于医固无俟于余言,而余窃有一言为生进者。盖医之道,下流为艺,上通于儒。轩岐以来,《内经。素问》尚矣,而后贤辈出,代有成书。要其旨,虚实以质异,情性以因感,风气以变生。所谓穷阴阳升降之微,悉运会转移之故。五行尽其变,五土异其宜,实足与天地权生息之机,为国家培太平之本,医之学不亦大哉。余望吴生能近守师承,远宗前哲,功深养到,实至名归。
本书共三卷。清代叶桂等撰,吴金寿校刻。上卷为叶天士医案,中卷为缪遵义医案,下卷为薛生白医案。叶氏医案辨证精当,遣方用药颇有新义,可与《临证指南》相参互证。缪氏医案体现出其善于调补,常用血肉有情之品治疗虚劳杂证的临床经验。薛氏医案亦以杂病为主,其用甘味治疗虚损、用辛凉治温、五汁饮救胃阴、旋覆花汤治络病等学验,与叶天士相仿。本书取三家医案合刻,便于后学比较参研,流传甚广。 本书底本为《中国医学大成》重刊订正本(1990年),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及学习、研究中医者参考。
卷一卷二卷三附刊书札跋
天老久服右归饮,其中有桂、附、甘草。甘草甘缓,不能下达肾家;桂、附之性,留恋胃中,其热性升而不降,所以两足不暖。河间云:两足冰冷者,此火不下降也,火降则足自暖矣。热药之性,积而不散,煅炼津液成痰。今交相火司天之年,夏暑熏赫之势,内伏之痰火,得外风所触,故胸膈不宽,呕吐痰涎。汗出过多,此汗系胃中湿热痰火,郁蒸而泄,即东垣所谓地之湿气,即为汗也。诊得脉息左手沉弦带数,此肝火不静也。右手滑大,关部尤甚,此胃中痰饮不清也。恐其大便燥结,痰涎上壅而呕吐,酿成噎膈、反胃之症。《内经》云:三阳结谓之膈。丹溪云:噎膈之症,多起于血枯痰腻,多升少降,大忌香燥热药。惟以豁痰清火润泽之药,而使大便不燥结为第一着。在老向有咳嗽之疾,缘劳心过度,外为风寒所触,内郁之火窃发,上干肺家而咳嗽,已经四载。今交相火司天之年,内外之火,交相煽动。咳久肺络受伤,痰中带血。脉息左手弦细带数,右手虚大带滑,此系肾水不足,不能荣养肝木,肝火升腾烁金。《难经》云: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理宜滋阴降火,纳气归源之药治之,煎丸并进,并宜寂静调摄。庶不致喉烂声哑,酿成劳瘵也。
《三家医案合刻·沈氏医案》:明清医案精选
此书共收载四位清代名医(叶天士、繆宜亭、薛生白、沈鲁珍)的医案。尤其是薛生白,作为清代善诗文、精医道的大家,真正传世的医案却少。寥寥数种,又兼夹来路不明的旁人医案。《三家医案合刻》中的薛生白医案,立意高古、文笔流畅,一眼望去便知不是一般俗医所能,故而值得玩味。
临床医师值得一阅
本人是中医爱好者,看到好的书籍便购买下来,慢慢读。
不错,临床值得借鉴~
很喜欢,有参考价值,值得认真研读
印刷质量和纸张都不错
好书,先收藏过来再说。
挺好的 邮寄略不给力挺 好的 邮寄略不给力 挺好的 邮寄略不给力
古代的医案太简,都不知道治疗效果如何。
对其中的叶氏和薛氏案最为喜爱。自仲景以降,临床处方的药味数最少者,莫过于叶天氏。薛氏处方亦甚精简。这是值得当今喂牛方家们学习的。
此套书籍都不错!出版社眼光独具!利国利民!好事!
买了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