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制度突破与文化变迁

王飞 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飞  

页数:

290  

前言

  大学作为引领社会的前沿阵地,它已经从产生之初的人们对它的自发行动变为自觉的行为,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中国大学在一百余年自身发展历程中所积淀下来的理性特质就是大学制度与大学文化。一个民族、社会、国家的大学都是在制度与文化的支撑下拓展。所以,大学发展历程中所体现的制度与文化是大学的内核。产生于晚清时期中西文化碰撞图景中的中国大学,有着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这其中蕴藏着宝贵的历史财富与经验教训。因此,在当前这个让人思索、令人遐想、使人激奋的时代,如何将中国大学的发展历程给予解读,如何在全世界高度科技化和高度社会文明的蓝图上让中国大学大放异彩,更加茁壮成长,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的研究者,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本书的作者王飞,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研究喜好者,尽自己所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大学发展史昭示我们:大学兴,民族兴;大学衰,民族衰。正是大学在一个民族与社会发展历程中具有这样一种不可替代的地位,才使得大学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具有恒久的继承性,并且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边缘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而这个中心的灵魂就是大学发展历程中所凸显的制度与文化的特质。那么,应该怎样诠释与理解大学的这种特质?这是一个长期受到许多学者与专家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作为跨越了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遭遇近代以来的特殊的社会发展时空里所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大学,是如何支撑了近现代中国生生不息的民族意念?是如何在西方制度文化与中国传统制度文化的碰撞中挣扎发展的?是如何从晚清末年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

内容概要

本研究通过制度与文化的交互作用,探讨了中国大学的发展历程。试图突破传统研究模式的窠臼,使用制度与文化的回应范式,穿插于中国大学发展各个时段,以解释中国大学在发展历程中伴随着制度突破与文化变迁的复杂互动关系。在发展历程中,中国大学在不同的时段都面临不同的制度抉择,并经历了不同的命运,而总体上这些制度都是与时俱进的产物。但与此同时,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并改变了既有文化。本研究尝试考察制度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和发展进程,进而揭示中国大学在一百多年发展历程中的制度和文化的一般发展规律。

书籍目录

序第1章 研究视野与核心论题:大学发展中的制度与文化 1.1 研究视野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基础 1.5 研究路径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难点 本章小结第2章 制度碰撞与文化紧张:清末时期的 大学发展历程(1898—1912) 2.1 清末大学产生的文化图景 2.2 清末大学运行中的制度特质 2.3 清末大学运行中的文化思想 本章小结第3章 制度嫁接与文化代谢:民国前期的 大学发展历程(1912—1927) 3.1 民国前期大学发展的特殊社会环境 3.2 民国前期大学发展的伟大办学使命 3.3 民国前期多元化的大学管理体制 3.4 民国前期大学发展的文化指导思想 本章小结第4章 制度坚守与文化巅峰:国民政府时期的 大学发展历程(1927—1949) 4.1 国民政府时期大学管理体制的强化 4.2 国民政府时期大学的发展状况 4.3 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学内部管理体制 4.4 国民政府时期大学发展的基本特质 本章小结第5章 制度借鉴与文化自立:新中国十七年时期的 大学发展历程(1949—1966) 5.1 新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5.2 新中国的大学使命与培养目标 5.3 新中国的大学管理制度 5.4 新中国的大学基本特质 本章小结第6章 制度异化与文化迷失: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大学发展历程(1966—1976)6.1 教育革命爆发的主要导火线6.2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革命6.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大学使命6.4.“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大学专业设置 6.5 “文化大革命”时期变异的大学特质 本章小结第7章 制度纠错与文化觉醒: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时期的 大学发展历程(1978—1990) 7.1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时期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7.2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时期的大学发展体现 7.3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时期的大学管理体制 7.4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时期浮躁的大学教育 本章小结第8章 制度明晰与文化自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 大学发展历程(1990—2009) 8.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8.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大学使命与目标 8.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大学管理制度 8.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自觉的大学文化 本章小结第9章 中国大学一百多年发展历程的省思 9.1 中国大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是制度不断突破的发展历程 9.2 中国大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是文化不断变迁的发展历程参考文献后 记

章节摘录

  的文化都是不可能的,特定的制度总是以特定的文化作为基础,特定的文化必然要求特定的制度作保障。如果我们劈开制度与文化相互关系的原初意义,单就制度与文化的相互作用来考察,在进行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以推动大学发展过程中应该或者必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实际来考察,制度并不是单纯的设计技巧或纯粹的手段,它既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也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制度的设计或是移植相对来说也许并不困难,但困难的是在制度设计、移植之后要有满足它有效运行所需要的环境系统,需要整个社会从情感、意识到思维方式对它的认同与支持。假如当一定历史时期的政府主流意识--权力的拥有者与制度的制定者对大学实行一定程度的干预,比较有系统地保障了大学运行中文化效应的发挥与实现,使得大学的发展能够很好地满足特定社会的需要,那么,此时的大学是在制度与文化协调的交互作用中来发展的。反之,如果权力的拥有者与制度的制定者对大学实行长期的全面而直接的干预,制度与文化得不到协调的交互,很多制度也就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使大学失去了活力,从而大学的文化效应低下。然而,从中国大学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真正的大学,不是服务于社会特定目标的工具,而是社会整体前进的动力、向导和先锋。因此大学不受制于某些僵化的制度,而以本身超越于世俗社会之上的文化目标为导向。没有独立的学术系统,就没有真正的大学”U。如果说在中国大学一百余年的历史中,特定的社会环境自然孕育了某种文化价值观念,那么,随着社会向前进步,在大学发展中利用制度规范去不断培育并最终养成它所需要的文化价值观是促使特定时期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学讲步发展的标志。  ……


编辑推荐

  《制度突破与文化变迁:透视中国大学发展的百年历程》研究通过制度与文化的交互作用,探讨了中国大学的发展历程。本研究尝试考察制度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和发展进程,进而揭示中国大学在一百多年发展历程中的制度和文化的一般发展规律。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制度突破与文化变迁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值得大家读


制度与文化其实是一回事。有了制度,遵照执行,时间长了形成习惯就成文化了


GOOD GOOD STUDY.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