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祭
2012-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黄小明,胡晶莹 著
174
200000
无
《舞祭:广西民间祭祀舞蹈文化田野考察与研究》作者以几年来对广西壮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京族田野考察所掌握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运用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舞蹈生态学、舞蹈心理学的视角和方法,对广西特有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产生、变异、功能、发展和传承的整体面貌进行梳理与研究。
黄小明,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广西师范大学民族音乐舞蹈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音乐、舞蹈类分委员会委员,广西教学名师,广西师范大学拔尖人才,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广西舞蹈家协会理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广西特有民族民间舞蹈现状田野调查与研究”,主持和在研广西哲社及省厅项目8项,主持广西精品课程“广西民族民间舞”,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教材获广西优秀教材二等奖。主编出版《中外舞蹈鉴赏语言》、《高师音乐舞蹈教学论》、《音乐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研究》等书。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侗族歌舞“多耶”的文化变迁》、《论壮族师公舞的研究价值》、《论瑶族“还愿”仪式中“长鼓舞”的多元文化性》、《毛南族还愿仪式舞蹈“条套”的动作特征与文化内涵》、《仫佬族依饭节舞蹈与道教文化的关系》等论文30余篇。 胡晶莹,满族,辽宁省沈阳市人。199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编导专业,1998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曾与他人合著及撰写《从道具媒介中探索形式语言>、《论群舞画面构图结构》、《独舞作品的个性创作》、《宗教与艺术的交融——羌姆》、《探索使用“动作语言”的准确性》等论文。曾担任国家重点课题“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民间舞蹈组成员,撰写考察报告《陕北秧歌考察报告》、《甘南郎木寺羌姆考察》(合著)、《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考察报告》、《甘肃省民族民间舞蹈考察报告》等。现主持“中国现代舞历史发展研究”课题。
前言
第一章 瑶族祭祀舞蹈
第二章 毛南族祭祀舞蹈
第三章 仫佬族祭祀舞蹈
第四章 京族祭祀舞蹈
第五章 四个民族祭祀舞蹈综合比较
第六章 广西民族祭祀仪式舞蹈现状的思考
后记
版权页: 插图: “万岁娘娘”送子之恩所设。在当地流传着一段有关“还愿”的起源说。从前有一位南宁人,名叫宗廷,妻子姓陆,小日子过得倒是挺富裕,可美中不足是二人年过五旬还未生有子女。焦急之下,妻子在“万岁娘娘”面前许下了求子心愿,果然,二人如愿以偿。多年之后,他们已是五男二女之父母了,一家人快乐地生活着,也许是过于高兴,妻子早已把向“万岁娘娘”还愿之事忘在了脑后。结果,“万岁娘娘”一气之下收回了他们的七位子女,这下可急坏了夫妻二人。在一位“家仙”的引领下,他们见到“万岁娘娘”,并答应回家后以酒敬众神。随后,夫妻二人在家中设神坛、摆筵场、迎众神来家做客,以还“万岁娘娘”送子之愿,最终七位子女返回家中。从此,毛南族民众便有了“还愿”的习俗,同时也反映出毛南族民众知恩图报的观念。设“红筵”需请七位神灵,“东方花林女神”、“南方陆桥”、“西方多生神”、“北方花家女神”、“中央花妇女神”、“万岁娘娘”和“瑶公”。“黄筵”是为避免家畜病疫和钱财不旺,而在向神灵祈求并得以应验后,向“雷王”进行“还愿”的形式。现在一般很少单独举行“红筵”或“黄筵”仪式,而是多将两种“还愿”仪式合为一次连续性的祭祀活动。在仪式程序中,首先行还“万岁娘娘的送子之恩”,然后再行还报“雷王给予的招财之福”。同时举行这两种“还愿”仪式时可共用一个神坛,坛上挂“设坛逐解雷王愿,摆筵偿还圣母恩”的对联。做“黄筵”时需请“堂岸男神”、“雷斌男神”、“雷王”和“冯三界公爷”四位神。 (二)环江玉免球家“还愿”仪式内容与特征 笔者所考察的“还愿”仪式是在下南乡川山镇的古宾村,该村子为壮族和毛南族混居的村庄,在文化和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着毛南族、壮族、汉族相互影响的情况。古宾村的壮族和毛南族都有做“还愿”的习俗,但因壮族师公不做“还愿”法事,而导致无论谁家做“还愿”都请毛南族师公进行主持。 1.举办“还愿”的缘由 此行考察的“还愿”仪式的女主人名叫玉免球,56岁。她的丈夫韦振狂,60岁,于几个月前卧病在床。大儿子韦赞坚,35岁,已成家,清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某研究所工作。二儿子韦赞严,32岁,已成家,在家做生意。三子韦赞别,30岁,已成家,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现在北京工作。主人玉免球向我们讲述了她家做此次“还愿”的原因,一是为感谢“万岁娘娘”送子恩,二是为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安。为了这次“还愿”活动她家里用近半年时间准备资金,以及祭祀物品和牛、猪、鸭、鸡等食物,以供前来参加活动的远近乡邻享用,资金则包括交付师公主持仪式的3000元费用。2008年12月19日为“还愿”日期,是半年前玉免球和师公共同协商定下的。 2.师公班子的组成 “师公”是中国南方地区民间对主持祭祀活动巫师的一种称谓。在中国古代,“巫”是具有特殊功能的人,是连接人和神的中介。“巫”以舞通神、娱神,而且“巫”在人群中有一定的聚合作用,也是巫文化的传承者。 毛南族师公班子一般由家族传承,掌坛师公由具有一定威望的人担任,班子成员相对固定,但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某次外出做“还愿”,班子成员因有事不能参加,也可从其他班子借用。每个班子10人左右,其服装、道具、唱本、乐器自备。据记载,1949年以前,中南地区南谟、古周、堂八、上干强、松崖、玉环、下塘等地的7个大师公班子,每个班子有十几人,服装、道具、唱本比较齐全。…古宾村现有师公班子仅为6人。
《舞祭:广西民间祭祀舞蹈文化田野考察与研究》所指每当置身于广西民族民间祭祀仪式现场,看到神秘的面具、优美的舞蹈,听到铿锵的锣鼓声、喃喃的诵经声,我们的内心都会有一种强烈的震撼。
无
5星针对书的内容,对于爱书之人这样成色的品相多少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