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南海地理

毕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毕华  

页数:

101  

字数:

70  

内容概要

  本书是《南海知识丛书》的其中一本,主要介绍南海的自然地理,包括气候、季风、洋流、岛屿、暗礁、热带气旋、海啸、暴雨等,重点对南海诸岛逐一进行描述,使读者对南海地理轮廓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

作者简介

  毕华,海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博士后,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书籍目录

一、了解海洋
 1.海、洋与海洋  
 2.海湾与海峡  
 3.岛屿与半岛  
 4.大陆岛与海洋岛 
 5.海岸、海岸线、海岸带  
 6.热带海洋与大气的作用 
 7.“海洋国土” 
二、认识南海
 1.南海在哪儿?  
 2.南海是怎样形成的?  
 3.多样的海岸  
 4.众多的海湾与海港 
 5.四通八达的海峡 
 6.动荡不安的海水  
 7.独特的天气气候 
三、走进南海诸岛
 1.南海诸岛在哪儿?  
 2.用历史眼光看南海诸岛  
 3.南海诸岛的地理环境特征 
 4.给南海诸岛起名字  
 5.南海诸岛是怎样形成的?  
 6.典型的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7.与陆地不同的水文特征  
 8.岛礁最少的群岛——东沙群岛  
 9.陆地面积最大的群岛——西沙群岛  
 10.分布海域最广的群岛——南沙群岛  
 11.位置居中的群岛——中沙群岛  
参考文献  
网络资料来源

章节摘录

  篇章选读  一、了解海洋  由于海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不同,从区域范围上可以将海水分为海、洋、海湾、海峡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海洋。  1.海、洋与海洋  海是靠近大陆,深度浅(一般在两三千米之内),面积小,兼受洋、陆影响,具有不稳定的理化性质,潮汐现象明显,没有独立海流系统的水域。根据海被大陆孤立的程度和其地理位置及其他地理特征,可将海划分为内陆海和边缘海。  (1)内陆海(Inlandsea)  内陆海是深入大陆内部,被大陆或岛屿、群岛所包围,仅通过狭窄的海峡与大洋或其他海相沟通的水域。又称内海、地中海、封闭海。其海洋水文特征受大陆影响显著,个性较强。而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个性特征有明显差异。我国的渤海就是内陆海;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海。  内陆海可分为陆间海和陆内海两种类型:陆间海是位于几个大陆之间的海,面积较大,平均深度较深,海底地貌较复杂,受大陆影响相对较小,又称陆间地中海。如欧洲地中海、美洲地中海、  亚洲地中海(或称澳亚地中海)、北极地中海等。陆间地中海总面积为29.518×106平方千米,占大洋总面积的8.2%。  陆内海是深入一个大陆的海,面积较小,平均深度较浅,海底地貌较为单纯,受大陆影响相对较大,又称陆内地中海。如哈得逊湾、红海、波罗的海、波斯湾等。总面积为2.331×106平方千米,占大洋总面积的0.6%。  (2)边缘海  边缘海是位于大陆边缘,以岛屿、群岛或半岛与大洋分隔,仅以海峡或水道与大洋相连的海域。主要潮波和海流系统直接来自外海,水文特征受大陆影响,变化比大洋大。东海、南海以及白令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位于澳大利亚东面的珊瑚海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海域总面积约为479万平方千米。  洋是世界大洋的中心部分和主体部分,它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广,不受大陆影响,具有较稳定的理化性质和独立的潮汐系统以及强大洋流系统的水域。世界大洋分为4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每个大洋都有自身的发展史和独特的形态。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洋是地球上广大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地球上陆地全部为海洋所分开与包围,所以陆地是断开的,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而海洋却是连成一片,各大洋相互沟通,它们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充分进行交流,形成统一的世界大洋,使海洋具有连续性、广大性,成为地球上水圈的主体。  海与洋之间彼此连通,共同组成世界统一的海洋整体。海与洋之间有4个明显的区别:  2.海湾与海峡  海湾是海洋伸入大陆的部分,其深度和宽度向大陆方向逐渐减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湾口处的等深线作为洋或海的分界线。海湾的特点是潮差较大。  中国海湾的特征是:以杭州湾为界,在它之北,是以平原性海湾为主,数量少,规模面积大,开阔壮观,如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海州湾等;而在它之南,多为山地丘陵基岩性海湾,数量多,范围小,狭长而海岸曲折,如三门湾、罗源湾、钦州湾等。中国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海湾有150余个。  海峡是连通海洋与海洋之间狭窄的天然水道,如琼州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其水文特征是水流急,潮速大,上下层或左右两侧海水理化性质不同,流向不同。  中国有三大海峡,即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和渤海海峡。台湾海峡位于我国台湾和福建省之间,南北长约333千米,宽约172—370千米,面积为7.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80米,最大深度为1400米。琼州海峡位于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东起海南岛北岸木兰角,西至临高角,长约108千米,最宽处约19千米。渤海海峡位于辽东与山东两大半岛构成的钳形尖端之间,它北起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西南角,南止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宽约106千米。  3.岛屿与半岛  岛屿是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环水、高潮时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如海南岛。彼此相距较近的一组岛屿称为群岛,如南海诸岛。海洋中的岛屿面积大小不一,小的不足1平方千米,称“屿”;大的达几百万平方千米,称为“岛”。  半岛是指伸入海洋或湖泊,一面同大陆相连,其余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大的半岛主要受地质构造断陷作用而成,如中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绵阳半岛等。此外,由于沿岸泥沙流携带泥沙由陆向岛堆积,或岛屿受海浪侵蚀使碎屑物质由岛向陆堆积,逐渐使岛与陆相连,形成陆连岛,如中国山东省芝罘岛。从分布情况看,世界主要的半岛都在大陆的边缘地带。欧洲海岸曲折,有众多的半岛,素有“半岛的大陆”之称。  4.大陆岛与海洋岛  从成因上讲,岛屿可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两大类。  大陆岛,简称陆岛。指的是其地质构造与邻近大陆相似,原属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下沉或海水上升使其与大陆相隔成岛。  大陆岛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岛、冲蚀岛、冲积岛三类。由于陆地沉降、海平面上升或板块运动分裂而形成的岛屿称为构造岛。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和第二大岛海南岛都是构造岛。世界上还有不列颠群岛、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格陵兰岛、纽芬兰岛、马达加斯加岛等。  由海蚀作用形成的岛屿叫冲蚀岛。冲蚀岛的高度与大陆一致,其面积一般不大,周围有海蚀的痕迹,如悬崖峭壁等。冲蚀岛在海浪的继续冲刷下将最后消失。冲积岛是陆地河流夹带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海上陆地。陆地河流流速较大,带着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海洋后,流速减慢,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年积月累,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如上海崇明岛。  海洋岛是在海洋中自行生成的岛屿,又称大洋岛;又指分布于广阔而又深邃的海洋上的岛。在地质构造上与大陆无关。按成因可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  火山岛是指由海底火山的喷发物质(主要是熔岩)堆积而成的岛屿。一般面积不大,高度较大,形态多样:有聚簇在一起的,如斐济岛;有的近似方形,如亚速尔岛;有的成团状,如冰岛;有的成长线状,如夏威夷群岛;有的成弧状,如阿留申群岛等,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南部、印度洋西部和大西洋中部。  珊瑚岛是由珊瑚礁构成的岩岛,或由珊瑚碎屑构成的沙岛。分布于热带海洋上。大部地势低平。岛上有珊瑚碎屑组成的古堤岸、沙丘和珊瑚灰岩溶蚀形成的沟槽、陷穴等。珊瑚岛可沿大陆或岛屿外缘延长,呈长蛇阵;也可在海洋中呈花环状,其基础为海底火山或岩石基底。如中国的西沙、南沙群岛,太平洋中的中途岛,大西洋中的百慕大群岛等。  5.海岸、海岸线、海岸带  海岸、海岸线、海岸带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广义的海岸是海水面与陆地接触的滨海地带。比较权威的辞书指出,“岸”的含义是“江、河、湖、海、水库等水域边缘的陆地。”由此可见,海岸应该是指现代海岸线以上的狭长陆地地带。  它由海岸阶地和潮上带组成。海岸阶地是古海岸带,包括海积阶地(古海滩)和海蚀阶地(古海蚀台);潮上带是海岸线以上至现代海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最上界之间的地带。换句话说,海岸是指现代海岸线至古代海水作用于陆地的最上界之间的狭长地带。即是指现在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着和过去曾经相互作用过的地方。  根据塑造海岸的主导因素和海岸的物质组成,可划分为基岩海岸,包括侵蚀海岸、断层海岸;平原海岸,包括砂(砾)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主要类型。各海岸成因、  特点、利用、典型代表见下表。  人们通常认为,海岸线是海陆分界线。更确切地说,它是海平面与陆地的交界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火山爆发、地震、潮汐和风浪的影响,使海水处于动荡不定的状态中,海水面并不处在一个固定的平面位置上,而是不断升降着。这种变化,又随着不同地区的不同地形而有明显差别。以潮汐引起的海面升降为例,高潮面和低潮面与陆地交界线的平面位置,在山区陡岸处较固定,在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区,变化可达几十米、几百米,而在某些平原地区,如我国苏北沿岸,则可相差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以平均海面时的水陆分界线作为海岸线。但是这条海岸线有一半时间被淹在水中,与人们把海岸线作为水陆分界线的概念不相符合。因此,专家们确定:以多年平均大潮高潮面时的水陆交界线作为海岸线。这样,海岸线以上大部分时间露出水面,只有在偶然风暴或特大潮时才被海水淹没。它其实不是一条线,  而是具有一定宽度的沿海岸延伸的狭长条带。  世界海岸线总长度大约为44万千米。我国有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岸线14000多千米,海岸线总长度居世界第八位。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的交接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一定宽度的带型区域。是古今海水动力作用能到达的陆地最高处至浪底最深处之间的带状地带,包括滨海陆地(海岸)和近岸海域两部分。其具体范围是:向陆一侧就是海岸,即海岸带的上限是古代海水作用于陆地的上限;向海一侧是近海明显受潮汐和波浪作用影响的水下岸坡,包括潮间带和潮下带,即海岸带的下限是水深相当于1/3至1/2当地波长的地方。  但是,一些国家对海岸带范围的具体界限,在地理概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经济和法律含义。如美国规定外界为美国领海的外界,内侧则由各州自行规定。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综合调查中规定:海岸带调查的宽度为海岸线向陆一侧延伸10千米(内界),向海一侧延至10—15米水深线(外界)。  为了满足不同部门用图需要和减少重复测绘,参照国家海洋局颁布实施的《海岸带调查技术规程》,将海岸带范围确定为以下三部分:第一是海岸部分,指海岸线(平均大潮高潮时的水陆分界的痕迹线)以上2千米沿岸陆地的狭窄地带;第二是干出滩(海滩或潮间带)部分,指介于海岸线以下至0米等深线之间的潮浸地带;第三是潮下带部分,即水下岸坡,指0米等深线至15米水深的下限地带。  海岸带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海涂资源、港口资源、盐业资源、渔业资源、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旅游资源和砂矿资源等。另外还蕴藏有潮汐能、盐差能、波浪能等可再生的海洋能资源。海岸带具有多方面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目前全世界的海岸带上拥有港口2300多个,担负着国际贸易货运量的90%。世界海岸带水产养殖年产鱼、贝、藻计200余万吨。因此,综合管理与科学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做到既能保护资源与环境,又能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6.热带海洋与大气的作用  在热能作用下,大气和海洋之间总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界面不断循环往复发生作用。这种海—气之间热能的交换影响着地球上许多物质的变化。其中,风与洋流的变化可以对海洋及其周围陆地产生极大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厄尔尼诺”(EINiňo)现象,还有“拉尼娜”(Lanina)、“拉马德雷”或“太平洋十年涛动”(ODP)现象。  (1)海气作用的“圣婴”—“厄尔尼诺”  位于南纬4°—14°的秘鲁是世界上产鱼大国之一,其鱼粉产量居世界首位。这是由于秘鲁沿海有一支旺盛的上升流,也就是说,在那一带海区里,除水平流动的表面洋流外,还有不断从海底深层涌向海面的上升流,它把海底丰富的磷酸盐和其他营养盐分带到海洋上层,滋养着世界上著名的秘鲁渔场。如果这支上升流减弱或是消失,临近赤道区的暖流就会入侵,引起秘鲁沿岸  海域水温升高,这种现象大约每隔2—7年就会在圣诞节前后发生,当地居民把这种暖流的周期性南侵并引起海面水温异常升高、鱼群大量死亡或迁逃的现象,称为“圣婴”事件(西班牙语EI  Niňo即“圣婴”之意),译音为“厄尔尼诺”,也称“厄尔尼诺现象”。  对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普遍的看法是: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厄尔尼诺”现象在一般年份,向南入侵的范围只能到达南纬几度,待到来年3月,海面水温又恢复常态,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鱼类和鸟类没有多大影响。但暖水入侵强盛时,可抵达南纬十几度,这时秘鲁沿岸水温就会迅速增高,表层温水阻止了南美西部海岸上升流的发生,使该区域洋面失去由下层海水带来的养分。生活在这一海域里适应冷水环境的浮游生物和各种鱼类,就会因环境的突变而大量死亡或游向别处寻找食物,严重毁坏了那段时间的捕鱼计划。与此同时,以鱼为食的各种海鸟,也会因缺少食物大批死亡或逃亡。  “厄尔尼诺”对陆地也有严重影响。它不仅对秘鲁沿岸带来灾害,甚至会引起全球性天气变化,给不同地区带来异常、恶劣的环境。每当“厄尔尼诺”现象严重时,常发现全球一些地区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而另外一些地区则是久旱无雨,农业歉收。如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给美国东北地区带来了一个异常温暖的冬天;同时,倾盆大雨、洪水、加利福尼亚的泥石流和佛罗里达州的旋风也都与它有关。我国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以及东北地区的“冷夏”等灾害性天气与“厄尔尼诺”现象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南海地理 PDF格式下载



普及南海地理知识必备


通俗易懂地讲解了海南的地理概况。很基础,不深入。


内容较为简单,有些东西在网上也能查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