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概述
2013-4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释广元
无
当岫公老师八十八岁生日时,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毕业的同学们,曾发起编印《我所认识的王云五先生》一书,限由研究所同学及有关人士,从各个角度来撰写岫师的事业与风范。初版发行不及三月,瞬告售罄,足见岫师的品德、学识、成就广为世人所敬仰。再版时,承主编王寿南先生将拙作《我与岫师认识之经过》补刊书内,以是之故,拙文得与诸大善知识俱会一处,更满了我以文祝寿、随喜功德的心愿,当引以为荣。我出家为僧迄今,算来已二十四年了,于经、禅、书、画之暇,偶而亦趁兴写写稿,发表于各报章杂志。其间并曾应菲律宾出版的《慈航》杂志之约,为海外华侨青年写了不少有关书法的文稿。虽累经师友们劝嘱出书,但总觉机缘未熟,因循至今未果。今年欣逢岫师九十上寿,复遇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毕业的同学们再度发起编印“岫庐文库”,以出版新著,作为祝寿的盛举。窃以以文库祝寿,前所未闻,可说是空前创举,而祝寿的对象--岫师,又是学究天人、伟大而奇特的学术界杰出之士。因缘殊胜,可说是千生罕遇,万劫难逢的了。故不揣愚陋,把握良缘,一面搜集旧稿,一面补写新作,在短短的时间,倒也整理出六万多字,集成《中国书法概述》一书。谨将此成果,奉献给垂护我的岫师,藉此表达对岫师的感佩与仰慕,是为序。释广元2011年10月
本书是广元法师根据数十年的书法研习经验写成。全书融会历代书学名家的精辟之论,系统叙述书体的源流演变,归纳总结书法的技巧,择要介绍书法史上的名家名作,叙述上自夏商,下及近代,并辅以42幅具代表性的古今碑帖图版,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书艺风流蕴藉之美。全书内容充实,体系井然,可作为书法爱好者的普及读本,也可作为各级学校的书法教材。
释广元,当代佛教书画名家。俗名宋元如,别号竹云斋。1928年生,安徽省太和县人,书画家宋瑞宇之次子。毕业于台湾佛学院研究所。解行佛法之暇,习染翰墨,师事赵恒惕、宗孝忱、马寿华诸大师。书工各体,画精竹石。1962年,承于右任、王云五等发起,于台北举行首次书法个展,轰动艺坛,深获好评。此后于海内外多次举办书法展,作品被世界多家博物馆收藏。1991年秋,应启功邀请在北京举行个人书画展,为大陆正式邀请的台湾第一人。历任台湾佛学院研究所教授、世界佛教华僧会副会长、台湾“中国书法学会”会长、标准草书学会荣誉会长、颜真卿书法学会创会会长等。著有《中国书法概述》《释广元书画集》《竹云斋文集》《禅艺幻影》等。
推荐序一台静农1 推荐序二王云五2 推荐序三龚鹏程10 自序一13 自序二15 一文字源流1 二书法演变5 三书法功用14 四古文19 五甲骨文21 六金文25 七大篆30 八小篆35 九隶书40 古隶40八分43 一〇草书46 章草46 今草48 狂草49 一一行书52 王羲之的行书53 颜真卿的行书55 一二楷书58 大楷59 中楷62 小楷65 一三执笔73 一四姿势76 一五运腕78 枕腕78 提腕79 悬腕79 腕法结论80 一六运笔81 起笔与收笔82 中峰82 侧锋83 藏锋83 露锋83 回锋84 圆笔与方笔84 十二字诀84 一七永字八法86 一八临摹90 一九选帖94 甲、大楷95 乙、中楷95 丙、小楷96 丁、行书97 戊、草书98 己、篆书99 庚、隶书99 二〇选择工具101 笔101 墨103 纸104 砚105 二一书家简介107 秦107 汉107 魏108 晋及六朝108 唐109 宋111 元112 明113 清114 民国115 二二智永禅师及其书学116 二三怀素的狂草及其生平122 二四弘一大师的佛体书法127 附图133 出版后记145
版权页: 插图: 祀三公山碑碑石文字为后汉之安帝元初四年(117)所刻。碑石据称于乾隆年问(1736—1795),为元氏县(在今河北省境内)令发现于城外野坡。碑文书有十行,因文字有长短,故每行字数由十七字至二十四字不等。翁方纲评说:“虽为篆书,但系由篆渐人隶,减篆之萦折而为隶之径直。”是知字体风格,正如隶书通行时所书之潦草篆书。清朝之邓完白、陈鸿寿、张祖翼,均采为范本,并善古隶而名于世。 开通褒斜道刻石于永平六年(63)所刻,刻于陕西褒城(今勉县)北方石门岩壁之摩崖上,为纪念道路的修复而作。字凡二三段,刻十六行,每行五字至十一字不等。原有一百五十九字,至清代以后所见之拓本,字数已少三十余字。字虽作八分体,但无波法,仍存有古隶的气质。字形长短广狭,形形色色,毫无拘束,颇为奇劲。观之古意充溢,趣味深厚。可说是汉刻中最开放愉快的作品。 裴岑纪功碑此碑原在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方三十余公里处的石人子,碑上锐下大,孤笋挺立,塑之如石人,故地以碑形为名。清雍正七年(1729),由岳钟琪移置伊犁之将军府,后再移至巴里坤城西北二三里关帝庙前。碑刻于汉永和二年(137),高四尺二寸,广一尺八寸五分。碑文六行,每行十字。关于此碑之书体,牛运震于《金石图》中谓系篆法作隶;翁方纲则谓非是,而系由篆至隶之过渡期者;康有为谓以篆笔作隶者。总之,碑字在篆隶之间,笔画尚无挑法,应纳入古隶字体。 古隶真迹,尚有斯坦因博士发掘之神寿四年四月之简。又一简上书有“神寿四年四月甲午朔”,书体甚为有趣。尚有无年号者,均被认定为前汉之物,字体属于古隶者。 (古隶参见图九至图一二) 八分 后汉二百多年问,是“八分”体的全盛时代。在此期间,所立碑碣,多采用“八分”字体,难以胜数。传世的完善拓本,约有一百余种,世人又称“八分”体为“汉碑”,也就是东汉年代所立的碑。如《石门颂》《乙瑛》《礼器》《郑固》《孔宙》《华山》《史晨》《西狭颂》《邡阁颂》《熹平石经》《韩仁铭》《尹宙》《曹全》《张迁》诸碑,这些碑的体气,有纵长茂密者,有宽平疏落者,有朴茂雄迈者,有骏爽疏宕者,有高浑凝整者,有华艳秀丽者,有丰厚温润者,无不各极其态,琳琅满目,蔚为大观。但如仅就“八分”规矩来说,应以《乙瑛》《史晨》《礼器》《曹全》诸碑较为严谨,《部阁颂》《张迁》《石门颂》为隶中的篆、楷、行三体代表作。
曾几何时,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用笔墨勾画出人生初始的第一个字,并与翰墨的清香相伴一生。但是时至今日,电脑、手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电子屏幕代替纸张夺取了我们的视线,原本一点一画的运笔书写被一个个机械的按键动作所取代。传统的书写方式渐趋没落了,而书法这门中华文化特有的艺术也在接受着时代浪潮冲击。但正如本书中所提到的,书法并不是单指写字的技法,更包含其所具备的艺术气质。历史上从帝王到百姓,众人之所以追随书法的美,更多的是崇敬书法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他们相信书法的一点一画无不蕴含着某种风流神致,而这种风流神致正是人所赋予的。1976年秋,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曾借住台湾净律寺,曾感动于一僧人的书画“有灵秀之气,非俗人所能为”,并向其行跪拜礼以示崇敬。而这位僧人正是本书的作者释广元。广元法师为当代佛教书画家,具备深厚的学识与超然的修养,达禅艺妙境。本书即是他根据数十年的书法研习、教学之经验而写成。全书融会各书学名家的精辟之论,系统叙述中国书体的源流演变,归纳总结书法的技巧,择要介绍书法史上的名家名作,上自夏商,下及近代,并辅以碑帖图版,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书艺风流蕴藉之美。全书内容充实,体系井然,既有利于初习者的博览参考,复便于已学者的进阶提升。2011年,教育部有感于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明显退化,特提出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而本书由习染翰墨数十年的广元法师精心写作,可作为书法爱好者的普及读本,也可作为各级学校的书法教材。我们不希望让书法教育仅止步于书写,止步于技巧,希望能唤醒尘封已久的人与文字之间的亲密回忆,能够重新接续书法中的传统文化意蕴。本书初版于1978 年,其后不断再版,成为影响诸多海内外华人的书法启蒙经典之作。此次推出简体版,特邀深谙书艺的龚鹏程先生作推荐序,在此特表谢意。对于书中可能存在的错漏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及时纠正。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3月
《中国书法概述》内容充实,体系井然,可作为书法爱好者的普及读本,也可作为各级学校的书法教材。
广元法师书画有灵秀之气,非俗人所能为。——张大千《中国书法概述》一书,简明扼要,议论通达,允为青年有志书道者必读之著作。——台静农本书谈书法也有特殊角度,与一般书法史或书法艺术论不同。广元法师本是位杰出的书家,所以是站在指导后学如何写字、由写字去体会去理解整个中国书法之内涵的。——龚鹏程
无
如题(精辟,适合义务普及)
大师的这本小册子,很有指导意义
买了到现在看了1/3内容很不错。学书法的都有必要买 一本
内容很好,一口气就看完了,可惜啊
这本书名字体写得不规范,中国的"国"写简笔字,而书法的"书"却写繁体字,这种书法出现在<书法>书上,很不应该的!
每篇文字都很短,却都说到了点子上骨子里,真真儿的受益匪浅。推荐给对中国文化、书法、修行有兴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