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文化生态研究

尹红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作者:

尹红  

页数:

25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南山博文: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文化生态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生成环境、广西融水杆洞屯苗族服饰的田野调查、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纵向文化传承研究、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横向文化涵化研究、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民族文化生态系统、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生态的失衡、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等。

作者简介

尹红,1973年10月生于广西桂林,西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系主任,副教授。199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纺织工程学院,2004年获广西艺术学院硕士学位,从事民族服饰专业方向研究,2011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师从吴海燕教授。2004年获全国“美苑杯”学术奖。2007年获“欧迪芬杯”中华内衣元素创新设计大赛金奖。主持多项省级和院级课题,论文多次发表于国内核心和省级刊物,获2010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

书籍目录

总序 打造学院精英 引言 一、文献综述 二、选题意义 三、论文的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五、概念思辨:文化生态 六、论文结构图 第一章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生成环境 一、地理沿革与自然环境 二、人口分布 三、生产活动 四、村寨社会组织 第二章广西融水杆洞屯苗族服饰的田野调查 一、广西融水杆洞屯苗族男装概况 二、广西融水杆洞屯苗族女装概况 三、广西融水杆洞屯苗族亮布的调研 四、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比较——以杆洞屯与拱洞乡和香粉乡的服饰比较为例 第三章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纵向文化传承研究 一、广西融水苗族服饰原生态形成之前的服饰演变 二、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原生态形成于宋代 三、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继生态生成于明代 四、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继生态的繁荣发展于清代 五、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新生态 六、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传承的调研与分析——以杆洞屯为例 第四章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横向文化涵化研究 一、广西融水和三江苗侗服饰文化的涵化 二、广西融水苗族服饰与瑶族服饰的文化涵化研究 三、广西的民族分布为民族服饰的文化涵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在涵化过程中的草根力量保护了各民族的服饰特色 第五章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民族文化生态系统 一、广西融水苗族服饰与民族信仰习俗 二、广西融水苗族服饰与民族生活方式 三、广西融水苗族服饰与民族审美意识 四、广西融水苗族服饰与口头文学 五、广西融水苗族服饰与民族音乐舞蹈艺术 第六章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生态的失衡 一、生态系统平衡与失衡理论 二、文化生态系统失衡 三、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生态失衡的具体原因 第七章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 一、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保护的必要性 二、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保护的有利条件 三、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保护的原则 四、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保护的思路 第八章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的开发利用 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 二、广西融水族服饰文化的产业开发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译著 古籍书 现代书籍 论文 附件 附件一:期刊论文 附件二:博硕论文 附件三:专家专访表格 附件四:杆洞苗族服饰调查问卷问题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谢词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从服装的面料上,我们得知,融水县贫困地区还能继续使用传统亮布来制作服装,而经济发达地区,几乎无人制作亮布。取而代之是大量的仿亮布和亮片闪光的化纤面料。 (二)银饰比较 银饰是融水县苗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配饰。杆洞屯的头盖银饰有帽状和盘状两种,拱洞乡没有盘状银饰,只有帽状,香粉乡与杆洞屯的形式一样,只是盘状银头盖上插有的银簪雉鸡尾更长。从头盖银饰上,我们也看到了现代融水苗族的审美取向。只要是苗族的亮丽的饰品,他们都可以拿来与自己的服饰搭配。如图所示,拱洞乡的苗族把黔东南长角苗的牛角帽也吸入到自己的服饰当中,表现出他们对本民族的认同。 银饰搭配的多少与地区经济的贫富相关。在杆洞乡,由于经济贫困,银饰相对偏少,颈饰有圈状和链状两种。银项圈在融水县通用,各地区都有,分为一、三、五、七、九圈几种,造型为扭形。链状银饰,一般会在胸前缀有银质蝴蝶。拱洞乡的颈饰除了圈状银饰,还有来自黔东南地区的双龙戏珠银项圈和银锁。融水县本地的银饰最有特色的就是胸牌。拱洞乡胸前银牌最为丰富,而且历史较长。总体上分为不上色和上色两种。主体纹样一般是三层,这三层的组合类型分为四种,三层蝴蝶纹组合、蝶鱼蝶组合、鸟寿蝶组合、鱼铜鼓蝶组合。每层之间用银链相接,纹样主体部分悬缀有琉璃珠与银片组成的灯笼状装饰。最下层的蝴蝶纹下方还悬缀有十八般兵器,其中有刀、剑、夹、铲、挖耳勺等。还有一些动物造型纹样,如鱼、蝶、鸟等。香粉乡也有此类银牌,造型上出现有四层主体纹样的组合,还有蝶寿蝶组合的类型。 融水苗族银饰区域性的差异与民族迁徙有关。在融水,杆洞屯的苗族是从贵州省从江县迁入的,拱洞乡的苗族是由湖南西部地区进入广西东部,又由广西沿都柳江而上到贵州,再由贵州从江、榕江等县南迁过来的,香粉乡的苗族据说是从湖南迁入贵州,再由贵州黔东南雷山、凯里等地进入安太的元宝、培秀等地,再分居到这里。因此服饰会带有他们迁徙过程中所经历的地域特色。如杆洞屯的苗族银饰就与香粉乡的银饰有所区别,其胸部佩饰中有一种锁链与银质蝴蝶相结合的银饰,在贵州省从江县苗族和侗族中就非常多见。


编辑推荐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文化生态研究》旨在通过调研来构建一个融水苗族服饰的文化生态系统,研究其文化的生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并以此作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措施来维持其文化生态的动态平衡,达到保护和开发融水苗族服饰的目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文化生态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