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

司毅铭 等著 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作者:

司毅铭 等著  

页数:

344  

字数:

390000  

内容概要

这本《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精)》由司毅铭、张曙光、张学峰、陈吕平、王丽伟等人著,以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了监督管理措施和考核指标体系的理论及机制、政策与制度研究,由四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包括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概况、现状调查与分析;第二部分是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与考核;第三部分是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督管理措施研究,分别是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理论研究、政策与制度研究;第四部分是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督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分别是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督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理论研究、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和考核组织方式研究。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精)》可供水利及环境保护部门管理者和科研人员,水利及资源环境类大专院校师生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流域水资源保护相关利益者和公众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概况
第一节 流域概况
第二节 水功能区划概况
第二章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第二节 省界缓冲区现状调查与评价分析
第三节 调查分析结论
第三章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与考核
第一节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督管理目标、任务和原则
第二节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督管理现状
第三节 省界缓冲区监管考核现状
第四章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理论研究
第一节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基本理论
第二节 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研究
第五章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政策与制度研究
第一节 国内外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领先范例与趋势
第二节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基本策略与管理措施研究
第三节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政策和制度研究
第四节 结论和建议
第六章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督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理论研究
第一节 公共管理考核理论分析
第二节 监管考核体系和模型
第三节 监管考核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第四节 监管考核指标设计方法
第七章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管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第一节 设计基本思路
第二节 国内外流域跨界水资源管理考核范例研究
第三节 考核指标总体设计
第四节 考核指标详细设计
第五节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管考核近期方案研究·
第八章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管考核组织方式研究
第一节 考核组织机构及职责划分
第二节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管考核指标体系试点研究
第三节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为省界缓冲区,该类水功能区实际上全部处于同一省级行政区管辖范围之内,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跨省界水功能区。所以,对其中的入河排污口如何实施监督管理似应与一般意义的省界缓冲区有所区别。  (二)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入河排污口管理现状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置审批、登记、普查,对重点危险污染源的调查和专项执法检查等。不过既往的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涉及黄河干流和黄委直管支流内的省界缓冲区,但这部分省界缓冲区较少,目前非黄委直管支流上的省界缓冲区的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1.依法行政,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  “入河排污口设置同意”是水利部门一项行政许可事项,对控制入河污染物量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保护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及《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细则》,对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程序和监督检查行为逐步进行规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入河排污口审批许可制度;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从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量等方面提高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门槛,严控高耗能、重污染企业入河排污口设置,从源头上控制新的人黄污染源。在进行审批过程中,认真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查勘,对纳污水体和污染源情况进行认真调查,保证了审查工作的可靠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2.开展入河排污口登记工作  入河排污口登记工作是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对现有入河排污口的全面、准确记录,一方面是开展新建、改建和扩大入河排污口的审批的前提,另一方面也为日常监督管理和普查工作提供参照和对比。  2003年‘,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依据《黄河入河排污口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水利系统内,首次开展入河排污口登记工作,选取干流的68个直接人黄的重点排污口进行登记,其中包括3个省界缓冲区入河排污口。通过对入河排污口进行登记,掌握入河排污口的基本情况,如入河排污口的数量、位置、排污量、入河排污口的水质、排污单位等。在2003年工作的基础上,2005~2006年的登记、核查工作包括了除第一次登记的68个排污口外的黄河干流重点入河排污口,在登记方式上要求排污企业限期主动登记,并采用了书面登记与网络登记相结合的登记形式,为今后入河登记工作的长期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


编辑推荐

这本《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精)》由司毅铭、张曙光、张学峰、陈吕平、王丽伟等人著,虽然针对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理论和实践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省界缓冲区管理措施和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但由于水平有限,研究成果对于基础理论和具体的制度设计的探讨仍显粗浅,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