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啸崖
2012-5
花山文艺出版社
易正也
345
“燕山拳王”林凤阁打伤鬼子小队长佐佐木四郎之后机智脱身,带着两个尚未成年的儿子投奔了燕山游击大队;到游击队之后,十六岁的林武当上了侦察员,十四岁的林松做了通信兵。 《狼啸崖》以林武、林松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艺术描绘了冀东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画卷,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活的抗日英雄群体:足智多谋的唐运盛,艺高胆大的林子正,机智勇敢的林武、林松;;他们巧布迷魂阵,虎穴除汉奸;突破封锁线,血战狼啸崖;;在那个血雨腥风的艰难岁月里,他们坚持着,经历了一系列生与死的残酷考验。没有辉煌的胜利,只有不停地战斗;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以独特的智慧和顽强的意志不屈地抗争。 《狼啸崖》以生动鲜活的语言、真实感人的细节、环环相扣的故事、独特鲜明的人物性格,立体呈现了一部民族抗日的生命传奇。
第一章 祸起林家峪第二章 凤来饭庄遇险第三章 花子窝第四章 出山侦察第五章 二打红石峪第六章 运药出城第七章 夜间行动第八章 奇计打特务第九章 巧布歼敌阵第十章 血战狼啸崖第十一章 智除王坏种第十二章 三进敌巢第十三章 化装夜袭第十四章 虎穴擒贼第十五章 离间计第十六章 诈袭保安队第十七章 打破封锁第十八章 顺手牵羊第十九章 妙设迷魂局第二十章 痛歼顽敌第二十一章 铲除汉奸第二十二章 奇兵天降第二十三章 误闯土匪山寨第二十四章 孤身寻子第二十五章 危机四伏第二十六章 英雄凯旋
第一章祸起林家峪 林家峪,燕山南麓的一个小山村,位于迁平县西北部。 1939年9月。秋天,在人们的忙碌和期盼中到来了,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是黄的绿的和红的叶子,微凉的风中,各种果实散发着五彩的香气,蓝蓝的天空下,静静的小溪流,会让人觉得这美是如此的纯净与安详。如果是在和平年代,山上、山下劳作的人们会偶尔停下手中的活计,互相喊上几嗓子,在驱走疲劳的同时,传递一下喜悦的心情。 自从日本鬼子打过来以后,所有的梦想都被打碎了。 临近中午时分,迁平县北部重镇建荣镇通往林家峪村的土路上,尘烟四起,一支由鬼子、伪军、特务组成的一百多人的清剿队伍,向林家峪村扑来。 前面开路的是两辆土黄色的三轮摩托,摩托车挎斗上的小鬼子架着机枪,歪着脑袋,眼睛死盯着前面。后面一百米左右是一辆汽车,汽车上满满地站着穿黄色军装的鬼子,汽车驾驶室的顶上,也架着一挺机枪,机枪后面趴着两个矮矮胖胖的小鬼子,贼眉鼠眼地往前方乱看。再后面是几十个伪军,在太阳炙烤下,呼吸着汽车扬起的尘土,无精打采地在后面跑步跟着。穿黑色便衣的特务队歪歪扭扭骑着自行车跟在最后面。 村子北面山上的树林中,林武、林松兄弟俩你来我往缠斗在一起。一大早兄弟俩就上山打猎,说是打猎,其实,也就是套个野兔,抓个山鸡,大点儿的野生动物狼、狍子、山羊、野猪什么的已经很难见到。不过,这个季节的山鸡、野兔也很肥,山鸡更是山里人难得的美味,农闲的时候,打上几只山鸡,再拿出自家采来晒干的蘑菇炖上,那香气,全村人都闻得到。 16岁的林武个头儿不高,脸色黝黑,一双乌亮的眼睛透着一股硬朗气,灰色上衣穿在他身上,被凸出的肌肉撑得满满的,衣服就显得有些小。长相还显稚嫩的林松只有14岁,比哥哥矮半头,长得文静秀气,浑身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小哥儿俩每次打猎回来,都要把战利品丢在一旁,在这块空地练上一会儿。这不,两只山鸡、一只野兔被扔在一棵树下,兄弟俩又招呼上了。 先是林松走一趟林家棍法,然后是林武的三十六路谭腿。 练完之后,林松取出飞镖:“哥,你仔细看看我发镖哪儿不对劲,我总觉得飞镖打出去轻飘飘的。” 林武坐在一块石头上点点头,瞪着眼睛看林松的每一个动作。 只见林松亮个相,几个利落的拳脚动作之后,是一个漂亮的腾空,三支飞镖顺势发出,钉在了前面一棵大树上。 林武走过去拔出飞镖,回来拍着林松的后脑勺说:“准头儿还行。发力不顺,是因为你动作太花哨,心里老想着腾空高,腰、腿的力气在腾空的时候全用上了,飞镖出手就只有臂力和腕力,腰上的劲儿没用上。”说着话,林武掏出自己的飞镖,指着前面一棵大树说:“我打那个树疤,仔细看我的腰、腿动作。”只见他身形一抖,左手虚晃一掌,双脚突然腾空而起,右臂很舒展地探出去,最后腕部一抖,三支飞镖全打在了大树的树疤中心。 林松跑过去拔飞镖,用力拔了几下子,竟然没拔下来。只好歪过脑袋,求援似的看着林武:“哥,拔不出来。” 林武走上前,用力拔出飞镖说:“发力不能靠最后那一下儿,要把全身的劲儿都用上。手腕主要是控制方向,真正的力量是从腰部到臂部再传到飞镖,这样一气下来才能又准又狠。” 林松听得很认真,在哥哥的指点下,又试了几次,果然感觉发力顺畅了很多,回头笑笑比画着说:“是不一样啊。这样儿,好像全身的劲儿都用上了。” 林武继续讲解道:“飞镖出手讲究快、准、狠,你现在快、准都没问题,狠,还得下工夫多练。一镖出手,就是块石头也要钉进去。” 正在这时,山下传来两声枪响,林武愣住了:“不好,小鬼子来了。” 林家峪往东偏北方向约三十里的地方,是迁平县北部重镇——建荣镇。那里有鬼子的一个据点,驻扎着三十多个鬼子和一个连的保安队。建荣镇辖区内还有红石峪、杨家店、松树岭等六七个炮楼,也归这个据点统一指挥。 这时候,据点儿里的鬼子、伪军和县城来的二十多个特务,已经把林家峪包围了。村子周围的制高点,东西两面的路口,都有穿黄衣服的鬼子、伪军把守。有些村民往山上跑,敌人跟在后面胡乱开枪射击。 一时间,整个村子鸡飞狗叫,乌烟瘴气,大人的叫喊声、孩子的哭叫声响成一片。正是中午吃饭的时间,在家吃饭、休息的村民们被驱赶出来,集中到村子西南面的打谷场上。一百多个村民的四周是端着大枪的鬼子和伪军,打谷场的中间,鬼子面对老百姓架上了机枪,房顶也加了岗哨。两个鬼子押着一个腿上有伤的村民,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村民腿上还流着血,裤腿都染红了。 日军指挥官佐佐木四郎看到后朝受伤的村民走去。佐佐木四郎是建荣镇据点的日军小队长,个子不高,黑黑的长方脸上满是横肉,两只布满血丝的眼睛看起来甚是恐怖。他满脸狰狞地说:“你的逃跑?八路的干活?你的,老实交代。” 受伤的村民拿白眼翻了翻佐佐木,很不屑的表情。佐佐木四郎有些恼怒:“你的不说,马上死啦死啦的。”说话间晃晃腰间的指挥刀。 没想到,受伤的村民根本就不怕,瞪着佐佐木四郎,很气愤地说:“说?你让我说什么?说你们到处杀人放火?说你们到处奸淫抢夺?说你们来了以后,我们不到二百口人的小山村,就让你们杀死二十几口了?你们这些畜生!” 佐佐木四郎自称中国通,中国话能听懂一些,听村民这样骂他,气得他暴跳如雷,声嘶力竭地喊叫:“八嘎!你的,死啦死啦的。”说完他后退一步,疯狂地举起指挥刀,朝受伤村民的颈部砍过去,村民鲜血四溅,倒地而死。 佐佐木四郎怒气未消,提着滴血的钢刀,像一头嗜血的豺狼走来走去。 村民们愤怒了,瞪着喷火的眼睛往前拥,鬼子、伪军用刺刀逼、拿枪托砸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还是无济于事。佐佐木四郎气势汹汹拔出手枪,朝着人们的头顶上方连开三枪,咆哮着:“八嘎!机枪准备,统统死啦死啦的。” 人群里一个穿蓝衣服的中年人小声说:“小鬼子疯了,大伙儿先忍了这口气。” 村民们这才停止了骚动,慢慢安静下来。 村东头康顺财家。林家峪村伪保长康顺财站在梯子上,扒着墙头儿踮着脚往。打谷场的方向看。他过去在外面做买卖,去年才回到村里,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鬼子来了以后,世道不安稳,生意不好做,没办法才回村的。他回来后,因为他见过世面,能说会道,再加上原来的保长不愿意干了,大伙儿就推举他做了村子的保长。五十多岁的康顺财头发梳得溜光,矮矮胖胖的躯体上是一张白白的大脸,鼻子上架一副金丝眼镜,显得跟这个山村格格不入。自从他当上了这个村的保长,有事没事东家走走、西家串串,说东道西的,有话没话也能扯半天。村民们都觉得康顺财在外面混了这么多年,确实是见多识广,是个有本事的人。 康顺财年轻的小媳妇扭搭着走过来。这女人个子不高,白白的,胖胖的,打扮得很妖艳,浑身上下珠光宝气,跟人说话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对康顺财也不例外,说话的语气娇滴滴,又不乏命令的成分:“你这老不死的,还不赶紧下来.看见什么啦?” ……
《狼啸崖》讲述了一群硬汉,一腔热血,一支活跃在冀东燕山山区的抗日游击队。 巧布迷魂阵,虎穴除汉奸;突破封锁线,血战狼啸崖……在那个血雨腥风的艰难岁月里,他们坚持着,没有辉煌的胜利,只有不停地战斗;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以独特的智慧和顽强的意志不屈地抗争。 唐运盛、林子正、林武、林松……在这些鲜活的英雄形象背后,我们读到的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壮丽史诗和生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