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的故事
2012-2
林文力 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12-02出版)
林文力 编
198
120000
中国改革开放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的主导思想。在过去的30多年里,具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经济上确实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许多具有科技含量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如电脑、电视、手机、汽车等。这些外企不仅可以轻松地得到高额回报,而且还具有充分的话语权。开拓创新,掌握知识产权,才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还有少数人或企业受利益的驱使,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昧着良心干出一些伤天害理之事。比如“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文凭造假”等事件,损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毒害了社会风气,引发人们对诚信问题的关注和热议。 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一个缺乏诚信的民族,势必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时刻,我们特别策划出版了这套爱国、奉献、创新系列丛书。此套丛书遴选了当今最具有代表性的近现代科学家,包括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物理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气象学家竺可桢,生物学家童第周。他们是新中国科学技术的旗手,他们是钻研世界难题的佼佼者,他们是专业领域的带头人……他们牺牲自我享受的优越的生活,以国家前途为己任,在吃不饱、穿不暖,工作环境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以高度的爱国热情,持之以恒,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攻克了一道道科学难关,取得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可歌可泣的大科学家们,为了祖国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专心致志于造福人类的科学事业,永远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崇高品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们感天动地的光辉事迹让世人铭记。 我们出版这套丛书,是为了让青少年能汲取老一辈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发现真理、淡泊名利、戒浮戒躁、坚持真理的崇高品质,从而培养和树立献身科学事业、谋求人类幸福的伟大理想,为祖国富强和全人类的福祉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当今还有少数人或企业受利益的驱使,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昧着良心干出一些伤天害理之事。比如“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文凭造假”等事件,损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毒害了社会风气,引发人们对诚信问题的关注和热议。一起来翻阅《李四光的故事》吧!
第一章 曾经无悔的青春年少
第一节 大地之子的诞生
第二节 见义勇为好少年
第三节 爱读书,善思考
第四节 动手构筑心中的梦
第五节 年少志高望新生
第六节 改名进学堂
第七节 用无畏和实力争取机会
第八节 立志报国
第九节 攻克学业难关
第十节 积极投身民主革命
第二章 军阀混战中的曲线报国
第一节 归国教书育人
第二节 投身革命浪潮
第三节 与袁政权决裂
第四节 继续科学救国之路
第五节 一鸣惊人
第六节 受邀回国任教
第七节 北大的“创业教授”
第八节 与众不同的教学法
第九节 科研论著问世
第十节 赴苏联访问
第三章 独裁统治下的赤子情怀
第一节 科学家的爱情
第二节 淡泊名利的科研所所长
第三节 与鲁迅的论战
第四节 铁肩担道义
第五节 《中国地质学》问世
第六节 赤诚的中国心
第七节 不懈攀登的寰球学者
第八节 回到上海
第九节 再赴英伦出席盛会
第四章 新时期的地质领路人
第一节 响应新中国的召唤
第二节 全心建设新中国
第三节 石油勘探捷报频传
第四节 不朽的丰碑
版权页: 父亲顺着老和尚指示的方向瞥了一眼,果然,李仲揆正在那里聚精会神地读书,连父亲回来了也不知道。父亲点点头,谢过了老和尚。其实他也知道儿子不会乱来,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随口问问老和尚而已。 这件事传出去后,远村近屯的家长们都打心底里赞扬李仲揆读书自律的精神,希望自家孩子能像李仲揆那样勤奋学习。时间一长,乡里乡外的孩子自然也把这位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当成了效仿的榜样。 上学期间,通常情况下,李仲揆都会在课堂上完成当天的作业,放学之后再帮助家里干活,到了晚上与哥哥在同一房间挑灯夜读。当时条件比较艰苦,农村还没有电灯,只能用油灯照明。母亲非常注重对孩子们眼睛的保护,所以特意在灯碗里放上两根灯芯,但是李仲揆常常用拨灯棍轻轻拨掉一根。每当母亲看到他这么做,都会心疼地让他点上两根灯芯,因为丈夫也交代过,为了孩子的学业,用不着这么省,千万不能累坏了孩子的眼睛。 对此,李仲揆向母亲解释道:“点上一根灯芯,用完了再续上另一根,不是可以多读一段时间吗?哥,你说呢?” “对,其实也差不多一样明亮。”哥哥赞同地附和着。 母亲被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打动了。待母亲一走,兄弟俩又把其中一根灯芯熄灭了,等用完一根灯芯后再换上另一根,通常到深夜灯油耗尽了,他们才去休息。 李仲揆还有个难能可贵的习惯——深思好问。在他看来,读书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不管知识多么深奥都要学懂弄通,否则就绝不罢休。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每当他看到日常生活中难以解释的现象,都要问个明明白白。 一天,李仲揆跟随父亲到山外的团风镇(今团风县)办事。团风镇地处长江岸边,急流的江水汹涌澎湃,这样的景象使他震撼不已。更让他惊讶的是在江中行驶的来往轮船,他马上向父亲发问:“爹,那是什么船呀?”父亲告诉他说:“那是火轮船。” “火轮船这么大呀!它是什么材料做的呢?” “是用钢铁做的。” “钢铁那么沉,怎么能够浮在水面上呢?” “这是因为船舱是空心的,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那……没人摇橹,也没船帆,为什么会跑呢?又为什么可以跑得这样快呢?” “哈哈,问得好!孩子,你看见船上那根大烟囱了吗?” “看见了,还一直在冒烟呢!” “是呀,大烟囱底下有个大锅炉,锅炉里边烧着煤炭,燃烧着的煤炭会把锅炉里的凉水烧开,水变成蒸汽,蒸汽推动机器旋转,大船就能跑了。”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李四光
《李四光的故事》的出版是为了让青少年能汲取老一辈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发现真理、淡泊名利、戒浮戒躁、坚持真理的崇高品质,从而培养和树立献身科学事业、谋求人类幸福的伟大理想,为祖国富强和全人类的福祉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