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名画赏析

陈绘兵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绘兵  

页数:

161  

前言

  “美术作品欣赏”作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学院开设了多年,得到了学院和教务处领导的高度重视,受到了不同专业学生的普遍欢迎。为了推进高等学校人文素质课程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我主笔编著了这本《名画赏析》选修课教材。  作为“名画赏析”课程的主讲教师,深切体会到长期以来没有适合的教材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所以编著一本与课程教学大纲、课时设置及学生实际状况相吻合的教材,既是广大学生的强烈要求也是我的一个心愿。本书的编写基础:一是本人多年来在美育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二是目前所搜集到的有关美术鉴赏的教学研究资料。这本教材之所以定名为《名画赏析》,是基于美术鉴赏与名画赏析的特殊关系。尽管美术鉴赏的范畴远大于名画赏析,但名画赏析在美术鉴赏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却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在有限的课时内,和他们一起通过对中外美术史上各个流派、各种风格最著名的经典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解析,深层次地挖掘和展示经典作品的社会意义、艺术价值以及艺术家多姿多彩的生活、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的逸闻趣事,对于加强他们的人文素养,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业余文化生活,有着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方向。我把这本书当成一件艺术作品来进行创作,从编排体例到具体内容,反反复复,数易其稿。力争做到视觉独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耳目一新。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大量参考、引用、借鉴了国内外有关著作、文献和网上资料,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图片(限于篇幅,恕未一一注明),并自始至终得到了很多人的积极关注和热情鼓励,付梓之际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书如能使学生和读者有所收益,我将感到莫大的欣慰,由于编著者经验不足、水平有限,书中肯定存在一些不足和疏漏之处,恳切希望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完善。  陈绘兵  2011年3月

内容概要

  《名画赏析》是陈绘兵多年来在美育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二是目前所搜集到的有关美术鉴赏的教学研究资料。这本教材之所以定名为《名画赏析》,是基于美术鉴赏与名画赏析的特殊关系。尽管美术鉴赏的范畴远大于名画赏析,但名画赏析在美术鉴赏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却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在有限的课时内,和他们一起通过对中外美术史上各个流派、各种风格最著名的经典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解析,深层次地挖掘和展示经典作品的社会意义、艺术价值以及艺术家多姿多彩的生活、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的逸闻趣事,对于加强他们的人文素养,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业余文化生活,有着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方向。我把这本书当成一件艺术作品来进行创作,从编排体例到具体内容,反反复复,数易其稿。力争做到视觉独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耳目一新。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艺术欣赏欣赏艺术一、艺术欣赏的特点二、艺术欣赏的过程三、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五、走进具象艺术六、走进意象艺术七、走进抽象艺术八、欣赏美术作品的方式九、美术作品欣赏要领第二部分 走进经典走近大师咏恒的微笑(达·芬奇)伟大的爱国情怀(徐悲鸿)《大卫》(米开朗基罗)远方的赤子(凡·高)《清明上河图》(张择端)《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罗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毕加索自远方来(毕加索)《无名女郎》(克拉姆斯柯依)《泉》(安格尔)我赤裸裸地来(罗丹)《马拉之死》(达维特)《拾穗者》(米勒)《构图》(蒙德里安)彩色的生命(齐白石)李可染吴冠中靳尚谊《父亲》(罗中立)杨飞云王沂东第三部分 艺术人生 人生艺术艺术人生 人生艺术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二、艺术欣赏的过程  艺术欣赏既然是一种认识活动,它就必须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人类的一切认识,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而且,这种过程在认识活动中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它往往需要多次的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直至揭示事物的本质。  但是,艺术欣赏又是以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一种艺术审美活动。这就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欣赏者在接触艺术作品后,通常是先感受和认识其外在形式,借此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再进一步认识、领悟艺术形象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体会艺术家融人形象中的感情,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愉悦。所以,艺术欣赏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多方面综合活动的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象思维占据着主导地位,即从对艺术形象的感知、感受开始,再围绕形象展开联想与想象,以至在欣赏者的心中完成对形象的再创造。因此,情感也就成为其中最活跃的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又始终伴随着抽象思维,如对塑造艺术形象的物质媒介、艺术作品的某些外在形式、艺术表现的一些程式等的认识,对艺术形象所蕴含的社会内容的理解,对艺术家思想意识的分析,以及对作品的再评价等。因此,理性思考也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由于受到思维能力和欣赏水平的限制,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其进行的深度及完成的层面是不一致的,欣赏的结果也不相同。因此,下面仅对艺术欣赏的一般对程讲行阐释,(一)感知与感受  艺术欣赏,首先是以欣赏者的感觉器官接触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如画家用的画布、颜料,雕塑家用的石块、泥土等)创造出的艺术作品为基础的。没有这种接触,艺术欣赏就无法开始,如盲人就无法欣赏绘画,耳聋者也无法欣赏音乐。通过这种接触,欣赏者便产生了对艺术作品形式和艺术形象的感知。对美的艺术形象就会产生一种悦耳、愉目、畅心的感受,于是随着欣赏者的心有所动,艺术欣赏便开始了。  在艺术欣赏的感知与感受阶段,主要靠的是欣赏主体的感官对美的形态的捕捉力。欣赏者能否准确、敏锐地感知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形象上的特点,能否迅速地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独特的印象,是决定欣赏者能否很快地进入艺术欣赏的关键。而敏锐的感知力又主要依靠长期的审美实践。通过经常性的审美实践,人们一方面训练了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如达·芬奇学画时,老师让其不厌其烦地画蛋,以训练他的眼睛对线条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也积累了审美经验,进而对美的感知力就逐步增强了。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学史记载,贺知章读了李白的一首《蜀道难》,大为惊叹赞赏,并极力举荐这个青年;顾况读了自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后,便断言作者将是一位极有成就的诗人,这都表现出一种十分敏锐的感知力。  在艺术欣赏中,对艺术形象的感知与感受,还是一种浅层次的感性认识。就像《虾趣》中所述的那位担不卸肩、站着欣赏白石老人虾画的农妇那样,人们往往都能凭着直觉,感受到艺术作品中的某些形象的美,往往都会脱N喊出:“呀!真像!”“啊!真好看!”或“啊!真动听!”但是,如果再问“好在何处?''当事者常常就说不清道不明了。  所以,艺术欣赏不能仅仅停留在感知、感受这一浅层次的感件认识阶段。……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名画赏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