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
2011-5
林成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1-05出版)
林成
198
《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的演进》较为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了一个世纪以来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发展演进的历史阶段和内在逻辑,认为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的演进与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衰密切相关,政府规制与市场调节应当功能互补。 《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的演进》认为,马歇尔、庇古、科斯和布坎南是外部性理论发展进程中的四块里程碑;庇古与科斯的外部性政策具有内在一致性;“市场失灵一政府规制一政府失灵一放松规制”是外部性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市场调节与政府规制的功能互补是外部性政策的新视角。 第一章阐述了外部性问题的理论基础,包括外部性的涵义、分类及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外部性是两个经济主体之间在缺乏任何相关交易的情况下,一个主体对另一个主体的福利所造成的影响。当存在外部性时,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将无法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因此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第二章分析了以庇古为代表的传统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庇古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外部性问题,得出了政府应当干预经济以克服市场失灵的结论,因此可称之为传统外部性理论。传统外部性理论是人们在对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诞生l的。在该理论形成和发展进程中,西奇威克、马歇尔、庇古和鲍默尔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章从外部性视角分析市场失灵。垄断、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备等市场失灵现象与外部性问题具有内在一致性。传统外部性政策强调政府规制,该政策也被当做克服市场失灵的良药付诸各国的实践。 第四章总结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利用产权和交易成本这两大分析工具研究外部性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新制度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是对传统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的重要突破。科斯与庇古的外部性政策具有内在一致性。从效率的角度来看,当交易成本为零时,实施庇古税政策与产权交易的效果是一致的;当交易成本大于零时,需要比较两种政策的实施成本,按照成本最小的原则选择最佳政策。 第五章从外部性视角分析政府失灵。公共选择学派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政府失灵理论。他们认为,与厂商、消费者类似,在大多数时候,政府也是一个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人”,政府行为也存在外部性。政府行为外部性虽然也有正负之分,但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负的政府行为外部性。负的政府外部性又称政府衍生成本,是政府在执行职能过程中对第三方利益的直接影响。政府外部性的产生有其主、客观原因。政府行为外部性是政府失灵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诺思悖论的根源。因此,对政府行为外部性的研究是外部性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六章分析了外部性理论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主要包括对外部性理论的。动态分析、外部性理论在时间、空间以及研究重点等方面的拓展。对外部性的动态分析主要体现为研究报酬递增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外部性研究重点的变化,表现为网络外部性成为热点,代际外部性和国际外部性方兴未艾。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利用内生交易成本与外生交易成本之间的矛盾来分析外部性问题,将外部性理论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 第七章是全书的结论部分。在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的演进中,外部性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外部性概念趋于泛化;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的演进,是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兴衰更替的一种体现。实现政府规制和市场调节的功能互补应当成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着力点。
林成,1969年生于陕西商州,经济学博士,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教师。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西方经济理论及其历史,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2部,主编和参编教材6部;近年来对房地产经济学多有关注。
内容摘要 ABSTRACT 序言 0.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0.2国内外研究现状 0.3研究思路与本书结构 0.4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外部性理论概述 1.1外部性的涵义 1.2外部性的分类 1.3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1.3.1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 1.3.2一个简单外部性模型 第二章传统外部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1外部性问题的理论渊源 2.1.1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2.1.2西奇威克的“灯塔” 2.1.3马歇尔的“外部经济” 2.2庇古对外部性问题的系统分析 2.2.1外部性问题的成因 2.2.2外部性问题的对策 2.3庇古之后传统外部性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基于外部性视角的市场失灵理论与政府规制 3.1传统外部性理论的基本特征 3.2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3.2.1外部性与垄断 3.2.2外部性与公共产品 3.2.3外部性与信息不完备 3.3传统外部性政策:政府规制 3.3.1政府规制的产生和发展 3.3.2外部性规制的具体形式 第四章新制度经济学对传统外部性理论的突破 4.1奈特、科斯和德姆塞茨对外部性问题的产权分析 4.2科斯定理:外部性问题的市场解 4.2.1科斯第一定理:交易成本等于零时外部性内部化方案 4.2.2科斯第二定理:交易成本大于零时外部性内部化方案 4.2.3科斯定理的理论要素 4.3新制度经济学的外部性政策:产权交易 第五章基于外部性视角的政府失灵理论与规制放松 5.1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失灵理论 5.2诺思的“国家悖论” 5.3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 5.3.1一个简单的政府外部性模型 5.3.2政府外部性的类型与特征 5.3.3政府外部性的成因与对策 5.4传统外部性政策的转变:规制放松 5.4.1政府规制放松的原因 5.4.2政府规制放松的具体形式 第六章外部性理论的新发展 6.1动态外部性理论的发展:报酬递增与经济增长 6.2外部性理论研究范围的拓展 6.2.1网络外部性 6.2.2代际外部性 6.2.3国际外部性 6.3新兴古典经济学对外部性理论的贡献 第七章结论与启示 7.1外部性理论的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概念趋于泛化 7.2外部性政策的演变与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衰密切相关 7.3外部性政策应当体现市场调节与政府规制的功能互补 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页: 插图: 6.帕累托相关的外部性和帕累托不相关的外部性 根据产生外部性影响的主体和受体之间是否能够通过某种交易实现帕累托改进,可以将外部性分为帕累托相关的外部性和帕累托不相关的外部性。这个划分是1962年由布坎南和斯塔布尔宾提出来的。帕累托相关的外部性是指外部性承受者在成本一收益原则的激励下,能够通过某种方法克服外部性,而该行为也会导致帕累托改进。相应地,帕累托不相关的外部性则意味着外部性效应的承受者不能通过某种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的方法来克服外部性。也就是说,在帕累托不相关的外部性情况下,外部性影响的实施者和承受者之间已不存在通过交易实现帕累托改进的余地了。而对于帕累托相关的外部性来说,克服该外部性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能够借此实现帕累托最优。 7.公共外部性与私人外部性 按照外部性影响是否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可以将外部性分为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公共外部性类似于公共产品,不仅受体众多,而且受体之间对外部性影响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人们很难摆脱这种外部性的影响,这就是其非排他性;同时,该外部性影响了一个市场主体,却并不会减少对另一些市场主体的影响,这就是其非竞争性。如工厂排除的浓烟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就具有公共外部性的特征。相反,私人外部性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即私人外部性影响只能针对有限的受体(受影响者),而且每增加一个受体,其他受体所受到的影响就会相应减少。如工厂排放的固体垃圾,影响到的是附近的特定居民,而且对于一定数量的垃圾来说,排放在一些民居附近的垃圾增加,就意味着排放在另一些民居附近的垃圾减少。区分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的意义在于,对于公共外部性来说,很难通过主体和受体之间的交易将外部性内部化,因为受体的数目众多,并且他们的成本和收益信息很难确知,交易成本过高。相反,对于私人外部性来说,比较容易通过谈判的方式将外部性影响内部化。
《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的演进》从外部性问题的理论基础开始,分析了外部性的涵义、分类,及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外部性理论发展演进的历史阶段、内在逻辑及其趋势,并总结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失灵理论。文章根据对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的考察,揭示了一个世纪以来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的交替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因,即从早期的政府规制到后来放松规制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思想认识的变化,即如何看待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