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的路口
2011-8
吉林大学出版社
木瓜呆
412
300000
无
本书写的是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人在大学里的故事。不一样的花样年华,不一样的精彩青春。作者木瓜呆描写了当时大学生在人生成长阶段的心理成长历程。
生于七十年代,从业IT,所好甚杂,对每个小理想都念念不忘。写这本书,是我的无数个小理想之一。
听说:人生就是行走,走得再远,也别忘了自己最初想去哪儿;走得再快,也要记得,今天的每一步都可能决定未来。 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电邮:muguadai@hotmail.com. 如果你也有故事要讲给我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苏岩醒了。 她还没睁开眼睛,脑子里还在延续刚才的那个梦境,那个背影是谁呢?谁有那么一件外套来着?看着熟,就是想不起是谁了。 她的听觉已经完全醒过来了,接收到的声音让她觉得陌生,继而警觉起来:为什么没有鸡叫?邻居叔叔粗门大嗓跟他家阿姨说话的声音呢?背景里,为什么没有化工厂火炬的燃烧声? 现在只有几个男人的声音在喊叫,还有很清晰的鸟语声……难不成还没有醒,在另一个梦里? 苏岩猛地睁开眼睛,那些陌生的声音仍在,第一眼看到的,是天花板,但不是家里那个悬着一个吊扇和一根日光灯管的天花板,而是一个有点儿斑驳、虽然白但显然刷得很粗心的天花板。 这是哪儿? 这个问题涌出来的下一秒钟,苏岩就完全清醒了,也想起来了:自己在学校里,在学校的宿舍里。 自己不在家。 苏岩独个儿在大学的宿舍里。同舍的其他同学们都还没到呢。 今天是新生报到的第二天。可是,到现在为止,同室的,一个也没来。 苏岩是前天到的。那天父亲终于找到了出公差的顺车,虽然比报到日期提前一天但也没什么商量的余地,苏岩上学的家当,连同苏岩,就由父亲陪着一股脑儿送到了学校里。 校园又大又新奇,父亲和苏岩一路打听一路看路标,总算找到了通知书里写的三号宿舍楼;楼下的大厅里贴着大红纸,写明姓名和宿舍号,苏岩凭着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从传达室一个老头儿手里领到了宿舍的钥匙,等在路边的司机叔叔帮忙,把行李卸到了宿舍里。 父亲交代苏岩自己先铺床,中午去附近的厂驻省城办事处找他,然后就急急忙忙地离开办公事去了。 苏岩这才有时间打量这间宿舍。 外表看是一幢三层的尖顶楼,有点儿苏式建筑的痕迹,后来苏岩才知道是六十年代盖的楼,难怪楼前的杨树都合抱粗细了。水泥楼梯,窗外高大的杨树挡住了光线,所以楼道里很暗,长长的走廊两侧是对开的宿舍门。 后来苏岩数过,这一层就有三十间宿舍,每个宿舍有八个铺位。 苏岩所在的宿舍在三楼,顶层。从楼梯上来一拐弯的头一间,321。 宿舍不到二十平米,一进门口的地方略窄,两边各有上下两个壁橱。宿舍尽头是窗户,木框的.老式的。 苏岩的名字,贴在门边右首那张双层铺的上铺床沿上。 苏岩小心地握住这铁架铺轻轻晃了晃,响声和晃动的程度吓了苏岩一跳:这么不稳?会不会往上爬的时候就翻倒过来? 苏岩研究了一下上床的方式,然后一手抓住上铺的床头,另一只手抓住上铺的床栏,左脚踩下铺床板,右脚踩焊在床架上的一个踏脚处,相当矫健地爬上了上铺。 上铺离天花板的距离让苏岩站不直,低着头还要微微曲着腿,木床板看着倒还算结实,虽然幅度不小的摇晃让苏岩有点儿腿软,但穿着鞋来回走了几步之后,苏岩迅速地适应了。 苏岩把床铺好,再把墙围子用按钉整整齐齐地挂起来,看看表,已经快十一点了。该去找父亲吃饭了。 父亲还答应从厂驻省城办帮着找几根蚊帐竿呢。在苏岩的印象里,家里从来没支过蚊帐,更不用说蚊帐竿了。 厂驻省城办,离苏岩的学校,有两站地的样子。苏岩按来时的原路往回走,小心地在每个拐弯处辨别方向,确认自己早晨经过时记住的标志性建筑。 胜利抵达厂驻省城办时,已经十一点半了,这是苏岩第一次在陌生的城市里凭一次记忆走陌生的路。效果还不错,虽然在有限的三个拐弯处,苏岩很是费了些力气研究。 苏岩的世界只有前后左右,没有东南西北。 见到父亲的第一句话,苏岩就雀跃着问, “爸那边是不是东?” 父亲见怪不怪地答, “不,那是南。” 所以,四年的大学生涯里,苏岩的太阳,都是从南边升起来的。 吃完饭,苏岩拿着父亲准备好的四根蚊帐竿和绑竿用的几根铁丝。准备离开。走出大院时,父亲问, “不用我送了吧,自己能走回去吗?” “能!” 苏岩脆生生地高声回答。连头都没回,就是扬起手冲后面摆了摆。算是告别。 回到宿舍,苏岩开始架蚊帐,蚊帐架好了再接再厉,接着绑床帘儿,就是用一块两尺高的布绕着床围一圈,围出一个私人小世界来。 母亲给准备的蚊帐,是淡蓝色的;床帘儿,床围子,也都是白地儿淡蓝色的小花儿。全部架设完毕后,苏岩就爱上了这张床。 苏岩上大学带的行装,是父母精心设计准备的,加上苏岩有限的四季衣物,全部塞装在一只红色的大号旅行箱和一只旅行袋里。 ……
无
这本书让你明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