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如何做一名出色的小学班主任

王晓棠 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晓棠 编  

页数:

248  

字数:

321000  

前言

  能够胜任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应该是很光荣很幸福的。那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班主任,我们广大小学班主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真诚坦率、平易近人是班主任非常重要的品质。  每迎接一个新班,班主任应该创造条件,让大家加深了解和认识,通过班级活动,使学生们互相交流、沟通感情;适当的时候,教师应该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生活氛围、性格爱好等情况。这样班主任对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后,才能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上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能促进师生关系,对开展班集管理工作也是很有保障的。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合格的小学班主任的首要一点就是尽快成为小学生的朋友,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小学班主任还应该理解宽容、乐于助人。在人际关系逐渐紧张的现代社会中,常有人说“理解万岁”,不仅成人要这样,小学学生也需要理解、需要宽容。尤其是新时代的少年儿童,他们富有幻想、想法离奇、思路奇特创新,这样更需要班主任能够理解,并能进行适当的引导,才不致有偏激的思想生成。因为毕竟是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自制能力也比较‘差,是非观念还比较模糊,容易犯小错误,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使他们知道班主任对他们的错误所给予的宽容、理解和鼓励。相信这样对加深小学生与班主任的感情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关心尊重、平等待人也是小学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品质。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要适当严格,伴有关爱和尊重。对小学的嗯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要时刻关注、处处留心,对小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甚至批评也要虚心听取,对于正确的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学班主任对待小学生必须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不要因为成绩或其他原因而偏向或偏离某一个学生,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爱是一种力量,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品质。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充满爱与信任,才能唤起学生奋发向上的信心。作为班主任要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对全班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以诚相待,对于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创造良好的外因条件,多给他们温暖,看到他的长处多加赞扬,以点燃他们积极向上的心。  一位出色的小学班主任还应该学会引导鼓励,科学育人。  小学班主任应该要求学生们从小养成“当天的事情当天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的习惯,因为这是做人之本,也是育人之道。在上课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们多动手动脑,多参加课外活动,教他们学会自己去处理一些问题的方法,增强孩子们的自立意识。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记住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逐步培养认识自我的方法。  总之,作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应以全面和发展的眼光,正确处理学生成长中的相关问题。相信班主任付出真诚的教育,必将培养出优秀出众的学生。  编者

内容概要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也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傲不好的工作,只有愿不愿意做好的工作。总之一句话:事在人为。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班主任,所要做的工作不仅琐碎,而且也很累人。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信心,对孩子有一颗关爱的心.那就是做好这份工作最有力的保障。书中无论在探讨学生、家长、同事交流沟通方面,还是如何管理班集体工作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相信本书墨一名小学班主任必读的宝典。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班主任应有一个良好心态
第一节 做好日常工作常规
第二节 根据学生的现状做好工作计划
第三节  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班主任这份工作
第四节 对待学生要有原则
第五节 从改变自己做起,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第二章 班主任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
 第一节 把握好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度
 第二节 促使小学生认识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的特征
 第三节 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
 第四节 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第三章 班主任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育特色
第一节 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志向
第二节 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习惯
第三节 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全
第四节 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
 第一节 使学生形成团结和谐的集体
 第二节 在班级管理中应树立“民主”意识
 第三节 增强学生实践活动能力
 第四节 鼓励学生多参加不同文体活动,发挥各自特长
第五章 班主任应怎样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第一节 怎样才能得到家长的配合
 第二节 使家长信任自己
 第三节 对待家长有耐心
 第四节 多与家长交流沟通
 第五节 加强自身素质修养
第六章 班主任应建立与同事互助的平台
 第一节 与学校领导建立良好关系
 第二节 与各科任教师建立统一目标
 第三节 班主任综合素养提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章节摘录

  这个星期谁欢迎我去做客“老师,你还有件事情没有说。”周末第六节课,快放学时,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提醒我。哦,对了,是还有件事情没有说。于是我笑着问大家:“这个星期谁欢迎我到他们家去做客?”接着就有学生兴奋地邀请。这就是我家访前在班上的发动情景。以前,学生总是怕老师去家访,怕什么?怕老师告状。哪怕你不告状,有些细心的家长也能够从班主任闪烁的言词中,捕捉到孩子劣迹的蛛丝马迹。  你走了,孩子们善后工作就麻烦了。因此,一提到家访,孩子们就头痛。  可是现在在我的班上,学生却抢着让我去家访,因为在我的班上已经形成了去谁家家访,就是谁在班上很有面子的一个现象了。去学生家,我一般不告状,还带着和他情况相仿的同学去他家。一是让家长知道,孩子做到这样,不是什么坏事情,大多数孩子都这样,他已经很不错了。二是同去的孩子可以一起接受家长的教育,让他体会一下自己家长的期望,这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效。第三点就是,多去几个人,还可以活跃气氛,让被家访的孩子在家里不至于像接受家长和老师的审判一样难受。去学生李建成家的时候,我还带去了两个女生。  在路上,我一边向学生询问他们家里的情况,对家访作一些初步了解;一边和他试着交谈一下,我把可能会告诉家长的那些事情跟他讲一下,让他有个思想准备。一般说来,多数家长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注意培养孩子的正确思想、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健康。但也有个别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思想认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为了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必须在了解孩子的同时了解家长,针对家长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谈话方式。每个班级五十几名学生家长,他们从事的职业不同,文化修养、政治素质不同,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也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法也有差别。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也不尽相同,多数家长是有权威的,也有极少数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高,或者说影响力甚微。做家访工作应该充分估计到这些情况,去之前和学生适当交流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这些交流还可以解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带给学生更多的爱。学生自卑的原因有很多,也许是因为家庭贫穷,也许是因为家庭成员残缺,也许是因为自己家庭没有别人家庭温暖……所有的自卑,都是他们自己在与别人比较时,发现自己的家庭不如别人而产生的。班主任发自内心的爱,能够解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使他们乐意接受家访,老师的到来让他们觉得温暖。成都一位退休老教师动情地说:“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当时我家里穷,我又病了,老师来我家,临走时还硬塞给我父母5元钱。这件事让我终身难忘。”他自己做教师之后,以自己的老师为榜样,从教三十多年,常常在上完课、批改完作业后,对学生进行家访,爱心一代一代地传递。  尽管学生欢迎我去,但是我知道,提起家访,一般的孩子们还是有些紧张。因为在他们眼中,以前只有自己犯了错误时,老师才会“找上门去”。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说不愿意老师家访,怕老师向父母“告状”,也怕父母因此而惩罚他们。我不会选择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到学生家里去家访,而是选择他们改正错误后去家访,这时候家访不是告状,而是给学生打气。  学生怕老师家访,还有另外一个思想原因,就是怕出丑。其实,再优秀的孩子,也有不优秀的表现。他们很怕过去不光彩的事情让老师知道,更怕老师把那些事带到学校里去。一个学生对我说,家长经常在老师面前说他小时候没有出息的事情,好像这一辈子他都不会成功似的,因此过去他很反感班主任去家访。有些家长把孩子不成熟的笑话当作新鲜事情告诉班主任,也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反感。  这些东西,只有平时跟学生多交流,他们才会把自己的内心话告诉我,我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到了学生家中,我会考虑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和家长说话,尽量给学生留点后退的余地。同样是学习成绩不好,若是家长有见识,思想比较开明,能正确教育子女,我就直言不讳地介绍獗子的学习情况,分析孩子的不足,共同研究提高教育孩子的办法。若家长思想狭隘,又好面子,这就不可当着其他人的面细说他孩子的情况,即使在适当的场合,也要注意谈话方式。在谈学生成绩时,可以用“最近一段时间有进步……”这样的语句开始谈话。肯定进步,指出不足,常常是与这种类型家长谈话的基本方式。而且你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为孩子讲话,不能够你走了之后,他们就要挨打。  ……


编辑推荐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何做一名出色的小学班主任》对作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自身素养和怎样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及领导交流、合作进行了详细的点评。编者希望能对刚上任的小学班主任有所帮助,同时愿意接受读者的建议,让更多的人在教育岗位上为教书育人贡献自己的智慧。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如何做一名出色的小学班主任 PDF格式下载



这书没有多大的实际用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