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解构-指引

李章印 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章印  

页数:

33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近代以降,宗教与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关注的重点。宗教、哲学和科学,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主要文化形态,在历史上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向来是人类精神文化史中的一个很有争议的主题。无论人们如何看待宗教与哲学、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否认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人类精神文化成长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是狭隘地理解宗教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而是试图科学地理解各种宗教的理论和实践在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境域中何以发生,如何发生影响,又如何支配了特定时代的精神生活,那么,考察宗教与哲学、宗教与科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就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一切与宗教具有互动关系的文化质素中,哲学、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互动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哲学赋予宗教以理性工具,科学赋予宗教以真理形式,两者共同作用,消解着宗教的偏执和愚昧。而宗教则用信仰保持着哲学的神圣与玄妙、灵性与超越,用无限引导科学“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而它们之间的互动则提供了不同文化质素之间的碰撞、对话和融合的历史经验,弘扬了“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使人类学会更有智慧地对待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促进人类精神文化的健康成长。因此,追溯宗教的历史形态与现实影响,显然无法回避宗教与哲学、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篇 胡塞尔的还原一构造现象学 第一章 从德国古典现象学到胡塞尔现象学 第一节 “现象”的复兴与“现象学”的出现 第二节 从德国古典现象学到胡塞尔现象学 第二章 哲学如何成为真正的科学 第三节 继续西方哲学的千年科学梦 第四节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 第五节 关于生活世界的科学 第三章 现象学的还原和构造 第六节 本质还原 第七节 先验还原 第八节  构造问题1——世界万物是怎么来的? 第九节 构造问题2——科学世界是怎么来的? 第十节 胡塞尔还原一构造现象学简评第二篇  从还原一构造现象学到解构一指引现象学 第一章 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的学术关系 第一节 作为“前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胡塞尔现象学 第二节 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突破与对胡塞尔的感谢一 第二章 从理论方式到前理论方式 第三节 早期弗莱堡时期文献说明 第四节 向前理论领域推进 第五节  通过“讲台体验”来展示前理论的方式 第六节 通过“问题体验”来展示前理论的东西 第三章 “形式指引”方法的提出 第七节 拉斯克与形式指引方法的萌生 第八节 形式指引方法的提出及其对胡塞尔的突破 第九节 形式指引方法的“解构”因素与人的生存 第十节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阐释》对形式指引的阐发 第十一节  早期弗莱堡时期形式指引现象学的诠释学维度第三篇 追问存在及其形式指引方法 第一章 从意识走向存在——对胡塞尔的进一步超越 第一节 从意识问题到意识的存在方式问题 第二节 对胡塞尔两种存在的超越 第三节 进一步的讨论 第二章 追问存在 第四节 存在问题的独特性 第五节 存在问题的优先性 第六节 此在在存在问题中的优先性及其基本存在状态 第七节  此在的基本存在状态与追问一般存在 第三章 追问存在的基本思路与形式指引方法 第八节 追问存在的基本思路及其重要意义 第九节 基本思路所体现出的形式指引方法 第十节 话语和概念的形式指引性 第十一节 此在的超越、“无”与形式指引第四篇 对现象和现象学的阐释 第一章 澄清“现象”概念 第一节 现象·幻相·显现 第二节 对“现象”与“显现”的“咬文嚼字” 第三节 区分“现象”与“显现”的意义 第四节 形式的、通常的与现象学的现象概念 第二章 作为方法的现象学与现象学的现象 第五节 作为存在论方法的现象学 第六节 关于“现象学”的“学” 第七节 现象学的先行概念 第八节  现象学的现象与现象学所涉及的东西 第九节 再谈区分“现象”和“显现”的意义 第十节 作为发生的“指引”与作为回归的“指引” 第三章 现象学的任务和基本环节 ……第五篇 思想——解构—指引现象学的归宿 第六篇 对基督教神学的解构和指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致谢出版后记


编辑推荐

《解构-指引:海德格尔现象学及其神学意蕴》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解构-指引 PDF格式下载



李章印先生的《解构——指引:海德格尔现象学及其神学意蕴》(2009年9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是国内晚近海学界的一部力作,得晚近之枢机,从横于海学之诸多领域,条刻缕析,细微处足见其功力;而网罗海氏条条林中小路,实地踏勘,“解构——指引”,更让人叹为观止。由是,启人心智,细细研读,居然按先生所指,亦能觅得一丝疑虑。
是书,第四篇第十五节现象学的基本环节(193--197页)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先生所引的孙周兴先生的两段话。194页注③:···但孙周兴说:关于现象学的还原,尽管胡塞尔的“还原”是以“先验意识”为指向的,而海德格尔的“还原”是以“存在理解”为指向的,但海氏“还原”所包含的现象学的基本原则毕竟还是胡塞尔式的,也是源于胡塞尔的。先生的评论是,孙周兴是从整体上并且从现象学基本原则的形式意义上来说的,而海德格尔自己则是就“还原”本身及其实质含义来说的。海德格尔自己说了什么呢?同一页上,先生的引证和评论是这样的,“就现象学方法的整体而言,海德格尔不仅改变了”现象学还原“的含义,而且也改变了它的地位:现象学的还原不是现象学方法的唯一环节,甚至也决不是其核心环节。④”(④ Martin Heidegger,The Basic Problems of Phenomenology,Revised Edition,p.21)很明显,一个“但”字,在先生看来,孙先生的评论与海德格尔自己对自己的有关现象学还原的相关的诸多问题的认同,是存在着距离的;而所谓“···从整体上···来说的,···就其···本身来说的···”云云,则最多只是一种圆场的说法。笔者认同孙先生的观点,因为,海德格尔终其一生,是一个德国式的现象学家,而并非是一个解构家,更并非是一个法国式的解构家。
所以先生也认同海德格尔的“解构”——“这种开始时的先行的解构也因而是与海德格尔式的现象学还原联系在一起的。”(见196页)借用孙先生的说法,海德格尔的“还原”是以“存在理解”为指向的。因此,可以有胡塞尔式的“解构”,不管胡塞尔有没有提出“解构”这个名词,也可以有海德格尔式的“解构”,“解构”总是和还原联系在一起的。还原的指向不同,人所获得的眼光不同;人的眼光不同,所获得的还原的指向不同。所以先生也这样说,见196页注②“孙周兴也认为,‘现象学的解构”对于海德格尔思想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是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现象学进行‘改造’和‘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澄清海德格尔与胡塞尔之间的关系所必须的一个关键性的切入口。”可见,“解构”由“还原”而来,“解构”和“还原”联系在一起。“还原”使人获得一种眼光,“解构”使人眼光锐利;锐利的眼光是获得一种新的眼光,否则何以是一种锐利的眼光呢?
问题是,现象学的“解构”能脱离源始的“还原”?“还原”要求我们面向事情本身,事情本身是现象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问题是,海德格尔海德格尔一上手,就能“解构”吗?对于胡塞尔第六研究的推崇,对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还原”和“解构”意味着什么呢?
好了,得好好的谢谢先生,是先生让我一个门外汉,思到了这些事情,邯郸学步,也开始学走路了。


国内写海德格尔还算不错的书,主要是这个形式指引的问题还没有出过专著,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理解海德格尔的一条线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