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政治学教程

孙荣 编 同济大学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同济大学  

作者:

孙荣 编  

页数:

321  

Tag标签:

无  

前言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公共组织和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管理活动。它与工商管理一起,被认为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两个“车轮”。现代公共管理的教育和研究于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来源于现代机器工业大生产对政府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的需要。当代公共管理学呈现出一种多层次和多方向发展的趋势,其核心理论与研究思维正在向复杂、系统、综合集成的科学方向发展,关注解决复杂的公共管理、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问题。经过近20多年稳定的持续发展,中国已从内向型为主的经济体系向全球性经济体系转变,从乡村一农业化社会向城市一工业化社会转变,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转型,特别是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着公共管理变革。管理复杂、多变、动荡的全球性公共事务、城市事务、经济和社会事务,需要公共组织的再造、公共管理体系的转变和政府管理质量的持续提高,而良好的公共管理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素之一。巨大的社会需求促进了公共管理教育和研究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年内,我国公共管理的学科和专业建设逐步完善,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机构不断充实,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但是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目前我们的公共管理理论还不能有效地指导改革实践、引导管理改进;本土管理经验提升到理论层次的还比较少;在国际公共管理学界尚未形成中国流派;公共管理专业的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等等。这也表明,我们的公共管理教育和研究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同济大学秉着“唱国际歌,走同济路”的理念,注重国际化和本土化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公共管理教育和研究的发展。同济大学是中国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教育第一批试办院校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同济大学的公共管理教育和研究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其战略目标是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影响亚太地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化的公共管理教育培养体系。其特色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学科基础,重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重视本土管理经济的挖掘和提升。本系列公共管理专业教材体现了“同济特色”:注重管理实务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相结合,注重应用性和能力培养,注重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进行管理思维的训练。在充分吸纳国际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基础上,进行本土化转化,满足中国发展的需要。本系列教材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及其教学、研究人员,尤其适用于渴望在理论和实践能力上都得到显著提高的MPA研究生;同时也为从事公共管理实践的主管领导和公务员,提供了学以致用的理论参考和实务工具;为关注中国公共管理改革,关注公共管理研究领域最新进展的相关人士,提供了国际化的研究视角和本土化的研究成果。我真切希望本系列教材的编著出版和不断的修订完善,能够为中国公共管理的改革实践和理论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内容概要

本书为“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之一。为了适应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需要,在体系设计、框架结构、重点选择、思维模式、理论形式上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力图做到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价值性研究与技术性研究、动态研究与静态研究的结合和统一。在内容安排上分为导论、政治权力论、政治利益论、政治主体论、政治行为论、政治意识论、政治发展论七个部分,较深入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本书适用于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考教材,亦可作为高等院校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及其相关专业本、专科的政治学原理基础课教材。

作者简介

孙荣,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曾任上海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同济大学文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现为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秘书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政治生活与政治科学 第二章 政治与政治学释义 第三章 政治认知的轨迹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小结与思考 案例讨论:五月花号公约 参考文献第二篇 政治权力论 第五章 政治权力的释义 第六章 政治权力产生于经济权力 第七章 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第八章 政治权力反作用于社会 第九章 政治权力的配置和异化 第十章 政治权力与公共权力 小结与思考 案例讨论:水门事件 参考文献第三篇 政治利益论 第十一章 利益和政治利益 第十二章 利益与政治行为 第十三章 利益共同体 第十四章 政治的经济化 第十五章 政治平等升华到社会平等 小结与思考 案例讨论:理性思考中国改革 参考文献第四篇 政治主体论 第十六章 阶级 第十七章 政治社团 第十八章 政党 第十九章 国家 第二十章 政治人和政治家 小结与思考 案例讨论:当前美国的社会管理 参考文献第五篇 政治行为论第六篇 政治意识论第七篇 政治发展论

章节摘录

第六章政治权力产生于经济权力政治权力的起源问题大概是社会科学体系中最为复杂、最为独特的问题。最先对这一同题作出科学解释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政治权力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阶级、国家与革命等重要社会现象时,从权力角度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权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以经济权力为基础的。但是,经济权力这一解释,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所独有,只是更多的人着眼于政治内部的构析,而对于经济权力则是浅尝辄止,都没有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分析的如此之透彻,如此之有系统性。一、经济权力之一般论政治权力产生于经济权力的一般言论,是基于利益的获得为总则,从这个切入点人手,将权力和利益结合分析,是较为合理的。利益,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动力点,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乃至于整个人类,都必须拥有最基本的物质资料才能得以维持生存,对物质资料需求的追求就是物质利益。只有在这种物质利益满足的基础上同时形成精神利益,个人、组织以及整个人类才能生存与发展。(一)直接源泉与根本源泉说为了解决这个源泉问题,我们先来提出这样两个问题:①政治主体是如何将巨大的能量积累起来以实现他在政治实体中的支配作用?②这种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什么才是直接的来源,什么才是更为深刻的社会根源。通过对许多历史事例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原始社会,建立在氏族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组织并没有体现出政治权力的性质,当时的权力体制更多的是以履行公共的职能作为存在的理由。当人类随着私有制的降生而逐步进入政治社会后,阶级关系的形成造就了对立与冲突的爆发,于是政治权力便以一种强力的姿态出现在历史舞台j发挥他政治强制力的手段,将这种冲突和矛盾限制在一定的社会秩序之内。因此,可以这样说,各种阶级的政治强制力是产生于政治斗争之中的,是产生于不同的政治主体相互为争夺生存的暴力斗争之中的,并且随着这种斗争的发展而不断的壮大。因此,政治权力的最主要的基础就是政治的强制力。而这种强制力绝大部分是被国家集中拥有的。这样,前面的两个问题自然就转化为以下的两个更进一步的问题:①政治主体之所以能获得政治权力的问题也就是它们之所以能上升到国家的统治地位的问题。②政治权力起源的问题同时与国家起源的问题相纠结,而国家的起源问题是涉及到公共管理和权威性的力量是通过何种形式转化为暴力机器的问题。从进一步的分析中,历史现象不断以阶级更替的形式告诉我们: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需要奴隶性质的政治权力,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呼唤封建制性质的政治权力,同样,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性质。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上第一个结束阶级对抗的社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规定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性质。


编辑推荐

《政治学教程》适用于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考教材,亦可作为高等院校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及其相关专业本、专科的政治学原理基础课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政治学教程 PDF格式下载



同济出品,必属精品!


老师要求买的书,还没有看


这样的书太多了,真正的经典却很少见。不过作为一本教课书来讲,任何一本差别都不明显!


阿弥陀佛! 不错。但语句有简练之空间。谢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