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济独立与生活变迁

张明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明武  

页数:

260  

内容概要

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教师的经济生活地位,是他们创造性教学活动赖以实现的必要社会条件。本书通过认真梳理民国时期武汉教师薪俸发展的进程、特点和影响,探寻了我国近代教师薪俸制度的走向,以期为当前我国教师工资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书既有学术上的研究价值,又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其不仅弥补了学术界对此问题研究的不足,而且通过开展教育生活史研究,拓展了我国近代教育史研究领域,将教育史研究引向一个较深的层次。

作者简介

  张明武 男,1970年5月生,湖北仙桃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教育研究。在《江汉论坛》、《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北社会科学》、《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教育活动史研究”。参与论证国家、省市“十二五”重点课题十多个,主持参与论证区级十二五重点课题二十多个。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与研究价值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四节 几个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民国时期教师薪俸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第一节 民国时期教师薪俸制度的初创(1912—1927年)
 第二节 民国时期教师薪俸制度的成型(1927~1937年)
 第三节 民国时期教师薪俸制度的调整(1937--1945年)
 第四节 民国时期教师薪俸制度的频变(1946—1949年)
第二章 民国时期武汉教育及教师薪俸概况
 第一节 民国时期武汉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教师薪俸及其生活概况
 第三节 教师薪俸的管理
 第四节 教师薪俸及其生活的保障
第三章 民国时期武汉教师薪俸及其生活状况特征
 第一节 教师薪俸的定期提级与教师生活状况的基本改善
 第二节 教师薪俸的薪职挂钩和脱离物价
 第三节 教师薪俸的内外有别和教师生活状况的平衡失调
 第四节 教师薪俸的内部差异与教师生活状况的此消彼长
第四章 民国时期武汉教师薪俸的内部效应
 第一节 教师薪俸对其经济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 教师薪俸与教育经费的增长格局
 第三节 教师薪俸与教育效用的角色置换
 第四节 教师薪俸与教师职业发展的演进效应
第五章 民国时期武汉教师薪俸的外部环境
第六章 余论
资料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全景式总体史的研究宗旨:跳出政治史和精英史研究的窠臼,写出自下而上的历史,把教育实践活动中最核心的元素以日常生活的形式反映出来。★问题导向的研究意图:搁置体系建构的宏大理想,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轻装前行,提供对什么是教育活动史、什么是教育史等基本问题的个体理解。★正史史料与日记小说、书面与口述结合的史料观:关注思想与制度背后的教育事实与经验,发掘日记、笔记、谱牒、口述等非正统史料,在基层、人群、活动场域中发现历史★视情而定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伴随历史叙事的过程,视情而定地选择相应的理论与方法。★善叙事理的叙述形式:叙事将教育场域之间存在的联结性或对比性关系,以视角流动、对话和行动并借助有意味的表象的选择、在暗示和联想中把历史意义蕴涵于其间并阐发出来  ……


编辑推荐

  “中国教育活动史专题研究丛书”是周洪宇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教育活动史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也是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该丛书由十个专题组成,既有教育活动史的基本理论研究,又有教育活动史的个案实证研究,其内容涉及教育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与主题。就基本理论研究而言,丛书从逻辑与历史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教育活动史、什么是教育史等学科基本问题,确认教育史学术实践的变革最终以范式转换为表现形式;就个案实证研究而言,丛书选取教师群体、教育期刊、外语教学、大学制度、大学校训等领域,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逻辑的思维解读历史的文本,用翔实的史料还原过往的教育活动,用叙事的语言构境多彩的教育世界。该丛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从传统的思想史、制度史之外,以活动史的方式叙述教育历史活动中的人及人的教育活动,以微观的角度透视参与教育实践的人、学校、媒体、语言、校训等在经济生活、教育制度、社会变迁中的相应性变动,为宏观上理解处于社会中的人如何在经济、教育、文化的不同影响下践行教育活动提供了参考,进而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济独立与生活变迁 PDF格式下载



生活变迁,ok


了解武汉教师的状况


选题很新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