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制造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

蒋建军 等 著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

蒋建军 等 著  

页数:

248  

Tag标签:

无  

前言

  现阶段制造业信息化在我国正得到大力的推广应用,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随着各类计算机辅助技术(CAX)、产品数据管理(PDM)、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信息系统在许多大中型制造企业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改造制造业、带动工业化的最基本的技术手段。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使用的软件及拥有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企业在开发各种应用系统时,通常以实现某个特定的应用、满足局部的需求为目的,而很少从整个企业的高度去进行总体规划。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虽然目前有很多企业拥有了较为成熟的应用系统和内部网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构思与设计,致使许多信息系统在生产与管理领域中发挥的功能非常有限。信息系统各自执行一定的职能,信息组织缺乏规范化,同类信息的标识不统一,数据重复采集,各种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和同步更新困难,企业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极大地增加了企业信息化的成本,降低了信息化、集成化的效率。据国家经贸委前些年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中信息编码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制造业信息化中,信息分类与编码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是实现信息表达、交换、集成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有资料特别指出,在制造业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建立工作是产品数据管理与资源计划管理乃至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前提。但从以往的信息编码系统来看,先前的一些编码体系或者仅仅局限于物料类编码系统,或者缺乏系统性的建设思想,往往根据系统急需单个编制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对于企业信息编码系统的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缺乏顶层的设计,缺乏成熟的理论与技术指导,导致编码系统的协调性差,远远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需求。为此,本书整理收集了有关材料,依据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典型企业实施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具体思路,进行归类整理,提出了完整的建立企业级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思想。  本书系统地描述了企业实施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建设过程。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实施的问题,从建立企业级信息编码体系的构成要素出发,围绕企业信息化中信息工程的基本原理、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理、企业级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实施指导框架、企业信息组织和规范化、企业信息分类编码规则制定方案、企业级信息编码管理方案、企业级信息编码管理系统等方面展开研究,进而为企业实施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提供方法和途径。读者通过本书既可以学习和了解信息分类编码的相关知识,也能通过应用实例了解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实施内容和过程。

内容概要

  《制造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系统地阐述了企业实施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建立过程,论述了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概况和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标准化的系统需求,描述了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技术内涵,分析了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构成要素,建立了信息资源与组织的规范化梳理流程。从体系的构建、标准的编制、生命周期管理、计算机系统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制造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实现方法和途径。  读者通过《制造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既可以学习和了解信息分类编码的相关知识,也能通过应用案例了解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实施内容和过程。  《制造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可作为高等学校从事信息技术研究人员的基础工具书,也可作为企业信息化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1.1 企业信息化及其发展概况1.2 企业信息标准化分析1.3 企业实施信息编码体系的必要性1.4 章 节安排与特点第2章 信息工程与信息资源管理2.1 信息工程概述2.2 信息资源规划2.3 信息资源管理2.4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2.5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综述第3章 信息分类与编码3.1 信息分类3.2 信息对象标识3.3 信息分类编码3.4 信息分类编码的功能第4章 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实施4.1 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概念4.2 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实施指导框架4.3 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总体实施方案4.4 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实施要点4.5 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实施组织4.6 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实施关键问题第5章 企业信息资源组织及规范化5.1 信息对象的收集5.2 信息对象组织结构表5.3 典型企业信息对象组织实例5.4 信息对象属性的分析第6章 企业信息分类编码规则编制6.1 企业信息编码结构6.2 典型的编码结构描述6.3 企业信息分类编码规则编制思路6.4 核心信息对象的选择6.5 企业信息分类对象编码规则编制6.6 贯彻企业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第7章 企业级信息编码生命周期管理7.1 编码生命周期定义7.2 编码管理职责划分7.3 信息编码规则的管理7.4 信息编码的管理7.5 基于Petri网的编码运行管理规范第8章 企业信息分类编码管理系统8.1 企业对信息编码系统的应用需求8.2 典型的信息编码管理系统8.3 系统功能分析与管理内容8.4 柔性信息编码系统功能设计8.5 柔性信息编码系统介绍第9章 典型编码结构及其标准9.1 典型编码标准介绍9.2 典型编码标准示例附录附录1 ZB/TL71003—90信息对象大类划分附录2 企业信息编码规则编制实例附录3 典型企业信息分类编码管理规范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从其目标、手段、应用部门、支持层、功能、组成以及本质等七个方面对企业信息化的内在属性进行了描述,具体情况如下:  (1)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信息化采用的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管理技术。  (3)企业信息化涉及的部门: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职能部门。  (4)企业信息化的支持层:高级经理层(决策层)、中间管理层(战略层)、基础业务层(战术层)。  (5)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功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  (6)企业信息化的组成: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等。  (7)企业信息化的本质:与信息化对应的是农业化和工业化:农业化的本质是把野生的动植物变成家养;工业化的本质是把能工巧匠的经验抽象提升后标准化、固化;信息化的本质是把管理思想、运作流程抽象提升后优化、标准化、固化。  信息化战略必须和企业战略相匹配,为战略目标服务。信息化一“信息”+“化”。信息技术是工具,是手段;“化”是目标,是化学反应,它化“权力、能人的垂直管理体系”为“战略导向、信息驱动、自主管理、动态闭环控制的网络管理体系”。信息化必须要有管理思想作支撑,这样才有灵魂,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的威力。  2.企业信息化的外延  内在属性构成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特征,而外延属性是企业信息化的表象,是企业信息化的扩展。从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可以看出,外延属性体现出以下五个基本要素:  (1)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3)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地传输到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5)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它包含了人才培养、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设备采购、网络建设、软件选型、应用培训、二次开发等过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制造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