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康德美学思想探绎

杨振著 四川大学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四川大学  

作者:

杨振著  

页数:

149  

字数:

10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西方美学史为背景,将康德“前批判期”的《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批判期”的《判断力批判》以及晚年的《实用人类学》三部美学著作联系起来,对康德的美学思想做了历史的探究与深细的剖析。作者悉心探求了康德美学观点的发展线索,全面地、动态地阐述了康德美学思想的内核与精髓。全书不仅勾勒出康德美学思想深化、体系化的过程。还在融贯康德兰部美学著作的基础上,针对如何认识康德一生的美学思考问题提出了独到的分析与阐释。

作者简介

杨振,1965年生于银川。1988年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获文学士学位。1991年获印度英·甘地国立艺术中心专家称号。1998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文艺学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中西方美学、中西方文艺理论。发表有《关于(诗学)悲剧定义的理

书籍目录

内容提要ABSTRACT引言第一章 《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中的几个问题 一、《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产生的背景 二、《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的主要内容 三、三种感情与《判断力批判》中的三种愉快 四、审美是人类普遍道德感情的辅助动机 五、崇高与优美的融合——壮丽第二章 《判断力批判》“导论”的意义 一、《序》——《判断力批判》的写作目的 二、《导论》的意义第三章 《美的分析》:自由美与附庸美的两重奏 一、针对自由美的“美的分析” 二、针对附庸美的“美的分析”第四章 康德对崇高的分析 一、美与崇高的区别(兼述《关于审美反省判断力的解说的总注》意义之一) 二、康德对崇高的分类第五章 康德的艺术论 一、康德对“艺术一般”的讨论 二、天才论 三、审美意象第六章 《实用人类学》中的美学讨论 一、“鉴赏含有一种给道德以外部促进的倾向” 二、“灌注生气”结语附录一:国内一篇失考的康德美学研究文献——1949年前康德美学思想在国内的传播(之一)附录二:七十年前的康德美学研究——周辅成先生访谈录附录三:康德著作中文译本版本目录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中的几个问题1770年康德提交的教授求职论文《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感性世界与知性世界的区分问题。据此,国内外学界以1770年为界,将康德哲学划分为“前批判期”与“批判期”两个阶段。《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1764年)就是属于所谓“前批判期”的著作。但研究上的“划分”是一种人为手段,它并不能说明1770年之前和之后的康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康德。虽然《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下文均简称《观察》)与后来形成了先验哲学体系的《判断力批判》相比,有着浓厚的人类学色彩,但前后的两部著作中仍有一些前后相继、相承,甚至相同的东西。全面地历史地认识康德比起割裂地机械地描画康德,是更吸引人也更有意义的事情。一、《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产生的背景针对优美与崇高这两个重要的美学范畴,西方美学史一般这样描述:“崇高”一词由朗吉努斯首次提出,但其所述与我们所认识的美学范畴不同,它主要是指文章修辞;博克1757年出版的《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一书第一次将崇高与优美在美学意义上对举提出;康德在博克之后于《判断力批判》(1790年)中对崇高与优美所做的分析更为世人称道。


编辑推荐

《康德美学思想探绎》以康德的三部美学著作《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1764年)、《判断力批判(上卷)》(1790年)、《实用人类学》(1798年),为研究文本,对康德美学思想进行全面“探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康德美学思想探绎 PDF格式下载



(*^__^*) 嘻嘻……没想到第一个写评论的人是我哦
杨振看到不知道会不会皱眉头
近日读书,发觉愈发薄的书,愈发不会骗人,字字珠玑
此本薄书,出自我先生的书,所以,连书带人,一起爱。


一部值得看的美学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