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1970-1
四川大学出版社
彭洁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也是人类面临的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它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现实与未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异常迅猛,全方位地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和全面深化。全球化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已开始从经济领域向政治、文化、道德领域扩张,且发展速度前所未有,由此产生的问题空前繁杂,解决问题的要求空前紧迫。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渗透是有意识和有步骤的,尤其是西方国家为了进一步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利用它们在全球化中的强势地位,把西方的政治观、价值观强行渗透到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正确高效地解决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由一个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辉煌大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的。因此,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意识形态地位是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内容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异常迅猛,全方位地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和全面深化。全球化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已开始从经济领域向政治、文化、道德领域扩张,且发展速度前所未有,由此产生的问题空前繁杂,解决问题的要求空前紧迫。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渗透是有意识和有步骤的,尤其是西方国家为了进一步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利用它们在全球化中的强势地位,把西方的政治观、价值观强行渗透到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彭洁,女,1968年生。中共党员,教授,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现为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作者长期从事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其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1990年7月作者于贵州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后留校,2001年取得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被评聘为政治学专业教授。发表论文近30篇。多篇发表在重要期刊或核心期刊上,多篇被引用;出版专著2部,多次主编或参编教材及学习资料。承担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5项:教学课件曾被评为全省普通高校“两课”“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获得过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2003年度组织工作调研成果二等奖”、“贵州省2007年人事人才理论研讨评审一等奖”、“第二届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著作类三等奖”等奖励。作者曾荣获贵州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称号。
第一章 全球化相关理论概述一、全球化概念的提出二、全球化的含义三、全球化的基本特征(一)客观必然性(二)历史动态性(三)全方位性(四)全面开放性四、全球化的基本内容(一)经济全球化(二)政治全球化(三)科技全球化(四)文化全球化五、全球化的辩证性质(一)全球化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二)全球化是历史与现实的资本主义性和未来趋势的社会主义性的辩证统一(三)全球化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四)全球化过程是一体化与多样化的共同发展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关理论概述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涵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特征(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阶级性(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性(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性(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批判性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战略地位(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基本途径(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社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培育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项总揽全局的根本性工作(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举措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值得注意的问题(一)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二)促使科学理论为群众所掌握的具体方法第三章 经济全球化给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带来双重影响一、经济全球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一)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更新带来机遇(二)为大学生的诚信培育提供契机二、经济全球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一)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受到严峻挑战(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受到严峻挑战(三)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方式面临严峻挑战第四章 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加入WTO对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一、全球化与西方文化霸权(一)全球化促使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势差”现象存在(二)西方文化霸权的产生(三)WTO背景下的西方文化霸权(四)当代西方文化霸权在中国渗透、扩张的表现与特点二、西方文化思潮对我国高校文化安全的影响(一)文化安全的含义(二)西方文化思潮对我国高校文化安全的影响第五章 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了新课题一、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二)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具针对性(三)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时间和平台(四)大大促进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效性二、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了新课题(一)互联网的发展涣散了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动摇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第六章 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社会问题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了新挑战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法第八章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着力点第九章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机制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的“地球村”(GlobalVil-lage)思想已经包含这种认识;近几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出现,这种认识更加具有代表性。有的认为全球化还包括人类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冲破自然空间和时间的阻隔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自由交往活动,并对交通工具发展在全球化中的作用做了历史考察。(2)有的从经济角度来理解,认为全球化是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是世界市场和国际劳动分工的全面形成,是金融资本、物质财富和人员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而在全球的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本质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其明显标志是众多跨国公司的存在。如英国学者吉更斯认为“全球化”是“现代性”、“现代化”的必然结果;美国学者沃勒斯坦认为“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世界已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内。显然,他们都是从经济角度来阐述全球化理论的。(3)有的从政治意识形态或社会体制方面来理解,认为全球化是全球资本主义化,是晚期资本主义。如沃勒斯坦认为世界体系的本质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德里克认为全球化是“全球资本主义”;曼德尔和詹姆逊则认为全球化是“晚期资本主义”状态。(4)有的从文化方面来理解,认为全球化是文化或文明全球整合,其问既有文化的冲突,也有文化的融合。各种跨文化主义者均持此观点。如美国学者罗伯逊认为“全球化”不单纯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或国际关系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
本专著是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作者收集、整理、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研,借鉴、吸收了学术界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内容的教育,其目的是促使人们不断接受、掌握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为指导去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由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办学宗旨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的根本标志之一。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高校教育任务的一项根本措施和基本途径。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是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