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三角对话

陈世雄 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4-1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世雄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的目的,是在20世纪文明对话的大背景下,回顾中国戏剧界与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三者之间的对话,总结我国在吸收外国戏剧文化、开展文化交流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进而探索若干理论课题。 本书图文并茂,以中俄两种文字撰写,分成上下两部分。书中考察了俄国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和以中国剧作家为代表的梅兰芳、焦菊隐之间的互动关系,他们所代表的戏剧观念和美学体系的交汇震荡及其深广影响。内容涉及了〝文化大革命〞中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诋毁和对话剧艺术的摧残;戏剧观争鸣与中国话剧的转向、〝布莱希特热〞及其存在问题等12章。

作者简介

陈世雄,1944年11月生,196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俄语专业,1979年结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编剧进修班。1982年获上海戏剧学院硕士学位,1986年结业于列宁格勒大学语文系。先后于1993年、1998-99年和2003年赴香港中文大学、莫斯科文化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做访问学者。1991年被

书籍目录

绪论:对话与综合 一 课题的确立 二 从二元模式到三元模式 三 关于对话的曲折性 四 影响与反馈 五 从对话到综合第一章 斯坦尼体系及其渊源 第一节 全面、正确地理解体系 第二节 体系与俄罗斯先进戏剧文化 第三节 史迁普金的影响 第四节 契诃夫和高尔基的影响 第五节 托尔斯泰的影响第二章 “莫斯科对话” 第一节 中国戏曲对梅耶荷德、塔伊罗夫的影响 一 俄罗斯人对中国戏曲艺术看法的转变 二 梅耶荷德的早期实验与中国影响 三 塔伊罗夫与《黄马褂》 第二节 1935年梅兰芳访苏及其深远影响 一 中苏艺术家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左讨 二 梅兰芳访问的深刻影响第三章 布莱希特:最活跃的对话者 第一节 布莱希特戏剧 ——德国文化的产儿 第二节 布莱希特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第三节 布莱希特1935年的莫斯科之旅 第四节 布莱希特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五节 布莱希特对中国戏曲的认识与误读第四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第一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作的翻译出版 第二节 斯坦尼体系对中国话剧教育和演剧实践的影响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斯坦尼体系的高潮和存在问题 第一节 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传播方式 第二节 体系对中国话剧表导演艺术的巨大影响 一 孙维世 二 欧阳山尊 三 舒强 四 金山 五 李默然 六 胡伟民 七 马科 ……第六章 焦菊隐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第七章 1950年代末到“文革”前夕关于斯坦尼体系的论争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中对斯坦尼体系的诋毁和对话剧艺术的摧残第九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复归第十章 戏剧观争鸣与中国话剧的转向第十一章 “布莱希特热”及其存在问题第十二章 从选择走向综合结语:在新的高度上对话主要参考书目后记俄文附录一 本书内容提要俄文附录二 1980年代中国舞台上的苏联戏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三角对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