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论评(第十一辑)
2010-11
厦门大学出版社
张卫平,齐树洁 主编
382
司法是一项专门的技术吗?需要专门的技能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没有疑问。司法当然是一项专门的技术,如何认定事实,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法规是一项十分专业的技术和技能,否则人们不会设立专门的法学专业、专门的学院或学校培养专门的司法人才。研究司法活动的规律成了法学研究的一项主要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法学又进一步分为理论法学——法理学等与部门法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学等。这些学科的研究主要是为司法运用提供相关的法学知识。法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能够掌握这些法学知识和司法技能的人才。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即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法律的规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相应的法学知识也在不断扩展和增长,人们需要不断学习,除了学校的初始教育外,还需要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在这样的司法理念和法学教育理念指引下,我国在一段时间里法学的继续教育也开展得红红火火。
张卫平,山东人,1979年考入原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1983年本科毕业,198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执教。、993年从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京大学法学部和一桥大学法学部学习。1996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同年任《现代法学》主编。1999年初调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至今。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代表性著作:《程序公正实现中的;中突与衡平》(1992)、《破产程序导论》(1993)、《诉讼构架与程式》(2000)、《探究与构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论》(2003)、《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2004)、《民事诉讼法》(2004)、《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2005)。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卷首语 论坛 我国司法改革第三波 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调研报告 坚守民间立场,渐进推动司法改革的进程 ——《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09)》发布暨司法改革学术研讨会记录 徐昕 朱景文 汤维建等 优化法制环境,促进东莞改革发展 ——以东莞两级法院工作为考察对象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 厦门大学法学院课题组 海安法院“疏导式庭审模式”的调研报告 ——厦门大学法学院“都江厦日”调研组实证研究 空间与司法权威:一个西部基层法院的实践以及表达 蒋超 中国的法院最大化什么? ——以S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考核制度为视角 冯磊 如何善待我们的法律传统 ——以《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为何的分析 蒋志如 论前科制度的量刑化和区别化设计 李亚凝 陆简 人民监督员制度中“五种情形”实效性实证分析 林占发 许艳明 从一起涉法上访案件看法官职业思维方式的继承与超越 黄家波 从文本和判例的视角观察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变迁 余作春理论研讨 兼职律师制度研究 ——主要以《律师法》第12条为对象 吴丹红 重述民事一般管辖与特殊管辖的关系 王次宝 论中国特色的行政公诉制度 唐光诚 我国司法制度之宪法规定省思 刘练军 刑事再审程序理性批判 李勇 论行政诉讼与法的行政解释的终结 刘家海 自由心证:事实认定中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分析 胡学军制度建设与思考 执行拍卖体制改革的问题及出路 百晓锋 探析劳动争议案件法院调解的新思维 陈文军 陈海挑 支持、督促起诉若干问题择析 韩彦霞 人民法院审理国家赔偿确认问题与执行救济制度研究 潘庆林 从《律师法》的修订看律师阅卷权制度的完善 吴如巧 侯东亮 公诉案件考核评估机制的现存问题及改革设想 王羽菁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根基与出路 张洪宇 我国缓刑制度的功能解构及完善设想 马永平 台湾地区人事诉讼程序的最新发展 ——简评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的最新修正 周湖勇 检察执法公信力评估研究 易海辉 试论我国裁判研究官制度的构建 高魁 德国ADR制度发展述评 齐玎
由张卫平和齐树洁主编的《司法改革论评》内容介绍:司法是一项专门的技术吗?需要专门的技能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没有疑问。司法当然是一项专门的技术,如何认定事实,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法规是一项十分专业的技术和技能,否则人们不会设立专门的法学专业、专门的学院或学校培养专门的司法人才。研究司法活动的规律成了法学研究的一项主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