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行政方式法治化研究
2011-4
厦门大学出版社
莫于川
417
根据法治的要求进一步推动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成为行政法理论工作者的关注焦点和学术职责。这几年,很多行政法学人对此倾注了很大精力,莫于川教授是其中潜心研究、倾心投入并取得不凡成就的最为执著的学者。这本《柔性行政方式法治化研究》正是他几年来关于柔性行政方式研究的理论结晶。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对柔性行政方式的理论分析。下篇是对当前中国正在发展的柔性行政方式的总结和探索。
朱福惠,湖南娄底人,1961年7月生。武汉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兼任厦门大学社科处处长、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法学会理事。主要学术成果有:《宪法与制度创新》(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宪法至上——法治之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宪法学专论》(与刘连泰、周刚志合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宪法学原理》(主编,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莫于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行政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暨政府法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总序
序
Ⅰ.绪篇
从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视角看柔性行政方式
Ⅱ.上篇
第一章行政法的民主化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章我们要努力建设什么样的政府——从行政法治视角看行政革新的基本目标
第三章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艰巨历史使命
第四章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与行政管理革新——应以法治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当下的行政管理新举措
第五章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须更新法制观念
第六章参与行政与行政法制模式变革
第七章公民参与权利与依法共同治理
第八章柔性行政方式及其法治化路向
Ⅲ.下篇
第九章行政指导及其法治化
第十章行政计划(规划)及其法治化
第十一章行政契约及其法治化
第十二章行政服务及其法治化
第十三章行政给付及其法治化
第十四章行政资助及其法治化
第十五章行政奖励及其法治化
第十六章政府采购及其法治化
第十七章行政经营及其法治化
第十八章行政协调及其法治化
第十九章行政调解及其法治化
第二十章行政道歉及其法治化
Ⅳ.附录
逐步走向民主化——新中国行政法六十年发展的基本路向
后记
版权页:(一)柔性管理——“以人为本、行政民主”的内在要求首先,要实行柔性管理。并非所有的行政管理行为都需要采取强制的方式,如果那样做,就会造成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普遍冲突、尖锐对立,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其次,要注重行政谦抑。过去的行政管理是强权行政、高权行政,行政机关高高在上,现在要自我约束。再次,要实行民主行政。公民和社会组织更多、更积极地参与到行政管理和行政法制实务中来,开始成为普遍共识、基本要求和行为模式。第四,要追求政民互动、和谐。这也是一个趋势,现在很多行政管理改革创新都体现了这样一个要求。这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政府形象的内在要求。我注意到现在不少博士生、硕士生的毕业论文选题都体现了这样一个方向,即柔性的行政管理机制所倡导的行为方式,如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指导相对人可选择接受或不接受行政指导,即便不接受,也不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行政合同的协商过程中,行政相对人可以与政府机关进行协商,就某些内容讨价还价。另外还有行政资助、行政奖励、行政经营、指导性的行政计划和规划,这些都是新型行政方式,是更多地尊重对方意愿的人性化、柔性化的行政管理方式。几年前,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博士生曾写过一篇毕业论文,她认为当代的行政行为应当是双向、多要素构成的。怎么划分强制性的行政行为和非强制性的行政行为呢?由于行政行为的主体是由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共同构成的,如果行政机关的意志占上风,就属于强制性的行政行为,如果行政相对人的意志占上风,就属于非强制性的行政行为;做出行政行为的双方都是主体,叫做行政行为的共同承担者。她认为这样一种划分,符合当代行政民主的潮流;她还主张在行政管理实务中要更多地采用非强制的行为方式。这是一个新观点,能否获得理论上的更多支持呢?在她的论文还没有写完之际,一位大名鼎鼎的教授——日本行政法学泰斗南博方先生,从日本来到北京参加学术会议,我们邀请他到中国人民大学作了一次学术演讲。他在回答这个博士生提问时明确表示,当代的行政行为就是多要素的、双向的、共同的。我利用当主持人的机会特别追问他一句:您说的是不是协助?是不是指行政相对人参与到行政行为过程中去的权利或者协助执法的义务?
《柔性行政方式法治化研究:从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视角》为厦门大学法学院工法系列之一。
还未看完,行政指导部分与莫老师之前发表的论文内容基本一致,收益很大。
是对行政法内容的一种理论创新型研究成果,
研究当代行政法的参考资料
还不错的一本书,莫玉川先生很帅,后悔没和他照张像。这本书读来学究气不浓,没什么引注。对于我的课题和事业开阔有一定帮助。但说真的,很贵一本书,有不少部分在说红头文件和精神,有点浪费。。。
分了三次发货,害得我跑了三趟,但最终还是到了我手里。所以买书还是在亚马逊的官方店面买吧,其余的第三方机构,虚假信息太多,实在是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