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数字时代的中国电视产业研究

黄迎新 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

黄迎新  

页数:

343  

字数:

33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数字技术不仅导致电视的技术转型、产业形态转型,也导致电视制度转型。黄迎新编写的这本《数字时代的中国电视产业研究》系统考察了数字时代电视产业制度的变化规律,回溯了电视和电视产业发展历程,从技术发展,运营变化角度详细解析了数字时代电视产业的细节变化。书分四篇十一章,后有电视产业制度政策安排大事记。

作者简介

黄迎新,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广告学系主任,广告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广告、媒介产业、民族文化传播。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省社科项目、湖北省教研项目、国家民委项目、校科研项目等多个项目,另参与多个纵向和横向项目。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5部,发表论文30余篇。

书籍目录

概论
第一章 电视媒介概述
第一节 电视媒介的诞生
一、电视媒介诞生的基础
二、电视媒介的试验和研制
三、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台的诞生
第二节 电视媒介在全球普及
一、起步期(20世纪30年代)
二、停滞期(1939—1945)
三、起飞期(1946—1960)
四、成熟期(1961—1980)
五、转型期(1981年至今)
第三节 电视的定义、特点、要素与功能
一、“电视”的定义
二、电视的特点
三、电视的要素
四、电视的功能
第二章 我国电视产业发展历程
第一节 我国电视事业的开端与曲折发展(1958—1978)
一、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的起点
二、我国电视事业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我国电视产业化探索(1979—1999)
一、1979年我国电视产业化的开端
二、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视产业化的稳步前进
三、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视产业化的深度推进
第三节 在博弈中前行的我国电视产业(2000一2010)
一、我国广播电视集团:事业与产业的博弈
二、跨国传媒集团的边缘渗透:文化交流还是文化侵略
三、民营企业涉足电视节目制作:与电视台的博弈
四、广电传媒上市企业:资本与政策的博弈
技术篇
第三章 数字技术的兴起
第一节 传播技术的历史演进
一、前语言时期的传播技术
二、口头语言时期的传播技术
三、文字时期的传播技术
四、印刷时期的传播技术
五、电子时期的传播技术
第二节 数字时代的来临
一、数字技术的起源——计算机的诞生
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诞生与普及
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数字产品到物联网
第三节 数字技术,一种主流传播话语
一、数字技术的特点
二、数字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数字技术改变传播方式及产业形态
第四章 数字技术对电视产业的影响
第一节 数字技术影响电视产业的逻辑进路
一、传播技术演进的动力学逻辑
二、数字技术的逻辑进路
第二节 数字技术在电视媒介系统中的应用
一、电视内容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
二、数字技术对电视传输通道的改造
三、数字技术在电视接收终端的应用
四、数字技术在电视媒介管理的应用
第三节 数字技术改变电视产业形态
一、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转制
二、新型数字电视媒介的崛起
第四节 数字技术改造电视产业运营模式
一、数字技术重构电视产业链
二、数字技术对盈利模式的重构
第五节 数字技术对电视制度的解构与重构
一、制度等相关概念辨析
二、我国电视制度改革路径
三、电视制度改革的难点与重点
运营篇
第五章 数字电视产业
第一节 数字电视概述
一、数字电视概念
二、数字电视的分类
三、数字电视的特点
第二节 国外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状况
一、世界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历程
二、全球数字电视产业现状
第三节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历程
一、产业准备阶段(1985—2000年)
二、初步发展阶段(2001—2005年)
三、快速发展阶段(2006—)
第四节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现状
一、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成就
二、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未来发展对策
一、内容为王——数字电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用户为中心——树立数字电视产业的服务观念
三、互动功能——开发电视产业的增值空间
四、体制改革——打破行政樊篱隔闽
五、效率与公平——产业政策制定的标准
第六章 IPTV产业
第一节 IPTV概述
一、什么是IPTV
二、IPTV产业界定
第二节 国外IPTV电视产业发展状况
一、国外IPTV产业发展历程
二、国外IPTV产业发展的现状
第三节 我国IPTV产业发展状况
一、我国IPTV产业发展历程
二、我国IPTV产业发展现状
第四节 我国IPTV产业未来发展对策
一、出台更加开放的产业政策
二、加强内容生产
三、实行体制改革
第七章 网络电视产业
第一节 网络电视产业概述
一、网络媒介发展是网络电视产业发展的基础
二、网络电视界定
三、网络电视产业链
第二节 国内外网络电视产业发展概况
一、国外网络电视产业发展概况(以美国为例)
二、我国网络电视产业发展状况
三、我国网络电视产业未来发展对策
第八章 手机电视产业
第一节 手机电视产业概论
一、手机电视的兴起
二、手机电视的界定
三、手机电视的产业链
第二节 国内外手机电视产业发展状况
一、外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现状
二、中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我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对策
一、我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手机电视未来发展对策
第九章 家庭外数字电视产业
第一节 楼宇电视产业
一、楼宇电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二、楼宇电视的特点
三、楼宇电视的产业链
四、楼宇电视产业发展对策
第二节 交通移动电视产业
一、交通移动电视的发展历程
二、交通移动电视的特点
三、交通移动电视的产业链
四、交通移动电视产业的问题与对策
制度篇
第十章 我国电视产业制度变迁
第一节 制度变迁理论
一、制度变迁往复进行
二、制度变迁的动力分析
三、制度变迁的类型
第二节 我国电视产业制度的渐变路径
一、产业制度的定义
二、我国电视产业制度的历时性扫描
三、我国电视产业制度变迁的特点
第十一章 我国电视产业制度的设计与安排
第一节 构建我国电视产业法律制度体系
一、我国电视领域的法律制度现状
二、完善我国电视产业法律体系
第二节 我国电视产业政策的重新设计
一、我国电视产业政策的现状
二、我国电视产业政策设计
附录 我国电视产业制度政策安排大事记(1979—2010年)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首先,节目质量难有保障。电视台的节目自产自销,缺乏市场竞争,因而缺少创新动力和发展动力。在这种状况下,电视台偶尔有精品,但由于缺乏激励机制,节目总体水平有局限。至今我国节目市场依然是进口高于出口,表明节目质量有待提高。  其次,节目数量不足。节目质量往往是在节目数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充足的节目数量,也就难以保障好的节目质量。制播合一,限制了民营节目制作公司的活力,节目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复次,节目交易市场受到限制。由于制播合一,节目中介平台的市场需求变得微弱,节目交易、交换和展示缺乏平台,反过来限制了高质量节目的生产热情。  最后,强化了电视台的垄断性和官僚作风。在传统体制下,电视台作为制播合一的主体,在制作节目时不愁节目的播出,在播出端又作为“把关人”出现,因此电视台既缺乏内容生产的危机感,又缺乏体制创新的动力。  制播合一模式带来的众多弊端,“制播分离”成为电视产业改革的突破口。制播分离指电视节目的生产制作与节目播出分别由不同单位负责,电视台到节目交易市场上挑选购买自己需要的电视节目进行播出,节目制作公司主要负责节目的设计和生产,其实质就是在制作和播出中增加了市场交换机制,为竞争提供空间。制播分离改变长期以来节目制作过度依赖播出平台的局面,使节目市场逐步完善,节目质量将明显得到提高。制播分离后,必然带来片源的丰富以及节目交易市场的繁荣,以新闻节目为例,既可以向新华社等专业新闻机构购买新闻节目,也可以通过新闻节目联盟的平台交换新闻节目,还可以自采本地新闻。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数字时代的中国电视产业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