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艺术100个千字妙招/大夏书系
2013-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万祥
217
160000
《班主任工作艺术100个千字妙招》由张万祥主编,本着“锤炼精品,追求卓越”的宗旨,经过反复筛选,编者们最后确定了200篇。这是优秀班主任的切身体验和至深感悟,是殚精竭虑的思想火花,是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是教育思想者、改革者、实践者智慧思考的结晶。
这200篇文章出自优秀班主任的笔端,更是成千上万教育工作者的心声。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朵浪花可以蕴涵大海的浩瀚。而这一个个教育故事的背后则是变幻无穷的教育大世界。
“锤炼精品,追求卓越”是我主编《班主任工作艺术100个千字妙招》的宗旨,是青年班主任撰写书稿的标尺,更希望它能成为青年班主任今后工作和写作的目标。
张万祥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德育特级教师。国家级班主任培训主讲专家。担任班主任达26年。近年间,主编或编著出版了《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新课标德育资料库》《教师专业成长伪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40位优秀班主任的案例》《专业发展梦之旅——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教师专业发展精妙小语》,并约请郑学志共同主编出版了《班主任工作助手丛书》(6本)和《班主任成功秘诀丛书》(6本)等书。开创了网络招收徒弟的先河,被誉为“网星”“青年班主任的真诚朋友”
《人民教育》《教育文摘周报》《现代教育报》《现代教育导报》《班主任之友》《教师博览》等报刊对其做了专题介绍。《教育先锋者档案(教师版)》《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班主任必读——全国著名班主任论工作艺术》《优秀的人生导师一著名班主任是这样炼成的》等书对其做了系统报道。
序 锤炼精品,追求卓越
第一辑 另辟蹊径,特殊事件不再棘手
1.教育最美在“无痕”/郑立平
2.我给学生“算一卦”/管庭国
3.观看影视作品,让学生远离早恋/王茂群
4.坦坦荡荡说早恋/郭金哲
5.我和烟瘾弟子赛吸烟/刘坚新
6.神奇“戒烟灵”/任传述
7.“僵尸”也美丽/赵娜
8.把“开心农场”搬进教室/马静
9.变“堵”为“疏”,“顽疾”消失/朱一花
10.多彩的橡皮世界/魏萍
11.引导学生做母亲再婚的证婚人/张国东
12.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找事”/潘雪陵
13.处理突发事件要善于沟通/管宗珍
14.“赎买”垃圾食品的前前后后/汪跃峰
15.感动是最好的教育/李微
16.信任是一把钥匙/牛胜荣
17.最美的“惩罚”/钱碧玉
18.老师的接纳化解了一场恶斗/郑丹娜
19.三招,令考试后毁书现象销声匿迹/刘燕山
第二辑 灵活机动,批评也能如春风细雨
20.宽容-浪漫·淡定/李迪
21.我的“模仿秀”斩断无限愁怨/张媛
22.“小蜜蜂”飞回来了/孙雯
23.不再制造“小死猪”/冯婉迪
24.和学生交换身份/朱雅芳
25“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李进成
26.给自己留一份作业/冯华荣
27.惩罚因温柔而更有力量/何风彩
28.请你来做班主任/李靖华
29.我自愿接受惩罚做卫生/牛瑞锋
30.把学生的心灵唤醒/梁小哲
31.错,让学生自己“认”/甘小琴
32.小题大做的“寄语录”/李善玉
33.把“不准”变成“这样做”/钟杰
第三辑 沟通交流,让师生心心相印
34.我和学生做笔友/刘 祥
35.忧郁的他终于阳光起来/全斌
36.奖状上的口红印/朱晓玲
37.借助早期记忆破解学生的成长密码/梁 岗
38.心灵的角落需要阳光/侯建霞
39.许愿瓶促她绽开如花般的笑容/谢明尧
40.一剂特效药使她大获成功/郭华云
41.五袋子礼物送进了病房/韩素静
42.千里之外,我们“鸿雁传书”/王振刚
43.同伴相助解难题/覃丽兰
44.写一句“温馨提示”吧/陈国芳
第四辑 激励,为孩子们插上飞翔的翅膀
45.工以无法为有法/王新国
46.“风雪”难以侵袭“梅花”/黎志新
47.给学生一个“精神红包”/温爱娟
48.用心呵护孩子们的梦想/李程
49.“傻子”变成了“小明星”/贾 文
50.不让表扬成为终点/钱志惠
51.“情书”的“热效应”/曹建英
52.空白的获奖证书/赖联群
53.我的班级元旦献词/刘 洋
第五辑 班级常规创新,让管理锦上添花
54.独特的倒计时钟/郑 英
55.“问计于生”
——我的治班法宝/杨春林
56.仅仅推出“三条班规”/王千
57.我是你们中的一员/张爱军
58.让孩子们自己留作业/马金英
59.入学“四件法宝”,创意少不了/李建敏
60.神奇的七点四十七分/王莉(安阳)
61.奖惩两重天/许玲
62.我这样调座位/肖盛怀
63.班级管理的三个“张弛”模式/刘令军
64.引导学生享受在寒风中打扫卫生区/周升亮
65.我和“差班”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贾兆俊
66.我班第一个站到了升旗仪式操场上/张俊华
67.向班级“人大”提起申诉/郑光启
68.我班的违纪处理程序/郑学志
第六辑: 特殊学生教育妙招,显出不同凡响
69.那一次,我用了出奇制胜的妙招/何永泽
70.我夺过来“老大”的“桂冠”/周玉波
71.将错就错/叶敬国
72.解开心灵中的结/王莉(深圳)
73.再也看不见充满敌意的眼神/李 晶
74.每个学生都应是同样重的砝码/李依璠
75.三招促他改变/刘妍
76.足球队长被“照顾”下场/许传红
77.她总能准时收到“妈妈”的来信/厉剑童
78.博弈
——与痴迷于手机的学生的“较量”/杨 杰
79.婉言含真情/董彦旭
80.特殊的他不再特殊了/赵寅
81.“铜豌豆”的第一滴眼泪/张驰
82.你先静静地反思一会儿/康延国
83.等待一个教育的机会/刘盛柔
84.“自由神”走进了春天/李 波
85.“将计就计”的美丽/王杰英
第七辑 缤纷多彩的活动,让德育熠熠生辉
86.勇气训练/万 玮
87.开学第一课发“红包”/高英
88.让孩子都变成美丽的花蝴蝶/赵姝琦
89.巧用5分钟建设班级文化/谌志惠
90.随“新”所欲,谱写新诗/黄长贵
91.班会课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罗少武
92.她成了首位“魅力之星”/许丹红
93.用“风月宝鉴”照亮青春的路/李习勤
94.快乐的游戏带来快乐的成长/焦美玲
95.“一米书声”/贺华义
96.一场球赛,凝聚一个集体/陈晓华
97.花儿朵朵与女孩儿教育/潘 颖
98.拍出快乐与幸福/苏红平
99.一本《论语》带好班/张斌
100.恢复学生的心境/王立华
后记
10.多彩的橡皮世界 魏萍 著名诗人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每个学生就像发光的鹅卵石,色彩斑斓,形态各异;教师就像清澈透明的溪水,润物细无声。曾经有一场“橡皮风波”引发了我对教育艺术的深深思考。 “咦?我的新橡皮不见了!”开学不久,这样的声音不时传来。难道是有人故意偷拿?正当我充满疑虑之时,一位家长打来电话:“老师,您好!我是彤彤的家长。她从小聪明可爱,多才多艺,但令我们苦恼的是,这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迷上了收集橡皮,一见到喜欢的、新鲜的橡皮,就会据为己有。我们真怕这小细节会毁了孩子一生啊!”我恍然大悟,诚恳地对家长说:“你们放心,我会与她真诚交流,她会是你们永远的骄傲。”此刻,我分明感受到家长的一种猜测、一份期待,也真切地感受到作为教育者的一种责任。 第二天,我精心策划了一个主题为“留住美丽”的班会。我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课文《绿叶》吗?小主人公‘集树叶——写树叶——长学问——收获多’,他没有收集树叶的标本,而是多渠道去观察、发现,用图文并茂的小册子来记录心爱树叶的名称、特点及见闻、感受,从而拥有了各种珍贵的树叶。这是精神财富.比物质上的富有更有价值,他才是真正的小收藏家。老师也曾渴望收集到天下所有美丽奇特的鹅卵石,长大后才渐渐懂得那只是梦想。幸运的是,我用相机捕捉到了美丽的瞬间,拥有了鹅卵石的影集。老师期待在座的你们也能激发一种兴趣,怀揣热情,以变幻神奇的方式描绘大干世界,成为精神上的亿万富翁。”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似乎都在思考着什么。 “老师,我要记录千奇百怪的昆虫世界。”“老师,我想描绘心中最美丽的花朵。”我用目光瞥了彤彤一眼,她明亮而机敏的大眼睛扑闪着。 ……
青春期孩子的任何烦躁和不安,都是正常的表现。“禁果效应”明确地告诉我们,青春期的情感问题就像洪水一样,宜疏不宜堵。淡然面对,有效遥控,静观其变,适时引导,因势移情,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郑立平 当我们的教育因为太过于频繁而导致不起作用的后果时,教师不妨换一种思路,暗中关注,表面淡化,用我们貌似“置之不理”的“无为”引发孩子的自我反思,或许,效果会更好。 ——冯婉迪 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潜藏着一个“巨人”,很多时候这个“巨人”是沉睡着的,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唤醒这个“巨人”。激发潜能,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可能的“自己”! ——黎志新 每一名学生内心都有自我改变的愿望,而这些愿望的实现需要一个平台。班主任的任务就是搭建这个平台。平台有多宽广,学生的发展前景就有多宽广。 ——万玮
这是优秀班主任的切身体验和至深感悟 是殚精竭虑的思想火花,是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 是教育思想者、改革者、实践者智慧思考的结晶
班主任值得一读的好书!
班主任借鉴的宝典,要当班主任,就看此书了!
堪称精品,每篇文章1千字左右,浓缩了近百位作者的妙招。值得推荐。
这才是真正的工作艺术!
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方法!
有100个优秀老师的作品,非常多的创意。
每一个事例都像身边的故事,值得细读。
希望能从中学到东西
蛮好的,有帮助!
这本书内容丰富,值得借鉴
帮室友买的 应该可以吧 什么时候拿来读读
很好的作者,很好的书;很好的内容,值得好好地读。
有100教育短故事,每个故事后面都有教育理念的介绍。
不错,只是内容还需要与时俱进!有些故事是看过的!
实际操作性不是很强。
本书内容空洞,虽然每篇只有千余字,易于阅读,但是每个故事给人的感觉是虚构的,太做作。在读的时候总感觉太假。另外本书的故事来自各个年级,各类学校(未必高中,小学、。职业学校都有可能),但是又没有注明学校背景,感觉极为混乱,与一线教师的亲身感受相聚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