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汉语话语标记研究

刘丽艳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1  

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丽艳  

页数:

21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在系统梳理国内外话语标记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结合汉语的情况,对现有话语标记理论进行了整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该理论。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根据话语标记对口语交际信道的依赖性、意义的程序性、功能的元语用性以及句法的可分离性等特征,对话语标记进行了重新界定;从口语交际的特点(动态性、互动性和随意性)和目标出发,明确话语标记的存在动因和形成条件。我们认为,口语交际的特点和交际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矛盾是话语标记产生的直接动因,在互动性口语交际中的广泛使用为话语标记的语法化提供了频率条件;《汉语话语标记研究》将语言的元语用意识理论同韩礼德关于语言的功能理论有机结合,全面阐述了话语标记的元语用功能——语篇组织功能、语境顺应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话语标记理论在互动性言语交际活动中对言语的建构和理解等方面的解释力。

作者简介

  刘丽艳,女,1972年出生,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为语用学、话语标记。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副教授。发表有关语用学和话语标记研究的论文若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话语标记研究概述
 第一节 国外话语标记研究概况
 第二节 国内话语标记研究概况
 第三节 本项研究的意义、目标及主要内容
 第四节 本项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五节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话语标记的界定
 第一节 话语标记的特征
 第二节 话语标记与其他功能词类的区分
 第三节 话语标记的分类
第三章 话语标记的存在动因和形成机制
 第一节 话语标记的存在动因
 第二节 话语标记的形成机制
第四章 话语标记的功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语篇组织功能
 第三节 语境顺应功能
 第四节 人际互动功能
第五章 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个”和“那个”
 第一节 以往研究回顾
 第二节 “这个”和“那个”的语用地位
 第三节 语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第四节 “这个”和“那个”的位置与功能
 第五节 “这个”和“那个”的出现频率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六章 作为北方方言话语标记的“不是”
 第一节 语用地位
 第二节 语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第三节 “不是”的使用模式与功能
 第四节 “不是”的出现频率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七章 话语标记“你知道”
 第一节 以往研究回顾
 第二节 语用地位
 第三节 位置与使用模式
 第四节 语用功能
 第五节 “你知道”三种模式在口语交际中出现的语境差异及原因
第八章 话语标记“我跟你说/讲
 第一节 虚化轨迹
 第二节 语用功能
 第三节 语篇衔接特征
第九章 汉、韩话语标记的对比研究
 第一节 汉、韩话语标记的词汇来源对比
 第二节 汉、韩话语标记的功能对比
 第三节 汉、韩话语标记的语音、形态变化对比
 第四节 结语
 ……
第十章 跨文化交际中话语标记的习行与误用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就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最为关联的信息上。根据该假设,说话人一般会最大程度地提供话语信息,以便让对方在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为此说话人会利用各种语言机制来制约听话人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找。话语标记就是为实现这一目的而使用的重要语言机制之一。  连贯理论与关联理论在解释话语标记功能时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差异就是,前者认为话语标记制约的是关系命题,它通过衔接关系表示一种语义上的联系,其意义是表征性的;后者则是从更高的交际认知的层面来理解话语标记,认为话语标记是程序意义编码,而不是形成话语所表达的命题关系,它将听话人引入处理该话语所需的语境之中,并根据该语境得出话语结构。  上述两派的观点都有可取之处,但又都有所局限。连贯派是把话语看成类似于句子的抽象客体,是由语言构成的结构单位,认为话语标记所连接的一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被编码的语言单位。这一观点无法区分“so”的话语间用法和话语开头用法。根据连贯派的观点,只有用于话语单位间的“so”才算是话语标记。但是用于首话轮开端的“so”,其功能、意义等并没有随位置的变化而有任何改变,连贯派对此无法作出解释。关联派从更高的交际认知层面来理解话语标记,解决了上述问题,认为话语标记连接的不应限于语言单位,那些未被编码的与交际理解相关的主、客观语境也应在连接的范围之内。但关联派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它过多地强调话语标记在语用推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忽视了它们对语篇的建构和组织等方面的作用。  我们把话语标记放到整个口语交际过程中来考察,从交际主体的认知能动性这一视角把话语标记看做交际主体对话语选择和理解进行指导和调控的一种手段。我们认为话语标记的功能具有鲜明的元语用性特征,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在作出语言选择之前,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语境和交际目的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形式才能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并对它们作出相应的协商和调整,最后作出适当的语言选择。这整个过程都是在大脑中作出的,属于意识范畴,又由于它发生在作出语言选择之前。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汉语话语标记研究 PDF格式下载



这是研究话语标记不可多得的一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以完善的作品。作者比较早涉猎汉语话语标记研究,这方面的成果较多。


帮朋友买的 她很喜欢这本书 排版也很漂亮


汉语和韩语比较的视角,买之前没想到,韩语不懂ing


学习了,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