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盛世之道

赵禄祥 编 西南师大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西南师大  

作者:

赵禄祥 编  

页数:

297  

前言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国家与民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中国,对于全世界,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千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曾经从不同角度总结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给我们留下了《史记》、《资治通鉴》等一系列传世名著。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我们不应割断历史,我们有责任总结和继承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新的历史时期。各级干部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迫切需要加强学习,以提高他们在修齐治平方面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方法固然很多,而认真学习和总结历史经验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唐朝名臣魏征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我们编撰《新世纪干部历史文化读本》的目的,就是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供一面镜子,使他们用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照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提高自身修养,做出符合国情民意的决策。  中国悠久的文明史,也是治乱兴亡更迭的历史。治乱与兴衰,不仅仅是历代王朝的政治特征,时至今日,它仍然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倒退、国家的统一与分裂、民族的兴盛与衰亡。

内容概要

中国悠久的文明史,也是治乱兴亡更迭的历史。治乱与兴衰,不仅仅是历代王朝的政治特征,时至今日,它仍然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倒退、国家的统一与分裂、民族的兴盛与衰亡。中国古代治乱兴替的历史实践,政治家、思想家的探求与总结,仁人志士为维护治世、警避乱世、防止历史逆转、力求国家长治久安所作出的不懈努力,都给我们以深刻的历史启示,使我们在洞悉治乱兴亡规律的同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制治于末乱。

书籍目录

序一、汉武帝盛世风采 治道与更化 治国思想的选择 中外相形于义理 强干弱枝 外部威胁的解除 推恩之奥秘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 开放交流的双向效应 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河塞宣房万福来 学而优则仕 卫青 董仲舒 司马迁 张汤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理国安民,要在简静 任贤兼听,君臣共成治道 法非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偃武修文,兴学为上 海内宁一,“唐人”遍天涯 功业虽盛,终不如初 魏征 房玄龄 长孙皇后三、明朝的仁宣致治 未及展开的计划 两代人的努力 宽松与务实 人才济济的时代 创业固难,守成匪易 朱高熙 杨士奇四、清朝康乾盛世 康熙盛世 雍正内治 乾隆鼎盛 张伯行 张廷玉 鄂尔泰 田文镜 乾隆帝 刘统勋

章节摘录

  西汉王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残破凋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封建国家的物质财富也有显著的增长,同时,由于吴楚七国之乱的平定,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大为削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汉武帝凭借自己的杰出才能,励精图治,为巩固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作出了建设性的贡献。汉武帝统治时期,不但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奠基时期。汉武帝在位的半个世纪,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位之初的六年即建元年间为第一阶段;其后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四个年号的二十四年为第二阶段;元封以后的二十四年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可以说是试政,第二阶段励精图治,第三阶段“物盛而衰”,称得上是荒政。汉武帝到了晚年又幡然悔改,从而给濒于崩溃的汉朝注入了些许活力,为后来的中兴提供了条件。  治道与更化  汉武帝即位时只有十五岁。继文景盛世之后,新皇帝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做个继体守文之君,稳坐父祖为自己打下的江山;二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开辟一片新天地。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千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曾经从不同角度总结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给我们留下了《史记》、《资治通鉴》等一系列传世名著。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我们不应割断历史,我们有责任总结和继承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新的历史时期。各级干部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迫切需要加强学习,以提高他们在修齐治平方面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方法固然很多,而认真学习和总结历史经验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盛世之道:新世纪干部历史文化读本》的目的,就是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供一面镜子,使他们用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照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提高自身修养,做出符合国情民意的决策。  《盛世之道:新世纪干部历史文化读本》为“新世纪干部历史文化读本”系列丛书之《盛世之道》。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盛世之道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