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茅山道教志/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书系

潘一德,杨世华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潘一德,杨世华  

页数:

421  

Tag标签:

无  

前言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了一股研究道家道教文化的热潮,至今仍可以说方兴未艾。这股研究热潮的兴起,一方面是有一批海内外学者(如王明、汤一介、陈鼓应、卿希泰等许多学者)的推动,另一方面又是与传统文化研究的发展一致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佛、道是否三足鼎立,似乎是一个可以进步讨论的问题,除了佛教是“外来”的,儒、道二家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究竟谁的资格最老,也是一个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不过,儒、佛、道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则是毫无争议的。和儒、佛二家相比,道家以“道”为主要特点,名实相符,一目了然。但是,“道”字原本并非道家之“专利”,周秦诸子“道论”之作很多,汉以后的儒者讲“道统”、“原道”,也使用这个“道”字。到了宋代,从周敦颐、二程至朱熹一批被称为理学家的大儒,他们以儒家为主,兼容佛、道二家思想的某些内容,再一次改造儒学,被认为是继承道统之学。‘不过,儒家所论之道,其要旨在于重礼、乐、《诗》、《书》,实行王道之治,“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无论是目的或方法,都与道家、道教之“道”不同。至于佛教之用“道”,相对要简单些,“道”字在佛经中难得找到一个较确切的对应词,早在唐代译“道”为“菩提”抑或“末迦”就是争论过的问题,这里我们无法深究。从历史事实看,佛教在初传中土之时,曾借用过道家之“道”是可以肯定的,当时人们讲佛教,常常使用“佛道”、“释道”这样的词。宗密在《盂兰盆经疏下》中说:“佛教初传北方,呼僧为道士。”两,晋南北朝时期,僧人被称为“道人”、“道士”的很多,佛教诵经礼拜之所乃至佛寺也被称为“道场”,甚至“道具”一词。

内容概要

  茅山在道教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茅山原名句曲山,因三茅真君于此得道成仙而名为茅山。《茅山道教志》与过去的《茅山志》不同,对茅山的历史沿革,神仙、真人、宗师等人、神,道经志书,以及宫观和科仪等等,进行了重新梳理,既利用了原来志书的资料,又有许多新的补充,全书后半部分的内容,搜集和整理的新资料更多,完全是清代以来最新最完整的一部茅山道教志书。

作者简介

  杨世华,江苏旬容人,1964年生,大学本科。现任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江苏省道教协会会长,茅山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江苏道教))主编,《茅山道讯》主编,《炎黄文学》副主编。主编有《茅山道教文化丛书》、((茅山道教历代碑铭录》等,先后发表论文、散文、游记、诗词200多篇(首)。  潘一德,甘肃华亭人,1962年生。现任江苏茅山道院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著有《茅山道教简史》,合编《茅山道教文集》.主编《茅山上清灵符》等多种道书。曾在《中国道教》、《上海道教》、《三秦道教》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历史沿革第二章 神仙地祗第三章 圣师高真第四章 宗师名道第五章 道经志书第六章 茅山宫观第七章 斋醮科仪第八章 茅山授策第九章 茅山养生第十章 茅山道术第十一章 历代管理第十二章 茅山文物第十三章 道教研究第十四章 对外交往第十五章 茅山景观第十六章 珍闻轶事第十七章 诏诰副墨第十八章 茅山艺文附录一 大事记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历史沿革  一、悠久历史  茅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句容市境内,古称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名山,华阳境天。是中国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第一福地,十大洞天中第八洞天。茅山形胜独特,风景秀丽,2001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主峰大茅峰372,5米,与二茅峰、三茅峰依次相连,逶迤起伏。相传距今约5000年前,展上公善养生术,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玉晨村),植白李弥满,食之登仙,当地称其地为“白李溪”,在玉晨观的石牌坊上刻“高辛道场”。周时燕国人郭四朝,也曾修炼于玉晨观,成道后被敕封为“太微葆光真人”。先秦时,李明真人栖息于郁冈山古炼丹院(今乾元观)合神丹而升仙。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秦始皇东巡会稽,刻石颂德而还,遂登句曲山北陲,埋白璧一双,会飨群臣,感叹地说:“巡狩之乐,莫过山海,自今以往,良为常也。”于是句曲山北陲为良常之山。《洞天福地》列茅山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  西汉景帝时陕西咸阳人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修行成道,德润百姓,定证仙籍,揭开了茅山道教的新纪元。后人为纪念三位真君的大功大德遂改句曲山为茅山。时称大茅庙宇为“白鹤庙”。从此,茅山就成为后来道教修真之士修真养性的圣地,以至后来成为道教“三山符  篆”发祥地之一。茅山道教在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奉三茅真君为开山祖师,虽说他们当时以方士身份隐居修炼,得道成仙,但为茅山后来成  为道教上清派发祥地奠定了基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茅山道教志/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书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