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群体性事件研究

宋维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宋维强  

页数:

25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群体性事件研究》是作者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出版成果。它采取政治过程论的视角,以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民群体性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利用翔实的数据和实地调研的案例,分六章(农民群体性事件概述、农民生存状态、政治机会结构、S村农民群体性事件个案、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功能及未来走向)对农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政府的应对政策建议。全书研究的角度新颖,态度务实,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论述充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作者简介

宋维强,男,山东临沂人,出生于1978年11月。200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参与撰写《发展政治学》、《现代政府理论》、《政府与企业:中国转型期政企关系格局演化》、《公共管理(MPA)知识精华读本》等著作,撰有《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大学竞争的政治学分析:以“98551程”为例》、《抗争政治视野中的农民群体性事件》等论文。现任职于中宣部理论局。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缘起二、研究对象第二节 文献回顾一、农民抗议研究二、农民群体性事件研究第三节 相关理论一、集体行动理论二、政治过程论三、政治机会结构第四节 研究设计一、研究角度二、研究框架三、研究方法第五节 结构安排第一章 农民群体性事件概述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总体状况一、群体性事件概述二、群体性事件的宏观状况三、群体性事件的地域分布第二节 农民群体性事件概况一、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宏观状况二、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因素三、农民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四、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地点和时间第三节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分析一、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组织化状况二、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三、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政治属性第二章 农民生存状态与群体性事件第一节 农民生存状态概述一、农民生存状态的内涵二、农民生存状态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第二节 农民的经济生存状态一、“三农”地位的变迁二、农民的收入与支出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三节 农民的政治生存状态一、农民权利二、农民中存在的利益冲突三、农民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第四节 农民的心理与集体行动的可能性一、农民的心理二、农民的反常行为三、农民的行为逻辑第三章 政治机会结构与农民群体性事件第一节 农民面对的政治机会结构一、政治机会结构的内容二、政治机会结构与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关系第二节 政治体制的开放性一、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二、农民意见的表达三、政府对农民行为的反应第三节 政府能力一、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二、社会控制机制三、政府间的一体化与分化第四节 冲突处理机制一、冲突处理模式二、冲突处理制度第五节 社会资源一、社会资源的意义二、社会精英三、非政府组织四、大众传媒第四章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个案分析:以S村事件为例第一节 警民冲突事件概述第二节 S村农民生存状态的相对恶化一、受到威胁的生存伦理二、体制内渠道效能不足三、S村农民的不满心态第三节 政治机会与s村农民的集体动员一、政治机会的开启二、直接诱因三、农民领袖的出现四、集体认同的建构五、动员结构第四节 S村农民与政府的持续互动第五节 S村事件的后果一、重归平静二、外部因素在事件发展中的角色三、难以延续的集体行动第六节 小结第五章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功能分析第一节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分析一、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学二、竞争性农民群体性事件三、反应性农民群体性事件四、先发性农民群体性事件第二节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消极影响一、造成负面后果二、影响社会稳定三、影响政府合法性第三节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积极功能一、安全阀功能二、达成政治参与的效果三、增强农民的政治主体地位四、促进政府的理性反应五、对社会的影响六、一个案例说明第六章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未来走向第一节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决定因素一、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区间二、政府扮演的角色三、对既往政府行为的评估第二节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可能走向一、农民群体性事件的自然衰退二、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强制衰退三、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常态化四、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五、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恶化六、农民集体行动的持续性第三节 政府的短期应对策略一、对策思路二、正视社会冲突三、建立社会预警体系四、建立危机管理体制五、加强警察队伍建设六、健全事后处理机制第四节 长期的变革方向一、总的原则思路二、“重农”政策三、农民组织化四、加强制度化建设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强调农民是群体性事件的行动主体,并不是说在所有的事件中农民都是主动地采取行动;事实上,大多数的群体性事件都是农民在特定情况下对外界行为的一种被动反应。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农民是行动主体,但是农民未必只是在农村行动,在很多情况下农民群体性事件并不发生在农村,而是发生在城镇地区,因此群体性事件不能单从事件发生的地点来判断其性质。不论事件发生在农村或者城镇地区,发生在本地抑或遥远的都市,都要根据行动主体的性质来判断。例如,城镇的失业下岗人员到农村地区去拦截公路、堵塞交通,这并不在本书的研究范围之内,而是属于以城镇居民为行动主体的群体性事件;相反,农民到城镇地区去静坐示威、堵塞交通,并不属于城镇居民的群体性事件,而是农民群体性事件,这就进入了本书的研究视野。综合上文对农民群体性事件三个关键词的分析,在这里可以对本书的研究对象即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内涵进行清晰的界定。农民群体性事件是指以农民为行动主体的群体性事件,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农民的集体上访、游行示威、静坐请愿、非法集会、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聚众闹事、集体械斗等体制外的集体行动。农民群体性事件包含多种行动形式,看似杂乱无章,难以用一个统-·的理论框架来进行解释,但这并不代表农民群体性事件毫无规律可循。实际上,“群体性”就是理解农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关键。在作者看来,“群体性”主要在于表明事件参与方并不是单个人在行动,而是一个群体在进行集体行动。无论农民采取的行动形式如何,其性质都是一种集体行动。“体制外”是理解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另外一个关键。

后记

本书是在我提交给南开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对我而言,南开园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它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记忆。平和的心态、严谨的学问、幸福的生活……我做了许多愿意做和喜欢做的事,也达成了人生的很多目标。农民群体性事件是个严峻的现实问题,而且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这使得在学术上对其进行研究存在很多困难。我学识有限却将此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委实是冒昧的举动,但我确实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丰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提供一点可行的解决之道。博士论文的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能够坚持下来,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他们在各方面给了我无私的帮助。论文如果有些许优点的话,多数要归功于他们。当然,文责自负,论文的缺陷和不足概由本人承担。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杨龙教授,他不仅关心我的学习,还在生活上给予我种种温暖的关怀;他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精神,使我深受熏陶,获益匪浅。从最初的构思到最后的定稿,论文的每一处都凝结着他的心血。


编辑推荐

《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群体性事件研究》是“华大博雅学术文库”之一,全书共分六个章节,主要对农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政府的应对政策建议。具体内容包括农民群体性事件概述、农民生存状态与群体性事件、政治机会结构与农民群体性事件、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功能分析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群体性事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群体性事件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著者的分析与探索对社会转型安全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