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物流企业管理

曾志勇,唐振龙 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

曾志勇,唐振龙 主编  

页数:

270  

前言

  自我国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来,高职教育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特别是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以来,高职教育的发展更是一片欣欣向荣。通过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和精品课程项目的启动和实施,高职教育日益彰显其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正由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转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已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但是,要实现这一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是关键。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类别特征及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区别,也集中反映在其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之中。正如姜大源先生所说,想实现工学结合,而又不对课程进行改革,那么只能是镜花水月。课程始终是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事实证明,没有课程改革的教育改革一定是一场不彻底的、没有深度的,因而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突破的改革。  正因为如此,中国高职教育整体的改革步伐始终伴随着三次课程改革的浪潮。第一次浪潮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建设学科体系和实践体系双轨制的课程体系;第二次浪潮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建设能力本位的模块化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第三次浪潮为2006年以后,开始探索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和项目化的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及国家高职名师的评选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正式转向内涵建设。  目前,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由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要素以及其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与通用权威的职业资格标准引进课程,初步形成了职业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伴随着三次课程改革浪潮,高职教材建设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基于实践本位理念的、基于能力本位理念的以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理念的各种形式的高职教材相继而出。尽管如此,但整体而言,作为高职院校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仍然滞后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以至于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适用的教材。

内容概要

本书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教材。它从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选择、经营决策方案制订、设备与设施选择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物流作业活动管理、质量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信息系统建设、成本控制、企业新模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我国物流企业的管理。采用项目导人的编写方式,力求体现高职高专教材注重实用性、操作性的特点。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物流相关行业各级管理人员进修的培训用书。

书籍目录

模块一 物流企业岗位认知 一、物流及物流企业概述  (一) 物流的概念  (二) 物流企业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三) 物流企业的类型  (四) 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 二、物流企业管理  (一) 物流企业管理的职能  (二) 物流企业管理的目标和工作内容  (三) 物流企业的组织管理  (四) 物流企业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模块二 物流企业经营准备阶段 项目一 进行物流企业市场调研  任务1 制订物流企业的市场环境调研方案  任务2 实施物流企业市场调研方案 项目二 物流企业经营决策与战略管理  任务1 进行物流企业经营决策  任务2 制订物流企业的战略 项目三 有效选择和管理物流企业设施与设备  任务1 物流企业设施与设备的选择与评价  任务2 物流企业设施与设备的使用、维修  任务3 物流企业设施与设备的更新、改造与报废 项目四 合理的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准备  任务1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任务2 物流企业员工的吸收、开发和培训  任务3 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估  任务4 物流企业员工的激励管理  任务5 物流企业重要的岗位设置模块三 物流企业经营实施阶段 项目一  物流企业作业活动管理  任务1 实现物流企业运输的管理  任务2 实现物流企业仓储的管理  任务3 实现物流企业配送的管理  任务4 实现物流企业包装的管理  任务5 实现物流企业装卸搬运的管理 项目二  提升物流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  任务1 物流企业客户资源的管理  任务2 物流企业客户服务衡量和控制  任务3 实现物流企业客户满意的途径 项目三  物流企业活动信息化  任务1 现代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任务2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块四 物流企业经营控制阶段 项目一 物流企业作业活动质量控制  任务1 确定物流企业质量的内容  任务2 评价物流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  任务3 物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  任务4 提高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管理的途径 项目二 物流企业作业活动成本控制  任务1 物流企业运输成本的控制  任务2 物流企业仓储成本的控制  任务3 物流企业配送成本的控制  任务4 物流企业装卸搬运成本的控制模块五 物流企业新型模式 一、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  (一) 第三方物流  (二) 第四方物流 二、供应链管理下的一体化物流  (一) 一体化物流的概念  (二) 垂直一体化物流和水平一体化物流 三、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一) 建立物流战略联盟的方式  (二) 建立物流战略联盟的对策  (三) 建立战略联盟的建议 四、虚拟物流企业  (一) 虚拟物流企业的构建  (二) 虚拟物流企业的优势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物流及物流企业概述  (一)物流的概念  物流一词源于英文的“Logistics”,原意是军事后勤保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领域,西方经济学家和企业界称之为继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是现代技术和现代经济综合应用的结晶。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根据客户需求对原材料、在处理中的库存、成品、维修部件及相关的信息从始发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动和储存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或定义为“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我国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物流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经济运作新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对全球物流资源与物流基本功能的整合,并根据客户的要求,完成物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不管这一过程在何地或由哪一个主体实施,采取哪些方式来完成,过程的复杂程度如何。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讲,物流是一种先进模式,是一种先进方法,是先进生产力。物流由四个关键部分组成: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动及管理协调。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主要方式是通过仓储克服时间距离,通过运输克服空间距离。  综合物流的各种定义,物流是有形物品从产出源点到最终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活动,具体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物流企业管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