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公共关系学

刘用卿 重庆大学
出版时间:

2003-1  

出版社:

重庆大学  

作者:

刘用卿  

页数:

350  

字数:

403000  

前言

  现代公共关系诞生已经整整100年了。百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共关系事业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围绕着社会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信赖关系的建立、巩固与发展,相互矛盾关系的理解与处理,以及对公共关系运行规律的研究与揭示,公共关系学科体系被建立并日臻完善,一门新的科学——公共关系学诞生了。20世纪下半叶,公共关系在全球广为传播,深受各国政府、企业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公共关系学被引入我国。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科学,它不仅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其理论研究、教育教学也蓬勃开展起来。公共关系事业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内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人员达数万人之多,各种专门的公共关系机构多达1500多家;建立了公共关系人员自己的专门机构——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我国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都很重视公共关系,都在一定范围内自觉运用公共关系为自身服务;公共关系意识已进入了许多组织,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比较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材,尤其是系统性较强、能够反映学科发展最新内容的教材尚不多见。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客体(公众)、手段(传播与沟通),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模式、工作程序,公共关系人员、礼仪、实用技巧和专题活动、文书写作,内部公共关系,外部公共关系,危机公关,政府公关和国际公关等方面的内容,是国内目前公共关系学教材中体系比较完整、操作性比较强的一本。 本书可作为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及自学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公共关系概述 1.1 公共关系的涵义 1.2 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和活动原则 1.3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1.4 公共关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5 学习公共关系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第2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2.1 社会组织概述 2.2 组织文化与公共关系 复习思考题第3章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3.1 公众的涵义 3.2 公众的分类 3.3 目标公众举要及分析 复习思考题第4章 公共关系的手段——传播与沟通 4.1 公共关系传播 4.2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4.3 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复习思考题第5章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5.1 公共关系部 5.2 公共关系公司 5.3 公共关系社团 复习思考题第6章 公共关系模式 6.1 常见的公共关系模式 6.2 运用公共关系模式的原则 复习思考题第7章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7.1 公共关系调研 7.2 公共关系计划 7.3 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 7.4 公共关系评估 复习思考题第8章 公共关系人员 8.1 概述 8.2 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素质 8.3 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 8.4 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和考评 复习思考题第9章 公共关系礼仪 9.1 公共关系礼仪概述 9.2 日常交往礼仪 9.3 交谈礼仪 9.4 公共关系人员仪表 复习思考题第10章 公共关系技巧和专题活动 10.1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概述 10.2 新闻发布会与记者招待会 10.3 开幕典礼 10.4 展览、展销活动 10.5 社会赞助活动 10.6 公共关系谈判 10.7 公共关系演讲 10.8 其他专题活动 复习思考题第11章 公共关系文书写作 11.1 公共关系文书概述 11.2 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11.3 事务类公共关系文书写作 11.4 新闻稿件的写作 11.5 专用文书的写作 复习思考题第12章 内部公共关系 12.1 内部公共关系概述 12.2 内部公共关系协调 复习思考题第13章 外部公共关系 13.1 公共关系的外部环境 13.2 顾客关系的协调与处理 13.3 媒介关系的协调与处理 13.4 社区关系的协调与处理 13.5 涉外关系的协调与处理 复习思考题第14章 危机公共关系 14.1 危机公共关系概述 14.2 危机公共关系操作 14.3 危机管理计划与预警系统 复习思考题第15章 政府公共关系 15.1 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与特点 15.2 政府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5.3 政府公共关系中的创新思维 复习思考题第16章 国际公共关系 16.1 国际公共关系概述 16.2 国际公共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关键因素 16.3 国际公共关系可能遭遇的问题 16.4 国际公共关系与国际媒体关系 16.5 国际公共关系操作方法 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以上所述10种公共关系模式,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共同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技巧和方法的有机系统。在公共关系活动中,这种系统不是一个,而是若干个。每个系统以一定的公共关系目标和任务为核心,一般由若干种具体工作方式组合而成,具备着特定的公共关系功能。每个系统具有具体的适应性、针对性,需要由公共关系主体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要求,结合公共关系客体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加以选择。  在具体的公共关系实践中,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也无必要同时采用所有公关活动模式。但同时,任何组织的公关活动又不只局限于某一种基本模式,往往要根据具体的公关工作,选定其中某一模式,有时是多种模式并行采用,交叉运行,以求最佳活动效果。因此,要求公共关系人员要根据组织的不同发展时期、组织所面临的不同环境,以及具体的公关任务,选用适当的公共关系模式。  选择和运用公关模式的原则如下:  1.阶段性原则  就是公关人员要根据组织不同的发展时期,选择不同的公关模式。一般而言,当一个组织刚成立或刚推出一项新产品、新的服务项目时,要选择宣传性公共关系模式、交际性公共关系模式,以帮助组织尽快树立形象、使组织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当一个组织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产品(服务)已被公众认可、接受,信誉已经建立时,组织的公关工作应该选择服务性模式、社会性模式、建设性模式、维系性模式,以保持和维护组织的形象,并且不断寻找新的契机,拓宽组织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组织的影响;当一个组织与自己的公众和发展环境产生冲突,组织面临危机、处于逆境时,其公共关系工作应该选择征询性模式、防御性模式、矫正性模式,以尽快改变公众态度、扭转不利局面、重塑组织形象。  2.类别性原则  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其常用的公关模式也可能不同。如经济组织经常要用到宣传性公关模式、服务性公关模式、社会性公关模式、维系性公关模式;文化组织经常要用到交际性公关模式、宣传性公关模式;政治组织经常要用到征询性公关模式、建设性公关模式、防御性公关模式。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公共关系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