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故事
2005-1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大同
398
无
《冰点》是中国青年报1995年开办的一个专题特写版。“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想法”,首次将普通百姓的生活作为中央媒介新闻着力表现的对象,引起读者热烈的反响。其后,《冰点》创出一条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细腻、生动的描述为基点,全面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与变迁、讴歌真善美、抨击假丑恶的办刊新路。《冰点》报道被各地报刊大量转载;其中多篇被拍成电视专题片;有4篇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目前《冰点》已出刊330多期,累计近300万字。《冰点》报道已有三家出版社精选成书,被多所大学新闻系列为必读参考书。理念:普通人占这个世界的99%,只有赢得平凡,才能赢得世界。 李大同就是《冰点》的创办者和主编,他强烈地感到,一个编辑具体的思考和工作状态,一篇引起极大社会反响的报道的出笼过程,对有志从事新闻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们来说,是相当陌生的,而他们在学校里,很难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往好里说,他们充其量只能研究一些“好的”公开的报道,但新闻运作的真正内涵,往往不在报道之内,而在报道之外;新闻“大制作”就更是如此。于是他回顾《冰点》从创立到今天10年多的历史,讲一些报道和制作背后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将要回顾的,主要是他办《冰点》的实践,由一个一个故事组成,也间有这些年里的一些思考文本。其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还有无奈的妥协和硬起头皮的抗争。如果说,新闻工作者在某种意义上是在“记录历史”的话,那么,在这本书里将尝试写写“如何记录”历史,谈谈一个大报编辑在自己主持的版面里,如何记录自己眼中的中国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资深编辑,创办并主持《冰点》专版十年。 1995年,《冰点》作为《中国青年报》专题特写版在一片“焦点”、“热点”声中诞生,以《北京最后的粪桶》开篇,独辟蹊径,跳出传统新闻的窠臼,将普通人请进新闻的“精品店”。读者耳目一新,赞不绝声,1996年,《冰点》被评为“中央主要新闻媒介名专栏”。1998年,《冰点时评》问世,开中国报业“公民表达”风气之先,第二年即被评为”中国新闻名专栏”。2004年6月,《冰点》拓展为周刊,增设《观察》《探索》《人物》三个版,以《保卫三联书店》拉开扩版之幕,佳作不断,更上层楼。 《冰点》为《中国青年报》王牌栏目,至今已有560多期,多篇报道引起重大社会反响,《离开雷锋的日子》等多篇报道被拍成电影、电视片,《我认识的鬼子兵》等被扩展成畅销书。十年来,《冰点》以其独特的视角呈现出一个时代。
前言 第一章 经历与准备 1.我被风刮到了一个小岛上 2.老总编辑的知遇之恩 3.创办《东方》杂志 4.报业苏醒了,思考开始了 5.注视“都市报” 6. 我产生了新的新闻视角第二章 重新出山 1.解冻 2.什么才是“重大”题材? 3.漂亮小姐说:“我去写粪桶!” 4.《冰点》——给儿子起名也没这么难 5.“哥们儿,真他妈棒哎!”第三章 获得认可 1.时过境未迁 2.哪儿是我的家? 3.202路有轨电车 4.“冰点”新闻的启示第四章 新的报道类型 1.冰点访谈 2.冰点随笔 3.冰点文章第五章 渐趋成熟 1.岂能不战而降! 2.久违了,留村 3.五叔五婶 4.离开雷锋的日子 5.安乐死的故事 6.编采之间趣事第六章 亲历式报道 1.小保姆与大堂琴师 2.青春无战事 3.我认识的鬼子兵 4.白色困惑 5.搬家第七章 辩论与思考 1.L及关于一篇稿子的讨论 2.普通中的不普通才最打动人第八章 关注普通人不普通的命运……
书评新闻名栏《冰点》十年纪念揭秘重报道的出笼过程。 在我看来,新闻的最高使命,绝不是“记录”下来一点什么,以后供个把历史学家来做资料。恰恰相反,新闻如果不能影响“今天”,那才是失职和对我们职业天条的亵渎。新闻的使命在于“影响”当代而不是“记录”当代,完全是由新闻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这个基本特征是——“新闻只有一天的生命力”! ——李大同 我们报道,我们记录。不是因为我们是一些好事之徒,仅仅因为,这是我们对公众、对国家、对历史、对未来,应该承担的一份责任。 焦点,热点,冰点,究竟什么是新闻点?国事,家事,天下事,什么是重大题材?如何转换新闻视角?从哪里寻找新闻价值?新闻是“策划”出来的吗?什么是新闻运作的真正内涵?《冰点》的视角只是关注“普通人”?平民视角,为何报道“封疆大吏”?访谈、随笔、辩论,甚至转载为何成功?一本书、一株植物,如何成为新闻?历史事件也能进入新闻?《冰点》报道为何由“软”到“硬”?读者为什么要看《冰点》?《冰点》将会走向何方?李大同主持《冰点》十年,以其独特的经历,给予特别的解答。
《冰点》是中国青年报1995年开办的一个专题特写版。“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想法”,首次将普通百姓的生活作为中央媒介新闻着力表现的对象,引起读者热烈的反响。其后,《冰点》创出一条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细腻、生动的描述为基点,全面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与变迁、讴歌真善美、抨击假丑恶的办刊新路。《冰点》报道被各地报刊大量转载;其中多篇被拍成电视专题片;有4篇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目前《冰点》已出刊330多期,累计近300万字。《冰点》报道已有三家出版社精选成书,被多所大学新闻系列为必读参考书。理念:普通人占这个世界的99%,只有赢得平凡,才能赢得世界。 李大同就是《冰点》的创办者和主编,他强烈地感到,一个编辑具体的思考和工作状态,一篇引起极大社会反响的报道的出笼过程,对有志从事新闻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们来说,是相当陌生的,而他们在学校里,很难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往好里说,他们充其量只能研究一些“好的”公开的报道,但新闻运作的真正内涵,往往不在报道之内,而在报道之外;新闻“大制作”就更是如此。于是他回顾《冰点》从创立到今天10年多的历史,讲一些报道和制作背后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将要回顾的,主要是他办《冰点》的实践,由一个一个故事组成,也间有这些年里的一些思考文本。其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还有无奈的妥协和硬起头皮的抗争。如果说,新闻工作者在某种意义上是在“记录历史”的话,那么,在这本书里将尝试写写“如何记录”历史,谈谈一个大报编辑在自己主持的版面里,如何记录自己眼中的中国的故事。
无
这本书不错,虽然有的章节有的文章让我读不下去,不过总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不管是做媒体的人,还是我们这些读者,看看这本书就能明白一个我们喜欢的新闻报道出台的前因后果。让我有些热血沸腾的想当一名记者了,好书,推荐一下!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现在我都已经不大看了,因为这个世界的黑暗面看的太多,也麻木了,也习惯了,失去的感动。但这本《冰点故事》确实给我带来了惊喜,读着那些曾经的重大报道的七七八八,真的过瘾,也真的感动,如果,哪家的报纸能把重要报道的前前后后一起登出来,肯定会火吧!呵呵~~李大同的文字及其流畅,能把这么厚的一本书写的让人读起来那么轻松,厉害!
非常好的一本书,算是对当代中国的媒介进行的剖析.
讲的是冰点创刊的故事,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