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转山

谢旺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谢旺霖  

页数:

232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们都有出走的理由了 二○○四年第一次见到旺霖是在云门第一届的“流浪者计划”评审会上。 林怀民得到“行政院”文化奖,有六十万奖金,他大概觉得自己生活没有更多需要,便把奖金捐出来,成立了“流浪者计划”,加上其他人的赞助,每年可以鼓励一些青年去亚洲各地旅行、学习、磨炼自己,也认识世界。 申请的人不少,经过初步的筛选,最后有二十人左右入围面试。 其实筛选的过程是有许多矛盾的,年轻、渴望走出去、渴望流浪、渴望认识世界的心并没有太大差别,因此,用什么标准评审?如何选择真正有狂热,急迫要走出去的生命?在评选的过程中有许多困扰。 每一年奖助是有限的,我又希望更多年轻人可以得到帮助走出去,有时候会幻想林怀民再得一个什么奖,而他个人生活的欲求还是那么少,或许就可以多一个青年在流浪的门口获得多一点鼓励与支持。 于是,我看到谢旺霖坐在我的面前,个子不高,初看有点腼腆,话不多,说话速度也很慢。他其实已经在“流浪”了,大三那年,他自己说,是因为“失恋”了,想走到可以把爱人忘掉的地方。 我还记得旺霖说话缓慢平静的速度,因为缓慢,我可以思考他说话的内容。 要跑到多远才能忘掉心中忘不掉的人啊! 这个沉默的青年因此去了云南,在遥远的滇藏边界一个人骑着单车,经历着他孤独的肉体与心灵之旅。 他是在云南接到家人的通知,临时中断了旅程,赶回台北参加流浪者入围者的面试。 旺霖说了一些旅程中的遭遇,大概有点像收到这本集子中(《梅里雪山前的失足》,他连人带车摔下断崖,“前轮死死卡在岩缝下,而后轮和双腿完全悬荡在断崖之外”。 怀民、照堂和我,都无言语,一个年轻的生命走出去了。遇到他一定会遇到的各种危险、挫折,我们或许有很多的不忍、心疼,但知道他必须这样走下去。用自己的力量排除危险,克服挫折。 “你不害怕吗?”我问旺霖。 “害怕得要死!”旺霖仍然平静地说。 旺霖得到了入选,继续他的流浪。我偶然听到云门的工作人员传来片段他的消息,但大部分时间我并不记得有一个年轻的生命一个人在遥远偏僻的大山里骑着单车,一直到我看到出版社转来的打印稿,包含《出发))的十七篇文字,即将出版的《转山》,我正好要南下上课,把打印稿带在身边,没有想到一开始看就停不下来,一个上午就着南台湾明亮的阳光,几度热泪盈眶,读完了旺霖的游记。 旺霖的文字很稚拙,没有太多文学的修饰。他大概一旦要修饰文字。自己先就不安起来了,就像他在《八宿记事))里打破了一只民宿的热水瓶。几度要藏藏匿匿。最终发现不过只是赔二十元人民币的事。旺霖的稚拙来自他的单纯天真。所有生活的细节如此琐碎也如此真实,旺霖娓娓道来,用第二人称的“你”称呼自己,像是看着另一个“我”,有了反省与观察的距离。我喜欢旺霖写的((泸沽湖的女儿》,那个里格村新婚的少妇,在众人彻夜的歌舞里,摩梭族的篝火似乎从欲望底层勾引起古老原始的调情,旺霖不只一次说到那少妇的名字:“你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因为那声音被黄昏的风吹散了——” 我忽然想起旺霖说要到遥远的地方,把思念的人忘掉。旺霖写的那个摩梭族的少妇叫“松娜”,在旺霖的文字中,松娜美极了,一定是在极深情的爱恋中才能把一个女性描写得那么美吧! 旺霖年轻,很多事似乎还无法全弄清楚,或者他也并不想即刻清楚,他的文字就有着又像描述又带着一点意见的夹议夹叙,但是,他每每对自己的很多意见不多久又有修正,像一个初学画的人,画稿涂涂改改,留了很多修改的痕迹,那痕迹稚拙又真实,比太确定太自信的线条更好。 许多最动人的片段都是旺霖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走到了大山之间,到了孤独的极致,与自己的对话变得很纯粹,那使旺霖从一个稚拙的青年一下成长起来,有一种男子的沉稳。我读着读着,忽然梦想着,或许旺霖的书会是一个运动的开始,青年读完《转山》,带着书,都纷纷出走,走向他们各自孤独的旅程。 孤独的旅程有荒谬幽默的喜剧,像《帮达奚大哥》,旺霖假借一个厦门大学姓奚的学生身份,在偏僻的帮达竟然扮演起“人生导师”的角色,一种不经意的偶然,却可能对另一个人发生一生的影响。 这本书越看到后面越可以感觉到两个月单车的滇藏之旅,旺霖如何逐渐成熟的心境,到他写下《直贡梯寺的天葬》时。文字的精简,叙事的深沉,细节的冷静,使人忽然觉得那个原来稚拙的青年竟然从身体中生长出如此厚重深长的生命信仰。 是的,或许因为“害怕得要死”,才可能走到生命无所畏惧的地方。 旺霖二○○四年十二月三日,结束他两个月的单车之旅,他在拉萨把车卖了,那辆单车,骑过一座一座大山,摔下断崖,在雪地里挣扎上坡,对旺霖是不能忘记的经验,他把车子以一千八百元人民币卖给另一个年轻人。 我喜欢他书的结尾,两年后,他收到一封来自西藏的E-MAIL,那个买车的人告诉旺霖,因为失恋,所以买了单车,一个人去旅行。 旺霖没有眷恋他的单车,单车当然应该是让另一个人骑去更广阔的世界。 因为谢旺霖,我们都有出走的理由了! 我还是在梦想:青年读完了旺霖的书,纷纷开始了他们的出走与流浪。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从丽江骑行至拉萨的记录,作者精选出印象最深刻的经历,分为17篇,《柔软的时光》《泸沽湖的女儿》《梅里雪山前的失足》《与藏獒对峙》等,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这次艰辛的冒险之旅。三个月的旅途中有惊险,有绝望,有感动,有恐惧,透过生动的文字,作者的感悟跃然纸上。它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游记很多,但骑自行车旅行的游记不多;记录风土人情、古迹美景的游记很多,但记录旅行中心灵震撼的游记不多。这本书也许不是最惊险、最奇异的游记,但它却是最充满激情的游记。它不仅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书。

作者简介

  谢旺霖,1980年生于台湾,东吴大学政治、法律双学士,现就读于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喜欢阅读、电影、音乐和文学。曾获选2004年云门舞集“流浪者计划”,因为流浪开始文字创作的生涯。曾获桃园文艺创作奖、“文建会”“寻找心中的圣山”散文首奖。

书籍目录

【推荐序】我们都有出走的理由了(蒋勋)
【简体版序】致大陆读者
【自序】因为,我怀疑……
出发
之一 柔软的时光
之二 泸沽湖的女儿
之三 梅里雪山前的失足
之四 边境未竟
之五 话说盐井
之六 东达求援记
之七 帮达奚大哥
之八 与藏獒对峙
之九 八宿记事
之十 波密中毒记
之十一 朝圣者
之十二 行路难
之十三 在那借来的空间
之十四 越过最后的山口
之十五 直贡梯寺的天葬
之十六 雪域告别
尾声

章节摘录

我们都有出走的理由了二○○四年第一次见到旺霖是在云门第一届的“流浪者计划”评审会上。林怀民得到“行政院”文化奖,有六十万奖金,他大概觉得自己生活没有更多需要,便把奖金捐出来,成立了“流浪者计划”,加上其他人的赞助,每年可以鼓励一些青年去亚洲各地旅行、学习、磨炼自己,也认识世界。申请的人不少,经过初步的筛选,最后大约有二十人左右入围面试。其实筛选的过程是有许多矛盾的,年轻、渴望走出去,渴望流浪,渴望认识世界的心并没有太大差别,因此,用什么标准评审?如何选择真正有狂热,急迫要走出去的生命?在评选的过程中有许多困扰。每一年奖助是有限的,我又希望更多年轻人可以得到帮助走出去,有时候会幻想林怀民再得一个什么奖,而他个人生活的欲求还是那么少,或许就可以多一个青年在流浪的门口获得多一点鼓励与支持。于是,我看到谢旺霖坐在我的面前,个子不高,初看有点腼腆,话不多,说话速度也很慢。他其实已经在“流浪”了,大三那年,他自己说:是因为“失恋”了,想走到可以把爱人忘掉的地方。我还记得旺霖说话缓慢平静的速度,因为缓慢,我可以思考他说话的内容。要跑到多远才能忘掉心中忘不掉的人啊!这个沉默的青年因此去了云南,在遥远的滇藏边界一个人骑着单车,经历着他孤独的肉体与心灵之旅。他是在云南接到家人的通知,临时中断了旅程,赶回台北参加流浪者入围者的面试。旺霖说了一些旅程中的遭遇,大概有点像收到这本集子中《梅里雪山前的失足》,他连人带车摔下断崖,“前轮死死卡在岩缝下,而后轮和双腿完全悬荡在断崖之外”。怀民、照堂和我,都无言语,一个年轻的生命走出去了,遇到他一定会遇到的各种危险、挫折,我们或许有很多的不忍、心疼,但知道他必须这样走下去,用自己的力量排除危险,克服挫折。“你不害怕吗?”我问旺霖。“害怕得要死!”旺霖仍然平静地说。旺霖得到了入选,继续他的流浪。我偶然听到云门的工作人员传来片段他的消息,但大部分时间我并不记得有一个年轻的生命一个人在遥远偏僻的大山里骑着单车,一直到我看到出版社转来的打印稿,包含《出发》的十八篇文字,即将出版的《转山》,我正好要南下上课,把打印稿带在身边,没有想到一开始看就停不下来,一个上午就着南台湾明亮的阳光,几度热泪盈眶,读完了旺霖的游记。旺霖的文字很稚拙,没有太多文学的修饰,他大概一旦要修饰文字,自己先就不安起来了,就像他在《八宿记事》里打破了一只民宿的热水瓶,几度要藏藏匿匿,最终发现不过只是赔二十元人民币的事,旺霖的稚拙来自他的单纯天真,所有生活的细节如此琐碎也如此真实,旺霖娓娓道来,用第二人称的“你”称呼自己,像是看着另一个“我”,有了反省与观察的距离。我喜欢旺霖写的《泸沽湖的女儿》,那个里格村新婚的少妇,在众人彻夜的歌舞里,摩梭族的篝火似乎从欲望底层勾引起古老原始的调情,旺霖不只一次说到那少妇的名字:“你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因为那声音被黄昏的风吹散了——”我忽然想起旺霖说要到遥远的地方,把思念的人忘掉,旺霖写的那个摩梭族的少妇叫“松娜”,在旺霖的文字中,松娜美极了,一定是在极深情的爱恋中才能把一个女性描写得那么美吧!旺霖年轻,很多事似乎还无法全弄清楚,或者他也并不想即刻清楚,他的文字就有着又像描述又带着一点意见的夹议夹叙,但是,他每每对自己的很多意见不多久又有修正,像一个初学画的人,画稿涂涂改改,留了很多修改的痕迹,那痕迹稚拙又真实,比太确定太自信的线条更好。许多最动人的片段都是旺霖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走到了大山之间,到了孤独的极致,与自己的对话变得很纯粹,那使旺霖从一个稚拙的青年一下成长起来,有一种男子的沉稳。我读着读着,忽然梦想着,或许旺霖的书会是一个运动的开始,青年读完《转山》,带着书,都纷纷出走,走向他们各自孤独的旅程。孤独的旅程有荒谬幽默的喜剧,像《帮达奚大哥》,旺霖假借一个厦门大学姓奚的学生身份,在偏僻的帮达竟然扮演起“人生导师”的角色,一种不经意的偶然,却可能对另一个人发生一生的影响。这本书越看到后面越可以感觉到三个月单车的滇藏之旅,旺霖如何逐渐成熟的心境,到他写下《直贡梯寺的天葬》时,文字的精简,叙事的深沉,细节的冷静,使人忽然觉得那个原来稚拙的青年竟然从身体中生长出如此厚重深长的生命信仰。是的,或许因为“害怕得要死”,才可能走到生命无所畏惧的地方。旺霖二○○四年十二月三日,结束他三个月的单车之旅,他在拉萨把车卖了,那辆单车,骑过一座一座大山,摔下断崖,在雪地里挣扎上坡,对旺霖是不能忘记的经验,他把车子以一千八百元人民币卖给另一个年轻人。我喜欢他书的结尾,两年后,他收到一封来自西藏的E-MAIL,那个买车的人告诉旺霖,因为失恋,所以买了单车,一个人去旅行。旺霖没有眷恋他的单车,单车当然应该是让另一个人骑去更广阔的世界。因为谢旺霖,我们都有出走的理由了!我还是在梦想:许多青年读完了旺霖的书,纷纷开始了他们的出走与流浪。蒋勳二○○七年十一月九日于曼谷

媒体关注与评论

《转山》是一本令我灵魂战栗的好书。它使我们重归纯真与勇敢,在简单规则下信任心灵的勇敢。——于丹《转山》是这几年来最撼动我的本土书写。许久没有听到这样诚恳、内省的声音了。——林怀民《转山》是一本可以召唤整代人的书,因为谢旺霖难得的坦白,不虚矫,不滥情。这是真正的朝圣,把肉身抛掷在变换不定的情境,好修炼灵魂使之精纯。——梁文道因为谢旺霖,我们都有出走的理由了!我在梦想,青年读完了《转山》,纷纷开始他们的出走与流浪。——蒋勋


编辑推荐

《转山》编辑推荐:这本作品,其核心是自由与梦,在这个时代,谈梦似乎越来越奢侈,却也越来越珍贵。根据《转山》改编的电影,获得东京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可以说,《转山》,不仅仅属于骑行者,它属于所有年轻人,或曾经年轻的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转山 PDF格式下载



本书是作者从丽江骑行至拉萨的记录,作者精选出印象最深刻的经历,分为17篇,《柔软的时光》《泸沽湖的女儿》《梅里雪山前的失足》《与藏獒对峙》等,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这次艰辛的冒险之旅。三个月的旅途中有惊险,有绝望,有感动,有恐惧,透过生动的文字,作者的感悟跃然纸上。它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游记很多,但骑自行车旅行的游记不多;记录风土人情、古迹美景的游记很多,但记录旅行中心灵震撼的游记不多。这本书也许不是最惊险、最奇异的游记,但它却是最充满激情的游记。它不仅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书。


转山(陈坤、赵薇、周迅、黄磊、何炅等众星力荐,同名热映电影原著,电影《转山》斩获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入围第...


许是台湾太小了,许是梦想的翅膀太容易夭折,在流浪的路途上拾取舞蹈灵感与激情的林怀民,便想到将自己获得的一笔奖金投入“云门流浪者计划”,前后资助了四十一名年轻人到亚洲各地去“流浪”。他们被要求单独出行,融入旅途,和自己对话;他们被期待在“流浪”中完成“紧张、兴奋、疲累、挫折与重建”几个阶段,而后才回家。

这一场一场长达数月的“流浪”,现实的回馈令人欣喜。这些“流浪者”回家后各有所为。其中,谢旺霖骑行西藏后写就的这本《转山》,2008年在大陆出版后,曾感动许多年轻的生命。我在合上书本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将写满了感受的书寄给了正在读大学的侄女。而今北京贝贝特重印《转山》,又不知要触发多少年轻的梦想!重读的感受,依然温暖,依然深刻:人的一生是多么平凡,又是多么容易陷入平庸……所以,人一生拥有梦想是多么可贵,坚持梦想成真又是多么难得……

.如所有失意或失恋的年轻人一样,谢旺霖从怀疑丛生的生活中起身,把所有的挫折、悲伤、迷惑一一清点,打包,再踏上一辆自行车,这就出发了。把一切交给未来,交给未知,交给陌生。不是所有勇于怀疑的人都敢于动身。有人劝他,不去行吗?有人吓他,你这是去送死呀!他先是沉默,继而便骂:你懂个屁呀,我知道我自己在干嘛!

一路上,除了静默的大山,便是险象环生的山路,剩下的还有自己的影子和呼吸。“你为什么要远离人群?”谢旺霖一边默默地行走,一边不断地做着内心的挣扎。在大山里,在不期而来的黑暗里,他不得不一次次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品味自己的渺小和软弱。在断崖边,险些丧生的他默默拾起散落一地的行李,忍住不哭,再默默上路,投身黑暗和未知。这也许就是行走的真相,所有年轻的,不羁的生命所渴望的行走,其真实的意义,便是在远离人群的时间里看见另一个真实的自己,看着自己如何被黑暗包围,被恐惧偷袭,又看着自己如何默默平和呼吸,抹去眼泪和汗水,重新出发。自行车踏板一圈又一圈,似乎永不能停息,疲惫和无力都是那样地真实。他方知道,先前城市生活里所有的挫折和失意,连大山深处的一片浮云都算不上的。

一路上,那温柔时光里脉脉注视他的泸沽湖女儿,那盐井边为他炒了一盘盘辣椒土豆丝的藏妇,那兵站里热情又寂寞的兵哥哥,那朝圣路上贴地而行的一家人……没有奇迹,更没有所谓人生的哲理和奥义。只有简单的相信,以及看似不可理喻的坚守。这一切,在谢旺霖眼里,就如同那些坚实的海拔高度,静默深邃的大山时间,他在日记里写下:“这凋零后的世界,是隐而未发的生机,你就是让自己去相信了,天山地海自有它奥义的安排。”他在大山里一个人默默地走着,走着,幡然悔悟:面对生命,心怀感激似乎太淡,太薄,而先前的自怨或轻生,更属虚妄。从大城市繁复的文明出发,一路千山万水走过,收获的却是这般地“简单”,他也许意想不到,但他是那样地平静,平静中有生的鼓动和欢欣。

终于,谢旺霖抵达了出发时预定的目标——拉萨。一千八百多公里的骑行,九十座四五千海拔的翻越,这就似乎有了一个结果。但站在布达拉宫面前,他是那样地平静,平静中他觉得那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玩具城堡,并不是真的。是的,对他来说,所有的激情,所有的体悟,都已经在路途中完成。人生并没有一个叫做拉萨的终点,这如同他描写一路上贴地而行的朝圣者那样:所有的信仰,所有的尊严,都在那一步一个循环,扬起的那些卑微的尘埃里。在拉萨,他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将自行车让给了另一个年轻的,失意的生命,载着他去了遥远的珠穆朗玛。

读过谢旺霖写在《转山》里的故事,我感叹自己已不再是“拎起背包就能远走天涯”的年纪,也遗憾自己不再拥有“一见倾心怦然心动”的情怀。但我心怀感激,在自己呼啦啦像风一般的年龄,也曾远走他乡,梦是唯一的行李。如果你想,如果你能,这,就走吧!




* * *


流浪者大都有着出生入死、身陷绝境的经历,年轻的谢旺霖却视之为对生命出路的找寻,他说,没有痛感便没有存在感,那样的生活不是生活。在《转山》一书中,谢旺霖记录了自己的“个人流浪史”。
看完,有骑车进藏的冲动了。 冷静了下,决定,下次出走,还要一个人出走。 书的神奇之处在于作者全篇用的人称是“你”,彷佛单车进藏的是读者,而作者只是如天眼般看着你的一程,将“你”的旅程徐徐道来。 回到北京看到这本书,部分熟悉的景色,又被拉回了在西藏的心情。后来和在西藏认识的朋友聊天,原来她也是看了这本书出走的.....
刚开始看《转山:边境流浪者》,有点看不下去:“你”带着太多原来环境中个人的成见,与所到之处总有一种隔膜,游离于环境之外;作者似乎也处于一种旁观的状态,远远地看着发生的一切——这与一般的游记毫无二致。而到了后面,“你”渐渐抛却一己之见,全心投入旅行,完全融入环境之中,也有了更多的收获和感动;此时的作者似乎完全爆发,用简单......


先看了电影《转山》再买的,喜欢。电影《转山》斩获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入围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喜欢这本书,可能对西藏比较好奇吧,所以对前往西藏的文学作品总是很好奇。一开始是看了《转山》那部电影,这部电影也是我看得比较认真一次,对于那个台湾小伙子独自骑车入藏很感动。后来就读了这本谢旺霖的原著,加上自己从丽江刚旅行归来,读这本书感觉很熟悉和温暖,再一次被打动。


我是先看了电影 转山 才想找本书读读 一册另类的游记


中午拿到这本书一口气看到晚上1点看完了,深深被作者感动。特别喜欢《泸沽湖的女儿》一篇,结尾处不禁潸然。文字质朴,感情真挚,作者也有脆弱无助时,也有阴暗的一面,但他都一一面对了。越到后面,越觉得,经由这场转山,这个小伙子逐渐成熟深刻了。如蒋勋的续中所写,看完这本书,希望年轻人们都能背起背包去流浪。是的,我产生的这样的冲动。


书挺精美的,蛮喜欢。目前我还没有看完此书,只看了一半,心系作者的转山旅行,我也有了一种转山、流浪的欲望。


因为骑过川藏线,所以对身边的骑友都十分的关注,看完了转山的电影,很久很久都在找此书,简体版的出来了。读着读着,就感动起来了,都说玩车的人要读不去会死,我看要走川藏线的也要多读读转山这本书。
每个人的318都有个小故事。用心的感受转山,理想国的情境。在那里,我们能放下吗?安静的聆听转山中仿若灵魂的对话。
骑跃,单骑,自行骑士,边境的流浪者。
试着去走走,一切经历都是好经历。
别在犹豫了。
实在话,书比电影好看


即使没有众星力荐,这本书依然值得一看。书写的真实、质朴而坦荡,有些情节语言和意境都很美,比电影版的《转山》更值得领略和反思。


没有想象的好 也许是因为作者是台湾的 不是本土 理解方式不同 这类旅行笔记 看了很多 最喜欢 还是 搭车去柏林 真实


平静的日子里,看书成了最好的消遣,别人的喜怒哀乐,就这样一点点悄无声息地浸入了我的生活,而我,总是拿不准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感动。我已经在很努力地控制自己,无论美好和苦难,都顽固地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因为美好让我更脆弱,苦难也难使我坚强。出乎意料的是,我总是在不想思索的时候思索,在看似平淡的地方嗅出感动。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堂。那是一个迥异于此在的异邦,它就在那儿淡淡地、静谧地兀自存在着。笑脸、温情、淳朴、山、水、亮丽的色彩,充盈着整个时空,虽然也有伤害,却并不会觉得疼。那里是思念的尽头,流浪是抵达的最好方式。    因为失恋,谢旺霖选择了流浪,渴望肉体上的磨难能舒缓让人欲崩欲裂的思念。其实她还是驻在他的心里,他不让她走。但是心那么小的地方,怎能容纳下一路上那么多霎那间的感动?天堂到了,并非他臆想中的那般模样,然而那又如何?他把她放在了这个没有思念的地方,只身而返。思念的指针只有一枚,现在却指向了四面八方。    谢旺霖一直用“你”来称呼自己,就如真有另一个人在左右时刻相伴,陪着他抵挡着恐惧、孤独、尴尬,分享着感动、狂喜、庆幸。对面的“我”仿佛就是你、我、他她,所有渴望沥清自己却不敢前行一步的人,幻想着这个年轻的台湾小伙子替自己完成了这一切。    我也曾经选择流浪,尽管是一种不同的方式,傻傻的想法,仿佛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就会重生。然而,没有用。回来的时候,说不清是狼狈还是从容,懊恼还是庆幸,反正好似换了一副面孔。我豁然明白,思念不是扎在心里的一根刺,而是氤氲在身边的气味,剪不断,拔不掉,只能稀释。流浪,确实可以改变很多很多,却远非一劳永逸的良药。时间才是悲伤背后的推手,走啊走啊,原本浓烈的色彩和味道越来越淡,原本清晰的影子越来越模糊,渐渐地厌倦了回忆,慢慢喜欢上了现在,开始学会珍惜。当时我根本没有意识到,我已经身在天堂,无需流浪了——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残酷的放逐,我们的故乡不在远方,就在触手可及之处。


之前看了电电影转山,很喜欢。淡淡的喜欢。也读过不少关于西藏的书籍和电影。但我觉得转山是唯一一部让我觉得淡淡的不能忘怀的电影。而这种淡越是被我形容的轻描淡写,我觉得越觉得它将会在我的记忆中,今后的经历中起到不可估量的鼓励作用。开篇作序中写道一样,总会激起一代人要去流浪的决心。那么,就出发吧。随时随地。


看了转山的电影再看书··更觉得作者了不起···很想出去走走··但是由于时间金钱的问题一直都没有能够前往·这本书给了我另外的一种视野去见识想象中的西藏··这是一本用血汗写出来的··至于具体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亲自去看看··


作者是台湾人,一些表达的方式需要费些功夫才能明白。书挺好,细腻的笔触,让人觉得自己跟着进行了一趟未知的旅行。因为一直在行走,所以对于文化的描述并不深入繁多,大部分是路途上的见闻。这种经历这种勇气,也让我这种有心无胆的人,着实羡慕呢。


之前去西藏时看到很多骑行者,非常敬佩!当时朋友就介绍我看《转山》,还说有书也有电影,回来之后上网看了电影,现在也把书给看完了(发货非常快,24小时不到就收到书,昨晚七点多收到的,现在已经看完),还是看书比较实在!此书值得一看!值得推荐!


这个也是我不久前和朋友悄悄溜出门去的时候碰到的哥哥给我介绍的一本书,对于那些有想出门去的人很有作用。 转山写了很多他去拉萨的过程,,他很幸运地把整个事情告诉了我们,,我感叹的是 我们总是看到了好多的奇迹 但是奇迹真的是不多的 只是因为 我们不知道很多已经丧生了的人的故事 我在想 我在路上生死边缘的时候 我还是很淡定地接受了可能会丧命的可能 自然,自然而然也 书的开始和结尾很有趣。因为失恋而出走 最后又把车子卖给了失恋的准备上路的人,车子本身多了很多色彩 我很喜欢书里面的松娜,她很漂亮^_^


这本书写的不做作。很真实。
一开始是因为同名电影的吸引才来买的这本书,看过之后,发现电影只是表演,而书里却是真正的流浪。每个青春都是躁动的,大家都想趁着年轻出去闯闯,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作者因为失恋出走,因为无心插柳骑单车在冬季踏上去西藏的旅程。看着他的旅程,心情也随着他而沉浮。走出去,是不是世界又大了很多?
或许,我也该出去走走了。


先看过的电影,爱不释手~非常喜欢片中的主角张书豪~后来听说是根据小说改编~所以毫无悬念的买下了这本小说~虽然在有生之年,对于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而言这一趟不一样的旅途永远是一个美好的梦境,但,还是很感谢在这样的日子里有《转山》陪伴~谢谢旺霖!


很喜爱这本书~~看了书在看电影是一种不一样的感悟~!!!转山!一本很不错的书!!值得一读!


我是看电影之后才看的书的,文字的表现力确实要大于影响!第二人称的写法很好的记录了作者的心灵旅程!


第一次接触《转山》是从晚上听广播的时候听到的,当时的DJ强烈推介《转山》,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先去看了电影,结果觉得不够瘾,我立马就**当买了书。看完书后,我觉得我对以前那些自己曾想要要去的地方有了马上就想出发的冲动了。


不能与你牵手
我骑自行车去转山
一路独行一路成长
当筋骨英气凝聚
我也长大了
谢谢与你的相遇
我才有了今天的美丽和柔软的内心


转山 搜寻自我 一种不错的旅行方式


书原为旅行的叙述,却更为深刻的剖析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心历路程,让我们在读书的同时,亦学到了很多


看了一遍觉得不过瘾...以第二人称撰写,很特别,会感觉自己也跟着去骑行了。作者骑行在滇藏线上,看书时似乎自己的呼吸也随着海拔高低不等而变化。为了追寻最终的目标,为了找寻到自己,作者一直在坚持,倔强地在滇藏线上攀行着,不愿接受好心旅客的搭载。如朝圣者般执着。转山者,寻找者,甚是敬仰。


看了《转山》的电影后,一直想看原著。终于在当当上看到啦,于是就决定买了下来。


看了电影才买的,喜欢旅行


我总觉得做一个背包客离我太远 可是有时真的只是需要背起包走出去 也许在等一个契机 谢旺霖的坚持是因为他真的喜欢上转山了吗 我不清楚 但我知道 转山对于他不只是证明自己这么简单 他在这里学会 体验 看到不同的自己 我也想背起包看外面的风景 用我的眼睛 我的心


看过转山这部电影后,第一时间来到当当上面搜寻这本书。购买收到后,爱不释手


挺喜欢游记的,就是图片少了些。以前都是我自己亲身旅游,然后写成帖子发在网上,看着大家交流,感觉好。现在上班了,挪不出这方圆几公里的市区了,只能买书看看解渴了~


看了转山那部电影一激动到处找这本书,大爱!


等了很久,终于有货了。里面是彩色的,有较多的图,应该都是沿途作者自己拍的。电影没看完,觉得一般,也许原著书才是最经典的。我也算是车友吧,级别尚低。


看电影时唯一次结束时没有人匆匆离开,而是看完整个片尾,沉默各不相同,但一定与转山有关,看书,更为之吸引


拿到书很激动,因为我也打算骑行去西藏,正在阅读《转山》,很震撼


看过同名电影 非常好看 期待这本书的内容 一次心灵的旅程 如果有机会 我也会像他一样 单车去西藏 领略沿途的美景与心灵的净化


看这本书源于一个同事的推荐,先看了电影,有些许的受震撼。源于一句“有些事现在不做就再也没机会做了”。后来看了书,整篇的第二人称像在跟作者对话。而作者所经历的一切也都在书中一一呈现,阅读的过程中会被感染,读完就会思考,我的梦想现在都身在何处了,可能有些连尸首也荡然无存了。如果当初一个一个小梦想去坚持,去累积,今天的我又会是怎样一个人。。。
推荐给在这个浮华的世间行走的年轻人,趁着年轻,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吧,哪怕听起来荒谬!


出于对转山信徒的崇拜,对《转山》这部电影的喜爱,我买了这本书,相信小说会有不一样的转山体验!


去过云南后,通过电影《转山》知道了这本书,于是从电影院出来后毫不犹豫的购买了它


看《转山》电影之后 , 又一种感觉!


直接用"你"这个称呼代替"我",读来感觉是自己在旅行一样。突然就想起一句话,身体和心灵,一定要有一个在旅途中。


超级赞的一本书 虽然无法和作者一样去体验一次转山 但它带给我的感动已经足以感受这份无法言说的感动与美丽。


其实买的时候就知道他肯定会喜欢 但是快要放假了 担心他会收不到 结果快递很给力 在他离开学校之前收到了呢 他骑行过川藏线到西藏 所以我想他收到这个一定会百感交集 果真 他说他的眼泪都要留下来了 书的内容我还没有看 但我想应该跟电影一样 让人难忘


《转山》看了一半就觉得这本书非买不可了。计划五年后骑行去西藏。


惊叹于台湾作家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自然的情感表达,
电影里各种硬伤,而书是完美的


不一样的游记


转山,边境流浪者,很喜欢骑车,明年打算也去趟西藏


看了电影才想看书的。
对于未知事物的未知冒险,这就是骑行对人的致命吸引,
如果是飞机火车,怎么会有终于抵达的感慨?


转山,无论是这种形式,还是这次旅程,在我看来,都是一个人的伟大战斗,悲壮而宏大!作者的精神让人敬佩,这种行为的本身是对西藏的一种最高祭奠!


在书中体会到作者在旅行途中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让我有了亲身去看看的冲动。


一个人的旅行,充满着孤独寂寞、艰难险阻,最难忘的终究是最苦难的日子!!


是看过了电影再来看书,虽有些许不同,但旅途上的艰辛困苦,与失望后的坚持,都让人感动。世上瑰丽之大观,常在于险远,所以,不论是为了什么理由,这本书似乎就能给你出发的动力


转山就是当置身不确定的情境中,让心灵得到最精纯的回归.


很喜欢这本书 心灵的旅行 自己对自己灵魂的对话 看完后 便会期待自己的出发


爱骑行 爱转山


一直就有骑行的爱好,但只是作为一种爱好。在看了《转山》后,我才发现,如果把这种爱好变成一种生活,那才是生活的升华,人生的精彩。

谢谢《转山》,谢谢转山者!


虽然没有这样的经历,但对于作者通过亲身尽力传递出来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表达,更是一种行动上和心灵上的洗礼,很震撼中国的美好


在旅行中看别有感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高铁上,看看书,看看外面,这样的感觉和在家里看不太一样。但是我在看此书的时候,喜欢把第二人称你 改成我。这样感觉更舒服。个人喜欢


图文并茂,文字也有些味道。很不错很给力的说。
转山,转出我们的人生,活出我们的精彩!!


看了电影,然后就买了这本书,很好的一本书。有一种不去会死的羁绊。自己也喜欢骑行,对于藏行,一直都向往的,希望有朝一日能踏上旅程!


一直都在向往西藏,看着人家的经历想象自己的旅程,即使知道没办法象他一样经历一场不止是身体的旅行,但是还是值得品味!


朝圣者的书,虽然看过同名电影,但还是想看看小说,希望有不一样的震撼!


酷爱酷爱有木有,一本震撼心灵的书籍,看完自己转山去了


书和电影一起看,很想马上骑上单车潜行去那心中的圣神的天空。


就这一次让自己疯狂,旅行本就是一种疯狂的认知。


转山寻找心灵的安宁,路途原来美丽常在


转山转水转佛塔 非常好的书 很喜欢


因为同学说说的一句话买了这本书,现在还没看完,主要是自己不是特别喜欢的缘故,不过还是有些话打动到了我,喜欢旅行的人可以看看。


同名电影看过几遍了,想看看原著怎么样


我想我会全情投入的跟着他的旅行,然后幻想我的旅行。只要照着心里的方向,我想我会有那么一天的,也许是漂泊。


骑行经历即是成长经历。每个人认识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样。也许毕业后我也会选择骑车再进一次藏,不管谁阻拦


电影看了很多遍,一直想买原著,这次终于到货,赶紧拍一本,开心!~


因为一种心情而出去旅行,因为旅行而认识自己,因为认识自己而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有些事情,开始做时只是很纯粹的想去做而已,但在整个过程中,勇敢的面对,你会越来越认识自己。不一样的关于旅行的书,值得一读!


从电影到书,再一次的感动!


现在关于西藏的书太多,良莠不齐,但对同名电影有一定了解,又看了几位名家的序言,对这本书抱有很大的期待。


是我喜欢的旅行


我想说,你要选择看了本书,绝对的有想出走的冲动,看了下同名电影,感觉比书差很多,文字的感染力还是要强些


看完这本书就会有想去旅游的冲动,实际上,看完这书之后我就开始了自己的旅程!是转山给了我勇气!


早好久就看了电影,现在终于决定买了这本书,原著应该比电影会有更多的内涵,考完试就把书看了


看完这本书,有勾起我的西藏梦。于是在4月的一个平常的日子,买了一张票,我就去了西藏。感谢转山。


看了电影了,但还是想看书,从文字中读一个人的心态历程。正在准备去西藏。


很不错,虽然只看了几章,能够读出作者的艰辛的骑行之旅,也是心路之旅。


电影看过,但还是喜欢文字上的表达,可以细细品味


转山,洗涤心灵,坚固梦想。


我是看了电影以后想而是要买这本书的,书中写的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人生。在这个世界真的有人在过着我喜欢的生活,做着我不敢做的事情


电影看了两遍,想着一定要把书买回来细读文字,感觉我也走过了318,去西藏是我这辈子的梦想!


早听说转山是本很不错的书,终于有机会拿起,第一页就感动了我


先看电影,不知哪里突然被震撼到了,立马买了书来看,一个人有了信仰才有力量,才有勇气,才有劲头,才有梦想,这些恰恰是毕业之后慢慢失去的东西,或许是时候该出去走走看看了


看完电影,特地买来原著,感觉书比电影更好看


转山者 必须舍却己身私欲 仅为他人祈福而行


看了电影来买的书书也许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滇藏线等着我……


真的旅行,在路上,深切的感受过程,过程中不断的克服客观环境,战胜主观的自己,突破一个个以貌似极点的极限~


他诉说一个男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壮游就是要苦,要累,要不断的询问自己是坚持是放弃。其实这个痛苦的过程最终带给的启迪,会决定以后的道路。我不知道,在那种情况下,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我想,也许两年后,我也会行进在丽江通往拉萨的路上。。


质量很好,里面的插图很漂亮!《转山》,让我特感动的一本书!让我看到了关于生命的另一种信仰!


有机会的话,放下一切,出去旅行


关于旅行,关于人生,去旅行吧,为了遇见,为了更好的自己


好好看,有一个人旅行的冲动。看完有如身临其境,让自己也变得坚强。


一辆单车,一段旅行,跟着一颗勇敢的心,看梦里的风景


爱好旅行的人们,分享途中的故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