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谦庐随笔

(日)矢原谦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日)矢原谦吉  

页数:

176  

Tag标签:

无  

前言

  余今老迈矣。播迁至此异国之滨,倏将十载。市井嚣尘,扰攘入云。车驰人奔,机过船鸣,虽欲悠然倚窗高卧,把酒凭栏远眺,雅兴不为噪音所败者,不可得也。每念及此,余于燕京旧居之怀恋,益深且剧。独未省仍有重睹此园之幸否?  忆余一九二六年,自德负笈归来,犹初生之犊也。遽应山本医生之聘,悬壶燕京,自少壮以迄六旬,所历病人,何止数万?而知友莫逆,亦泰半为中土人士。徒以战火惊天,友朋星散,余亦仓促去欧。至是无缘再履我第二故乡。余虽晚婚,幸获一子。他年或可继吾未竟之业,读我旧书,理我故园,疗我老友子孙之疾苦乎?  余虽每年一度,或游大江南北,或访名山大川,而留京之时日独多。积年以还,西北军、东北军、晋军,前清遗老,以至于冀察政务委员会时代之各派人士,朝野名流,如冯玉祥、张学良、宋哲元、鹿钟麟、秦德纯、傅作义、商震、万福麟、楚溪春、张自忠、冯治安、潘复、张璧、袁良、王克敏、王揖唐、齐燮元、高凌蔚、雷嗣尚、林世则、鲍毓麟、管翼贤、张季鸾、胡霖、曹谷冰、王芸生、溥儒、李蘧庐、张恨水、陈宝琛、四大名旦、余叔岩、吕成、李思浩、孙奂仑、贾景德、徐永昌、丁春膏、曹汝霖、萧振瀛、溥恍、韩复榘、孙连仲、孙殿英、石友三、庞炳勋、何遂、胡适、周作人、傅斯年、郑道儒、饶孟任、吕复、何应钦、孔祥熙、陈二庵、张之江、班禅喇嘛、赵守珏、德王、王正廷、刘郁芬、宋良仲、刘汝明、薛笃弼、何其巩、程克等人,均或为诊病,或颇熟稔,或成良友。每于灯下,回首前尘,历历在目,今则或已久不通音问,或已永隔人天。人生如是,可悲也夫。  小病之后,且值心闲,爱援笔以述旧事,虽时作时辍,究可积少成多,所备吾子孙他年重逢我旧雨时,挑灯夜话之资。亦所以示我中土友人,余虽颠沛于万里之外,仍不敢忘故人也。

内容概要

矢原谦吉(笔名谦庐)原籍日本,早年留德习医,学成之后即在中国北京悬壶济世。由于医术湛深,留居北京之达官贵人及其眷属有病皆求诊于矢原大夫,矢原因此遍识政海红员、失意官僚。其所见所闻,皆近代史料。本书所记即抗战前北京的军政界逸事,兼记民国年间种种杂事,饶有趣味。 迨中日大战爆发,日军占领北京后即逼矢原离开北京,不得在中国行医。但他个性坚强,不为世屈,移居德国,及希特勒上台后再迁美国,二次大战时病逝于美国。

书籍目录

冯玉祥不善用人陈宦留辫终老何遂多才多艺吴佩孚自作威福王克敏胸无主宰段祺瑞深居简出张季鸾善谑张恨水头大酒量洪万福麟“大酱”之材冯玉祥害死樊钟秀“义贼”李三“现世报”与“眼前报”何应钦惧内成癖克利大夫术精心慈日人在京皂白难分商震虚有其表人皆爱其国宋哲元之智囊林世则识大体李筱帆怒打萧振瀛宋哲元“多愁善病”矢原大夫是非分明长谷川豁达诙谐吕成为食家大师“反日丹”乘机畅销庸医害人不浅冯玉祥独厚段雨村奉冯命刘、陈联婚宋母大寿豪门之宴秦德纯颇富机谋张恨水妙语解“凯旋餐”相士善于相气“财神”俗不可耐“财神”府多艳闻丁春膏清风亮节冯玉祥欺世盗名权贵多避暑颐和园萧振瀛害死爱国青年萧振瀛贪污有术张学良逮捕丁春膏冯玉祥“贫”,李德全富土肥原曲意逢迎反日人士日人侵华之三派何遂事母至孝李作滨文采飞扬王克敏断袖分桃胡八爷狂狷耿介张季鸾金漆马桶盖胡八爷胡闹致死段雨村酒后论英雄“中国土肥原”徐元德晋军诸将之译名孙承烈仗义安贫德王评日人准遗老群像褚玉璞之残暴庞炳勋之粗汤玉麟《去思录》大刀宗师孙承烈石友三、幺二三孙殿英一诺千金高桂滋雅重文士商震每战必败朱子桥厄于群小学生崇拜关麟徵何遂玩世不恭何遂臧否人物吕咸评杨永泰张菩子养虎榻前“财神”累于妻孥津门出诊潘复诨名“大舅子”萧振瀛逢人结义萧振瀛因尿失官萧刘辅瀛“诗册”现世朱、楼悲剧饶孟任教揉升木谢道智御妻有术某将军采补养生桓侯庙逢凶僧川省佃户即农奴川船水手不救溺三人堕马疑案张宗昌之死

章节摘录

  冯玉祥不善用人  冯玉祥,非吾友也,而与之交往颇繁。其副官长宋良仲,尤为余每周必来之病人。冯虽倡节俭,禁贪污,励廉明,而宋则财源茂盛,添房进产,广置侧室,冯处之泰然,一若毫无所知者。“宋二太太”为苏产名妓,某日昼夜雀战,事为冯妻李德全所闻,立告冯。冯即以“纳妓”与“滥赌”两罪,痛责宋军棍数十。事后由余为之治疗。  可怪者:未几日冯突下令,以宋升署经理处长,“缺”之优厚,所入之丰,犹在昔日之上。至是,西北军中求官逐利之徒,颇有望责军棍者。  “宋二太太”之金兰姐妹,一为丁春膏夫人,亦即丁宝桢宫保之曾孙媳。另一为前四川l督军陈宦之如夫人,亦即民初北京韩家潭“花王”之一,鼎鼎大名之“魏三姑娘”也。其人其事,亦曾见诸曾朴著之《孽海花》,一时风头可想而知。  此三夫人均为余之病人,每来辄娓娓告以珍闻或秘辛。当宋良仲被冯下令责军棍时,宋二太太曾请魏三姑娘婉恳陈宦代为说项免责。陈大怒曰:“汝等真乃妇人之见,不识冯玉祥为何如人。倘我代宋说项,冯必加倍重责之,以示其绝不能为外界所动也,冯之以不近人情为荣,洪宪时我在川已饱积经验矣。”


编辑推荐

  《谦庐随笔》作者矢原谦吉是日本人,在德国学医后到三十年代的北平悬壶济世。因为医术精湛,为人厚道,诊所门庭若市。作者在诊病之余结识了很多当时的达官贵人,政海红员,失意官僚,前朝遗老。作者通华语,久客华夏,深受中华文化熏陶,喜出游,喜交文士,和当时的名报人和作家有很深的友谊。悬壶之暇,据交接所闻,出游所见,作者一一笔之于书端,日积月累,就形成了这本颇有趣的民国掌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谦庐随笔 PDF格式下载



作为一个日本人,中文能写成如此流利,且大多以华丽的文言辞藻写就,实属不易。书中故事颇有可读性,为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上流社会画出了基本轮廓,写出了风雨飘摇中的古都的形形色色、光怪陆离。可以作为理解、研究民国史的一种参考。


笔者作此书,以圈内姿态游弋其中,又独以日人身份置身一旁。使得诸多民国风云人物从历史书中跳脱,更添血肉之感。虽未必能全信,但茶余饭后一睹,不失乐趣。


该书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也是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去看待其所接触的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民国要人的生活画像,也显示出不一样的色彩,值得一看!


回顾过去是为了借鉴,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历史。


对遮蔽的史实我们应该讲上面的尘埃拂去,了解更多才能看的更远。


类同于民国范,很有意思。


历史是多维度的
人物是多面的
抉择是困难的
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评价
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这部书可以让我们了解
我们以前认识的人的另外面目
我们以前不知道的人的某种面目

作者提到的何成浚让我惊骇了


读来很有趣,掌故很多。作者是对华友好的日籍医生


此虽为日人所撰随笔小品,但意趣盎然。事实未必尽然,观点未必皆是,但以其消闲而能晓旧闻掌故,可谓难得。开本不大,页数不多,马上、枕上、厕上读之,亦快事也。


少数外国人写中国史的佳作,这个日本人看上去对中国挺有感情的,对一些大牌的描述也很生动,有趣,好书啊。


因为别人介绍这本书才想着要看的。挺小的一本书,民国体。字号有些大,感觉像是给老年人读的?呵呵,本人喜欢字体小一些的书。


不知道怎样,希望能有点儿史料价值


站在一个日本人的角度来看当时的各界名流,也算有趣


那一段历史已经被写了很多次了,通过外国人来看还是挺新鲜的~~


看看被遮蔽的,生活在荒唐的空间,这也是享受


  矢原谦吉(笔名谦庐)原籍日本,早年留德习医,学成之后即在中国北京悬壶济世。由于医术湛深,留居北京之达官贵人及其眷属有病皆求诊于矢原大夫,矢原因此遍识政海红员、失意官僚。其所见所闻,皆近代史料。《谦庐随笔》所记即抗战前北京的军政界逸事,兼记民国年间种种杂事,饶有趣味。迨中日大战爆发,日军占领北京后即逼矢原离开北京,不得在中国行医。但他个性坚强,不为世屈,移居德国,及希特勒上台后再迁美国,二次大战时病逝于美国。
  
   这是书上对作者的简介,作为一个学有所成而有没有什么政治取向的医生,其交游广阔而又能够超然中立,因此矢原谦吉写的东西给与我们对那个时代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并且对于那些有历史八卦癖好尤其具有吸引力。
  
   可以说,在这本书中对于当时的各色人物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品评,当然基于作者的身份,难免不会有人怀疑其客观性,但事实上我觉得它比得上一般的历史教科书更具有客观性。正如作者所说:“小病之后,且值心闲,爱援笔以述旧事,虽时作时辍,究可积少成多,所备吾子孙他年重逢我旧雨时,挑灯夜话之资。亦所以示我中土友人,余虽颠沛于万里之外,仍不敢备忘故人也。”相比于某些史书的酸腐浓重之味,这本书应该更具有参考价值,也能借以来印证历史。
  
   里面对于冯玉祥将军就多有贬损,认为此人虚伪做作、反复无常。彭乐韬就曾对作者讲到:“君亦悉三国人物否,而今吾见冯焕章先生,始知其人貌似刘备,才如孙权,而志比董卓,诈如吕布,运只袁绍耳。”作者在书中屡屡记述冯玉祥将军伪善之一面,实在让人觉得有些惊诧。现实到底是怎样我们并不得而知,但是这却让我对当年中学课本产生了另一种念想。
  
   曾有人说看完了《南京,南京》之后觉得日本人很残暴,中国人很窝囊。可以说,看完这本书更是加深了这种想法。许多中国人的做法连作者都实在是看不过去,实在是莫大的讽刺。“大酱”之说便是对当时中国军人“大将”的莫大讥讽。
  
   并且里面也曾有日本领事一番言说:“其于步骤上,亦约略有三大派之分:一派主并;一派主吞;一派主灭。而外人每混‘并派’与‘灭派’为一谈,实则误矣。‘并派’之中坚,泰半系外人目中张牙舞爪最甚者。自该领事观之,当属松室、石原、土肥原、板垣,以至于田代之流。此派主并,故必斤斤较量,以少成多,遂使华方畏之如虎。而所谓‘并’者,非视对方为一形同平等之敌体不可,是故又大违急进者之望,疑其动机不纯,目标不明,遂乃到处加以掣肘。而所谓‘吞派’,其口必大张,非至目的物尽入舌上时,不咬不嚼,故外人视之,反认其为温和。派中多元老分子,自更易掩人耳目。‘灭派’喜以雷霆万钧之势,居高临下,一举而歼。短视者遂觉其危险,远不如‘但求寸进’之‘并派’为甚。其实此派纯属少壮军人与若干新贵,一朝得势,中日关系即不可收拾矣。”把当时日对中政策分析得透彻淋漓。
  
   除却这些无聊的政治,里面也有很多可笑之事。其中最妙的当属段祺瑞和其子对弈之事了
  
   某日,段(祺瑞)与子对弈,子败,段大怒曰:“弈棋乃雕虫小技,而汝犹不能出人头地,真豚犬耳!”
    次日,复对弈,子胜,段又大怒曰:“无大智大才如汝者,亦惟有能在消遣功夫上,胜人一筹耳!”
  
   要是真碰到这种老爸那做儿子的也只有苦笑不得了。
  
   看完这本书,当真觉得当时中国当真是浑浊不堪、无药可医、哭笑不得。
  


  明清人的笔记数量繁多,反映民初生活的笔记也是。但以20世纪30年代为背景的笔记史料貌似不多。这是我读过的第一本。
  作者是居于北京的日本医生。他的医术很牛,可以凭借职业关系接触很多中日要人。这本书叙及作者对华北政界、军界、新闻界等方面的见闻,但不限于这几项。如果要研究30年代这些领域的内容,本书确实颇有价值。
  
  关于华北政局,作者认为混浊不堪。“宋明轩之拜命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也,华北政局遂成急转直下之象。所出现之各种人物现象与官场风气,颇令人忆及北洋军阀时代。”华北高层多是二十九军人物。“此辈武夫,‘战而优则仕’,权倾朝野,而见识常若顽童。时代使然,良可叹也。”
  
  关于军队,作者的观察是:“当时,华北为各军荟萃之地,系统之杂,番号之繁,几使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其中最以军容胜者,当推东北军之刘多荃、何柱国等部,商震之三十二军,以及中央宪兵第三团次之。……军容较差者,为西北军。……陕军如第四十八师,晋军如傅作义部,杂牌队伍如第五十五军,以及冯占海部,亦均大率如是。军容最差者,当推刘黑七、孙魁元、石友三诸部,其军装之参差,实出人意料之外。”将领久居繁华城市,士气不振。“二十九军自长城战役之后除刘汝明一师外,余均久驻近畿繁华之区,斗志大减,而尤以将领为甚。”作者认为将领普遍没什么才能。。宋哲元“虽侥幸于喜峰口一战成名,而以德、日军人之水准衡之,充其量一连队长之材耳。”土肥原贤二因此自信地认为:“中国无大将才,此乃他日中日战争时华军最大弱点之一,亦为日军可始终保持优势之一大保证。”
  
  在与一些日本要人的交往中,作者也知道日方的某些情况。比如三派军国主义者的区分:
  “其于步骤上,亦约略有三大派之分:一派主并;一派主吞;一派主灭。而外人每混‘并派’与‘灭派’为一谈,实则误矣。‘并派’之中坚,泰半系外人目中张牙舞爪最甚者。自该领事观之,当属松室、石原、土肥原、板垣,以至于田代之流。此派主并,故必斤斤较量,以少成多,遂使华方畏之如虎。而所谓‘并’者,非视对方为一形同平等之敌体不可,是故又大违急进者之望,疑其动机不纯,目标不明,遂乃到处加以掣肘。而所谓‘吞派’,其口必大张,非至目的物尽入舌上时,不咬不嚼,故外人视之,反认其为温和。派中多元老分子,自更易掩人耳目。‘灭派’喜以雷霆万钧之势,居高临下,一举而歼。短视者遂觉其危险,远不如‘但求寸进’之‘并派’为甚。其实此派纯属少壮军人与若干新贵,一朝得势,中日关系即不可收拾矣。”
  局势的发展确如作者所预料。少壮派得势后,全面战争很快随之而来。
  
  如果抛开国家大事不谈,只用燕雀之心畅谈八卦的话,本书也有很多谈资。当时的不少要人,书中都有记叙。可以从本书看到这些人的一些侧影。
  冯玉祥。作者对冯评价很低,认为此人虚伪做作、反复无常。“彼(松室孝良)尝以十六字评冯之为人云:‘见名忘义,合久必分,练精用拙,视将如弁。’前四字论其处世之道,次四字讥其反复,而末四字则讽其爱将不足也。”“近十余年,国人之绾枢密与掌兵符者,恒畏冯先生如虎,而尤畏冯先生以‘精诚合作’或‘效命前驱’自荐。盖冯系西北军之勤于叛、善于叛与乐于叛,已深入国人之脑髓矣!”
  张之江。“张对宗教之虔诚,已达狂热程度。当其奉命杀徐树铮于廊房时,祈祷日繁,三句不离‘耶稣’矣。”
  陈宦。“洪宪事平后,隐居北京东四,徒留辫以自娱,俨然遗老,似颇欲令世人信其背袁之故,种因于其对清室之念念不忘也。”
  王克敏。据说他与某戏剧博士有龙阳之好。我怀疑此博士是否就是梅某某。。。王克敏对异性的欲望也颇为强烈。“余屡劝以少嗜寡欲,自必健康。王笑曰:‘酒可以不饮,妇人可以合理节制,而雪茄与麻将,则宁断头不可缺也。’实则所谓‘合理节制’者,亦不为外人所深信。新闻界友人语余:‘京人均谓,王之所以必御墨镜者,以戕伐过甚,肾亏之故也。’”
  段祺瑞“双目炯炯,鼻梁颇歪”。对德国十分敬仰。“于谈吐间,余知其对德之好感深厚,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张季鸾堪称八卦集散中心。“张虽为文犀利,笔扫千军,而谈吐则甚诙谐。中国政要名流、学人军阀之秘闻轶事,一杯在手,娓娓而谈,绘影绘声,使听者乐而忘倦。”
  何应钦。“何君为一雍容之军人,颇有大将风度,人亦和蔼。或谓其素有季常癖,家中事事无大小,悉赖夫人一言决之。久而成性,于公事亦然。万事只秉承上峰决定而已。据新闻界友人语余,何在南京外号之一,为‘全国怕老婆会会长’。”
  商震。“商之仪表不凡,谈吐间舌灿莲花。”“晋军翘楚中之商震,处事圆滑,善炫善耀之术,实远在善战之上。故一向有‘琉璃蛋’之称。”
  秦德纯。“事急时,其大将秦德纯市长辄效刘玄德故事,当众掩面痛哭,使日方嗒然而去,问题惟有悬而不决。”想不到他还有这招。。。
  宋哲元。“综宋在华北叱咤多年,其人品却未可厚非,而建树则除迁葬、祝寿以及驱大刀队乱砍女学生外,甚少可言者。”“宋自就任‘委员长’之后,甚罕再以军装出现,恒以长袍马褂、瓜皮小帽为其常服,殊予人以不伦不类之形象。而其部属,亦多起而效尤,尤使人见而喷饭。”
  赵登禹与张自忠。“宋军中之虎将赵登禹,喜峰口一战,身先士卒,裹创力战。而于苟安之后,富贵尊荣,竟沉沦于烟霞之癖。英雄作困,余甚惜之。彼屡请雷嗣尚、丁春膏说余代为‘秘密戒除’,而爽约者屡,盖皆临时动摇之故。反观张自忠,虽亦一度成癖,而叱咤之间,立戒无余,固男儿本色也。”
  孔祥熙。“吾于‘财神’之业绩为人,耳闻已久,拜识荆之后,亦觉其俗不可耐,充其量一刘景升之材耳。虽其山西腔英语不绝于口,而哓哓自炫为山东孔丘之支系,其言无味,其情可悯。”
  鹿钟麟。“西北军中人,于鹿瑞伯有微词者,十居八九,余与鹿亦有数面之缘,觉其状若朴直而城府实深,矫柔造作之苦,与冯焕章先生如出一辙。”
  萧振瀛。“萧之为人也,貌似豪爽,而城府极深。与人交时,初识即熟;再晤已成‘托妻寄子’之交;三晤时则非拜把子,愿‘生生世世结为兄弟’不可矣。是故,其家收藏‘兰谱’之多,亦臻骇人听闻之境。”“是时,中日二邦,表面虚相委蛇,实则已等敌国,身为日侨者,处处感两难之叹。而华北风云人物中,真正挟日人以自重者,非特为丘八老爷所共弃,且亦为自爱与明智之若干日人所不齿。而萧仙阁其人,则此辈中声名最秽者也。”
  土肥原贤二。“土肥原于华人中之翘楚,曲意逢迎,犹不足奇。其在彼虽不在其地,不在其位,而仍念念不忘,送礼如仪,实难得也。而由此亦可证其志不在小。”
  庞炳勋。“庞貌似拙粗,而机诈过人,又号‘庞痂子’。时任第四十军军长。人云:庞善战亦善哭,善哭所以善战。”
  汤玉麟。“汤虽故作老粗,实乃深通名利秘诀之老官僚也。”
  石友三。“石瘦而高,面削长,颇似一般中学学生领袖之外貌。余于‘老西北军’之往还中,每见此辈或戎其装,或长其袍;西装革履者,则少之又少,而石则为惟一之例外。余与之相遇时,几无次不御西服,与其他‘老西北军’元宿,截然不同。即此亦可见其孤僻不群矣。”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这本书里没有英雄,政要名人贴近生活的一面得到了展现。书中的记载不一定完全真实,却能予人以较强的真实感。
  
  ----------------------------------------------
  
  再贴几则八卦故事。
  
  可供一笑的:
  1
  某日,段(祺瑞)与子对弈,子败,段大怒曰:“弈棋乃雕虫小技,而汝犹不能出人头地,真豚犬耳!”
  次日,复对弈,子胜,段又大怒曰:“无大智大才如汝者,亦惟有能在消遣功夫上,胜人一筹耳!”
  
  2
  张季鸾忽谓余等曰:“读此标题,使我得一联矣。上联曰:‘父之过’,你们能对下联否?”
  有人对曰“子不语”,张季鸾摇首曰:“欠妥,欠工;实未如‘妈的*’恰当也。”
  
  3
  值中原大战方酣之际,中央军以飞机助战,冯军樊钟秀部首次见飞机俯冲投弹,惊恐万状,军心为之动摇。冯乃集中训话曰:“空中飞机与乌鸦,孰多?”
  皆曰:“乌鸦多。”
  冯曰:“信然。然则乌鸦便溺时,亦曾着于你们之头顶乎?”
  皆曰:“未。”
  冯曰:“信然。然则飞机投弹时,其能命中于你们之机会,当更稀矣。”
  众皆曰诺,欢呼鼓舞而去。次日,于赴敌途中,又逢中央军飞机凌空轰炸。樊及所部均惑于冯日前之言,不屑稍为之避。弹落人群,血肉横飞,死伤过半,而樊以总司令之尊,亦成机下之鬼。
  
  4
  李守信部尹宝山骑兵师有一日本之“中国通”,名村井其人者,号称在华三十年,为同侪中之“汉文能手”。百灵庙之役,村井请缨赴前敌,并留《月夜感怀七绝》一首志别。读其诗,则知此辈“中国通”之真正不通矣。诗曰:“瑞雪频传阳春声,察省东边未见红。倚杖矢立于月下,睾丸为缩蒙古风。”
  
  5
  何又告余:中委覃振,以多痰著称,每有集会,辄闻其痰声呼呼然。故汪兆铭赠一雅号曰:“呼图克图。”
  覃之吐痰艺术,实逊谭廷闿多多。盖谭亦每议必咳,但咳时颇有分寸,层次分明,绝不混淆。故汪兆铭亦曾赠以“恩克巴图”之名。顾名思义,实胜覃振之“呼图克图”远矣。
  
  以及引人感慨的:
  1
  何(遂)又语余,热冀前线,与之对阵者,有一连队长,为其留学日本时之同班同学。中国升迁交易,故已任上将军长,而昔日旧雨,仍仅一大佐连队长而已。自悉敌人近在咫尺后,何惊喜交并,而苦于无缘把臂话旧,为之怅然者久之。
  余尝细问:“倘有缘与该连队长再度对阵,亦能想象重逢道故之情景否?”
  何笑曰:“倘彼为我所俘,则我做东。我为彼所俘,则彼做东。‘寿司’亦可,‘铁板烧’更佳。”
  余曰:“职责与道义,兼而顾之。君真一男儿汉也。”
  
  2
  余诊所左近,有小学生数人,雨中劝募,全身湿透,而不稍走避。余心为之凄然,遂命女仆烹热可可一大皿,邀渠等人入屋饮之驱寒,以免感冒。而此数童以余诊所为日人处之故,峻拒之。余不得已,取雨伞三具,命司机与之,再三声明系华人司机与仆役之私产,暂借遮雨,无碍国体,始勉强受之。其爱国自重之精神,实足起敬。
  
  3
  领事临行前,曾与丁君私约:国事苟有天大变化,友情义气仍存于我汝之间。苟日胜,则彼将置全力呵护丁君;苟华胜,则丁军将尽力呵护彼也。约毕,相与唏嘘。
  
  4
  其人修长而目有凶光,眉宇间则仍存秀气。腕上有佛珠一束,笑容可掬,启口之际,不云“有缘”即称“善哉”。此固当日之五省联帅孙传芳也。
  余闻孙曾负笈东京有年,颇异孙之谈话,只字不用日文。余乃悄谓松本曰:“孙大帅不乃日文如流者乎?”
  时,孙忽操已不甚流利之日语,笑而言曰:“自日本处处待我辈如高丽人后,余已渐忘日语矣!”
  余闻言为之大惭。
  


萧振瀛为人如何?在这书里简直就是卑鄙无耻兼贪财的小人,可别处确实大义凌然、长袖善舞的抗日英雄。


评价的真不错!


八卦笑料甚多。


"财神"是梁士诒,不是孔祥熙


to qinyinan: 三水梁燕孙不至于“自炫为山东孔丘之支系”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