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城市水务工程规划与管理

吴珊 编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

吴珊 编  

页数:

334  

字数:

550000  

前言

地球上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不断地进行着往复循环,遵循着固有的运动规律。水是循环性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但是参加自然水文循环的水量又是极为有限的。人们的水事活动,即工业、农业、城市的取水、用水和排放,是置于自然水文循环基础上的人为水循环,也称社会水循环,它是自然水文大循环的支路。因此,社会水循环的水量和水质与自然水文循环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流域间水资源的随意调动与取用,河川水质的肆意污染,都会严重损害自然水文循环的规律,造成水环境退化和水资源短缺。往昔,50年前,100年前甚至更久远,工业和城市不发达,人类用水分散,取水总量少,不足以干扰自然水文循环的过程。于是人们漠视水的珍贵,误认为水与阳光、空气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时至今日在高度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人口膨胀的时代,用水量剧增,污水水质恶劣,人们仍然随意取用,肆意排放,就超出了自然水循环系统所能承受的限度。于是出现了污染、断流、湿地干涸等现象,使水的自然循环陷入了病态,产生了水危机。要解决人类社会水危机,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与水资源、水环境相协调,必须遵守水自然循环的规律。规范人类社会的水事活动,充分体现水的循环与再生属性,实现社会水系统健康循环,才能支持人类社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这就是人类用水的新理念和循环水务的理论基础。吴珊博士和吕教授主编的这部《城市水务工程规划和管理》教材,正是在这种崭新的理念指导下,吸取了给排水工程专业和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经验和成果,完整地论述了城市给排水系统、城市污水再生循环系统、防洪与雨水利用系统规划和管理的原则、方法和主要内容,给出了清晰、明确的水务规划与管理理论和方法。各章之间内在联系紧密,信息丰富。这是一部水务工程、给排水工程本科教育具有新意的好教材。将为培养新一代水务工作者有所贡献。

内容概要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城市水务工程规划与管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介绍城市水务工程的概念与发展,城市水务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我国城市水务管理的具体任务和特点。第二章详细阐述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城市排水工程和再生水利用规划、城市节水规划及防洪与雨洪利用规划的原理、依据、具体步骤以及相互关系,对近年城市河湖水系规划出现的新特点也给予介绍和实例分析。第三章至第八章以城市水务工程的运行管理为重点,分别对供水工程、排水工程、再生水利用工程以及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技术特点,管理要求和手段及实际操作进行论述。第九章为水资源利用规划与管理,主要包括水资源战略、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制度以及水资源的权属管理等内容。第十章为与水务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的分类介绍。 本书是作为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和水务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教材编写的,同时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1 城市水务工程 1.1.1 城市与城市化 1.1.2 城市水务与城市水务工程体系 1.1.3 城市水务行业的市场化发展趋势 1.2 城市水务工程规划 1.2.1 城市规划简述 1.2.2 城市水务工程规划 1.2.3 城市水务专项规划的一般要求 1.3 城市水务管理 1.3.1 我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1.3.2 城市水务管理的目标与思路 1.3.3 城市水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与基本任务 1.3.4 城市水务管理健康发展的保障条件 引申阅读1 思考题1第二章 城市水务工程规划 2.1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2.1.1 用水量和水源规划 2.1.2 水质处理工艺和水厂位置规划 2.1.3 输配水工程规划 2.1.4 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的关系 2.1.5 供水规划案例 2.2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2.2.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原则 2.2.2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内容 2.2.3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统筹规划 2.2.4 城市排水规划案例 2.3 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 2.3.1 国内外城市再生水利用 2.3.2 再生水利用规划制定原则 2.3.3 再生水利用规划制定步骤 2.3.4 再生水利用规划内容 2.3.5 再生水利用规划案例 2.4 城市节水规划 2.4.1 节水的定义 2.4.2 节水目标 2.4.3 节水考核指标 2.4.4 节水规划制定的原则 2.4.5 城市节水策略 2.4.6 城市节水规划案例 2.5 城市防洪与雨洪利用规划 2.5.1 洪水灾害与城市防洪 2.5.2 城市防洪规划 2.5.3 城市防洪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2.5.4 城市雨洪利用规划 2.6 城市水系规划 2.6.1 城市水系的功能 2.6.2 城市水系规划的内容 2.6.3 案例介绍——上海市景观水系规划 2.7 城市河道治理与规划 2.7.1 河道的功能 2.7.2 河道治理 2.7.3 河道治理规划 引申阅读2 思考题2第三章 城市供水工程运行管理 3.1 供水水源的管理 3.1.1 划分水源保护区 3.1.2 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管理 3.1.3 水源的日常管理 3.2 取水构筑物的运行管理 3.2.1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运行管理 3.2.2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运行管理 3.3 净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3.3.1 水质管理 3.3.2 构筑物及设备的运行管理 3.3.3 供水设施的维护 3.3.4安全生产管理 3.3.5水厂调度管理 3.4 管网设施运行技术管理 引申阅读3 思考题3第四章 城市排水工程运行管理 4.1 城市排水设施与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制度 4.2 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4.2.1 城市排水管网的档案管理 4.2.2 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与维护 4.2.3 泵站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4.3 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 4.3.1 污水处理系统中水质、水量的监控 4.3.2 污水提升泵房与集水井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4.3.3 沉砂池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4.3.4 初次沉淀池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4.3.5 曝气池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4.3.6 二次沉淀池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4.3.7 其他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 4.3.8 生物膜处理系统的挂膜与运行控制 4.3.9 加氯消毒系统的运行管理 4.3.10 污泥处理构筑物的维护 4.3.11 附属设备的运行与管理 4.3.12 安全生产 引申阅读4 思考题4第五章 再生水利用工程管理 5.1 概述 5.2 再生水水源工程的水质管理 5.3 再生水处理工程的运行管理 5.3.1 再生水处理工程运行管理的一般要求 5.3.2 再生水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 5.4 再生水输配水管网的管理 5.5 再生水水质管理 5.6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运营监管 5.7 再生水安全管理 引申阅读5 思考题5第六章 城市防洪工程管理 6.1 概述 6.2 城市防洪非工程措施的管理 6.3 城市防洪工程措施的维护管理 6.3.1 一般原则 6.3.2 堤岸工程维护管理 6.3.3 水闸的常见故障及其维护管理 6.3.4 泵站工程及其维护管理 引申阅读6 思考题6第七章 城市雨水利用工程管理 7.1 概述 7.2 城市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管理 7.3 城市雨水利用工程的运行维护与管理 7.3.1 雨水利用工程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的一般要求 7.3.2 雨水渗透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7.3.3 雨水收集(集蓄)利用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 7.4 城市雨水利用工程中的水质控制管理 引申阅读7 思考题7第八章 城市河湖水系管理 8.1 概述 8.2 河道管理与保护 8.3 河湖水系管理与保护 引申阅读8 思考题8第九章 水资源利用规划与管理 9.1 水资源战略 9.1.1 我国城市水资源战略演变历程 9.1.2 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 9.2 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制度 9.2.1 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9.2.2 我国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 9.2.3 新《水法》建立的水资源管理新体制 9.2.4 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健全 9.3 水资源的权属管理 9.3.1 水权及水权制度的提出 9.3.2 水权的特征 9.3.3 水权的性质及构成 9.3.4 水权的经济社会意义 引申阅读9 思考题9第十章 水务工程法规与标准 10.1 概述 10.2 水务工程法规体系 10.2.1 水务工程法规纵向体系 10.2.2 水务工程法规的横向体系 10.3 水务工程相关标准 10.3.1 水务工程标准体系 10.3.2 水务工程主要标准简介 引申阅读10 思考题10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物质。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所谓“逐水而居”就是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总是选择聚集在依山傍水、牧草肥美、生态环境条件较好的沃土生活、繁衍,建立家园。所谓“背井离乡”也显现出“水”在中国人“天人合一”理念中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意义上,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是以“井”为供水来源生活的,水环境等同于家乡,“背井离乡”表现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对乡土的眷恋情节和对水的强烈认同感。水也是人类文明兴起与传承发展的基础。回顾人类的历史,古往今来多少文明的兴衰都与水密切相关,在北半球的两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和古印度这世界四大文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希腊语:两河之间的地方)孕育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又称“两河文明”)。之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教化了整个中世纪的欧洲。尼罗河流域诞生了以金字塔为象征的古埃及文明,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也带来了肥沃的黑色土壤,养育了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埃及,“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语)。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起步,走过一个被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环抱的亚洲半岛,滋润了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辉灿烂的文明,成为一个国度的“圣河”,而这个幸运的国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印度文明就是在印度河、恒河流域的滋养下发源壮大的。而对中国来说,你是否注意到炎黄子孙们的心目中,黄河、长江具有多么崇高的地位?长江、黄河是龙的象征,它们奔腾于崇山峻岭,蜿蜒于平川沃野,它们哺育两岸的儿女——龙的传人,它们滋养了光辉而灿烂的中华文明。


编辑推荐

《城市水务工程规划与管理》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城市水务工程规划与管理 PDF格式下载



书还不错,但是目光不够远。


帮朋友买的 应该是正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