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李跃儿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李跃儿  

页数:

300  

字数:

27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能够真正读懂孩子内心”的李跃儿所著,案例来源于李跃儿教育论坛。她从家长反映最多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吃手、安慰物依恋、安全感缺失、分离痛苦、害怕、撒谎和不良情绪等七个方面的表象入手,贯彻“学习一种方法,必须明白其中道理”的主张,以家长所思所惑所求为主线一气呵成,真情地把孩子的天然气质和人性底蕴昭示于字里行间,可供养育者和教育者举一反三,成为让孩子远离焦虑、健康成长的行家里手。 本书是畅销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姊妹篇,是在解读儿童幸福观之后关注孩子健康人格培养的倾情之作。祝你开卷有益,与孩子在李跃儿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走出焦虑的误区,建构美好的习惯和性格,幸福,快乐!

作者简介

李跃儿,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曾为《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七巧板》、12频道《心理访谈》等节目嘉宾,曾获得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华表奖”和“形象大使”称号,创办“李跃儿巴学园”,开设“李跃儿教育论坛”,著作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等。作品:《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牵手两代——家长课程》《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孩子,你为什么总要吃手 不让吃手会不会对宝宝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一岁零两个月的宝宝爱吃手怎么办 一岁零四个月大的孩子吃手是否该干涉 还没断奶就开始吃手,断奶以后怎么办 真的就等着孩子自己不吃手吗 离两岁没几个月了,吃手的毛病咋就没见好转呢 欣欣快两岁了,怎么依然在吃手 一岁半时停过吃手,到两岁时又吃起来,怎么办 女儿两岁多了,最近才开始吃手,正常吗 奶水一直不够,我该不该让孩子吃手 两岁八个月的孩子抱着安慰物吃手,是什么原因 从小就没管,宝宝现在三岁多了还喜欢吃手,如何是好 为什么三岁的儿子上幼儿园后反而吃手指了 专吃大拇指,总戒不掉,是有别的毛病吗 孩子都快四岁了还在吃手,说明了什么 女儿上幼儿园后戒过吃手,为什么现在四岁了又啃起来 都五岁了,女儿吃手的习惯何时了 读书和讲道理能让孩子不啃手指甲吗 读者互动  1.孩子吃手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  2.该不该让孩子改掉吃手的习惯第二章 用好安慰物 宝宝睡觉时将浴巾塞进他手中,立马安静下来,这正常吗 一岁的宝宝非要含奶头或奶嘴才肯睡觉,要不要强行纠正 宝宝怎么老喜欢摸着衣物的边儿睡觉 小侄子老是恋着过去用的奶布怎么办 宝宝离开我才1个月,回来后为什么非要叼着水瓶或奶瓶才睡觉 为什么宝宝别的东西不乱往嘴里放,却非要嘬自己那个奶嘴 为什么孩子总要捧着我的脸才肯睡觉,怎么办 把地上拖过的依恋物放到口里,要不要纠正 一块绒布也算安慰物吗 哪来的拉毛毛的坏习惯 宝宝两岁多了还要吸着奶瓶睡觉好不好 怎样才能让我的宝宝不再吃安抚奶嘴 儿子两岁多了白天晚上都要摸我的乳房,正常吗 我儿子两岁七个月了,喜欢“奶”字,还爱摸奶,怎么办 看过关于儿童安慰物的书,但还有疑问 孩子要多大才能戒掉安慰物 这是“恋物癖”吗?怎么解决 女儿爱摸妈妈和阿姨的乳房怎么处理 快四岁的孩子了,为什么还喜欢把异物放到嘴里咬 我家宝宝捏了4年毛毛,真的不用管他吗 对四岁女儿的依恋物该不该刻意戒掉 读者互动  1.为什么我们家儿子一到睡觉就要摸胳膊  2.恋物是孩子的安全感需要吗  3.为什么我女儿在困的时候用手指头捏头发  4.宝宝越来越依恋奶瓶正常吗第三章 正确把握孩子的安全感 宝宝病愈后明显爱哭,是不是安全感严重不足 宝宝没安全感会不会是保姆的原因 经常出差,如何保持孩子的安全感 只分别4个月就认生了,是缺乏安全感吗 孩子很顺从,是缺乏安全感吗 远疏近亲是没有安全感吗 宝宝一点都不黏我,好不好 周末陪他两天,周一就黏我,这是安全感的问题吗 病愈后超级黏妈妈,是安全感不足还是恋母期的到来呢 害怕塑料模特,是胆小还是缺乏安全感 这么容易就跟人,是安全感出问题吗 两岁多的女儿非常害怕小朋友,怎么办 从没离邢立妈妈的孩子,现在送走会不会造成安全感问题 孩子睡噩梦,是否跟安全感有关 孩子刚上幼儿园,总要拽住老师的手不放,怎么办 老怕玩具被抢,是安全感不够吗 学了安全感的知识,还有许多问题要请教 女儿四岁半了还不适应环境的变化,是缺乏安全感吗 四岁半的男孩子处处小心,是不是安全感不足啊 快五岁的孩子越来越任性,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怎样重塑孩子的安全感 八岁的孩子这样的表现,是安全感很强吗 什么是“不当唤醒” 读者互动  1.怕生是没有安全感还是很有安全感  2.一岁零两个月了,突然开始黏妈妈,是敏感期还是缺乏安全感  3.孩子走丢后如何弥补和重建安全感第四章 让分离不再痛苦 睡觉时也会有分离焦虑吗 女儿出现分离焦虑与我假期整天陪着她有关吗 快一岁的宝宝没有一点儿分离焦虑,不正常吧 一岁的宝宝为什么总离不开爸爸 孩子的分离焦虑有所好转,但对几个具体做法心存疑虑 如何正确对待分离焦虑中的孩子 怎样解决一岁十个月的儿子初上幼儿园的分离焦虑 孩子情绪反复,是安全感问题还是分离焦虑 为什么孩子会突然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 为什么他没有表现出分离焦虑 如何让儿子与一直带他的奶奶分离 妈妈上班他就大哭,怎么办 怎样把分离伤害降到最小 儿子两岁多了为什么还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 女儿突然只黏爸爸,我该不该感到失落 两岁半的宝贝上幼儿园,有着典型的分离焦虑症,我还可以做什么 分离焦虑,除了倾听,我还需如何做 是分离焦虑吗?怎么越大反而越严重了呢 刚分离没几天,儿子就不睬我了,要不要接回来 单亲家庭怎样做好依赖分离 读者互动  1.是分离焦虑吗,我快撑不住了  2.一岁多的小姑娘,从没有出现过分离焦虑,正常吗  3.一岁到一岁半的孩子一定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症吗第五章 当孩子害怕、恐惧的时候 请教关于婴儿恐惧的问题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 孩子再次打针,怎么让他克服前次留下的心理恐惧 孩子害怕到封闭的环境中去,怎么办 孩子害怕洗澡怎么办 孩子害怕某些东西时该怎么引导 我的儿子为什么不喜欢在小区玩 孩子害怕生人怎么办 孩子被小朋友打过吼过为什么胆子小了 如何对待儿子的“怕鬼” 两岁男孩还害怕东西摔坏,怪不怪 女儿害怕影子,会不会很痛苦 不到三岁的孩子怎么会这么掩饰自己的感受 该不该把孩子害怕的标志弄掉 真不知道该怎么开导惧怕放鞭炮的闺女 当孩子哭着说害怕去幼儿园时怎么办 怎么办?孩子害怕在幼儿园上厕所 如何消除萱萱对外教的恐惧 老师来家访,孩子竞害怕,是怎么回事 害怕竞争又在乎竞争的孩子怎么教 五岁的男孩害怕死亡,正常吗 谁能帮助我解除孩子对奥特曼的恐惧 儿子害怕鬼,老是担心小偷,是不是没有安全感 六岁多的孩子为什么还害怕上学,一进教室就哭 很开朗的孩子为什么老怕别人嘲笑 读者互动  1.孩子害怕比试,怎么办  2.儿子极端恐惧医院,怎么办  3.如何面对小孩的恐惧心理第六章 如何应对孩子撒谎 一岁六个月的宝宝怎么会撒谎啦 宝宝为什么老用“拉臭臭”骗我开灯 为什么宝宝总用“要吃奶”来捉弄我 孩子喜欢装哭是不是受我的影响 这样的撒谎该不该严肃对待 能做到一直不对孩子说谎吗 为了看碟而撒谎,我该如何引导 老不承认自己做错事,是撒谎吗 三岁半的孩子为什么竟敢当面不认错 女儿偷着从幼儿园往回拿东西,还撒谎,该咋办 不到四岁的孩子经常撒谎,该如何引导 五岁的孩子会投机取巧了,该不该管 五岁多的儿子已经不断说谎了,我该怎么办 六岁的儿子总爱耍滑头,是有信任危机了吗 给六岁的女儿讲《小狗钱钱》,为什么会适得其反 读者互动  1.怎样看待孩子狡辩和抵赖  2.女儿快上小学了还为不洗脸而撒谎,如何是好  3.孩子撒谎竞天衣无缝,怎么办  4.孩子总说要尿尿,到厕所又不尿了,是撒谎吗第七章 帮助孩子缓解不良情绪 一岁零四个月的宝宝脾气怎么越来越大 快一岁半的宝宝的任性、坏脾气,需要教育吗 我和老公脾气都不好,是造戍我女儿的脾气也不好的原因吗 为什么两岁的儿子什么新更我帮,见了我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我家遥遥的问题我该怎么办呀?我真的想哭 怎样对待敏感型的孩子 三岁的小孩会自我否定吗 三岁的女儿在幼儿园生病了也不吭声,是祸还是福 孩子为什么突然判若两人 儿子经常满面愁容怎么办 三岁半的女娃就贪小便宜怎么办 为什么四岁的女儿有外人在的时候会“变脸” 女儿老爱扮做小狗,是“倒退”的现象吗 孩子一点批评都承受不了,咋办 对五岁孩子“欺小”的行为怎样引导 用较劲的办法训育儿子,对路吗 我该如何安慰受伤害的儿子 抽动症是压力过大引起的吗,怎样“减压” 如何化解五岁孩子的消极情绪 如何面对畏惧困难的孩子 用“逼迫”来维持学习的动力可行吗 孩子精力不集中,能上学吗 为什么从台湾回来后,六岁的儿子老要“自杀” 八岁的孩子还无端地来情绪,怎么办 九岁的孩子一会儿胆小,一会儿又暴跳如雷,怎么办 读者互动   1.八个月的宝宝脾气怎么这么大啊  2.我儿子的臭脾气该怎么管  3.三岁多的孩子老与你对着干怎么办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孩子,你为什么总要吃手不让吃手会不会对宝宝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我儿子现已四个半月大,早在两个多月时就已经开始吃手指了。我看书上说,6个月前吃手指,应让其尽情吃,6个月以后反而不会再吃,所以我们目前并不阻止他吃。我认识的一个妈妈,女儿一吃手指就打一下,现在已经不吃了,但不知道会不会对宝宝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呢?答孩子的生长发展从用口来感知事物开始,吃手是这一过程的前奏。四个月的孩子正在练习将手伸到嘴里并将手留在那里,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在出生后最初的几个月,孩子的手和腿完全不受大脑的控制,随便地踢蹬,而吃手是第一个被大脑控制的有目的的行为。案例中那个孩子一吃手就打孩子的妈妈,等于亲手用镰刀割断了孩子发展的幼苗,这就像把山上的树木砍掉一样,是对自然的破坏。四个月的孩子已经能够抓住物品送到嘴去啃,在这个时期,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重量、不同大小的可供孩子用手抓握的物品,在孩子吃饱奶后还没睡着时,将孩子熟识的某个物品塞到孩子手里,供孩子用嘴巴去探索。等孩子再大一点,就可以用一个托盘多放一些物品供孩子自由选择,过一段时间则更换其中一些物品供孩子继续自由选择,使孩子有新鲜感……这就是成人对孩子发展的帮助。案例中的妈妈要抓紧时间学习孩子成长的规律,了解孩子每一阶段成长的状态,然后才能够养好孩子。一岁零两个月的宝宝爱吃手怎么办我家宝宝一岁零两个月了,最近特别爱吃手,主要是白天无聊时吃,睡前吃,半夜和早上醒来吃。目前我想出的办法就是尽量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有事情可做就不吃手。但是睡前和半夜吃手的问题比较头痛,因为实在想不出什么可以替代作为睡前仪式,他好像是用这种办法自我安抚然后入睡。我有时给他用安抚奶嘴,但是据说用多了不好。请问各位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呢?答孩子在睡着的时候吃手和睡觉前吃手都不会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不想让孩子吃手,给孩子安抚奶嘴是一个好办法。如果成人担心哪类事情做多了对孩子不利的话,那么对于人类来说,任何事情做过了头对人类都是不利的。好在人类天生有内在的平衡机制,吃饱了就一定不会再吃,累了就不会再工作,心情不愉快就一定不会去娱乐。儿童是人类最自然的时期,他们所表现出的自然状态就是人类生命的本质,他们还没有成长起对应、隐藏、压抑这些自然需求的多种方式,所以儿童做的事情大致都是生命本能的需求,因此成人也就不必担心他们做什么事情做过了头了。就说吃奶嘴,如果吃过了头,而且还在继续增加,这只能说明儿童生命的本质被破坏了,使这一行为成为孩子心理的病态需求,而不是生命的自然需求。这样孩子真的容易因为做一件事情做过了头而受到伤害。例如一个孩子吃饭,本来他的机体有这样的功能——告诉他吃多少就可以不吃了,可是在他自然地感到吃饱了不想再吃了之后,成人却总是不相信他们(这就像不相信自然),还硬要逼着孩子再吃一点,结果就会导致孩子的自然生命感觉被破坏,剩下的只有心理上对于别人要求他吃饭的反感,于是孩子就开始拒绝吃饭,饭也吃得越来越少,最终造成的结果与没有食物吃的儿童一样——营养不良。所以家长不必担心孩子吃安抚奶嘴吃过了头。只要成人不对孩子的自然状态造成破坏,不使吃奶嘴成为孩子生活中最大的需求,孩子就不会被吃出问题来,否则孩子的生命状态原本是需要吃的,不让孩子吃安抚奶嘴那让孩子吃什么呢?那孩子就只有吃自己的手指头了。一岁零四个月大的孩子吃手是否该干涉我儿子一岁零四个月了,还是经常吃手。今天我带他去小区幼儿游乐场玩,别的孩子都在玩滑梯什么的,我儿子站在那里只管吃手。我看着觉得有点烦,就把他的手拿出来,反复拿了几次,儿子大哭。我现在很苦恼,到底这么大的孩子吃手应不应该干涉或者说引导呢?是不是我儿子这个敏感期比较长,我应该顺其自然等他自动放弃吃手?如果应该引导,采取什么办法比较好呢?我现在采取的办法就是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玩具,或者给他磨牙棒、安抚奶嘴、磨牙饼干等替代物。但有时不管用。答案例中的家长为孩子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环境中吃手的行为感觉到厌烦,其实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家长为什么会厌烦,而不是孩子为什么会吃手。如果这个孩子从一出生就在这个游乐场活动,只要能来一定要来,这期间成人带着孩子把这里所有的游乐器械都玩熟了,对孩子进行过一个自然训练过程,使孩子对这里的所有器械都有经验,孩子就不会感到紧张,不紧张就不会由于紧张而吃手指头。如果孩子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来游乐场的机会又没有其他孩子那么多,那么孩子站在那里吃手指头就是最智慧的行为了。另外,家长觉得孩子站在那只是吃手指头,也许孩子是在一边吃着手指头一边观察别人的行为呢?这也是小年龄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像学习语言一样,他们在没出生前就在听成人说话,出生后一直听到10个月他们依然不会练习自己说话,一直要等到一岁到一岁半左右才开始练习说话。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孩子张口说话之前的那些听是没有用的。一个懂得孩子的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发呆的权利,因为我们不知道在孩子的小脑袋里正在发生着什么,发呆的时间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所以我们不能干涉孩子发呆。案例中的妈妈一定要相信自己生的孩子是一个人,只要是人他的童年一定是吸收的,只要成人不干涉孩子,孩子就会用发呆、试探、冲上去行动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进入新的环境并降服新环境,同时自己也被环境所塑造。案例中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不尊重孩子的。其实一岁零四个月的孩子吃手是非常正常的,根本不必多虑。成人只要懂得给孩子榜样,懂得人是应该被训练的动物,懂得怎样去训练孩子,就不会凭空要求孩子出现特殊的能力,也不会因为自己孩子没有别人孩子所具有的能力而对自己的孩子感到不满。另外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这个一岁零四个月的孩子在这个游乐场里感觉到恐惧和紧张,他应该是要求成人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没有要求成人抱他,而只是用吃手来缓解紧张,说明孩子对依抚对象不够信任,就是说孩子依恋的模式不够明晰。这种情况通常是家长对孩子的反应不敏感,或者对孩子有不良情绪造成的,这会使孩子在紧张和恐惧时自己寻求自我安慰,而不去寻求依恋对象。还没断奶就开始吃手,断奶以后怎么办然然生于剖腹产,现在一岁零五个月了。每天看到她把脏兮兮的小手塞进嘴巴里,我就很着急,忍不住把小手拉出来。要说是口腔敏感期,然然现在还没有彻底断掉母乳,每天夜里和早晨还会吃一会儿,只要吃几分钟就会开开心心地穿衣洗脸,要不,就会哭。现在还在忧虑,该如何给她断呢?奶还没断就开始吃手,等断掉以后呢???担心呀!答成人可以给孩子一些物品:如磨牙饼干、橡胶奶嘴等又有味道又舒服的东西让孩子拿着去啃。从孩子三个月大起,成人就要把一些适合于啃的物品塞到孩子手里,这样孩子逐渐地就会忘记了啃手吃手。案例中的家长可以试着给孩子橡胶奶嘴去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孩子在早晨醒来后和睡觉前吃吃手指头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利,只要孩子吃手的时间不增多,就没有什么问题。成人不必紧张地制止孩子,或一看到孩子吃手就焦虑,多做孩子的引领工作,孩子就会发展得很好。真的就等着孩子自己不吃手吗我女儿现在一岁半了,从6个多月起就吃左手大拇指。之前也在网上问过,说是可给她足够的关爱,有一天她就不吃了。我就在等这一天的到来。好像小巫也曾说过,一岁半前吃手是口的敏感期的表现,如果过了一岁半还吃手,就是焦虑。我觉得我也给了女儿足够的关爱,也没发现她有什么焦虑,所以我想,她现在吃手是不是已经养成了习惯,无意识的就把手放到嘴里了?因为女儿营养不良,体重增长缓慢,上周六带她去儿童医院看了中医。医生说一定要想办法让她戒掉吃手的毛病,你看她这样,不知吃了多少虫子进去了。我觉得医生说的是有道理的。我不可能随时保证她的手是干净的。所以我真的很想很想让她戒掉吃手,尽管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帮她把手洗干净就可以了。好像是在论坛里,还是在书上,看到过大李(家长、老师对李跃儿的称呼)对于吃手的建议,我记不清原话,大意是每天晚上和她亲子共读,把她抱着坐在自己腿上,这样坚持两三个月之后,再对她说不要再吃手了……好像是这样。之前有很多妈妈发帖问吃手的问题,不知现在都解决了吗?真的就等着她自己不吃的那一天到来吗?还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吃手对脾胃有影响吗?就像吐口水一样,我想对脾胃是不好的吧?!答成人能够给予孩子关爱的形式有很多,如不停地把孩子揽在怀里抱着,任何时候都跟孩子在一起,孩子有求必应是一种;还有就是想尽方法地给孩子引领工作,找到孩子独立工作的机会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使孩子为这些能力而自豪愉悦,使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使用自己的能力——这个过程叫做儿童的自我建构过程。儿童的自我建构过程是一个努力而繁忙的过程,如果家长懂得怎样帮助孩子进行这样的建构,能够敏感尽心地去帮助孩子,孩子不停吃手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案例中的孩子才一岁多,妈妈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关爱方式,试着用帮助孩子建构的方式来关爱孩子,不要去注意孩子吃手,也不要把吃手当成坏毛病,不要孩子一吃手,妈妈心里就紧紧地不舒服。实际上,妈妈没有说出来,也没有表现出来的内心感觉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的,这会使孩子不再感觉到舒适和放松。孩子不能明白自己的内心空乏,也不会因此要求妈妈和自己一起去工作和探索,只能靠自己在那里吃手指头解决工作需要,这种情况说明妈妈给孩子提供的环境不能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孩子正在用吃手指头来弥补这一缺失。如果一岁多的孩子在1天里多次地把手放到嘴里去吃而不是去工作去探索,这种情况大都是家长给孩子营造的发展环境不够造成的。所以家长要反思自己为孩子做的够不够,不要只看孩子做了什么家长不喜欢的事。如果家长真能努力地帮助孩子很好地发展,孩子有一天会不吃手的,家长应该坚定而有信心地等待。离两岁没几个月了,吃手的毛病咋就没见好转呢果果母乳喂养到一岁八个月,吃手却是从几个月就开始的,我也是读到书上说不应该制止,所以从来没有管过她,但我想我还是流露出我的焦虑了,也许小孩敏感的心灵也能感受到大人对吃手的态度,反正是我行我素,一到睡觉不吃手是不可能的,睡着了还使劲嘬,很难拔出来。我也抱着一线美好的希望,两岁也许就真的不吃手了。可是眼见着离两岁没几个月了,咋就没见好转的迹象呢,着急。答前面已经说过,如果在孩子婴儿期吃手时没有及时给予其他物品的引领,孩子可能就只知道吃手,断奶后如果父母没有注意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吃手也在所难免。其实孩子吃手不会给他自己或别人带来什么伤害,就让孩子吃好了。孩子只要精神能够获得满足就行了。做父母的如果很会爱孩子,孩子就会自行建构,由此而发展得很好。身心满足的孩子一般不会吃很长时间的手,所以不要太着急,孩子五岁之前睡觉吃手都是正常的。欣欣快两岁了,怎么依然在吃手我家儿子欣欣快两岁了,可是依然常常吃手。仔细观察下来是在以下场合时间吃手最多:睡觉前和醒来以后;向我们撒娇,或者躺下来睡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或者太无聊的时候(很少)。我们看到他吃手就把他的手拔出来,但是一眨眼又放进去了。有时候他爸爸也威胁他,或者轻轻扇个嘴巴,但是收效甚微。是我没用,阻止不了他爸爸。只要他一看到,就是一句棒喝:“不许吃手!”我知道这是强化,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他爸爸说:“你说不要说,忍了两年不说,结果还是吃手!”现在欣欣的大拇指有块白白的茧子。很焦虑,这么大的孩子还吃手,两颗上门牙都微微有点外凸了。大家能不能出出主意啊?答案例中的妈妈可以跟老公好好沟通一下,如果他能把制止孩子吃手的力气用来陪孩子玩儿,可能孩子早就不吃手了。这位父亲的行为恰恰强化了孩子的吃手。碰到这种情况,做母亲的一方如果懂得父亲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就要奋起保护孩子。有些做家长的从来没养过孩子,却认为自己的做法一定是对的,他们以为他们所选择的方式是经过他们认真思考过的,实际上,他们所认为的思考后的决定大多是沿袭了他们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因为他们见到的和吸收到的养育孩子的方式,就是他们父母养育他们的方式。他们长大了,却不知道他们从0岁开始就在吸收自己父母的行为,等他们做了父母以后,他们自然表现出的行为让他们误以为是思考过的。人类只能模仿那些自己见过的行为,即便是没有意识到这是模仿,也会模仿,尤其对于自己的父母。所以清醒的一方可以帮助不清醒的一方分析,阻止爸爸这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的行为。一岁半时停过吃手,到两岁时又吃起来,怎么办宝宝从小爱吃手,快到一岁半的时候停止吃了。书上说一岁半后还吃手,或者突然吃手,就是心存焦虑。谁料从上个月开始,果然是一岁半的时候,宝宝突然又恋上了吃手。没事的时候吃,散步的时候吃,玩着玩着也会吃起来,好像是一想起他还有两个小手呢就赶紧放嘴里吃。分析来分析去,我找不到他焦虑的源头,于是我自己焦虑。回想起来,从小到大我们是任由他吃的,基本不说他。至于吮吸需求,他还没断奶呢,应该满足得差不多啊。我倒是跟他一直说两岁断奶的,难道他知道他马上两岁要断奶了自己焦虑起来?宝宝没这么有时间概念吧?答据专家研究:孩子还没出生就已经在吃手了,所以孩子从一出生起就吃手,正说明吃手是先天行为。事实是孩子出生后第一个工作就是吃手,因为它简单易行不需要别人配合,所以被孩子使用得较广泛。吃手使孩子在妈妈不在身边时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在认知上获得将手指和奶头比较的机会;在技能上获得将手伸向嘴和把手有目的地留在嘴里的模式。这些内容都为下一步口的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像口的工作时期会随着手的工作时期的到来结束一样,如果孩子很正常地发展,吃手的行为模式也会被新发展出来的其他模式所代替。但通常出现的问题是:成人对孩子某一个发展中的行为过于关注,孩子的这个行为就会被强化。比如成人很希望孩子少吃点饭,于是在孩子吃饭时告诉孩子少吃点,孩子就会注意自己是吃少了还是吃多了,于是就失去了感受饥饱的自然机能。又比如成人希望孩子投入工作,就给孩子准备许多工作材料并让孩子注意这些材料,孩子就会不停地工作。

后记

这本书中的所有问题,都来自于“李跃儿教育论坛”。这个论坛已经开了五年,李跃儿巴学园也有了四年的经历。无论是论坛上的广大家长,还是巴学园内部的家长,都有着那么多相同的困惑。起初,我会抽时间到网上去回复家长们的问题,会组织巴学园的家长沙龙,回答家长们的种种不解。慢慢地,加入这个队伍的家长越来越多,以我一人之力,完全答复不过来了。于是就有老家长和一批资深的网友出来帮助我完成这个工作,在论坛中开辟了新网友驿站和解答疑难的专栏,并设了版主,成立了核心小组。所有的网友家长们都很热心,很认真,很负责,每一个提问,都不会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但是大家发现,一年年、一批批的新家长们提出的问题有很大的重复性。老家长、老网友刚刚摆脱了困惑、焦虑,新网友、新家长仍然在为同样的问题困惑、焦虑。这些相似的问题要一次次一遍遍去回复,工作量很大,而我们的版主,热心的网友,积累了一些经验的老家长们,哪一个都是在工作之余,义务地为大家服务的。这促使我产生了写一本书来专门回答这些问题的想法。今年正好有出版社来联系我,谈了几家,我都一直拿不定主意。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小谢来找我时,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来就给我讲了他们的整体规划,不为出一本书,而是为了宣传李跃儿的教育,要做一个李跃儿教育感悟的系列,其中就包括了想出一本答疑式的实用型图书,能较集中地回答广大家长对孩子的种种行为的困惑和烦恼。在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后,我有了写这本书的信心。《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这本书开始运作。在李跃儿巴学园的逍儿妈妈和阿秋妈妈两位妈妈的协助下,我们从“李跃儿教育论坛”收集了大量的问题,有十几类之多。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放在书里,经过编辑小谢与梁老师的反复斟酌,我们选出了这本书的七个主题。这些问题多是孩子行为上的,而这些行为大都反映了儿童的心理,反映了儿童发展的自然现象。书中的案例,看上去只是某一个问题,实际上在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孩子已经受到了许多伤害。他们要承受许多压力和不愉快的经历,到了最后,他们习惯了这些问题和伤害,他们的人格就有了缺陷,成为带有缺陷的人格。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个人的性格中存在较多缺陷,那么无论他多么有钱,社会地位多么高,都不会很稳定,都不会很幸福,这些缺陷早晚会成为他们发展中的障碍。当这些障碍开始影响他们的事业和生活的时候,他们的爸爸妈妈很难再帮助他们去掉这个障碍。回顾孩子的童年,只不过由于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行为的误解,只不过由于在他们出现困难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不知道怎样去帮助他们,才给他们造成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到最后却使他们一辈子的生活都不会很享受,很幸福。这对于父母加上一个孩子三个人的一生来说都是遗憾的——孩子的父母如此辛苦养大这么一个孩子,孩子却不幸福,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相信没有一个父母希望养育孩子的结果是这样的,因为天下的父母都是无限热爱孩子的人。其实教育就是一些琐碎的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琐碎的问题都处理好了,孩子就会成长得很好。本书就是从一些最细节的部分来向家长解读孩子,使家长们能够举一反三地理解自己的孩子,并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子。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因此在本书每一章的最后,都留了几个给读者思考的问题,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去思考和练习。这样才不至于死搬硬套书中的例子,还可以帮助身边的其他家长。为了使大家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出问题,从而避免再出现那些令孩子痛苦的经历,我们采用了非常直接的解答方式,对事例中孩子的名字也做了更换,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这样我们先去掉被批评后心中产生的不快,才能一心一意地去帮助孩子。我相信这也是大家共同的心愿。最后,我要感谢在“李跃儿教育论坛”上提供了问题的网友朋友,感谢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为我们出版这本书,感谢帮助李跃儿巴学园的两位妈妈,感谢巴学园所有老师和孩子们给我提供的经验和帮助。我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帮助更多的家长,让大人和孩子都受益。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儿童心理问题的背后,往往是养育者心理学知识的缺失。这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拖了后腿,也成了父母焦虑、不知所措的根源。令人欣喜和钦佩的是,李跃儿在《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这本书里,以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通俗易懂的诠释系统地解答了这些疑惑,给出了方法,大家不妨读一读,学一学。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 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   ——摘自《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编辑推荐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是畅销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姊妹篇,是在解读儿童幸福观之后关注孩子健康人格培养的倾情之作。祝你开卷有益,与孩子在李跃儿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走出焦虑的误区,建构美好的习惯和性格,幸福,快乐!不懂得孩子,就带不好孩子!著名央视特约编导张同道教授作序,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推荐。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论坛“华表奖”获得者及形象大使,在中央电视台《七巧板》《心理访谈》等节目中担任嘉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PDF格式下载



非常合胃口,这本书从李跃儿论坛上精选了家长最关注的七大类问题,每类中又挑出最具代表性的帖子,按照年龄段从小到大,分别由李跃儿给出解答和处理方法。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当真是精华中的精华,不必在论坛浩瀚的帖子中自己去找和总结了。希望他们能继续出些这样的书。精选的七大题目:吃手,安慰物,安全感,分离焦虑,害怕和恐惧,撒谎,缓解不良情绪。怎么样,都是超级热门的吧。回答的质量也是相当的高。可以说,把问题说得很透彻,并且直言直语,不像小巫先前几本书还有点委婉。这一委婉,虽然锋芒少了,但是力度也小了。书中还点出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是家长自身的问题,不容忽视。如果家长不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不先做出改变,孩子很难有改善。不过关于这方面本书仍是点到为止。另一方面,虽然都是分析的孩子,但是从中也可以一窥我们成人自己的某些行为动机,这些行为在成人中也是常见的(吃手和安慰物类似于某种东西成瘾)。举一反三自省一下,也许你会对自己也有新的认识。所以,即使还没有孩子,只要是打算要孩子,只要愿意了解自己,这本书都值得拿出时间来看看。


接触李网,知道李跃儿不过是最近半年的事。但是,从在李网上看李跃儿的第一本书时,我就迷上了李网,深深的被李跃儿的育儿观所吸引,从此不可自拔。我书橱里的育儿类书籍着实不少,能打动我的,却非李跃儿莫属。同我看过的另外两本李跃儿的书《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样,这本书看过后同样让我感动。让我恨不得飞到北京,飞到巴学园,亲自去感受李跃儿是怎么教育孩子,怎么爱孩子的。如果我生活中北京,我是一定会把儿子送到巴学园的!!!我想,李跃儿的学生是最幸福的!还是要推荐所有的父母都要读李跃儿的书,相信你们会像我一样,受益匪浅!!


在看了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后,我发现了这本书,里面有关于孩子吃手问题的说法,我家宝宝也有这个问题。以前看了《爱和自由》和小巫的几本书,也很好,但确实没有讲到孩子的这些常见问题。
这本书真是很好~看了后,明白了孩子的成长必然规律,原来很多问题都是正常的,而我们不应该只看到问题,去从表面处理这些问题,而是应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方法,更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一颗真正的爱心来对待孩子~
回想起以前自己年轻时对待亲戚家的小孩“说谎”的作法,我充当了“警察”的角色,真是太不应该啦~悔之晚矣。
孩子的成长,真是一门学问!再次感谢我的孩子,让我也成长啦~~


  实操性很强的幼儿教育参考书。

  很认同作者所说的孩子的问题其实反映的都是父母的问题。

  生活在真正幸福家庭里的孩子才能拥有健康快乐充实的童年。

  但孩子和成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成人主导了孩子生活的环境,而孩子又不具备用语言表达自己需求的能力,如果父母不能充分的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的原因,总是用世俗“有色眼镜”来理解孩子的行为,就产生了隔阂。长此以往形成了代沟。

  宝贝在身体里的时候,我感受我们用脐带相互连结,相互表达。
  宝贝在吃奶的时候,我感受宝贝用小嘴通过吮吸与我相互连结,相互表达。
  当宝贝断奶以后,慢慢的,我只能依赖爱来寻找到我们的连结。
  但世俗的我还是常常误解了宝贝。。。
 
  这本书让我能更加了解幼儿在一些实际情景中的行为与心理的变化,让我能更从容地处理和宝贝相处的细节,而减少经历伤害-反思-懊悔-补救的过程。

  建议常备这本书,如遇类似问题翻看查阅即可,在宝贝有了成长的小烦恼时特别管用。

另,个人觉得光盘里的三个案例很经典。:)


看过李跃儿其他的书,阳光的笑容很有亲和力。在网上到这本书有针对孩子吃手问题的讨论就买了下来。看了之后感觉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做得有些过分。昨天晚上不让孩子吃手,孩子扭过脸去仍然吃的时候,我走出了房间,但孩子马上哭着说:妈妈,不要离开!我不吃手了!我马上回来躺在身边,并告诉吃手不卫生。实际上关于吃手不卫生的话我已经说过多遍了,孩子答应得很好,就这样睡着了。孩子睡着之后我起来看书,看过李跃儿的评论后才感觉自己这样做不好,无形中对孩子造成一种恐惧,但原来就没有想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孩子心中有恐惧,这是让家长们恐惧的事情。有时候不是自己接受不了科学的教育理念,而是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些行为会成为教育中的问题。建议有心以阳光、自由的理念教育孩子的父母看看李跃儿的书籍。


我是一个一岁三个月的男孩子的妈妈。从我儿子出生起那天我就在不断学习,有关育儿的好的书报杂志我都买来看,我认真的执行,除了希望能够科学地教育孩子,我更希望的是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和盲点而耽误了孩子。我自己本科的时候学的就是教育,研究生学的是和二语习得有关,所以在教育理论方面还是有些底子的。之前我买过很多早教专家的书,都是很有名的了。当时看了都觉得很佩服,觉得那些早教专家(同时也是些成功妈妈)真是太有想法和创意了。我就天天在那儿思考我又可以怎么发挥我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来教育我的孩子呢。我应该怎样给他创造条件,怎么样更好地对他进行技能培训呢?的确我儿子是个相当聪明的孩子,在智力测评中的成绩相当优秀。但很多时候我自己也在不断地拷问我自己,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呢,我每天给自己安排好训练的计划,然后下班好就按计划好好的教他。但是我总是隐隐觉得这样不妥,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自从我看了李跃儿的两本书,我的想法变了。我觉得她的做法更质朴更贴近日常生活。我们为人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不光是人格上的尊重,而且同时要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在他们的每个敏感期好好地给予充分的支持,让他们充分体验,使他们最终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除此以外,教的最关键不是怎么特意的去创作机会,而是敏感的抓住每个机会,好好的去引导。有了这个根本思想,我觉得我心头的包袱卸下了,一下子觉得豁然开朗。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原来,我一般是按照早教班的指导和0-3岁生长发育监督卡来制定计划。而我现在更加侧重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或者有必要就抛开计划,高高兴兴地和孩子一起玩,一起体验。我觉得这样,我儿子的情绪更好,学东西也更快,每天高高行行的,这才是我最愿意见到的。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值得孩子的家长一读。这是我继阅读了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后第二本李老师的书。受益匪浅。


忍不住半夜爬起来看的好书。看了之后就发现孩子的问题大都可以在养育者身上找到根源。面对孩子的缺点,请我们家长好好思考一下到底是谁导致的呢?决定推荐身边的朋友都来看看这本好书。真希望中国的父母们人手一本,为中国孩子们的一生打下幸福的基础!李跃儿论坛是我IE的首页,自从发现了这个论坛,就找到了精神家园。在这个论坛里得到了丰富的心灵寄养——无论是关于育儿还是大人自身的心灵成长。几乎每个来论坛的人都被这里的家长们互帮互助、追求自身成长的氛围深深吸引。也推荐大家来看看吧:www.liyueer.com。


李跃儿的书非常经典非常好用,尤其这本以翔实的例子说明了孩子的种种行为,会给现在中国的许多父母家长以极大的震撼。原来,孩子的这些大人无法理解的行为举动是代表了孩子的内在需要!我家宝宝送幼儿园之后产生了安全感缺失,现在看了书我就理解了他那么粘着我的行为,我会用我的爱去回应他。


李跃儿老师的书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就是因为接触到了李跃儿老师和她的论坛,才开始改变我对养育孩子的错误观念。虽然我现在仍有很多误解孩子的地方,但是总算是在进步着,希望能有更多的妈妈们也来改变观念,完全的理解孩子,给孩子爱与自由


我的宝宝现在十个月大,书上所写的内容在今后的几年里我可能会一一遇到,书中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孩子行为的原因和应对的方法。看了书之后让我感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原来孩子多的时候家长顾不过来管孩子,孩子容易出问题,现在是太注意孩子了,也容易出问题。过犹不及。总之,是本好书。值得购买,我又定了李跃儿的其他两本书。希望我的孩子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成长。


有了孩子,就一直为孩子的教育忙个不停.那天在论坛上看到有推荐这本书,就买来看了.有孩子行为大百科的感觉,查找起来倒是很方便,也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实实在在,无论是吃手\安慰物还是不良情绪,里面描述的情景都非常地接近我们的生活,专家解释也比较到位,谢谢.我很喜欢,但愿每位父母都能看看.


李跃儿作为专家的角度来解释儿童的各种行为,很有道理。要全面了解孩子的行为才能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学习啦。


除了把孩子养大,教育更是关键。我不求我的孩子一定要有多少知识,但我希望他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个更重要。开始了解蒙氏教育,觉得当父母真的不容易啊!也找到了一些自己性格缺陷的原因,首先要修炼自己,然后才能平静从容地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绪。

摘抄一些:

P238
比如一对成人,为了有一个宝宝让自己幸福,想象着孩子的可爱和好玩,孩子长大了怎样对自己好,就生了一个宝宝,这大多不是在想着怎样爱宝宝,而是在爱自己;再如另一对成人,想着自己要当父母,生了一个宝宝,有了宝宝,自己要尽父母的一切责任,为了担起这份责任,自己就要获得成长,这叫爱宝宝。前者会经不得宝宝的行为超出自己的想象,对宝宝一些自我的,成人却不喜欢的行为无法接纳;他们会因为担心孩子病了,伤了,自己心疼,怕是孩子麻烦而不让孩子自己做事,自作主张替孩子承担一切,不给孩子发展的自由,这种父母的行为叫做溺爱。而后者比较容易接纳孩子的属于他个人的特点和发展的行为,为孩子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给孩子成长的自由,这种父母的行为叫做无限的爱。

P260
每一个人从决定要孩子的那一刻起,就要做好当父母的准备,做父母意味着为孩子付出所有应该付出的,无条件地爱孩子,不只因为孩子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才爱孩子,也不只因为孩子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才爱孩子,而应该什么都不为地爱孩子。

P263
如果无法改变老人,为了孩子的一生,一定要请老人暂时离开。否则老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会拼命抵制,变本加厉地扩大错误;而父母与老人的冲突也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P264
孩子并没有给家长丢脸,而是家长给孩子丢了脸,因为是家长把孩子养育成了这样。


看了一本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写的很好,看了这本的介绍,相信也会很有帮助,期待好的效果


这本书的主编李跃儿真的很了解孩子的行为,她总是用一些温和的方法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行为,解答家长的疑难问题,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现在的行为是好还是不好,教给家长一些简单的方法,看了这本书和光碟真的令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孩子的行为应该如何处理的方法。


我以前买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又买了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因为刚看了一部分没全看完,但感觉内容很好,对初次为人父母的同志来说有指导性意义,多读书跟孩子一起成长我认为是每个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全部源于李跃儿教育论坛里妈妈们的问题,列举了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非常有指导意义,很实用。


之前买过不少育儿书,但是因为近两年忙,顾不上看,这次买了李跃儿的三本书,感触是看得太晚了,孩子都5岁半了,要是两年开始看该多好啊。爱孩子的父母,真的应该好好看看这三本书,看看怎么样才能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没有读这本书之前,对孩子的很多行为并不理解,有时甚至认为孩子是无礼取闹,情急之下就会动手打孩子。看完这本书,反思自己的粗暴行为,觉得孩子白白挨了很多打。好在及时读了这本书,让我对孩子了解了更多。于是我懂得了宽容孩子,帮助孩子度过各种敏感期。六岁以下的孩子的家长值得读读这本书。我们确实会误解孩子的很多行为,这本书似可以帮我们读懂孩子的成长密码。


这本书通过问答方式来解释孩子的行为,很具体。但如果只看这一本是不行的,建议李跃儿其他书也看一下吧。


帮我重新解读了孩子,每个家长都应该读读李跃儿的书


刚看完李老师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又买了这本“误解”,感觉真的不错,读起来很舒畅,这下对宝宝可以放心了,也有办法了,不错不错


大多是讲孩子吃手的问题,但是写的也算很细致,给家长指引了正确的教育方向,避免家长误解孩子的行为


以前看过大李老师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那时候感觉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像大李老师这样有耐心有爱心的去做。最近发现孩子有些认生,我特意又买了这本书,感觉看过后心里明白了很多孩子为什么会那么做,本来我是担心我的孩子有自闭症的,看过书后才发现原来我的孩子很正常,她只是到了辨别安全的人和安全的环境这个阶段。我会好好陪伴她度过这个时期,让她正常自由的成长!


我心目中绝对的好书,本人非常欣赏李跃儿的育儿观念,很庆幸自己生孩子后看到了这样的好书,否则我们不知会范多少错,现在只要是身边的朋友生孩子,一定会像她们推荐。这是当妈妈必读的。


从有了孩子后,育儿书买了不少,都是在当当网买的,李跃儿的整套书我也买了,很受用,让我对教育孩子上有了清晰的思路。


李跃儿的书对父母非常有指导意义。虽然都是别的孩子的例子,但又好像写得都是自己的孩子的事。安全感那部分看了两遍,说得很透彻,对我很有帮助。


她用最明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合。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教育者学习爱的智慧的过程,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用,对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也有深刻的意义。


一直很喜欢李老师的书,从孩子出生就一直在知道我,女儿现在四岁了,有了自己的主见,有的时候给我气的 要爆炸却不能对她发火,于是这本书就到了 ,看了以后觉得自己挺残忍,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造成我们之间的误解,我觉得这本书能让家长对孩子多一份了解,再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同时更好的指导孩子健康成长


这是一本非常棒的书,有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告诉我们儿童一个个被我们误解的行为,为家长打开了一扇窗,看到孩子的行为是有其深层的原因的,不能粗暴生硬的对待,要发自内心的去爱,去理解。


以后仍会关注李跃儿的书,这本书最适合0-3岁宝宝的父母看,解决了我们当前面临的许多困惑,当然宝宝更大一点也可以,不过诸如吃手、分离焦虑等等问题可能就没有了。强力推荐!


对于初为人母的妈妈们,是一本很实用也很有价值的好书。通过书中的案例让我们更准确的了解孩子的行为,提供给孩子真正的帮助,让孩子真正幸福健康的成长


我们确实会误解孩子的很多行为,这本书似可以帮我们读懂孩子的成长密码


这本书是推荐的,很值得我反反复复阅读,是的我们就是在误解孩子的行为但是我们却不知道我们已经误解了他,所以我很建议教育界的还有成为孩子的妈妈的一定要看,而且还附上了光碟哦


这本书刚开始是借来看的,看到后面觉得有必要收藏起来便买了一本.我觉得本书适合0岁到学前年龄段孩子的家长看,而且是越早看越好,你会发现原来觉得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不是问题了,一切都是孩子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而且需要你的帮忙。从0岁到3岁甚至更大年龄的孩子都有的吃手问题,到底是该制止还是顺其自然?孩子睡觉都有的“怪癖”抱东西,走到哪都要带上东西是问题吗?孩子说的哪种话应该界定为撒谎?孩子害怕、恐惧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书中都以实例的方式分析帮助解决,非常实用。我的孩子已经4岁了,但是我看这本书仍觉得非常有用。愿每个希望孩子正常成长的家长都看一看。


读后感:不要让我们的无知误解了孩子的行为。为了孩子,多学习。
强烈推荐


在阅读中明白有时我们误解孩子的行为!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附光盘)


今天才发现有是光盘的。我的没有.,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附光盘)值得妈妈们一看


读了这本《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的书,可以了解孩子早期行为的一些解释,建议大家在带孩子前读读。。


像书中后记所述,书中的案例来自“李跃儿教育论坛”。所以本书均是案例+分析的方式。涉及的年龄段基本是0岁到5岁。只有大约5个案例是7、8岁的。


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一起买的书,由于咱家的宝贝才3岁,觉得这本书更适合,强烈推荐小孩4岁以前的父母阅读,并强烈建议最好在宝贝1岁半就开始阅读,看了这本书后才觉得很多东西原来我根本不知道啊,小朋友的脑瓜子里想的和成年人根本不一样,觉得自己很多地方都真的是误解了自己的孩子,有些歉疚感,也有些遗憾没能早看这本书。建议年轻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来瞧瞧这本书!幼儿园的老师也应该看看!


书里会列举一些实例,让家长多点了解孩子的行为及内心的想法,我觉得家长们都应该多读一读这类关于读懂孩子的书籍。


李跃儿老师很有爱心,看了她的书就让自己就得不那么焦虑了,隆重推荐!


父母必备的好书之一。很受启发,推荐!
我很喜欢李跃儿老师所推崇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她的书是长期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我读过很多本,推荐!


跟谁拿走孩子的幸福会差一些,但是还是非常好,只是很多东西我儿子现在没遇到,留着慢慢看。


买过她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很不错,看这本出来了,就赶紧买了,呵呵,很不错,赞一个!


如果您是家长,或者学前教师,或者对教育感兴趣,建议来读一读李跃儿,大家都学习实践李跃儿,我们的幼儿就有福了,我们的国家也有福了!


强力推荐,这个也是同事推荐给我的,让我的观念有了大转变,谢谢李跃儿,能让我现在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差一点就耽误了儿子的健康成长


爱孩子从尊重孩子开始,尊重孩子从理解孩子开始,理解孩子从了解孩子开始。了解孩子从大李的书开始。非常好的内容,看了之后以前不理解孩子的地方终于理解了。孩子的成长都会有一个内在的规律和秘密,只是大人老是用已经世俗了的眼睛和思维去看孩子,就会看出好多孩子的问题和不是的地方,恰恰相反应该改变的是家长。很好的书推荐给所有爱孩子但不会爱的家长。


有了孩子后,老婆就买了很多育儿的书。这本书是同事推荐的,说是写孩子心理的,比较全面。有点惊喜,因为国内关于孩子心理的书不太多,且大多是外版。本是打算买给老婆看的,没想到我自己也觉得爱不释手了,那晚一直捧着,本想把它当做催眠剂的,没想到愿看愿兴奋,愿看愿有同感......以前还在奇怪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多千奇百怪的行为呢,原来是孩子的敏感期到了。书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大意是“我们成人不要想着如何调整孩子,其实调整孩子就是在调整成人。”要当个合格的家长,不容易啊,要先把自己管好才行。建议大家都读读这本书,你会有很多体悟和感想的。


读了小巫的书,知道了大李老师,还有巴学园,非常喜欢巴学园围墙上写的: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大李老师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者为孩子量身订做适合的鞋这一教育理念,本书通篇都洋溢着大李老师对孩子的爱,看过以后,让作为母亲的我小感惭愧,呵呵。推荐给有时对孩子缺乏耐性的妈妈,以及希望更懂得孩子的妈妈。


我遇过能够全部理解了这本书,那我的孩子会发展的很好,我确定尽管他上的只是传统幼儿园,将来还要面对小学的压力,但是我已经深深的理解孩子需要的真爱和工作的意义,非常感谢李老师和她的教育论坛。


孩子的成长是自然的快乐的作为家长真的应该更多的理解孩子的感受才能有效地与他们沟通然后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


详细记录了让家长困惑的孩子的行为,对初为父母的人很有帮助,适合0~4岁的儿童。


这是一本很实用的书,家长可从很多的案例中了解到各个方面的关于教育、引导孩子的知识,从而学会如何去应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跟《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一样,非常的使用,也易懂,对了解孩子的心理,行为非常的有帮助


这本书写的很细致,一看就知道是一个从事一线教育多年的人写的。在大家越来越重视孩子教育的今天,在功利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她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获得原始、简单的幸福,很不容易。我只是可惜,我不能把我的孩子放到她的幼儿园去。


非常好的一本是,是李跃儿用爱心写就的!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学生们家长。


建议小宝宝的妈妈就开始读。越早读会有益与你的孩子和你。感谢跃儿老师,能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以慈母般的胸怀去感受孩子。父母读过并接受跃儿老师的书的孩子是幸福的。


这本书讲的主要是学龄前儿童的一些行为特点,这些行为很普遍,但是大人们通常认为是不正常的,并且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伤害了孩子。实际上这些行为反映了孩子的一些心理,大人们没有正确的去理解。很实用的一本书!


很喜欢老师写的书可能有的家长还接受不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不过我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真正爱孩子愿意为孩子作出改变的家长加入我们的队伍,如果重庆也有巴学园这样的就好了呵呵.


看过受益 多了解自己的孩子 让孩子们少受些 不懂教育的家长 带来的伤害


是非常不错的一本书,用了问答的方法。已经借给好几个妈妈看了。对于关注孩子内心和行为的妈妈来说,它会让你更理解孩子的行为。就是觉得书里的问题有些小重复,更渴望有更多的不同的问题和答案:)


我从这本书里了解了儿子一些行为的原由,帮助孩子好好成长。


我已经多年拜读李跃儿的作品,深受李老师的教育理念影响,但愿李老师的理念能让更多的中国父母受益。


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的看起来了,真是一本及时雨啊,孩子身上的一些现象不仅在这里看到很多孩子都有,缓解了内心的焦虑,还看到大李诚恳和科学的解答。谢谢你了。


大李永远都是这么和蔼可亲......看了这本书,觉得教育孩子的道路还是任重而道远啊.不过还好,这本书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做了全面的诠释,原来是我把孩子想错了,还以为他不听话呢,还好我没有再继续再孩子施以暴力.谢谢大李.,告诉我孩子行为背后的真相,并教会我怎么善待孩子,保护他幼小的心灵.


一直很喜欢李跃儿,很人性的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无小事,真心觉得作为家长或是幼儿老师有必要好好看看这本书,一定会有所启发。


大李的书总是让人受益匪浅,让我能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平时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会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迁怒于孩子.现在深深感到孩子的问题都是成人的问题.我想这都是我从读大李书中得到的体会.而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觉得孩子越来越可爱.能够感爱到孩子成长带给我的惊喜.希望妈妈们有时间都来好好的研读一下.(不是做广告).


真的很不错,还给哈尔滨的几个好朋友邮了。做父母的一定要教育好孩子,用书上的一句话“不懂得孩子,就带不好孩子”。


大李的书强烈推荐看呀,做父母的总是盯着孩子的行为不放,而忽略了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所在,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告诉你,行为背后的需求。


原来成人在不经意间,常常会误解孩子,孩子的心灵是那么在纯净,他们对待事物远比成人要会包容。
养育孩子我也是一步步过来的,也常常会看些这类育儿的书挺不错的。很受用。


希望孩子拥有健康人格和健康心里的家长必看


翻了几页,感觉很不错,让家长更好的理解孩子的行为


所有的老师和父母都应该一读再读的书,可以让你的学生和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也可以让你心理健康的伴随孩子正常的成长


书写的很好,虽然缺乏可操作的实例,可是李跃儿的教育理念已经写得十分清楚,读了还是挺有感触的。不错。可惜,只有北京才有巴学园。


首先是认同李跃儿的育儿理念,但这却不是给出高分的理由。给出高分,一是因为看李跃儿的书就像读故事,一点儿也不枯燥,二是因为书中的很多建议都浅显易懂易操作,很容易和自己家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运用。


您喜欢这本这本说早就有幼儿园的老师推荐家长购买。现在终于买到了。拿到后第一件事就是看光碟。这些对于养孩子非常有用书吗?写点读书心得与大家分享吧~


一如继往的喜欢李跃儿的教育理念,虽然不能与作者见面,也不能送女儿到李跃起儿的学校,但起码有这本书指导,感谢作者,感谢李跃儿!


一点就通。平时不注意的地方,真应该好好看看。当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的性格、生活环境、家长的性格等各个方面总结研究,不能太教条,理论实践并用,用实践去检验书中的理论,相信每个父母都有更大的收获。


做为一个快两岁孩子的妈妈,很多时候不能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为此我困惑苦恼过。为了更好的理解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妈妈,我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这本书比较好的解决了我部分问题,比较直观。值得一读!


作为李网的会员,再看到李跃儿的亲自点评,感觉格外亲切.教育是学问,关键还是做人的学问.


不错,正在阅读,感觉自己对小孩子的确是缺乏了解,应该蹲下身子来,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去体会,就会理解孩子的行为了。


买了全套大李的书,很有教育意义,没有华丽的言语莫名其妙的专业词汇,通篇都是作者的心得体会,让人受益匪浅,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家长,决心按照大李的教导走下去,希望自己能坚持!


很喜欢李跃儿的书,推荐大家都看看


很喜欢李跃儿的书,看了很受益!推荐妈妈们看!


李老师的书不是第一买了,感觉不错,她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事情给我们讲清了孩子的行为,让我感觉很通俗,很好。


该书以大量的实例讲解了孩子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孩子问题还是家长问题,值得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深思


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儿童教育类书,希望每个孩子父母都应好好看看,并认真付诸实践!


只看到开头说吃手部分,后悔应该早点买了,了解孩子的家长才算称职


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读了之后才知道孩子的很多行为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并且可以和孩子有更好的沟通。


对孩子的行为更加了解了,只有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好的与孩子相处


很不错的书,可以了解孩子的行为


本书是以答难解疑的手法表述的,我在书中找到了想了解的内容。真心喜欢李跃儿的书。


看了确实有帮助,李跃儿的书真的不错,本来想买那个套装的,没有,只好单买了


一本放在办公室 一本放床头 一本放沙发 起初并不知道李跃儿是谁 是因为查询断奶的资料 无意中看到了网友评价 所以就义无反顾一下买了她的三本书 送货很快 不到24小时 里面一个个小故事 真的让做妈妈的找到了知音 不错


对于孩子的行为我们都有误解,看了本书后一些事情恍然大悟,非常好的一本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