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代代读革命先烈(第二辑)

石若坤 等编著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

石若坤 等编著  

页数:

全5册  

字数:

580000  

前言

近代以来,在反抗侵略、抵御外侮,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和平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革命志士,正是因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和平和自由、为了民族和国家的美好明天而奉献了生命和一切,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那些革命先烈的精神和行为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在革命先烈身上所体现的国格与人格是高尚的,是影响子孙后代的榜样。这些忠贞爱国的革命先烈们,犹如一座座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面前。牢记历史,才能更好地珍惜今天;缅怀先烈,是为更好地开创未来。阅读他们的故事,是我们人生信念和理想的一次庄严洗礼。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这套“代代读革命先烈”系列,目的就是要让广大青少年读者通过品读这些革命先驱的故事,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营养,更好地学习他们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本套丛书共十册,分别以生动简洁、流畅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向读者讲述革命先烈感天动地的事迹,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知识性、可读性、教育性很强。可以说这是一套很有意义的既弘扬时代主旋律又契合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好书,是奉献给广大青少年读者的丰盛的精神营养大餐。 本册是《代代读革命先烈(第二辑)——方志敏》,生动翔实地记录了方志敏同志的革命经历及其为了崇高理想勇于献身的英雄事迹。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他的光辉业绩和重大贡献,早已载人史册;他作为一位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也日益深入人心;他为后人留下的《百丁爱的中国》、《清贫》等狱中名著已经影响了共和国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仍被人们当做经典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瑰宝。今天,我们通过阅读本书来重温方志敏的英雄事迹,一定能汲取更为丰富的精神营养和无尽的精神力量,获得对生命、对人生的良多启迪和教益。

内容概要

在革命先烈身上所体现的国格与人格是高尚的,是影响子孙后代的榜样。这些忠贞爱国的革命先烈们,犹如一座座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面前。牢记历史,才能更好地珍惜今天;缅怀先烈,是为更好地开创未来。阅读他们的故事,是我们人生信念和理想的一次庄严洗礼。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这套
“代代读革命先烈”系列,目的就是要让广大青少年读者通过品读这些革命先驱的故事,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营养,更好地学习他们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代代读革命先烈》由王喆编著。

书籍目录

方志敏
聪慧少年初露鸿鹄志
血性少年出恶气
捉鬼破除封建迷信
师生齐心砸日货
甲工学子闹学潮
积极宣传进步思想
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
发出愤激的喊声
创办南昌文化书社
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捍卫农运领导权
两条半枪闹革命
革命友谊鼓舞人
闹革命不能没有枪
志同道合的婚姻
发动妇女参加农运
莲家坞重起炉灶
点燃弋横“火药箱”
方胜峰上重振军心
军民大战金鸡山
游击战粉碎敌围剿
荒唐的“砍树运动”
红军巧取周坊
开展“反清乡”运动
严整军队作风
红军巧夺景德镇
红十军四战四捷
急解闽北之急
极端错误的“肃反”运动
红十军二进闽北
冒险主义害死人
北上抗日身陷囹国
“庆祝大会”上宣传革命
浩然正气视死如归
狱中妙手著文章
耿耿丹心传书稿
就义前振臂高呼
何处葬英魂
烈士永垂不朽
方志敏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恽代英
书香世家
在老河口的日子
在中华大学的奋斗
创办“互助社”
旧式婚姻,真挚的爱情
年轻校长的教育改革
“五四”运动中的干将
向王占元宣战
知音聚江城
“利群助人”的实践
在安徽宣城
皈依真正的主义
反对国家主义派
在川南的教育改革
《中国青年》的主编
在国民党“二大”上
东江之行
黄埔政治总教官
亲密的战友
在武汉中央军校
革命阵营的分裂
八一南昌起义
羊城狂飙
革命伴侣在香港
沪上新篇
闽西苏区行
时代的囚徒
热血谱赞歌
永远的悼念
恽代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毛岸英
英雄的诞生
童年的动荡生活
板仓的记忆
勇敢的母亲
被捕入狱
母子永别
逃离板仓
上海滩的流浪生活
“康脱罗索”号之行
国际儿童院的生活
异国遇亲人
加入苏联红军,直捣柏林
返回延安
入朝作战
勇敢的岸英
英雄的陨落
毛岸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杨靖宇
学前时期的杨靖宇以及家境
私塾中刻苦读书,初显优秀品质
闲谈中学习英雄,牢记精忠报国
贫苦面前不低头,权势面前不屈服
挫折面前不低头,锲而不舍求升学
为同学打抱不平,勇于承担责任
不畏权势烧日货,忧国忧民作斗争
探索救国道路,初次接触马列主义
革命洪流促成长,展翅翱翔不怕苦
军阀混战中接任务,积极投入农民运动
顺利开展农民协会,领导确山农民暴动
坚决服从组织决定,艰难中继续战斗
受命赴东北工作,不辞辛苦又往抚顺
排除万难深入工人中,成功领导工人运动
酷刑面前坚强不屈,始终不离党组织
不幸再次被捕入狱,大呼不做亡国奴
不畏艰难险阻,战斗在敌人心脏里
到东北农村去
我们的队伍,是穷人的队伍
革命队伍里的“烂萝卜”
努力争取抗日力量。 “区别对待”不同人群
激烈斗争中不忘关爱战士
学习国际歌,小心收藏如获珍宝
与群众打成一片,彰显军民鱼水情
将计就计,严惩邵本良
一件为杨靖宇赶制的皮大衣
推磨中蕴涵着大真理
智“借”棉衣
从容不迫唱“空城计”
一次难忘的教训
黄豆和包米——军民情深的象征
巧妙地引敌入瓮
巧妙借助自然风景
和战士们同甘共苦
英雄不朽,松柏常青
第一次葬于漾江县
第二次濛江县改名靖字县
第三次公葬
永远的遗憾:叛徒活到八十年代
杨靖宇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吉鸿昌
吉家有了传后人
困苦之中成长
艰难求学之路
开始学徒生涯
投军从戎
好新兵“吉大胆”
初任工兵连长
为家乡兴办教育
做官即不许发财
投身国民革命
为民兴利除弊
征甘肃定兰州
西安古城解围
飞渡黄河天堑
为做事而做官
不扰民真爱民
大义除害为民
探索革命真理
卷入军阀混战
在彷徨中觉醒
我是中国人
“出国考察”归来
新的政治生命
火车上的普通人
厉兵秣马为抗战
高举抗日义旗
收复多伦之战
抗日大旗不倒
用妙计惩顽匪
机智逃脱虎口
新的工作角色
从容面对险境
不幸被捕入狱
一身凛然正气
死也不能倒下
吉鸿昌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毛泽东离开长沙经上海到广州后,党派他去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党中央认为毛泽东头脑清晰,并且口才出众,定能担当得起此重任。毛泽东到广州之前,孙中山读过毛泽东写的文章,也很欣赏毛泽东的学识。在国民党党代会上孙中山称赞毛泽东为人正直、有才华、有胆识,并对廖仲恺说他必是北斗星式的人物。孙中山亲自把毛泽东的名字列在委员候选名单之中。会议期间毛泽东被指定为章程审查委员之一。孙中山团结了国共两党的精英,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还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大会结束后,他又被派往上海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 毛岸英随母亲来到上海后非常开心,整天缠着爸爸教他写字。杨开慧常常把他从毛泽东的身边抱开,她怕儿子影响润之的工作。杨开慧一面照顾毛泽东的生活,一面做党的工作,重新恢复了当年在清水塘的青春活力。除了帮助毛泽东处理党中的一些事,还担任了工人夜校工作。当时毛泽东担任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已成为全国公认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急先锋、斗士。而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同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也公开化了。就在这年的l月17日孙中山北上途经上海,毛泽东向他面呈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上海执行部14人致孙中山的信,而此时孙中山事情很多,又身染重病,没有精力处理上海的事情。而又有人绞尽脑汁要把毛泽东赶走,共产党内也有人对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地位问题的看法和毛泽东不一致,对农民是工人阶级同盟者的看法同样有不同意见。毛泽东对这些原则问题决不妥协,因为他有领导工人运动的实际经验,对农民更是有感情。 此刻毛泽东的工作繁重,劳累过度,在杨开慧和同志们的多次相劝之下,再加上他确实已积劳成疾,着实没有办法只能在12月请假回湖南老家养病。一次在母亲坟前,毛泽东问道:“岸英,岸青,你们祖母最关心的是做人要正,做事要公,勤劳为本,读书为根。她老人家要是健在的话,一见到你们便会问:‘我的孙子岸英和岸青,你们爱读书吗?”’岸英立刻回答道:“我爱读书。”岸青还不太懂,只是拍手笑。毛泽东兴趣大增地说:“岸英,你给祖父祖母背诵几句《三字经》吧。”岸英挺起胸脯背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他背得非常流利,毛泽东又让儿子给讲解一遍内容,然后他点头,高兴地问毛岸英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毛岸英把小手一伸道:“爸爸,孟母择邻的故事,听妈妈讲过,说是他们搬家后,与一家哭丧的为邻居,孟子就学人家哭丧,后来又与一家杀猪的为邻居,孟子又跟人家学杀猪,最后,搬到了一个与读书人为邻居的地方,孟子从此发奋读书,后来成为了大思想家。爸爸,咱们家的房子是长腿的,到处搬,我将来要成为个啥大家呢?”全家人听到这个问题,都觉得不好回答。毛泽东略微沉思后格外高兴地说:“岸英,咱们家的房子长腿,到处搬家为革命,你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呀,将来要成为革命家!”


编辑推荐

《代代读革命先烈(第2辑)(套装共5册)》以生动简洁、流畅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向读者讲述革命先烈感天动地的事迹,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知识性、可读性、教育性很强。可以说这是一套很有意义的既弘扬时代主旋律又契合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好书,是奉献给广大青少年读者的丰盛的精神营养大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代代读革命先烈(第二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