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闯关东

沈健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

沈健  

页数:

219  

字数:

200000  

前言

2008年初,电视剧《闯关东》在央视热播,该剧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那段厚重而悲壮的传奇历史,跌宕起伏的剧情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记忆。 闯关东,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移民壮举,与走西口、下南洋并称为中国近代史上三次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移。而其中尤以“闯关东”所历经的时间最长、人数最多。 从清初顺治年间的招民开垦,到康乾时期的封禁与弛禁,从清末关东解禁,到民国时期大移民,从“满洲国”抢劳工,直至新中国建立后的“开发北大荒”,300年间,至少有3000万移民因为各种原因,挑着担子,带着无奈,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期望,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或翻山越岭,或漂洋过海,奔赴冰天雪地的关东。在那里开疆拓土,或耕作,或开矿,或经商,或卖艺,谱写了一段延续300年的“闯关东”篇章。 一个“闯”字,道出了无数移民者的辛酸。这一走,有的再也无法回到故乡,再也见不到故乡的亲人。他们钻山林、涉河流、挨饥饿、斗野兽、避土匪,突破重重险阻,才能到达关外,甚至还有很多人,永远地倒在了闯关东的路上,再也没能站起来。这是一条九死一生的路。 然而,就是这些经历千难万阻到达关东的人们,用勤劳和汗水,给那片黑土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迹罕至的关外荒原,在千万百姓的手中变成了万顷良田,农耕业的发达,同时带来了工商业的发展,关东大地上城镇兴起,商铺林立,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同时,几百年的移民活动,也改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既有语言、服饰的变迁,也有饮食习惯、建筑风格的改变,移民文化与土著文化的融合,造就了独树一帜的东北文化和关东民俗。数代移民们,闯出了一个大关东。 三百年间,数代移民的勤劳与汗水,书写了一部让后人回味无穷的绚丽篇章。本书用通俗的语言,活泼的叙事风格,为您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往事,带领大家一起来领略那一直延续着的关东风。 鉴于作者的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在内容方面可能会有纰漏或不当之处,还请读者见谅!同时也欢迎读者及时地批评指正,提出意见和建议。

内容概要

  从清初顺治年间的招民开垦,到康乾时期的封禁与弛禁,从清末关东解禁,到民国时期大移民,从“满洲国”抢劳工,直至新中国建立后的“开发北大荒”,300年间,至少有3000万移民因为各种原因,挑着担子,带着无奈,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期望,背井离乡,或翻山越岭,或漂洋过海,奔赴冰天雪地的关东,在那里开疆拓土,或耕作,或开矿,或经商,或卖艺,闯出了一段延续300余年的历史篇章。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缘何闯关东
闯关东的由来
人多地寡的农业危机
天灾人祸的袭扰
山东人自身的性格
第二章 百年记忆闯关东
清初招民开垦
东北封禁与弛禁
关东人口的增长
东北解禁与开放
民国时期大移民
“满洲国”抢劳工
开发北大荒
第三章 九死一生闯关东
闯关东之路
放山的老把头
淘金客的那些事
第四章 闯出一个大关东
黑土地的农业
关东工商业的兴起
关东运输业的兴盛
关东社会变迁
村落城镇的兴起
关东城市的发展
第五章 说不尽的关东风
语言与文化的变迁
多元性的东北方言
建筑、饮食与服装的变迁
如今的东北民居
关东饮食上的变化
特色的东北饮食
服饰的变化
信仰的变化
关东人的性格
关东民俗的传承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所谓移民在东北建造的店铺,主要坐落在中小城镇以及大的村落问。旅行于满洲各处,其与目相接者,皆山东店,为山东移住之民所开设者也。正是山东等省的广大移民以店铺、窝棚为据点,从事商业买卖,发展商品经济,进行农业生产,才使得各移民小村落之间联系加强,由窝棚起而店铺兴,由窝棚、店铺遍布各地而东北村镇城市随之而兴,这就是今天东北乡村、城市的主要的、最初的来源。 关内广大民众的涌人,也引起了近代东北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的变化。在辽宁,顺治初年招民开垦,一时辽东、辽西人口成倍增长,经济也得以恢复。为了管理移民,在辽东设置了辽阳、海城二县;康熙初年又在小凌河下游置锦县。康熙中期至雍正末期的五十余年,人丁增加约十分之六五,而田亩增加六倍。当时的移民除少量由陆路经辽西来辽东者,绝大部分是泛舟渡海,来自山东的移民。他们主要在今大连、营口一带登陆,使辽东半岛以及今沈阳西北沿交通线一带成为移民比较密集的地区。康熙年间,清政府先后在辽南建置了盖平、宁海二县,在今沈阳及其以北地区建置承德、开原和铁岭三县。乾嘉之时,曾一度“封禁”,但闯关者仍然很多。为安置移民,清政府又不得不在大凌河上、中游置建昌、朝阳二县。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应付当时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变化,清政府开始开禁,尤其到清末,正式宣布开禁,从而使移民每年以百万的速度增加,出现了光绪年间在辽宁大批设县的情况。分广宁县东境置镇安县,从宁远州析置绥中县,在已垦殖出来的原养息牧地处置彰武县。清在辽西共置七县。其地理分布大体集中在大凌河中上游、小凌河下游、辽西走廊和医巫间山东部平原的中北部。 这时期移民除了继续落脚平原垦殖,使一些新县不断从原县析置出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新来的移民更开始向东部山区和草场迁移,并先后在东部山区与鸭绿江流域建置了安东、宽甸和怀仁三县,在北部析科尔沁左翼中、后等旗地建置康平县,在大围场地建置西丰县,析承德东部山区建置抚顺县,析辽阳东部建置本溪县,析辽阳、海城和承德三县西部地区建置辽中县。清在辽东共置15县。 综观清后期的开发,其特点是除了条件好的平原和辽南等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外,由于人口增加,垦地有聚,使得新来的移民不畏艰难,向荒无人烟的山区、河谷地带开拓,并使一批新县不断在山区和草场一带出现,使辽东的开发更广泛,县的地理分布更扩大。


编辑推荐

《闯关东》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闯关东 PDF格式下载



人口迁徙,知识全面,我买了整套书,好书。


到货快 书质量也不错


很不错的书,对了解那段历史很有帮助哪。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