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式形态构成

潘红莲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2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

潘红莲  

页数:

126  

前言

  构成(Structure),在设计领域,指将一定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等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1919年,包豪斯设计学院在格罗皮乌斯提出的“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口号下,努力寻求和探索新的造型方法和理念,对点、线、面、体等抽象元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在形、色、质等造型方法上不断寻求符合时代的技术与美的标准。  中国的“形态构成”理论一直以来被“包豪斯”(Bauhaus)设计思想所笼罩,我们似乎从一开始谈论的便是国际化视觉语言,本土的、历史的设计精神离我们的年轻一代越行越远。从异象纷呈的动漫设计到“简欧”风格的室内装饰设计,每一寸每一分都体现着对中国传统精神的忘记。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设计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把视觉传达和设计视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把钥匙。可是,我们没有首先检视自己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设计史和设计文化,因为我们误以为,可以凭借美国或欧洲的样板去解决中国的设计问题。对德国人而言,包豪斯和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所代表的只不过是90年前的最高水准。而我们这个时代的设计所需要的,却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产生出新的“包豪斯”,因为我们每天都应自我革新,不断进步。  ……

内容概要

  《中国式形态构成》六个章节,分别讲述了远古图形、抽象形态、视觉的语言、汉字构成、创新思维、视觉的时空,阐述了“中国式形态构成”的博大精深。以此让读者们了解:事实上,设计并非20世纪的一项创举或发明,而且根本就不是在欧洲产生的,而是恰好产生于中国。

作者简介

潘红莲,1973年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9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2—2004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班深造。现为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艺术设计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中国高校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第十一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专用挂图》,2006年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色彩构成》,201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书籍目录

第一章远古图形的诞生 第一节远古岩画中的生灵 一、强调相貌特质的抽象 二、人面像——神灵偶像 三、繁衍生产——远古人类的主要愿望 四、早期形态构成法则——地毯式与剪影法 五、中国式空间意识——下近上远的布局 第二节陶器艺术中的装饰纹 一、人面纹及人形纹 二、鱼纹 三、鸟纹 四、 “十”字纹 五、自然几何纹 六、彩陶中的中国式形态构成 第二章抽象形态的心理构成 第一节抽象形与视觉心理 一、圆形的视觉心理 二、方形的视觉心理 三、三角形的视觉心理 第二节抽象形与社会文化心理 一、圆形的社会文化心理 二、方形的社会文化心理 三、三角形的社会文化心理 第三节抽象形态的构成语言 一、构成中的隐喻 二、构成中的比例 三、抽象形态的限制组合 四、抽象形态的概念性解决方案 第三章视觉的语言、数字、秩序和结构 第一节点的质感语言 第二节线的结构语言 第三节面的数字语言 第四章汉字构成与设计文化 第一节汉字的构成——六书 一、象形——天人合一、物我通明 二、指事——标记指物 三、会意——借形寓意、比形象事、合字会意 四、假借——以音表意,衍生新字 五、转注——加注形符。加注声符 六、形声——音义合成。以应无穷 第二节汉字构成法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 一、创造有序的汉字符号系统 二、字形的重构 第三节汉字设计之源与流 一、鸟虫书 二、错金银文字 三、瓦当文字 四、飞帛书、板书 五、印文字 六、剪纸字 七、钱币字 八、喜帖字 九、年画字 第四节汉字设计的发展方向 第五章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 第一节人类最本质的特征——思维 第二节图形创新思维的特征 第三节图形创意思维的发掘方法 一、思维的切入 二、视角的转换 第四节图形创新思维训练 一、逆向思维训练 二、反常思维训练 三、发散思维训练 第六章视觉艺术中的时空隧道 第一节图形与影像设计中的时空隧道 一、中西方对空间的不同理解 二、时间中的空间 三、图形与影像的空间概念 第二节参与时空创造的接受者 第三节从封闭的知识向开放性思考变化 后记 附图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六、彩陶中的中国式形态构成 形态构成包括平面(图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与空间构成三大部分。其中,平面(图形)构成要素有:基本要素(形、色、肌理)、条件因素(数量、方位、大小)、关系要素(运动、意义、情感)。 在彩陶纹饰中我们可以看到平面图形的基本要素——不同状态的点、线、面,它是人为的形态,是早期人类造型活动的历史印迹。 1.点 点是造型的起点和出发,线和面则是点的延展和扩大。在早期彩陶图形中,点的作用是突出的。点在彩陶图形中起着定位、过渡、衔扣、缀连、汇聚的作用。 (1)定位点。 如图1—55中,邳县大墩子的一件未完工的彩陶上,只画着等距交错的定位点,按照陶器横截面的外周长决定点的个数:在最饱满的鼓腹处水平标注等距离的定位点,然后根据彩陶突变的上下收缩程度,在腹上与腹下平行周长线上按等比数列2:1的标准再进行定位。这样,图形的骨架就完成了,在骨架上再进行直线或曲线的连接或迂回,即可变换出多种图式。 马家窑类型彩陶盆内的图形,以中心圆和盆周的等距三圆作定位点,将各点连接成主要结构线,设辅助定位点,再连成辅助结构线,以此构成主次分明而元素统一的图形。 (2)过渡点。 点在成组的花纹之间可起到消除差别,自然过渡的作用。如半坡类型在有的彩陶钵、碗上的几组几何形花纹中间画上一圆点,点压住了大块空白的落寞,与周围的弧线产生弯度一致的张力,加上相同色彩的连贯统一,点将分开的各组花纹拉住,使各组花纹得以有承连。 (3)衔扣点。 点在彩陶图形中还起着纽扣的作用。 马家窑类型的彩陶盆内有将两组图形以点扣连的独特处理手法,如临夏北塬出土的彩陶盆内的图形是由盆中心的同心圆线纹和盆边的与同心圆反向的复道弧线纹这两大部分组成,但在两部分花纹之间的空隙中,等距地缀以三个圆点,就像三个纽扣,把这两部分扣连在一起。 (4)缀连点。 以点平移地把图形各部分连接起来。如庙底沟类型彩陶碗中,用点将各部分花纹连接成二方连续图案。 (5)汇聚点。 点在视觉上起着聚集注意的作用,特别是在大片的空白处,点就是聚焦点。如东乡林家出土的一件彩陶钵内绘着“十”字线纹,又在“十”字中心的垂直交叉处的四个空间中,各填一圆点,向内汇聚,使垂直的“十”字纹显得紧凑而生动。 可见,作为最简洁的形态的点也总是传达着什么,点的表现力体现在它极有限的面积和含有无限想象力的外形上。此外,点在装饰图形中能起到某种稳定图式、造型的作用。


编辑推荐

《中国式形态构成》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式形态构成 PDF格式下载



第二章抽象形态的心理构成:抽象形与视觉心理、与社会文化心理、抽象形态的构成语言内容新颖,获益匪浅。第三章视觉的语言、数字、秩序和结构与第四章汉字构成与设计文化,文字浅显易懂,层次清晰,对写论文很有帮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