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城市整合

高红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高红  

页数:

193  

Tag标签:

无  

前言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化的发展推进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阶层的分化,也促进了以非营利组织为核心的市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城市化是在自上而下的政府管理过程中变迁的。中国制度投入型城市化的特点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出现利益再分配不均衡的状态,导致市场失灵,如城市中贫富差距过大、就业不充分、社会问题增长等。城市化中带来的社会问题与城市制度投人形式本身呈正相关,因此,这一问题必须在制度层面加以解决,创造新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要创造新的城市化管理模式,改变城市化中政府过度制度投入的局面,就必须大力培育中国市民社会,形成政府、市场与市民社会良性互动的城市管理体制新格局。  现代社会日益分化为三个既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的领域,即国家、市场以及以非营利组织为主体的第三域。这三个领域之间的构成状况与相互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体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一个健全的、自组织的,与政府和企业可以有良性互动的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壮大,对于形成中国合理的社会结构,实现中国现代化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但是,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市民社会力量的缺乏,加之建国后中国长期实行全面管制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形成了“强国家——弱社会”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大量涌现,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中国迅速崛起,构建“强国家——强社会”的国家、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模式已成为中国的共识。

内容概要

本书采用了国家与社会合作的理论研究框架,主张在中国社团与政府之间建构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的实质是通过社团与政府双方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双赢的效应。本书从对南京市社团的实证调查研究入手,通过分析目前社团与政府关系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互动,指出社团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张力与合作的二元性,并在二者的互动中走向社团的自治化,实现在社团自治基础上社团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模式。 本书认为社团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体现为“整合-自治-整合”的关系模式。二者关系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整合到自治,社团表现出较强的官办性,这一阶段政府的制度安排直接决定着二者是否能够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第二阶段是从自治走向整合,随着社团的发展及其自治化的增强,二者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走向自治基础上平等合作的良性互动的目标模式。

书籍目录

序言1 绪论 1.1 社团——一场正在兴起的社会变革 1.1.1 全球社团革命 1.1.2 当代中国社团兴起的社会背景 1.1.3 社团兴起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的思考基点 1.2.2 研究方案与方法 1.2.3 研究思路与框架体系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1.3.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2 南京市社团实证调查的研究发现 2.1 南京市社团组织的发展现状 2.1.1 人力资源结构渐趋合理 2.1.2 基本职能初步发挥 2.1.3 政治参与意识在增强 2.2 南京市社团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资源匮乏 2.2.2 影响力弱 2.2.3 结构失调 2.3 官办性:南京市社团与政府关系的基本特点 2.3.1 社团主体的官办性 2.3.2 官办性对社团发展的功能分析 2.3.3 社团官办性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性与合理性3 社团与政府之间张力与合作的二元性 3.1 社团与政府之间张力与合作关系的表现 3.1.1 行政控制占主导 3.1.2 法律与政策调节机制在强化 3.1.3 平等合作模式开始显现 3.2 社团在夹缝中寻求发展的策略选择 3.2.1 “站在社会面对体制”——用社会化的方式运作体制资源 3.2.2 社会精英的“符号效应”——社会资本的经营 3.3 社团与政府合作的成功案例 3.3.1 南京明文化学会与明孝陵“申遗”成功 3.3.2 南京质量检验协会与“3·15”质量维权 3.3.3 爱德基金会与爱德农村发展项目4 社团与政府间的互动——社团(以行业协会为例)的自治化之路 4.1 南京市行业协会改制的“过程一事件”分析 4.1.1 南京市行业协会改制的背景 4.1.2 南京市行业协会改制“事件”的“过程” 4.2 协会改制事件中各行为主体的角色分析 4.2.1 政府的基本属性及对协会发展的态度 4.2.2 协会的应然角色和实然角色 4.3 国家、部门、协会的三方互动——协会自治化的社会运作 4.3.1 南京市政府的行动策略 4.3.2 协会业务主管部门的应对策略 4.3.3 行业协会的策略选择5 社团自治化——实现社团与政府真正合作的基础 5.1 社团自治化的基本表征 5.1.1 国家与社会边界的分离 5.1.2 社团自治化的指标体系 5.2 社团走向自治化的动力机制 5.2.1 动力机制之一:社团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 5.2.2 动力机制之二:政府改革的深化与政府合法性的要求 5.2.3 动力机制之三: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 5.3 社团走向自治化的支持系统 5.3.1 政府的支持力 5.3.2 社团的影响力 5.3.3 社会的支撑力6 迈向良性的互动:未来社团与政府的关系选择 6.1 社团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对建构市民社会的意义 6.1.1 社会资本是市民社会的内在本质 6.1.2 社团与政府良性互动——构建中国市民社会的必然选择 6.1.3 政府在增进社会资本中的功能 6.2 建立社团与政府良性互动关系的制度安排 6.3 从自治到整合:社团与政府良性互动的目标模式参考文献附录 附录一 南京市社团组织基本状况调查表 附录二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附录三 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后记

章节摘录

  第四是整体素质不高,活力不足。4.1.2南京市行业协会改制“事件”的“过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先由政府有关部门发起组建、带有较强官办色彩的行业协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必须加以改革。目前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上海、广州、深圳、青岛等已经或正在进行行业协会改革的探索、试验,南京市的行业协会改革也走在全国的前列,通过对南京市行业协会的过程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社团特别是行业协会走向自治化的过程和内在机制。  2003年9月26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发布了182号文件,即《市政府关于加快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就南京市加快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行业协会的定位、职能以及协会改革的内容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从此拉开了南京市行业协会改革的帷幕。  2004年4月7日,南京市民政局和体改办联合召开了全市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标志着南京市行业协会改革的正式、全面启动。各区(县)政府分管区(县)长和体改办、民政局负责人,各行业协会业务主管单位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各行业协会负责人等2。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南京市民政局张大金副局长主持,市体改办陶隆福副主任就全市行业协会改革调整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他指出南京市现有行业协会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而发展壮大的,在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行业协会原来由政府有关部门发起组建,结构不尽合理,行政色彩较浓,不能发挥应有的组织、协调、咨询、中介等功能。这次在全市进行行业协会的改革调整工作,以规范行业协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重点,按照“改革、调整、发展、完善”的原则,进一步促进行业协会的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并具体提出了调整布局、政会脱钩、调整职能、转变职能等四项目标任务,其中政会脱钩是此次行业协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政会分离,就是现有行业协会要在机构、人员和财务三个方面与政府主管部门彻底脱钩,真正做到政会分开,自主运转、依法接受监督管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城市整合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