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空间解析

段进,揭明浩 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段进,揭明浩 著  

页数:

149  

Tag标签:

无  

前言

  空间研究的内容很广泛,其中人与其生存空间的问题是涉及城乡空间学科和研究的基本问题。在原始社会,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人类与其生存空间的主要关系仅发生在相对隔离的族群与自然环境之间,因此古代先民与生存空间的关系直接体现为聚落社会与具有“自然差异”的空间的相互关系,人类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生存的自然空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主要关系不断发生变化。技术的进步使改造自然成为可能,自然界的空间差异不再举足轻重;而劳动分工使社会群体内部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和差异性得以强化。因此,人们普遍认为,现代人类生存空间最重要的是空间的“社会差异”,而不再是空间的“自然差异”;同时,现代人与生存空间的主要关系也不再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而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代人的生活时时刻刻处于社会的空间之中,这种转变将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人与生存空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  现代人与生存空间的这种复杂关系,使我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判断,即:空间本身不再重要,空间的形态与模式只是社会与经济的各种活动在地域上的投影。这个判断受到了普遍的认同,但却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在理论研究方面,空间的主体性被忽视,研究的方法是通过经济和社会活动过程的空间落实来解析空间的形式,空间的研究被经济的和社会的研究所取代,客观上阻碍了对空间自身发展规律的深入探讨。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假定:空间使用者是“理性的经济人”;空间的联系是经济费用的关系;经济是城市模型的基础;空间的结构与形态就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化;人类的行为是经济理性和单维的,而不是文化和环境的;物质空间形态,即我们所体验和使用的空间,本身并不重要等等。不可避免,根据这样的假定所建立的空间是高度抽象的,忽视了空间的主体性,也与现实中物质空间的使用要求相去甚远,并且由于缺乏对空间发展自身规律的认识,以及对空间发展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等,城市规划学科的空间主体性与职业领域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失去话语权。在城市建设实践中,空间规划的重要性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理论上学术界的简单判断,为社会、经济规划先行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导致了空间规划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空间布置三大规划之中的被动局面,空间规划只能于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规划后实施落实。最终,空间规划与设计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空间规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城乡建设实践中产生许多失误。  因此,人与其生存的空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简单的社会与经济决定论不能令人满意,并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尽管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与经济的力量在塑造生存空间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决不能忽视空间本身主体性和规律性的作用。只有当我们“空间”地去思考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达到社会、经济和空间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时,人类与其生存的空间才能和谐、良性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空间研究,更好地了解空间,掌握规律。

内容概要

本书以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为研究对象,以历史资料及现场调研为依据,分析研究了宏村古村落空间生长更替的五个历史阶段:定居阶段、发展阶段、鼎盛阶段、衰落阶段、再发展阶段,以及现状空间形态的村落建筑空间、村落街巷空间、村落整体空间。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全书从“自上而下的主导因素”和“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过程”两个不同的视角来解析宏村古村落的空间形态。“自上而下的主导因素”的研究首先以纵向分析比较的方法,对村落及周边区域的经济、政治、地理、思想文化、技术等因素的发展演变与村落空间的发展阶段进行比较研究,同时从四个层面来研究村落空间形态的主导因素,即村落整体空间层面、村落内部空间层面、村落组团邻里层面、村落住宅单体层面。“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过程”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村落民居中基本建筑单元平面和界面的构成模式,接着分别研究了从建筑单元到住宅单体、组团邻里空间、村落内部空间、村落整体空间的构成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本书总结了村落空间生长及村落不同层面空间形态的多种主导因素,并概括了建筑单元平面和界面的模式化特点在村落四个空间层面中的体现。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城市规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者、设计者及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段进,1960年12月生于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城市规划学科带头人。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段进教授长期从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教学和规划实践工作;著有《城市空间发展论》等9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部省级科研10余项;科研成果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主持了多个重要规划设计项目;规划设计成果曾获国家级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银奖,部省级一等奖等多项。  揭鸣浩,1979年出生于福建省明溪县。 997年起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建筑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于2002、2006年分别获得建筑学学士、城市规划硕士学位;2006年至今工作于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学习工作期间一直致力于传统小城镇、人居环境、城市空间研究,先后发表多篇论文。论文曾入选《第46届国际住房与与规划联合会(IFHP)优秀论文集》;主持或参与完成全国各类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20余项。

书籍目录

0 绪论:研究背景及框架 0.1 徽州传统聚落的概况 0.2 徽州传统聚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0.3 本书研究的意义及内容1 宏村物质空间调研报告 1.1 宏村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 1.2 宏村物质空间的生长更替 1.2.1 村落的定居阶段(1131—1276年) 1.2.2 村落的发展阶段(1276—1607年) 1.2.3 村落的鼎盛阶段(1607—1855年) 1.2.4 村落的衰落阶段(1855—1976年) 1.2.5 村落的再发展阶段(1976年—今) 1.3 宏村物质空间的构成形态 1.3.1 村落空间构成 1.3.2 建筑空间形态 1.3.3 街巷空间形态 1.3.4 水系空间形态 1.3.5 节点空间形态 1.3.6 整体空间形态 1.4 宏村物质空间研究相关书刊文献说明 1.4.1 相关研究 1.4.2 历史资料2 空间生长自上而下的主导因素 2.1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2.1.1 经济因素 2.1.2 地理环境因素 2.1.3 政治因素 2.1.4 思想文化因素 2.1.5 建筑技术的发展 2.1.6 小结 2.2 村落整体空间层面上的主导因素 2.2.1 村落的选址 2.2.2 村落整体空间形态的完善 2.2.3 小结 2.3 村落内部空间层面上的主导因素 2.3.1 村落整体空间肌理 2.3.2 街巷空间形态 2.3.3 活动中心与场所 2.3.4 小结 2.4 组团邻里空间层面上的主导因素 2.4.1 建筑群体 2.4.2 节点空间 2.4.3 小结 2.5 住宅单体空间层面上的主导因素 2.5.1 住宅整体 2.5.2 主体建筑 2.5.3 附属部分 2.5.4 宅院装饰 2.5.5 小结 本章结论3 空间生长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过程结语致谢主要参考文献附录


编辑推荐

  《空间研究4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空间解析》可供从事建筑、城市规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者、设计者及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空间解析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的内容相当好,很有条理系统地介绍了宏村的建筑,历史、建造标准的主导因素,建造风水等等,我正是因为刚好到宏村考察而专门买了此书,为了更能了解一个地方而阅读一些相关书籍,那就不枉到此一游了。可以一边到这个地方旅游一边阅读,效果更好,更容易明白。


分析的比较透彻,方面很全面,无论是去那玩还是做古建研究都是很好的参考书


图书馆借的看完了,觉得很好就买了~


对于宗族文化和风水文化的论述很详实。值得一读


很教科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