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熊彼特选集

熊彼特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

熊彼特  

页数:

211  

译者:

秦传安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本书是熊彼特的一些零散文章的结集,除了卡尔·马克思那篇选自《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之外,其余的文章都是发表在各专业杂志上的纪念文章。正如熊彼特夫人所言,本书的作者与这些传记论文的主人公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熊彼特不仅推崇他们的作品,而且,除了一个人之外(即马克思),这些人他都认识。由熊彼特这样—位备受推崇的经济学家,对他的前辈和同僚们毕生的工作作出切中肯綮的综述和评估是再合适不过的。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熊彼特 译者:秦传安

书籍目录

译者序第1章 卡尔·马克思第2章 马利·埃斯普里·里昂·瓦尔拉斯第3章 卡尔·门格尔第4章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发表50周年的评价第5章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第6章 欧根·冯·庞巴维克第7章 弗兰克·威廉·陶西格第8章 欧文·费雪第9章 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第10章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熊彼特选集 PDF格式下载



为了买熊彼特1942年出的那本《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才买的这本书,第一篇“卡尔马克思”这是我要的那本书的第1部分。


熊别特的所有闻名著作,都已经翻译成中文了吧。国内以往对熊彼特还是太低估了。


本书适合经济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阅读学习,书的装帧很棒,内容值得学习。推荐购买!


听老师介绍的 买来看看


物有所值,质量不错。送朋友很好


经典。客观!


今天收到书就迫不及待的看了一小部分,觉得内容还可以,只是还是局限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我们对熊彼特的评析还需要放在历史大环境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的字印刷的比较小。


挺喜欢熊彼特的,是经济学界真正的思想家


熊彼特水平很高


比较难懂,专业性较强


翻了几下,没看明白。忙别的事情,放一边了。


收货后发现 这本书常**:
1、 薄薄的一本211页的书 定价却是33元 ,同类的书才10多元,出版社太不厚道
2、 翻开书 有一种怪味
3、 纸张薄

**受骗 ——价高质低! 糟蹋了熊彼特的大名!


能再旧点嘛!!!


本书的翻译很好,很流畅,对理解熊彼特的思想帮助很大。我觉得西方经济学家对熊彼特的误解很大,很多经济学家对熊彼特的评价过低,实际上熊彼特是一位思想大家,博学,思想深刻,当然,翻译熊彼特作品的人是否能够很好地理解熊彼特的思想,对外国人理解熊彼特的思想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翻译是否到位,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本书的译者的翻译功底很强,文字流畅,对读者理解熊彼特的思想有很大的帮助。


书中所写内容,是原著作者的视角,还是很真实的,作为一个业内人士,所说内容还是很可信的,只是内容上多多少少有主观的成份。可看,但不可作为了解各位大家的唯一印象。


  最终还是没时间去读经济发展理论,和凯恩斯的传记集片段一起买的,相对于那本书,这本书无疑更“学术”一点。据说在十个人里,熊彼特唯一没有接触过本人的只有马克思。全书也只有关于马克思的部分直接跳过,多少还留有一点读那本书的印象。
  译序里面最惊艳的就是熊彼特年轻时的野心“维也纳最伟大的情人,奥地利最伟大的棋手,以及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杂感*****
  在传记里,首先能感受到的是德国人,或者说是老欧陆的风气,从读经济分析史时就在思考,那个称呼别人总是习惯先称呼爵位的熊彼特是否永远只属于茨威格笔下的那个欧洲,属于哈布斯堡千年王朝治下的那个维也纳。在美国,他永远只是个过客。
  说起来,这本书的十篇传记并非作为有意识创作的文学集,几乎全是为悼念某人的差事性作品。但是也可以明显看出,马克思和庞巴维克的两篇是作者最用心思,分量无疑也最重的两篇。这两篇不仅在描述作者生平,盖棺定论,更深入讨论了作者的学术成就。事实上,关于庞巴维克的回忆简直就是一篇极其出色的庞巴维克学术成果读书笔记,从中可以对如何把握一个人的学术思想以及如何阅读学术著作获益良多。
  不知是否巧合,里面回忆几位美国经济学界的领袖的文章,如陶西格,米切尔等人都很少讨论学术贡献,而把文笔集中于家庭,成长环境,教学成果等等,与对欧陆经济学家的回忆大异其趣。
  各种高度赞扬的写作技巧其实很值得学习,以后有机会应该买个英文版的。
  *****摘抄*****
  一个分析家的智力成就,并不在于表述基本原理的那句话的内容,而在于他知道如何使它产生更多的成果,知道如何从它推导出相关科学的所有问题。——第60页,门格尔
  当然,可能有人辩称:关于一个互相依存的经济数量理体系,任何特定的结论,甚或是一般见解,也可以通过与数学无关的方法来实现;这就像可能有人争辩说:凡是铁路能把我们带到的地方,我们步行也可以到达。——第70页,马歇尔(这是关于经济学与数学关系,我见到的最犀利的一个比喻)
  他在经济上的独立——起初只是勉强独立,后来才稍显富裕——有助于使他更加孤立,因为这种独立为他提供了孤立自己的可能性(亮点在备注上说这种富裕来自他继承了一笔遗产,而非由于他作为一个企业的主管——意大利钢铁公司总经理的活动。究竟是欧洲贵族看不起企业主管活动还是外国国企收入低?)——第83页,帕累托
  这样一条路,对于那些为了展示经济逻辑的某些特征、代复一代地使用原始工具的经济学家(比如我们那位值得尊敬的朋友鲁滨逊)来说,应当相当熟悉。(鲁滨逊躺着也中枪~~)——第89页,帕累托
  他因此跻身于以亚当斯密为首的伟大经济学家的行列,他们都相信,讲授经济学就意味着讲授人性。——第148页,陶西格
  就他的这些或那些概念约定而言,我最赞赏的是它们的适当性:它们就像裁剪得体的外套适合消费者的身体那样适合于他的目的。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跟凯恩斯的特定目标无关的实例中,它们的用途就很有限了。用它来切牛排的人,对于不满意的结果,就只能怪自己了。——第208页,凯恩斯
  


  1883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但这一年见证了经济史上最伟大的身影的来来往往:马克思在这一年去世,凯恩斯和熊彼得在这一年出生。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经济学走过了由历史逻辑论证到纯数理科学证明的一段道路,也是经济学真正成为显学的探索、成长历程。熊彼得让我知道了瓦尔拉、马歇尔、庞巴维克这些改变经济学发展进程的名字。熊彼得的这本类似人物介绍的小册子有着惊人的信息量,几乎勾画出了整个二十世纪经济学发展路线图。


买不到-_-!!


哈哈,当年读经济学的时候也常常自得,1983年鄙人出生~


买不到也没关系,其实我记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里,扉页就有演进图例。然后有兴趣的,直接找专著来读、研习其继承性就好了。


我有PDF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