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黄金岁月

马丁·S.弗里德森 上海财大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上海财大  

作者:

马丁·S.弗里德森  

页数:

25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大熊市的伤痕固然令人心痛神伤,但大牛市的记忆却足以让人热血沸腾。
  《黄金岁月——美国股市中的非凡时刻》一书回顾了20世纪美国证券史上10个最兴旺的大牛之年——1908年、1915年、1927年、1928年、1933年、1935年、1954-年、1958年、1975年、1995年,再现了美国股市黄金岁月的狂欢盛宴。
  本书对这些牛市年份进行了综合考察和分析,并解析了证券市场等有关经济现象的演变与趋势等,试图从中寻找出股市的不同?时光里某些共同拥有的主题,从而引导读者更好地选择和把握股票交易的机会。作者提出,虽然我们不能精确地预测股市的未来,但通过分析股市历史中那些报酬率丰厚的年份,增强自己的市场洞察力,是可以找到一些线索与答案的,从而把握下一次牛市来临的时机。
  毫无疑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该书有助于投资者见微知著,寻找并发现属于自己的黄金岁月!

作者简介

  马丁·S.弗里德森自1976年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毕业后便在华尔街工作。他获得了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的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任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Company)董事的弗里德森,不仅被封为“从债券市场获取丰厚回报的泰斗”,还被选人全美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 All—America)研究团队。弗里德森现在不但是特许金融分析师学院(Institute of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s)的受托人之一,也是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Research)的负责人。后面这家机构将他载人格雷厄姆与多德名册(Grahamand Dodd
Scroll),以表彰他在1994年的“杰出财经写作表现”。弗里德森于1993年编写的书籍《投资幻象:华尔街智者抨击市场常见错误观念》(Investment
Illusions:A Sawy Wall Street Pro Explodes Popular Misconceptions
about the Markets)连同其余21本自1841年起出版的书籍,被1997年版的《价值》杂志(Worth
Magazine)纳入其投资者核心书库。

书籍目录

总序
序言
致谢
作者简介
1908
1915
1927
1928
1933
1935
1954
1958
1975
1995
尾声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908  崩盘和焦灼  遵从市场总是摇摆在极端之间的理论,投资者可以尽力在最衰退时期刚刚结束之际,迅即购买股票,迎来最繁盛时期。然而,历史并不支持这类战略。例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于大崩盘出现的1929年下跌17%,接着在1930年下落34%。该指数在1931年又丧失了其残值的53%。随后,经过连续3个疲软年,认为下跌后势必上扬的投资者再次遭受惩罚:1932年,工业股(industria1s)狂泻23%。上升后也不总出现下落。例如,1928年是20世纪最繁盛的10年之一,而1927年也是。如同各项简单的交易规则,在大跌时购入股票并非万全之策。  话虽如此,价格的彻底崩溃确实能够产生许多积极效果。如果没有出现1907年大恐慌,1908年的股市很可能也不错,但却称不上繁盛。相反,1908年由看似价格极度低迷、实际潜力巨大的绩效奖金拉开序幕。从1906年12月31日到1907年12月31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丧失了自身价值的38%。与随后几十年相比,在投资者活动中占有更突出地位的铁路指数下落32%。  实际上,1907年的大幅下跌包含两个独立事件。股市在3月崩盘后,资金恐慌于10月出现,后者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两件事均未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发展造成根本损害。商人和工业家对3月出现的插曲无动于衷,认为这桩发生在华尔街的事件与整体商业活动的关联不大。精明的市场观察员准确觉察到:10月危机的影响是暂时的。  弗兰克·芒西在《芒西杂志》中写道:"不同于经济衰退时的情况,这种恐慌与制成品的过剩无关。""我们尚未过度制造。我们的仓库并未积压成堆待售的商品。相反,大多数制造商都在加班加点地营运,尽可能制造产品,即便如此需求仍无法得到满足。"然而,1907年剧变的确消除了原本会妨碍1908年红火牛市的过高股票估价。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黄金岁月 PDF格式下载



这是一部经济方面的书籍不是吗?可是译者每到关键的专业内容时就显得极不专业.内容、注释混乱不堪。而在叙事部分虽然翻译的比较通畅,但是对于注释却采取了极不耐烦的态度。我觉得书后一串冗繁的外文参考资料名单,只是译者随意充数的摆设。
综上所述,好书一本,糟蹋了!!!


相关图书